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1页
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2页
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3页
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4页
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服务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63第1章审计服务概述 3299681.1审计的定义与目的 355991.1.1定义 3124501.1.2目的 424221.2审计的分类与程序 4249761.2.1分类 4224531.2.2程序 4182641.3审计服务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4230171.3.1市场需求 4140091.3.2发展趋势 530703第2章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 5117232.1审计准则体系 5241682.1.1国家审计准则 5230262.1.2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5295412.1.3内部审计准则 597972.2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260252.2.1忠诚履行职责 6241652.2.2保守职业秘密 6211632.2.3公正无私 643122.2.4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87062.3审计独立性及其保持 6300482.3.1审计机构独立性 6268532.3.2审计师个人独立性 632488第3章审计计划与审计证据 7324753.1审计计划的制定 7158673.1.1确定审计目标 7299163.1.2分析被审计单位情况 781703.1.3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 7272363.1.4制定审计策略 7143323.2审计程序的设计 7226093.2.1审计程序的种类 7274983.2.2审计程序的具体内容 7264993.2.3审计程序的实施 7240553.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7229293.3.1审计证据的获取 7113473.3.2审计证据的评价 8317613.3.3审计证据的记录与保管 810938第4章财务报表审计 890334.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8208434.1.1目标 8202934.1.2范围 835604.2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 9303644.2.1审计方法 9100134.2.2审计技巧 931844.3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95091第5章内部控制审计 9172675.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9241875.1.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等,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10240435.1.2风险评估:企业应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为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0176475.1.3控制活动: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业务授权、职责分离、资产保护等,保证目标实现。 1069325.1.4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人员,以便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1014115.1.5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价,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1051985.2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与程序 10326615.2.1审计目标 10125355.2.2审计程序 10216655.3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与评价 10199395.3.1实施审计 10210625.3.2评价审计结果 1124020第6章风险管理与合规性审计 11300706.1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11128916.1.1风险定义与分类 1162096.1.2风险管理框架 11227856.1.3风险管理流程 1199446.2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158236.2.1风险识别 11239916.2.2风险评估 1171636.2.3风险应对 12251146.2.4风险监控 1275936.3合规性审计的内容与要求 12202686.3.1合规性审计的定义 1292836.3.2合规性审计的内容 12259976.3.3合规性审计的要求 1210163第7章信息技术审计 12143687.1信息技术审计的背景与意义 1218997.2信息技术审计的方法与步骤 13185027.2.1方法 13102887.2.2步骤 13217437.3信息技术审计的关注重点 133440第8章审计报告与沟通 14315228.1审计报告的编制与要求 14128268.1.1报告编制原则 14317348.1.2报告编制程序 14177388.1.3报告编制要求 14233048.2审计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14208128.2.1报告类型 15250798.2.2报告结构 15183708.3审计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15144468.3.1沟通技巧 1510098.3.2沟通策略 1532190第9章审计质量保证与改进 1573009.1审计质量保证的定义与目标 15307519.1.1定义 15266859.1.2目标 16202299.2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与措施 16300699.2.1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 16126039.2.2审计质量保证的措施 16292759.3审计质量的持续改进 1632229.3.1审计质量评估 16133829.3.2改进措施 17277759.3.3持续关注与调整 1716038第10章审计服务市场营销与竞争策略 173217510.1审计服务市场营销概述 172823410.1.1审计服务市场营销的意义 172682210.1.2审计服务市场营销的目标 172153110.1.3审计服务市场营销的原则 1768210.1.4审计服务市场营销的策略 172522010.2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与策略 17225610.2.1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 182740610.2.2竞争对手分析 18431710.2.3应对策略 18563710.3提高审计服务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 182003510.3.1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8310110.3.2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18966410.3.3深化业务拓展与合作 18267710.3.4优化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 18151910.3.5强化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19第1章审计服务概述1.1审计的定义与目的1.1.1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专业的评价活动,通过获取合理证据,评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意见。1.1.2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如下:(1)评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2)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发觉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4)保证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1.2审计的分类与程序1.2.1分类根据审计的主体、对象、内容和目的,审计可分为以下几类:(1)审计:审计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利润等情况进行审计;(2)内部审计: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审计;(3)外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等进行审计。1.2.2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时间安排等;(2)审计实施:按照审计计划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分析等;(3)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审计报告;(4)后续跟踪:对审计报告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保证审计发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3审计服务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1.3.1市场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投资者风险;(2)促进企业规范运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保证企业合规经营。1.3.2发展趋势审计服务的发展趋势如下:(1)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2)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从财务报表审计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拓展;(3)审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4)审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师需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第2章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2.1审计准则体系审计准则是审计服务工作的基本规范,是保证审计质量,维护审计信誉的重要保障。我国审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国家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是我国审计工作的根本遵循,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这些准则规定了审计的目的、任务、职权、程序和方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2.1.2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循的专业标准。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指南,涵盖了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环节。2.1.3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是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些准则旨在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合规、有效、高效的审计工作。2.2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保证审计质量,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基础。审计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职业道德规范:2.2.1忠诚履行职责审计师应当忠实于审计事业,恪守职业操守,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2.2.2保守职业秘密审计师应当保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获得的客户单位及相关方面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2.2.3公正无私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公正无私,避免因个人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审计判断和结论。2.2.4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审计师应当持续关注审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2.3审计独立性及其保持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保证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的关键。审计独立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3.1审计机构独立性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保证审计工作不受不当干预和影响。2.3.2审计师个人独立性审计师应当保持个人独立性,不得参与或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避免因个人利益、关系等影响审计判断。为保证审计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师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工作依法、合规开展。(2)定期对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行评估,发觉潜在影响独立性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3)强化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师对独立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监督,保证审计师具备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第3章审计计划与审计证据3.1审计计划的制定3.1.1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制定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的评价。3.1.2分析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3.1.3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情况,合理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审计资源分配,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3.1.4制定审计策略审计策略包括确定审计方法、技术手段和审计团队组成,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3.2审计程序的设计3.2.1审计程序的种类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策略,设计合适的审计程序,包括调查了解、分析评估、检查证实等程序。3.2.2审计程序的具体内容详细描述各审计程序的操作步骤、方法和技术,保证审计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2.3审计程序的实施明确审计程序的实施要求,包括审计程序的具体执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3.3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3.3.1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证据的获取应遵循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原则,通过以下途径获取:(1)审查书面资料;(2)观察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3)询问管理层和员工;(4)函证外部相关方;(5)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3.3.2审计证据的评价审计证据的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证据的可靠性;(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3)审计证据的相关性;(4)审计证据的合理性;(5)审计证据的证明力。3.3.3审计证据的记录与保管审计证据应当详细记录,并按照规定进行保管,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对审计证据的获取、评价和记录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防止审计证据的失真和遗漏。第4章财务报表审计4.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4.1.1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评估其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信赖的财务信息。具体目标如下:(1)确认财务报表是否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编制;(2)评估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和假设是否合理;(3)判断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公允;(4)揭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4.1.2范围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审计人员应关注以下方面:(1)财务报表的整体结构;(2)财务报表项目的具体内容;(3)财务报表编制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4)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披露。4.2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4.2.1审计方法(1)检查:对财务报表中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合同协议等进行审查;(2)观察:对企业经营现场、内部控制流程等进行实地观察;(3)询问:向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询问财务报表编制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4)分析:对财务数据、比率、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4.2.2审计技巧(1)风险评估:通过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识别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2)内部控制测试: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3)实质性程序:针对重要账户和交易实施详细的审计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4)利用专业判断: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4.3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风险点(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不当运用;(2)财务报表项目的漏报、错报;(3)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公允;(4)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5)舞弊行为导致的财务报表失实;(6)审计过程中的依赖性过强,导致审计证据不充分;(7)法律法规变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第5章内部控制审计5.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要素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促进法律法规遵循而采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5.1.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等,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5.1.2风险评估:企业应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为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5.1.3控制活动: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业务授权、职责分离、资产保护等,保证目标实现。5.1.4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人员,以便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5.1.5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价,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5.2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与程序5.2.1审计目标(1)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即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或及时发觉并纠正重大错报。(2)评估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即内部控制是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3)提供改进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建议。5.2.2审计程序(1)了解内部控制:通过查阅文件、询问管理层和员工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2)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是否涵盖了所有重大风险。(3)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通过抽样检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4)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根据审计测试结果,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形成审计结论。5.3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与评价5.3.1实施审计(1)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2)开展审计工作:按照审计计划,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3)记录审计证据:详细记录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5.3.2评价审计结果(1)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审计证据,识别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分析其成因。(2)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第6章风险管理与合规性审计6.1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6.1.1风险定义与分类风险管理是审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识别、评估和制定应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的措施。风险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等。6.1.2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原则和方法,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6.1.3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环节。6.2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6.2.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运用头脑风暴、流程分析、风险清单等方法,全面识别企业潜在风险。6.2.2风险评估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6.2.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等。6.2.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监控,保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6.3合规性审计的内容与要求6.3.1合规性审计的定义合规性审计是指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审计。6.3.2合规性审计的内容合规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合规性;(2)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报告的合规性;(3)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4)企业反洗钱、反贿赂等合规性要求。6.3.3合规性审计的要求(1)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2)合规性审计应遵循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客观、公正;(3)企业应积极配合合规性审计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4)对审计发觉的问题,企业应及时整改,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第7章信息技术审计7.1信息技术审计的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支撑,因此,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发展。信息技术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治理、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帮助企业发觉潜在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7.2信息技术审计的方法与步骤7.2.1方法信息技术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访谈、问卷调查、现场查看、文档审查、技术测试等。(1)访谈:与相关人员就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交流,了解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2)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企业员工对信息系统的认知和需求,以及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3)现场查看:实地查看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软件配置、网络环境等,以评估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4)文档审查:查阅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类文件资料,如制度文件、操作手册、维护记录等,以了解信息系统的管理情况。(5)技术测试: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以发觉潜在的风险和问题。7.2.2步骤信息技术审计的步骤如下:(1)计划阶段: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时间安排等,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2)实施阶段:按照审计计划,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审计工作,收集相关证据。(3)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识别信息系统的风险和控制弱点。(4)报告阶段:编写审计报告,阐述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5)跟踪阶段: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企业整改。7.3信息技术审计的关注重点信息技术审计的关注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审查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实施情况。(2)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评估信息系统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合理性。(3)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识别企业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4)信息系统的控制过程:审查企业信息系统控制措施的设置和执行情况。(5)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评估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管理水平,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维护情况。(6)信息系统的安全与合规:检查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设置和执行情况,以及合规性要求。(7)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价:评估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第8章审计报告与沟通8.1审计报告的编制与要求8.1.1报告编制原则审计报告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保密性原则。报告内容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8.1.2报告编制程序(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按照审计计划,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分析审计证据: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审计结论。(3)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论,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审计报告。(4)审核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完成后,应进行多级审核,保证报告质量。8.1.3报告编制要求(1)语言简练、清晰,避免模糊、歧义。(2)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便于阅读。(3)事实清楚,数据准确,论证充分。(4)报告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应准确无误。8.2审计报告的类型与结构8.2.1报告类型(1)标准审计报告:适用于无重大异常情况的企业。(2)非标准审计报告:适用于存在重大异常情况的企业,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3)专项审计报告:针对特定事项进行的审计,如离任审计、并购审计等。8.2.2报告结构(1)封面:包括报告名称、审计单位、报告日期等。(2)目录:列出报告各章节及页码。(3)摘要:简要概括审计目的、范围、结论等。(4)引言:介绍审计背景、审计依据、审计过程等。(5)审计发觉:列出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包括事实、原因和影响。(6)审计结论:根据审计发觉,提出审计结论。(7)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8)附录:包括审计证据、法律法规依据等。8.3审计沟通的技巧与策略8.3.1沟通技巧(1)倾听: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需求。(2)表达:清晰、准确地表达审计发觉和结论,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3)沟通方式: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如书面、口头、会议等。8.3.2沟通策略(1)尊重:尊重被审计单位人员,避免指责、批评等负面情绪。(2)合作: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3)灵活:根据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沟通策略。(4)保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安全。第9章审计质量保证与改进9.1审计质量保证的定义与目标9.1.1定义审计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系统性、规范性的程序和措施,以保证审计活动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方法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9.1.2目标审计质量保证的主要目标包括:(1)保证审计活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内部规定;(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降低审计风险;(3)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4)增强审计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任度,提升审计的权威性。9.2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与措施9.2.1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1)制定审计质量保证计划;(2)实施审计质量保证措施;(3)监控和评估审计质量保证效果;(4)定期对审计质量保证计划进行更新和优化。9.2.2审计质量保证的措施(1)审计独立性保障:保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独立;(2)审计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进行技能考核,提高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3)审计方法与技术的更新: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效率;(4)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管理: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5)审计报告的审核与复核:建立审计报告的审核和复核机制,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6)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对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9.3审计质量的持续改进9.3.1审计质量评估定期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9.3.2改进措施根据审计质量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完善审计质量保证制度,优化审计流程;(2)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技能;(3)引入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效率;(4)强化审计质量监控,保证审计质量持续提升。9.3.3持续关注与调整关注审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质量保证策略,保证审计质量始终符合相关要求。第10章审计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