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_第1页
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_第2页
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_第3页
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_第4页
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指南TOC\o"1-2"\h\u12481第1章引言 4234821.1农业资源利用背景 4280961.2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4147361.3农业资源利用策略的意义 424677第2章农业土地资源利用 5238752.1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 587072.1.1土地资源评价方法 5131632.1.2土地资源规划 5274412.2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579562.2.1耕地保护 5215612.2.2耕地质量提升 5233112.3盐碱地改良与利用 5188632.3.1盐碱地改良技术 6211452.3.2盐碱地利用模式 6242982.4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开发 652382.4.1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特点 6136372.4.2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开发技术 6234772.4.3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保护 69794第3章农业水资源利用 6173283.1水资源评价与规划 641163.1.1水资源评价方法 6105123.1.2农业水资源需求预测 7243383.1.3水资源规划 720063.2农业节水技术与应用 710563.2.1农业节水技术概述 7262913.2.2节水灌溉技术 7182003.2.3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案例 787683.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 776013.3.1水土流失原因与危害 7160823.3.2水土保持措施 7129283.3.3生态建设 7240553.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优化 7258503.4.1农田水利设施概述 774003.4.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747783.4.3农田水利设施优化 82925第4章农业生物资源利用 8150974.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899944.2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8230864.3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 8257084.4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 832158第5章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8249485.1气候资源评价与区划 8251185.1.1气候资源评价 9277255.1.2气候区划 9141275.2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 9123935.2.1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 9134515.2.2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 982985.3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9237875.3.1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9113225.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9246505.3.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932865.3.4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10248145.4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 10316525.4.1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 10148395.4.2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1064755.4.3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1069965.4.4加强农业政策支持 1010334第6章农业能源资源利用 10118356.1农业能源类型与评价 1088036.1.1农业能源概述 10201296.1.2农业能源类型 1086916.1.3农业能源评价 1023796.2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 10130676.2.1生物质能源概述 11192976.2.2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 11252946.2.3生物质能源利用 11224496.3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 11292376.3.1太阳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1304756.3.2风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1275396.4农业能源消费与节能 11174876.4.1农业能源消费现状 1163506.4.2农业节能技术 11148916.4.3农业节能政策与措施 122230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 126049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21008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65927.3农业废弃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1257027.4农业废弃物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利用 1315426第8章农业生态资源利用 13141688.1生态农业模式与评价 13327398.1.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13138338.1.2生态农业评价方法 13278268.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3256268.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3306348.2.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14112148.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14282468.3.1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影响 14183238.3.2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14246528.3.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与措施 14215038.4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 14321928.4.1生态农业产业链概述 14303688.4.2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方法 14234308.4.3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 14267428.4.4生态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 1420529第9章农业信息资源利用 14268939.1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14315499.1.1信息化基础设施 1419379.1.2信息资源整合 15200609.1.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5228659.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利用 15292849.2.1数据采集与处理 15126819.2.2农业数据挖掘与分析 15277579.2.3农业大数据应用 15195769.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5197449.3.1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15122879.3.2农业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 15172269.3.3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 15221129.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5297389.4.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671289.4.2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6202499.4.3农业电子商务政策支持 16282009.4.4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1632630第10章农业资源利用政策与法规 163002710.1农业资源利用政策体系 163046610.1.1农业资源利用战略规划 162634210.1.2农业资源保护政策 16718610.1.3农业资源利用支持政策 1656810.1.4农业资源利用协调政策 161695010.2农业资源利用法律法规 162472810.2.1农业资源利用相关法律 16238410.2.2农业资源保护相关法规 172630010.2.3农业资源利用相关规章 172411210.3农业资源利用政策效果评价 171775810.3.1政策实施情况分析 172896710.3.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171126610.3.3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172309910.4农业资源利用政策建议与展望 17995810.4.1完善农业资源利用政策体系 17815110.4.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立法 171058810.4.3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支持政策 171541210.4.4强化农业资源利用监管 17413510.4.5深化农业资源利用改革 17第1章引言1.1农业资源利用背景农业资源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农业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2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我国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在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5左右;耕地质量下降,中低产田占比高,土地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3)农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农业资源开发过度,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而农业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1.3农业资源利用策略的意义针对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资源利用策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提升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资源利用策略,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产值。(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业资源利用,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5)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农业资源利用策略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2章农业土地资源利用2.1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的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及其利用潜力和适宜性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首先应开展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2.1.1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其中,定性评价主要采用专家咨询、现场调查等方式;定量评价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手段,结合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评估。2.1.2土地资源规划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结果,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目标,编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规划内容包括:确定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及比例;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措施。2.2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2.1耕地保护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主要措施包括: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耕地质量问题。2.2.2耕地质量提升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主要包括: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2.3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盐碱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对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3.1盐碱地改良技术介绍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方法。物理改良主要通过排灌、深耕、覆盖等方式降低土壤盐分;化学改良采用施用石膏、硫磺等物质中和土壤碱性;生物改良则是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3.2盐碱地利用模式根据盐碱地的改良程度和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农业利用模式。如:轻度盐碱地可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中度盐碱地可种植耐盐碱作物、牧草;重度盐碱地可发展水产养殖、植树造林等。2.4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开发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利用具有特殊性。合理开发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对提高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4.1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特点分析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明确土地利用的优势和限制因素。2.4.2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开发技术根据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特点,采用梯田、坡改梯、水土保持等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林果业、畜牧业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2.4.3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保护加强丘陵山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第3章农业水资源利用3.1水资源评价与规划3.1.1水资源评价方法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及其利用潜力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本章首先介绍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水文统计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法、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法等。3.1.2农业水资源需求预测分析农业水资源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种植结构等,并介绍预测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3.1.3水资源规划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结合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合理调配措施。3.2农业节水技术与应用3.2.1农业节水技术概述介绍农业节水技术的分类,包括生物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等。3.2.2节水灌溉技术详细阐述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3.2.3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提供借鉴。3.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3.3.1水土流失原因与危害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如地形、土壤、降水等,以及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3.3.2水土保持措施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阐述其作用和效果。3.3.3生态建设论述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提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措施,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优化3.4.1农田水利设施概述介绍农田水利设施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3.4.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出合理布局和建设标准。3.4.3农田水利设施优化探讨农田水利设施的优化设计、运行管理、更新改造等方面,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第4章农业生物资源利用4.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本节主要讨论如何有效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应加强农作物野生亲缘种的保护,挖掘其潜在利用价值。重视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种植多样化品种,提高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合理布局农业生态系统,推广间作、套作等多元化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4.2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宝贵财富。本节重点介绍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策略。加强国内外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引进,丰富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采用低温保存、离体保存等方法,保证种质资源长期安全保存。加强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3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本节主要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问题。明确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目标,注重提高作物产量、抗性和品质。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保证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无害。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规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4.4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在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讨论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策略。加强农业微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和鉴定,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研究微生物与植物、土壤等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开发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第5章农业气候资源利用5.1气候资源评价与区划气候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本节主要从气候资源的评价与区划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5.1.1气候资源评价气候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光热资源、水资源、气候生产潜力等方面。通过评价这些资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优势和劣势,为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5.1.2气候区划根据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有利于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策略。气候区划应考虑光热、降水、湿度等因素,并结合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5.2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本节主要分析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的影响及其机制。5.2.1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种植界限向北推移等现象,同时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5.2.2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产量波动和品质下降。5.3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为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防御措施:5.3.1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5.3.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气候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和品种。5.3.4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提高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5.4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适应措施:5.4.1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开展农作物品种改良,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5.4.2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根据气候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作物种植结构。5.4.3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5.4.4加强农业政策支持加强农业政策支持,引导农民适应气候变化,降低农业风险。第6章农业能源资源利用6.1农业能源类型与评价6.1.1农业能源概述农业能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能源类型,主要包括生物质能源、化石能源以及新能源等。合理利用农业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1.2农业能源类型(1)生物质能源: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化和热化学转化等方式获取的能源。(2)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3)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6.1.3农业能源评价农业能源评价主要包括能源类型、能源产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环境影响等方面。通过对农业能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农业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6.2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6.2.1生物质能源概述生物质能源是指来源于生物质,可通过生物化学、热化学或直接燃烧等方式转化为能源的有机物质。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环保和广泛分布等特点。6.2.2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1)直接燃烧技术:包括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等。(2)生物化学转化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发酵等技术。(3)热化学转化技术:包括热解、气化、液化等技术。6.2.3生物质能源利用(1)生物质发电: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等。(2)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在农业机械、农村生活等方面的应用。(3)生物质热利用: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热解等技术应用于农业供热、农村供暖等领域。6.3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6.3.1太阳能在农业中的应用(1)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热水,如温室供暖、水产养殖等。(2)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电力供应。(3)太阳能照明: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绿色照明。6.3.2风能在农业中的应用(1)风力发电:为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提供电力。(2)风能提水:利用风力提水灌溉,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6.4农业能源消费与节能6.4.1农业能源消费现状分析我国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消费特点,了解农业能源消费现状。6.4.2农业节能技术(1)农业机械节能技术:提高农业机械能效,降低能耗。(2)农业建筑节能技术:改善农业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农业生产过程节能技术: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4.3农业节能政策与措施(1)制定农业节能政策,引导农业能源消费。(2)加大农业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3)实施农业能源消费监测和评价,提高农业能源管理水平。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7.1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残体、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畜牧粪便等。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农业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植物性废弃物,如作物秸秆、残茬、藤蔓等;二是动物性废弃物,如畜禽粪便、遗体等;三是加工性废弃物,如米糠、麦麸、豆粕等。各类农业废弃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适用范围及方法。7.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堆肥化技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厌氧消化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3)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通过热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4)饲料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加工成动物饲料,提高资源利用率。(5)材料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如生物质板材、纤维材料等。7.3农业废弃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农业废弃物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土壤有机质: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施用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2)改善土壤结构: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3)调节土壤酸碱度: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调节土壤酸碱度,有利于植物生长。(4)抑制土壤病害:农业废弃物中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抑制土壤病害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农作物病虫害。7.4农业废弃物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利用农业废弃物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质发电: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燃料,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2)生物质燃料:通过热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质颗粒等。(3)生物质气体: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气体,如甲烷、氢气等。(4)生物质热解:通过热解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液体燃料和炭等能源产品。通过以上策略,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8章农业生态资源利用8.1生态农业模式与评价8.1.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本章首先对国内外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其优缺点,为我国农业生态资源利用提供参考。8.1.2生态农业评价方法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农业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通过评价,可以科学地判断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8.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8.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本节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方面。8.2.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本节介绍农业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调控等,旨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8.3.1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影响本节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影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8.3.2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本节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技术,包括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等方面,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3.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与措施本节探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政策体系、管理措施及成效评价,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8.4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8.4.1生态农业产业链概述本节阐述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农业生态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为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提供理论指导。8.4.2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方法本节介绍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产业链设计、产业链优化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8.4.3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本节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借鉴。8.4.4生态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本节探讨生态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方面,以促进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第9章农业信息资源利用9.1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9.1.1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应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入手,加强农村网络、通信、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硬件支撑能力。9.1.2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农业信息利用率。9.1.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9.2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利用9.2.1数据采集与处理加强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保证数据质量,为农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9.2.2农业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入挖掘农业数据价值,为农业生产、市场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9.2.3农业大数据应用将农业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预测、政策制定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9.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9.3.1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9.3.2农业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9.3.3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9.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9.4.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