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_第1页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_第2页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_第3页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_第4页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手册TOC\o"1-2"\h\u11525第1章绪论 3199271.1节水灌溉的意义 340061.2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9305第2章节水灌溉基本概念 4171632.1灌溉水源 4202232.2灌溉制度 5142622.3灌溉技术与设备 518886第3章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664413.1地面灌溉的分类与特点 671003.1.1沟灌 6321293.1.2漫灌 6104053.1.3畦灌 6202363.1.4滴灌 6227363.2改进型地面灌溉技术 6100593.2.1喷灌 642183.2.2微灌 6202853.2.3渗灌 7316063.3地面灌溉节水措施 7304493.3.1优化灌溉制度 758803.3.2改进灌溉技术 717093.3.3改善土壤条件 7293503.3.4覆盖保水 7159063.3.5优化作物布局 7111133.3.6适时灌溉 7149933.3.7水肥一体化 730100第4章喷灌技术 77154.1喷灌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7310564.1.1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 7287834.1.2移动式喷灌系统 870344.1.3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8183874.1.4固定式喷灌系统 8241414.2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 872894.2.1喷头选择 883434.2.2输水设备选择 8199774.2.3控制设备选择 8305304.2.4喷灌设备布置 825874.3喷灌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8318634.3.1喷灌技术应用 8249234.3.2喷灌管理 92228第5章微灌技术 9130085.1微灌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9116385.1.1滴灌系统 916085.1.2微喷灌系统 9180365.1.3微涌灌系统 9305215.2微灌设备与材料 10239365.2.1管道系统 1070645.2.2灌水器 10159985.2.3控制设备 10282725.2.4过滤设备 10174345.3微灌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10174825.3.1应用范围 10274255.3.2灌水制度 10162825.3.3系统设计与安装 10270465.3.4系统运行与管理 1111726第6章渠道衬砌与防渗技术 11123846.1渠道衬砌材料与结构 11147796.1.1衬砌材料 11122586.1.2衬砌结构 1116526.2渠道防渗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11185856.2.1防渗技术选择 1176316.2.2防渗技术应用 11173316.3渠道维护与管理 12143736.3.1渠道巡查 12257006.3.2渠道清淤 12202466.3.3衬砌维修 12235856.3.4防渗层检测 12151856.3.5水资源管理 12446第7章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 12239837.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12272987.2水肥一体化设备与系统设计 1256727.2.1设备选型 12159757.2.2系统设计 1280407.3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1383477.3.1应用范围 13235657.3.2应用效果 1310632第8章农田水利调控技术 13191578.1农田水利调控原理 13281968.1.1水分循环原理 13167118.1.2水分供需平衡原理 13226818.1.3水质调控原理 14185918.2农田水利调控措施 14240768.2.1灌溉制度优化 1458828.2.2灌溉技术改进 14172828.2.3土壤水分调控 14120638.2.4农田排水调控 14294688.2.5水质调控 14172388.3农田水利调控技术的应用案例 14112648.3.1案例一:小麦节水灌溉技术 1472118.3.2案例二:水稻湿润灌溉技术 14272968.3.3案例三:葡萄园微灌技术 1425758.3.4案例四:蔬菜大棚滴灌技术 145195第9章节水灌溉管理与决策支持 15248809.1灌溉管理水平衡 1520849.1.1水资源评估 15146059.1.2需水预测 1522949.1.3灌溉用水效率分析 15136979.2灌溉管理制度与政策 15200929.2.1灌溉管理制度 1534289.2.2灌溉政策支持 15169189.2.3水价政策 15253279.3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15189519.3.1系统架构 15257349.3.2数据采集与处理 15244869.3.3模型分析 1683469.3.4决策支持 16205329.3.5系统应用与维护 163512第10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培训 161770610.1节水灌溉技术培训 16410310.1.1培训内容 162259610.1.2培训方法 162041810.1.3培训要求 162267510.2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 17421010.2.1示范推广方法 172081810.2.2示范推广措施 173044310.2.3示范推广成效 171033910.3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与展望 172365310.3.1普及现状 17654510.3.2未来展望 17第1章绪论1.1节水灌溉的意义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但是水资源短缺和水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节水灌溉还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2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技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地面灌溉向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2)设备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研发水平逐步提升,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4)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为农业节水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技术创新: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节水灌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深化,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2)设备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设备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控制。(3)系统集成:节水灌溉技术将与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4)政策支持:将继续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扶持力度,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5)市场拓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节水灌溉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2章节水灌溉基本概念2.1灌溉水源灌溉水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水源是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关键。灌溉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地面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地面水源具有较高的保证率和稳定性,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来源。(2)地下水源: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等优点,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3)再生水资源:指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灌溉的废水、污水等。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4)雨水收集:通过集雨工程收集雨水,用于农业生产。雨水收集是实现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2.2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充分灌溉:在作物生长关键期,按照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2)非充分灌溉:在作物生长的非关键期,减少灌溉水量,以实现节水目的。(3)调亏灌溉:在作物生长的某些阶段,适当降低土壤水分,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4)分阶段灌溉:将作物生长期划分为若干阶段,根据各阶段需水量进行灌溉。2.3灌溉技术与设备灌溉技术与设备是实现节水灌溉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地面灌溉技术简单,但水分利用率较低。(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3)滴灌: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滴状形式缓慢供给作物。滴灌具有节水效率高、减少病虫害等优点。(4)微灌:类似于滴灌,但灌水量更小,适用于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5)灌溉自动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灌溉设备:包括水泵、管道、喷头、滴头等。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有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第3章地面灌溉节水技术3.1地面灌溉的分类与特点地面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灌溉方式,主要通过自然重力作用使水在土壤表面流动,进而湿润土壤并满足作物水分需求。根据水流形态和灌溉方式的不同,地面灌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1沟灌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设沟渠,将水引入沟内,借助重力使水沿沟流动,均匀湿润作物根系土壤的一种灌溉方式。其特点是灌水效率较高,适应性强,但要求地形较为平坦。3.1.2漫灌漫灌是在田块表面均匀铺设水源,使水自然流淌,充分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式。漫灌适用于平坦或略有坡度的地块,但灌水效率相对较低,且易造成水土流失。3.1.3畦灌畦灌是在作物畦面上进行灌溉,畦面一般呈长方形,畦宽与作物行距相当。畦灌具有灌水均匀、水分利用率高等优点,但要求畦面平整,且施工较为繁琐。3.1.4滴灌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滴状方式缓慢供水的一种灌溉技术。滴灌具有节水效果显著、施肥方便等优点,但投资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3.2改进型地面灌溉技术为了提高地面灌溉的节水效果,科研人员不断研究和推广改进型地面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2.1喷灌喷灌是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形成细小水滴,模拟自然降雨的一种灌溉方式。喷灌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3.2.2微灌微灌是一种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壤内部的灌溉方法,包括微喷灌、滴灌等。微灌具有节水、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等优点。3.2.3渗灌渗灌是通过埋设在土壤中的管道系统,使水缓慢渗透到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式。渗灌具有节水、减少地表蒸发、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3.3地面灌溉节水措施为了提高地面灌溉的节水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3.1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灌溉制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3.3.2改进灌溉技术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减少水分损失。3.3.3改善土壤条件通过深翻、松土、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3.3.4覆盖保水采用地膜、秸秆等材料覆盖土壤表面,降低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度。3.3.5优化作物布局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3.6适时灌溉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临界期等因素,适时进行灌溉,避免水分浪费。3.3.7水肥一体化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第4章喷灌技术4.1喷灌系统的组成与分类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输水设备、喷头和控制设备四部分组成。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喷灌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4.1.1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以中心支轴为喷灌区域的核心,喷头沿支轴旋转进行喷灌。该系统适用于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灌溉区域。4.1.2移动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系统通过移动喷灌设备,改变喷灌位置进行灌溉。根据移动方式不同,可分为轨道式、轮胎式和拖缆式等。4.1.3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在灌溉季节内,喷头和部分管道固定不动,而水源和主要输水管道可移动。该系统适用于地形复杂或作物种植面积不固定的区域。4.1.4固定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喷灌系统将喷头、管道和水源等设备固定安装,适用于灌溉面积较小、地形较平坦的区域。4.2喷灌设备选择与布置4.2.1喷头选择喷头选择应根据灌溉面积、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水源条件等因素进行。主要考虑喷头的喷洒范围、喷洒均匀性、抗风功能和能耗等指标。4.2.2输水设备选择输水设备包括水泵、管道和阀门等。应根据灌溉系统的设计流量、扬程、管材和管径等因素进行选择。4.2.3控制设备选择控制设备包括电磁阀、控制器和传感器等,用于实现喷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应根据灌溉需求和设备功能进行选择。4.2.4喷灌设备布置喷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保证灌溉均匀性,避免漏灌和重灌;(2)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作物分布,合理设置喷头间距和高度;(3)保证喷头喷洒范围内无障碍物,以免影响喷洒效果;(4)方便操作和维护。4.3喷灌技术的应用与管理4.3.1喷灌技术应用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地形,尤其在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丰富或水源距离较远的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喷灌技术可提高灌溉均匀性,降低水肥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3.2喷灌管理喷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条件进行灌溉;(2)定期检查和维护喷灌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监测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调整灌溉策略;(4)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喷灌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高效应用。第5章微灌技术5.1微灌系统的分类与特点微灌作为一种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优点。根据灌水方式的不同,微灌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5.1.1滴灌系统滴灌系统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分利用率高,可节省水资源。其主要特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2)灌水均匀,有利于作物生长;(3)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4)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条件;(5)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智能化管理。5.1.2微喷灌系统微喷灌系统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叶片,形成细小水滴,模拟自然降雨。其主要特点如下:(1)节水效果较好,灌水均匀;(2)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3)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4)适用于多种作物,特别是叶菜类和观赏植物;(5)设备投资较低,易于安装和维护。5.1.3微涌灌系统微涌灌系统通过涌泉头将水均匀地涌出,形成细小水流,使作物根部得到充分湿润。其主要特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灌水均匀;(2)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作物;(3)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结构;(4)设备简单,投资较低;(5)操作方便,易于维护。5.2微灌设备与材料微灌系统的设备与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5.2.1管道系统管道系统包括主管、支管、毛管等,用于输送水分。常用的材料有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5.2.2灌水器灌水器是微灌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滴头、喷头、涌泉头等。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水器。5.2.3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包括阀门、压力调节器、流量计等,用于实现灌水的自动控制。5.2.4过滤设备过滤设备用于防止管道和灌水器堵塞,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常用的过滤设备有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等。5.3微灌技术的应用与管理5.3.1应用范围微灌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和花卉等。5.3.2灌水制度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灌水制度,保证作物水分需求。5.3.3系统设计与安装根据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合理设计微灌系统。在安装过程中,注意管道的铺设、灌水器的布置和过滤设备的配置。5.3.4系统运行与管理(1)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况,保证设备完好;(2)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调整灌水制度;(3)加强过滤设备的维护,防止堵塞;(4)注意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5)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加强技术培训。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微灌技术的有效应用与管理,为农业节水灌溉提供有力保障。第6章渠道衬砌与防渗技术6.1渠道衬砌材料与结构6.1.1衬砌材料渠道衬砌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砌石、塑料薄膜、土工布等。选择衬砌材料应考虑渠道的规模、用途、地形地质条件及经济合理性。6.1.2衬砌结构渠道衬砌结构主要有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砌石衬砌、塑料薄膜衬砌等。现浇混凝土衬砌适用于大型渠道,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预制混凝土衬砌适用于中小型渠道,施工速度快;砌石衬砌适用于地形复杂及较小规模的渠道;塑料薄膜衬砌具有防渗功能好、施工简便等优点。6.2渠道防渗技术的选择与应用6.2.1防渗技术选择渠道防渗技术主要包括单一防渗和复合防渗。单一防渗包括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衬砌等;复合防渗是指将两种或以上防渗材料组合使用,如土工布与塑料薄膜、砌石与混凝土等。选择防渗技术应考虑渠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状况及经济投入等因素。6.2.2防渗技术应用防渗技术在渠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渠道基础处理:对渠道基础进行清淤、平整、压实,保证防渗材料与基础紧密结合;2)防渗层施工:根据选定的防渗技术,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防渗层的铺设和固定;3)过渡层和防护层施工:在防渗层上设置过渡层和防护层,以增强防渗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6.3渠道维护与管理6.3.1渠道巡查定期对渠道进行巡查,检查衬砌结构、防渗层及渠道周边环境,发觉问题及时处理。6.3.2渠道清淤定期清理渠道内的淤泥、杂草等杂物,保证渠道输水能力。6.3.3衬砌维修对损坏的衬砌进行及时修补,避免渠道渗漏和结构破坏。6.3.4防渗层检测定期对防渗层进行检测,了解防渗效果,发觉问题及时处理。6.3.5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渠道渗漏损失。第7章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7.1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然后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给。这种技术既满足了作物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又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7.2水肥一体化设备与系统设计7.2.1设备选型水肥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泵、肥料罐、控制器、过滤设备、阀门、管道及灌溉设备等。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7.2.2系统设计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施肥量,确定灌溉和施肥次数、时间及周期;(2)合理布局管道和灌溉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3)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防止管道和灌溉设备堵塞;(4)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施肥、灌溉的自动化管理。7.3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效果7.3.1应用范围水肥一体化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应用效果更为显著。7.3.2应用效果(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精确控制,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2)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根系直接吸收,减少了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改善土壤环境:减少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4)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5)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和应用。第8章农田水利调控技术8.1农田水利调控原理农田水利调控是根据农田水分状况、作物生长需求和灌溉水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调控农田水分,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灌溉用水量的一种技术措施。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8.1.1水分循环原理农田水分循环包括降水、入渗、土壤储水、蒸发、蒸腾和排水等过程。通过调控农田水分循环过程,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8.1.2水分供需平衡原理根据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水分需求,结合土壤、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农田水分供需平衡。8.1.3水质调控原理合理调控农田水质,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供应,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污染。8.2农田水利调控措施8.2.1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水分需求、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时期、灌溉水量、灌溉频率等。8.2.2灌溉技术改进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利用效率。8.2.3土壤水分调控通过深翻、松土、覆盖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蒸发。8.2.4农田排水调控合理布局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农田渍害和土壤盐渍化。8.2.5水质调控采用水质调控措施,如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水质。8.3农田水利调控技术的应用案例8.3.1案例一:小麦节水灌溉技术某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大,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通过优化灌溉制度,使小麦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10%。8.3.2案例二:水稻湿润灌溉技术在水稻种植区,采用湿润灌溉技术,结合深翻、松土等措施,有效减少水稻田间的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8.3.3案例三:葡萄园微灌技术某葡萄园采用微灌技术,结合土壤水分监测,实现水分精确调控。结果表明,葡萄园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8.3.4案例四:蔬菜大棚滴灌技术在蔬菜大棚内采用滴灌技术,根据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进行分阶段灌溉。实践证明,该技术可节约灌溉水量40%,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第9章节水灌溉管理与决策支持9.1灌溉管理水平衡9.1.1水资源评估在节水灌溉管理中,首要任务是对可利用水资源进行准确评估。这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的调查与监测,以及对不同水源的供水能力和水质进行评价。9.1.2需水预测对灌区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科学预测,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的关键。需水预测应基于作物系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灌溉技术等多方面因素。9.1.3灌溉用水效率分析通过分析灌溉用水效率,可以评价当前灌溉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水分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9.2灌溉管理制度与政策9.2.1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包括灌溉计划、水量分配、灌溉调度和灌溉设施维护等方面。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操作和加强监管,提高灌溉管理水平。9.2.2灌溉政策支持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以降低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成本。9.2.3水价政策合理制定水价政策,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水价应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激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9.3灌溉决策支持系统9.3.1系统架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分析和决策支持四个部分。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分析,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9.3.2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灌区气象、土壤、作物和灌溉设施等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为模型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9.3.3模型分析运用作物生长模型、水文模型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等,对灌区灌溉需求、水资源供应和灌溉效果进行预测分析。9.3.4决策支持根据模型分析结果,为灌区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水量分配和灌溉调度方案,实现节水灌溉目标。9.3.5系统应用与维护将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实际灌溉管理中,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灌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10章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培训10.1节水灌溉技术培训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首要任务是加强技术培训。本节主要介绍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的内容、方法和要求。10.1.1培训内容(1)节水灌溉基础知识:包括水资源状况、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管理等;(2)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