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4450第1章医疗质量控制概述 3141801.1质量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3173551.2医疗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459541.3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45899第2章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4155102.1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4253312.1.1确立质量方针与目标 4229912.1.2制定质量管理手册 4272812.1.3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5324392.1.4制定质量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5152842.1.5培训与教育 5292842.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5142222.2.1质量计划 5219652.2.2质量控制 5300892.2.3质量保证 571322.2.4持续改进 5311022.2.5信息化管理 528672.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5166292.3.1评价指标 5243212.3.2评价方法 618152.3.3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 619452.3.4持续跟踪与改进 623925第3章医疗质量指标与评价 6206523.1医疗质量指标概述 6265853.2常用医疗质量指标 687803.2.1结构指标 6152833.2.2过程指标 6315333.2.3结果指标 7102133.3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730136第4章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 740924.1患者安全概述 7304444.1.1患者安全的内涵 876984.1.2患者安全的外延 8238514.1.3患者安全原则 8268684.2患者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 8302894.2.1患者安全风险识别 8225904.2.2患者安全风险评估 8327314.2.3患者安全管理 978164.3患者安全教育及培训 9186584.3.1患者安全教育 986744.3.2医疗人员培训 933714.3.3患者家属教育 1011557第5章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 1065715.1药品管理 10227615.1.1药品采购与验收 1036265.1.2药品储存与养护 10207755.1.3药品调剂与发放 10278755.1.4药品使用管理 1012195.2医疗器械管理 10287645.2.1医疗器械采购与验收 10303575.2.2医疗器械储存与养护 1083965.2.3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 11255255.2.4医疗器械报废与处置 11117105.3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 11207475.3.1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理 11301715.3.2不良反应监测与预警 11252035.3.3不良反应培训与宣传 1113828第6章感染控制与预防 11122796.1医院感染概述 11251136.1.1医院感染定义 11127846.1.2医院感染分类 11320376.1.3医院感染危害 11253526.2感染控制策略与措施 12132576.2.1基本原则 12285336.2.2感染控制措施 12212736.3感染监测与报告 12171246.3.1监测内容 12182516.3.2监测方法 1248496.3.3报告与反馈 1226849第7章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13128267.1临床路径概述 13215687.2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1360327.2.1制定临床路径 1399297.2.2实施临床路径 13108397.3单病种管理 1356157.3.1病种筛选:根据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医疗资源消耗等因素,筛选具有管理价值的病种。 1347507.3.2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单病种临床路径。 13143147.3.3实施与监管:将单病种临床路径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与指导。 14107167.3.4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单病种管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1421224第8章医疗纠纷与不良事件处理 14113428.1医疗纠纷概述 14284028.2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 1454238.2.1预防与预警 1420228.2.2纠纷发生后的处理 14121988.3不良事件的识别、报告与处理 14266648.3.1不良事件的识别 14248498.3.2不良事件的报告 15148428.3.3不良事件的处理 159085第9章医疗质量控制信息化 1532429.1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 1563219.1.1系统设计原则 15132869.1.2系统架构 1588579.1.3系统功能模块 15232899.2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应用 1651519.2.1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 16129999.2.2医疗质量改进项目 16260349.2.3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1663289.2.4院际协作与交流 16294439.3信息化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1617912第10章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 171325910.1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 172091310.1.1持续改进的必要性 171217510.1.2持续改进的原则 172616210.2医疗质量控制改进方法 171145810.2.1质量管理工具 171845710.2.2流程优化 172398610.2.3团队协作 18204010.3医疗质量控制改进案例分析与实践 18874110.3.1案例一: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181486910.3.2案例二:提高手术室器械准备合格率 18第1章医疗质量控制概述1.1质量控制的概念与意义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满足预定标准的一种活动。其核心是通过对医疗服务各环节的监督、评价和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1)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竞争力;4)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1.2医疗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医疗质量控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控制逐渐得到各国重视。我国医疗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医疗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TQM);2)20世纪90年代:逐步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医疗质量评价;3)21世纪初: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逐步建立;4)近年来:医疗质量控制逐渐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注重患者体验和满意度。1.3医疗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医疗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应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患者安全、疗效和满意度;2)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环节管理,预防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3)全员参与:医疗质量控制涉及医疗服务全过程,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4)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不断发觉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5)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如质量管理工具、数据分析等,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效果;6)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在遵循标准化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第2章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2.1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2.1.1确立质量方针与目标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为构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2.1.2制定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应详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程序和方法等内容。2.1.3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职责和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1.4制定质量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根据质量管理手册,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2.1.5培训与教育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2.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维护2.2.1质量计划根据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年度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改进项目和具体措施。2.2.2质量控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各项服务符合规定要求,及时发觉并纠正问题。2.2.3质量保证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2.4持续改进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改进服务质量,实现质量目标的持续提升。2.2.5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2.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2.3.1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方面。2.3.2评价方法采用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3.3评价结果分析与应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3.4持续跟踪与改进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第3章医疗质量指标与评价3.1医疗质量指标概述医疗质量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基础。医疗质量指标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反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本章主要介绍医疗质量指标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2常用医疗质量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可分为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大类。3.2.1结构指标结构指标主要反映医疗服务的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质量。以下为一些常用的结构指标:(1)医疗资源配置: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病床等资源配置情况。(2)医疗机构认证:通过国内外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及比例。(3)病种及术种覆盖率:医疗机构所开展病种及术种的范围和覆盖率。3.2.2过程指标过程指标主要反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医疗行为、患者体验和医疗安全等方面的质量。以下为一些常用的过程指标:(1)就诊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环节的效率。(2)诊断准确性:包括疾病诊断、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准确性。(3)治疗效果: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有效性。(4)患者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5)医疗差错:包括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3.2.3结果指标结果指标主要反映医疗服务的最终效果,包括患者生存率、康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以下为一些常用的结果指标:(1)病死率:患者因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2)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3)康复率:患者治疗后康复的比例。(4)平均住院日:患者住院治疗的总天数。3.3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医疗质量评价是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科学评估的过程。以下为常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1)绩效考核:通过对医疗机构、科室及个人的绩效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医疗质量。(2)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3)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4)医疗差错分析:对医疗差错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5)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以上医疗质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医疗机构发觉医疗质量管理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第4章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4.1患者安全概述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内容,涉及医疗过程中预防患者受到意外伤害的一系列措施。本章主要阐述患者安全的内涵、外延以及相关原则。患者安全旨在通过识别、评估和优化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身心安全。4.1.1患者安全的内涵患者安全包括预防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因医疗差错、操作不当、药品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的伤害。患者安全工作应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4.1.2患者安全的外延患者安全的外延涉及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优化这些环节,降低患者安全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4.1.3患者安全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员参与,持续改进;(3)尊重患者权益,保障患者知情同意;(4)遵循法律法规,保证医疗合规性。4.2患者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患者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通过有效管理患者安全风险,降低患者伤害事件的发生。4.2.1患者安全风险识别患者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差错风险;(2)药品不良反应风险;(3)医疗器械风险;(4)院内感染风险;(5)患者心理、生理及行为风险;(6)其他潜在风险。4.2.2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专家评估法;(2)风险矩阵法;(3)概率树分析法;(4)故障树分析法。4.2.3患者安全管理患者安全管理包括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价,以保证患者安全。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2)建立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制度;(3)加强医疗质量控制;(4)提高医疗人员业务水平;(5)加强患者及家属教育;(6)定期进行患者安全培训。4.3患者安全教育及培训患者安全教育及培训是提高患者安全意识、预防患者伤害的有效手段。针对患者、家属、医疗人员等不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4.3.1患者安全教育患者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知识普及;(2)患者权益保障;(3)安全用药指导;(4)康复护理常识;(5)急救技能培训。4.3.2医疗人员培训医疗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专业技能培训;(2)法律法规教育;(3)患者沟通技巧;(4)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提升;(5)团队协作能力培养。4.3.3患者家属教育患者家属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照护技能培训;(2)患者心理支持;(3)医疗合规性宣传;(4)患者安全意识提升。第5章药品与医疗器械管理5.1药品管理5.1.1药品采购与验收药品采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药品质量与安全。验收时应严格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对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应拒绝接收。5.1.2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储存应按照规定的温湿度条件进行,保证药品质量。定期对药品进行养护,检查药品外观、包装、标签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1.3药品调剂与发放药品调剂应严格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发放药品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并做好用药记录。5.1.4药品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药品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合理使用药品。对特殊管理药品,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5.2医疗器械管理5.2.1医疗器械采购与验收医疗器械采购应遵循质量优先、安全可靠的原则。验收时,应检查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合格证、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保证符合规定。5.2.2医疗器械储存与养护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条件储存,保证功能和安全。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养护,发觉问题及时维修、更换。5.2.3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应做好消毒、灭菌、防护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5.2.4医疗器械报废与处置医疗器械达到报废条件时,应及时予以报废,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使用报废、过期、不合格的医疗器械。5.3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5.3.1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理医务人员应主动收集、报告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对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按照规定报告上级部门。5.3.2不良反应监测与预警建立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分析、总结不良反应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5.3.3不良反应培训与宣传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报告、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药品与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认识。第6章感染控制与预防6.1医院感染概述6.1.1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亦称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的原先不存在或者病情加重的感染。医院感染涉及各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6.1.2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无创性操作相关感染、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和手术相关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6.1.3医院感染危害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医院感染还会消耗医疗资源,影响医疗质量。6.2感染控制策略与措施6.2.1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相关标准;(3)分类管理,重点防控;(4)全员参与,持续改进。6.2.2感染控制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2)加强患者皮肤黏膜护理,预防皮肤损伤;(3)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4)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6)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常见医院感染;(7)做好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6.3感染监测与报告6.3.1监测内容(1)医院感染发生率;(2)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4)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6.3.2监测方法(1)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2)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库,定期分析;(3)开展专项监测,如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4)参与国家及地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6.3.3报告与反馈(1)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报告,遵循国家相关规定;(2)定期总结感染监测数据,反馈至相关部门;(3)针对监测结果,调整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注意:本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医疗机构相关规定。第7章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7.1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医疗管理模式,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它通过多学科合作,为特定疾病或手术制定一套标准化治疗计划,明确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获得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7.2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7.2.1制定临床路径(1)成立制定小组:由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护士、药师、营养师等组成。(2)收集资料:整理国内外相关疾病的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研究等。(3)制定标准流程:根据疾病特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标准。(4)讨论与修改: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7.2.2实施临床路径(1)培训与宣传:对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知识培训,提高认识,加强宣传。(2)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检查、评估。(3)持续改进:根据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临床路径。7.3单病种管理单病种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通过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单病种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7.3.1病种筛选:根据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医疗资源消耗等因素,筛选具有管理价值的病种。7.3.2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单病种临床路径。7.3.3实施与监管:将单病种临床路径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与指导。7.3.4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单病种管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第8章医疗纠纷与不良事件处理8.1医疗纠纷概述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因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及其结果产生分歧,导致的争议和纠纷。医疗纠纷不仅影响医患关系,而且可能对患者的权益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8.2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8.2.1预防与预警(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2)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对潜在的纠纷进行排查和干预;(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8.2.2纠纷发生后的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2)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为纠纷处理提供依据;(3)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途径;(4)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明确责任;(5)根据鉴定结果,依法依规处理医疗纠纷;(6)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医疗工作。8.3不良事件的识别、报告与处理8.3.1不良事件的识别(1)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疾病加重等情况;(2)医务人员应提高对不良事件的识别能力,发觉潜在风险因素;(3)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8.3.2不良事件的报告(1)发觉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2)科室负责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3)报告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分析、患者状况等。8.3.3不良事件的处理(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2)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依法依规处理;(4)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9章医疗质量控制信息化9.1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MedicalQualityControlInformationSystem,MQCIS)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疗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传递和存储的一种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9.1.1系统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标准,保证系统设计的规范性和通用性。(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实际需求,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以便于未来功能升级和拓展。(4)安全性原则: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9.1.2系统架构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三个层次。客户端负责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库负责数据存储和管理。9.1.3系统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医疗质量相关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等。(2)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依据。(3)质量控制模块: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4)信息反馈模块:将分析结果和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5)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工作。9.2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应用9.2.1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可实时监测医疗质量指标,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死亡率、重返住院率等,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量化的管理依据。9.2.2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通过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可开展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如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等。9.2.3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可分析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为医疗机构提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建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9.2.4院际协作与交流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可促进院际间的协作与交流,共享医疗质量改进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9.3信息化在医疗质量控制中的作用(1)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信息化手段有助于医疗质量数据的精确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有力支持。(2)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实时监控医疗质量指标,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整改,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化有助于医疗机构了解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4)加强院际协作与交流:医疗质量控制信息系统为院际间的协作与交流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