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_第1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_第2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_第3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_第4页
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合作社运营手册TOC\o"1-2"\h\u26551第1章合作社概述 3164111.1合作社的定义与性质 367781.1.1定义 3176421.1.2性质 4113601.2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182681.2.1发展历程 4126041.2.2现状 430291第2章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 5177552.1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5189602.1.1社员大会 5165042.1.2理事会 54762.1.3监事会 5310532.1.4职工代表大会 591702.2合作社的管理体系 5262802.2.1生产经营管理 5143702.2.2财务管理 546562.2.3人事管理 68372.2.4内部控制 6128552.3合作社的决策与监督机制 6243152.3.1决策机制 6110942.3.2监督机制 641022.3.3民主管理 632671第3章合作社的设立与注册 699903.1设立合作社的条件与程序 683623.1.1设立条件 6114873.1.2设立程序 67193.2合作社的注册与变更 780713.2.1注册 78263.2.2变更 7108143.3合作社的法人资格与税收政策 7327193.3.1法人资格 772823.3.2税收政策 714066第4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7319734.1合作社的资金来源 7303744.1.1股金 8170944.1.2专项基金 875944.1.3银行贷款 8196824.1.4互助金 8180444.1.5捐赠和赞助 8120604.2合作社的融资渠道 8295404.2.1政策性融资 8288664.2.2商业性融资 830684.2.3证券市场融资 8272644.2.4互联网融资 8163344.2.5民间融资 8104984.3合作社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8161244.3.1资金管理 985754.3.2风险控制 9271第5章生产经营管理 9122305.1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 9213445.1.1生产计划 9208655.1.2生产组织 9296315.2合作社的营销策略与渠道 9288775.2.1营销策略 9248915.2.2营销渠道 10246665.3合作社的质量管理及品牌建设 1072235.3.1质量管理 10321655.3.2品牌建设 106200第6章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10210196.1合作社的员工招聘与配置 10299646.1.1招聘原则 1046356.1.2招聘流程 105696.1.3员工配置 1143986.2合作社的薪酬与激励制度 11263266.2.1薪酬制度 11156066.2.2激励制度 11228456.3合作社的员工培训与发展 11319066.3.1培训计划 11279586.3.2培训实施 112296.3.3员工发展 1229831第7章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12124837.1农业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1233517.1.1技术选择原则 124377.1.2技术应用范围 1243497.1.3技术应用流程 12158547.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12517.2.1推广体系构建 1245517.2.2推广方式与方法 12309267.2.3转化效果评价 13168037.3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与科研合作 13148097.3.1技术创新机制 13132507.3.2科研合作模式 13200557.3.3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135596第8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 13104788.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 13257338.1.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3323288.1.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 1427178.2合作社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4233478.2.1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4167368.2.2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474268.2.3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14240138.2.4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 14260538.3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体系建设 14241958.3.1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14131248.3.2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5259248.3.3农产品质量检测与风险评估 15140588.3.4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 1525014第9章合作社的对外合作与拓展 15158799.1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 1579739.1.1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 15135789.1.2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的合作 15136439.1.3合作社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15260229.2合作社的跨区域合作与联盟 1572789.2.1跨区域合作的意义与目标 15202209.2.2跨区域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15264499.3合作社的对外贸易与市场拓展 16123549.3.1对外贸易的意义与目标 16311819.3.2对外贸易的途径与措施 16249649.3.3市场拓展的策略与实施 162315第10章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 161315710.1合作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62322210.1.1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16565710.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886510.1.3生态环境建设 17227710.2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 17683410.2.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 17791510.2.2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定 17386010.2.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实施 17282810.3合作社的公益事业与社会责任 171049010.3.1公益事业的开展 172973210.3.2社会责任的承担 172162310.3.3公益事业与社会责任的协同发展 17第1章合作社概述1.1合作社的定义与性质1.1.1定义农业合作社是一种自愿结合、民主管理、经济参与、互利互助的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形式。它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1.1.2性质农业合作社具有以下性质:(1)民间性: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不受行政干预。(2)民主性: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享有平等的表决权。(3)互助性:合作社以互助合作为基础,社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4)营利性:合作社从事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社员共同致富。1.2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1发展历程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开始推广农业合作社,旨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2)曲折发展阶段(1957197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合作社经历了多次调整、合并,但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3)深化改革阶段(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合作社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逐步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1.2.2现状目前我国农业合作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00多万家。(2)产业覆盖面广泛:农业合作社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产业,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3)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农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高效益,社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合作社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5)合作社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农业合作社逐步建立健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第2章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2.1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其组织结构应当符合民主、公平、效率的原则。合作社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1.1社员大会社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审议并通过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决定社员入社、退社、除名等重大事项。2.1.2理事会理事会是合作社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理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实施社员大会的决议;制定合作社的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提名合作社各部门负责人;向社员大会报告工作等。2.1.3监事会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负责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监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其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监督理事会的工作,防止违规行为;向社员大会报告监督情况等。2.1.4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是合作社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审议并通过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选举职工监事;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2.2合作社的管理体系合作社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生产经营管理生产经营管理是合作社的核心职能,主要包括: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2.2.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合作社健康运行的保障,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使用、监督;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等。2.2.3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主要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辞退等方面,旨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合作社员工队伍。2.2.4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合作社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风险防范等。2.3合作社的决策与监督机制2.3.1决策机制合作社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社员大会决策、理事会决策、部门负责人决策等。决策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3.2监督机制合作社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监事会监督、职工代表大会监督、社员监督等。通过设立多元化的监督渠道,保证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合规、高效。2.3.3民主管理合作社要充分实行民主管理,保障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民主管理,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第3章合作社的设立与注册3.1设立合作社的条件与程序3.1.1设立条件合作社的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明确的经营宗旨和业务范围;(二)社员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农民社员至少占80%;(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四)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五)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3.1.2设立程序(一)召开发起人会议,讨论并通过设立合作社的相关事宜;(二)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合作社的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社员的权利义务等;(三)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四)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五)领取营业执照,合作社正式成立。3.2合作社的注册与变更3.2.1注册(一)提交设立登记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作社章程、发起人名单、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注册资本证明等;(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设立条件的,予以登记;(三)合作社领取营业执照,正式注册。3.2.2变更合作社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社员等发生变更的,需按照以下程序办理:(一)召开理事会或社员大会,讨论并通过变更事宜;(二)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变更登记申请材料;(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变更条件的,予以登记;(四)合作社领取新的营业执照。3.3合作社的法人资格与税收政策3.3.1法人资格合作社自注册成立之日起,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3.3.2税收政策合作社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一)增值税减免;(二)所得税减免;(三)其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第4章资金筹措与管理4.1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4.1.1股金合作社成员按照自愿原则,以货币形式出资,形成合作社的股金。股金是合作社最基本的资金来源,体现了成员对合作社的所有权和参与意识。4.1.2专项基金合作社可向部门申请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扶贫等专项基金,以支持合作社的项目建设和运营。4.1.3银行贷款合作社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扩大生产、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贷款需具备一定的担保措施,以保证还款来源。4.1.4互助金合作社内部设立互助金制度,成员之间相互借贷,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4.1.5捐赠和赞助合作社可接受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和赞助,用于支持合作社的发展。4.2合作社的融资渠道4.2.1政策性融资合作社可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如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产品。4.2.2商业性融资合作社可通过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商业性贷款,以满足发展需求。4.2.3证券市场融资具备条件的合作社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融资。4.2.4互联网融资合作社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如P2P、众筹等新兴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4.2.5民间融资合作社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通过民间借贷、股权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4.3合作社的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4.3.1资金管理(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合规、高效运作。(2)实行财务公开,接受成员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开展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4.3.2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合作社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2)分散投资,降低单一项目风险。(3)加强与其他合作社、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风险共担。(4)购买农业保险,减轻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的损失。(5)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保证合作社合法合规经营。第5章生产经营管理5.1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5.1.1生产计划合作社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能力和成员意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包括年度生产计划、季节性生产计划和具体作物生产计划。(1)年度生产计划:明确年度生产目标、种植结构、面积、产量、产值等。(2)季节性生产计划: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播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措施。(3)具体作物生产计划:针对不同作物,制定详细的生产技术方案,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5.1.2生产组织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生产组织体系,提高生产效率。(1)明确分工:根据成员特长和合作社需求,合理分配工作任务。(2)技术培训:加强成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3)生产调度: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5.2合作社的营销策略与渠道5.2.1营销策略合作社应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1)产品定位:明确产品特色和优势,满足消费者需求。(2)价格策略:根据产品成本、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3)促销策略:运用多种促销手段,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5.2.2营销渠道合作社应拓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销售效率。(1)线上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资源,开展线上销售。(2)线下渠道:与批发市场、超市、专卖店等实体渠道合作,扩大销售范围。(3)合作渠道:与其他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5.3合作社的质量管理及品牌建设5.3.1质量管理合作社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产品质量。(2)产品质量检测: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符合国家标准。(3)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3.2品牌建设合作社应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1)品牌定位:明确品牌形象和内涵,突出产品特色。(2)品牌传播: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品牌保护:加强品牌管理,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形象。第6章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6.1合作社的员工招聘与配置6.1.1招聘原则农业合作社在招聘员工时,应遵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招聘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6.1.2招聘流程(1)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合作社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明确招聘职位、人数、任职资格等要求。(2)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如当地人才市场、报纸、网络等。(3)简历筛选与资格审查: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电话或邮件通知,安排面试。(4)面试与评估:组织面试,对面试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5)录用通知:根据面试评估结果,确定录用人员,并发出录用通知。6.1.3员工配置根据合作社的业务需求和员工的个人特长,合理配置员工,保证人岗匹配,提高工作效率。6.2合作社的薪酬与激励制度6.2.1薪酬制度(1)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岗位、职级、工作经验和绩效等因素确定基本工资。(2)奖金:根据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个人绩效,给予相应的奖金。(3)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国家法定福利和合作社特色福利,如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节假日福利等。6.2.2激励制度(1)绩效激励:设立明确的绩效指标,对达成目标的员工给予奖励。(2)晋升激励: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鼓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激发工作积极性。(3)股权激励:对核心团队成员实施股权激励,使员工与合作社共同成长。6.3合作社的员工培训与发展6.3.1培训计划根据合作社业务发展和员工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时间、对象等。6.3.2培训实施(1)内部培训:组织内部专家或邀请外部专业讲师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2)外部培训: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技能。6.3.3员工发展(1)职业规划: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2)晋升通道:设立管理、技术、业务等多条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3)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储备人才,保证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7.1农业技术的选择与应用7.1.1技术选择原则在选择农业技术时,合作社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和技术成熟度原则。保证所选技术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7.1.2技术应用范围合作社应关注各类农业技术,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根据合作社的生产需求,合理应用各类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1.3技术应用流程合作社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技术评估、技术培训、技术应用和技术反馈。保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落实,并及时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7.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7.2.1推广体系构建合作社应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包括推广机构、推广人员、推广渠道等。提高推广效率,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2.2推广方式与方法合作社可采用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方式,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手机APP等,拓宽推广渠道,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7.2.3转化效果评价合作社应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价机制,对推广的科技成果进行跟踪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推广策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7.3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与科研合作7.3.1技术创新机制合作社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技术创新。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奖励政策等,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合作社技术进步。7.3.2科研合作模式合作社可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共同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共享科研资源,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7.3.3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合作社应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互动,保证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第8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8.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法规。本节主要介绍相关标准与法规。8.1.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规定农产品生产地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环境条件。(2)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3)农产品质量标准:规定农产品品种、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等指标。(4)农产品包装、标识、运输、储存标准: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8.1.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规定。(3)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具体规定。8.2合作社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2.1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领导。8.2.2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管理。8.2.3质量安全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8.2.4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质量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合作社成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落实。8.3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体系建设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追溯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如下:8.3.1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8.3.2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程追溯。8.3.3农产品质量检测与风险评估定期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8.3.4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第9章合作社的对外合作与拓展9.1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9.1.1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合作社应积极与周边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收购等服务,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同时合作社应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户利益,实现互利共赢。9.1.2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合作社可与其他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共同研发、生产、销售、投资等。9.1.3合作社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合作社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合作社可为科研院所提供试验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9.2合作社的跨区域合作与联盟9.2.1跨区域合作的意义与目标跨区域合作有助于合作社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合作社应明确跨区域合作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9.2.2跨区域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合作社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1)与其他地区的合作社、农业企业、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