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_第1页
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_第2页
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_第3页
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_第4页
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手册TOC\o"1-2"\h\u2376第1章会计基础概述 366621.1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39965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337781.3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 42006第2章会计凭证管理 4139032.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用途 470332.2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 584912.3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 57092第3章账务处理程序 6183533.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6301093.1.1凭证录入 620783.1.2凭证审核 697243.1.3凭证记账 635023.1.4凭证归档 636863.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6127403.2.1汇总凭证编制 6123653.2.2汇总凭证审核 6120903.2.3汇总凭证记账 6259923.2.4汇总凭证归档 63333.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6107823.3.1科目汇总表编制 6211833.3.2科目汇总表审核 6269633.3.3科目汇总表记账 6182073.3.4科目汇总表归档 74177第4章资产类会计核算 7305644.1货币资金核算 7314584.1.1现金核算 710764.1.2银行存款核算 7130674.2存货核算 7295834.2.1原材料核算 76624.2.2库存商品核算 8319334.3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 835244.3.1固定资产核算 8155284.3.2无形资产核算 810435第5章负债类会计核算 9240765.1应付账款核算 9260105.1.1核算原则 9235855.1.2核算流程 917045.1.3期末处理 9316645.2应交税费核算 986835.2.1核算原则 9137475.2.2核算流程 9255095.2.3期末处理 9265945.3其他负债核算 948985.3.1核算内容 97465.3.2核算原则 10211605.3.3核算流程 10274245.3.4期末处理 107121第6章所有者权益类会计核算 10102116.1实收资本核算 10173856.1.1核算原则 1079596.1.2核算方法 10286736.2资本公积核算 10177496.2.1核算原则 10242796.2.2核算方法 11124866.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核算 11242626.3.1核算原则 11112146.3.2核算方法 1114417第7章收入、费用及利润会计核算 1235537.1收入核算 12230627.1.1收入确认原则 1251837.1.2收入核算方法 12146187.1.3收入核算程序 123717.2费用核算 12125067.2.1费用确认原则 12168277.2.2费用核算方法 12185677.2.3费用核算程序 139687.3利润核算 13121027.3.1利润确认原则 13287967.3.2利润核算方法 1339637.3.3利润核算程序 1316778第8章财务报表编制 1465028.1资产负债表 14138638.1.1编制目的 14265178.1.2编制依据 1477228.1.3编制步骤 14133068.1.4编制内容 14141608.2利润表 14191128.2.1编制目的 14136978.2.2编制依据 14203568.2.3编制步骤 15220818.2.4编制内容 15221248.3现金流量表 1583768.3.1编制目的 1524638.3.2编制依据 15161198.3.3编制步骤 15144518.3.4编制内容 15613第9章会计电算化 16144829.1会计软件的选用与安装 16298069.1.1选用原则 1657269.1.2安装与配置 1676709.2会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16136059.2.1数据输入 16171839.2.2数据输出 16180009.3会计电算化的日常管理 17323399.3.1会计核算管理 17303889.3.2软件维护与升级 17155589.3.3人员培训与权限管理 1727555第10章会计档案管理 172860710.1会计档案的分类与归档 17855210.1.1会计档案的分类 171941810.1.2会计档案的归档 182073510.2会计档案的保管与销毁 18187010.2.1会计档案的保管 182293310.2.2会计档案的销毁 182863110.3会计档案的查阅与利用 183270310.3.1查阅权限 181079610.3.2查阅程序 182609110.3.3利用规定 19第1章会计基础概述1.1会计的定义与作用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指通过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过程。会计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为各类经济主体提供决策依据;(2)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为及相关部门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参考;(4)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会计要素通过会计等式相互联系,会计等式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1.3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会计分录和财务报表的基础。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具体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账户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账户设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2)相关性原则:账户设置要满足经济管理需要,便于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3)实用性原则:账户设置应简便实用,易于理解和管理。在账户设置过程中,应明确各账户的名称、编码、核算内容和计量单位,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2章会计凭证管理2.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用途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中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反映财务状况的基本依据。会计凭证按照其编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形成的最初书面证明,如发票、收据、付款单等。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基础。(2)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3)汇总凭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填制的凭证,如日记账汇总表、科目汇总表等。(4)调整凭证:是对会计期间内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更正或调整的凭证,如红字冲销凭证、补充登记凭证等。各类会计凭证的用途如下:(1)原始凭证:作为经济业务的初步证明,用于确认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2)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3)汇总凭证:便于对经济业务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4)调整凭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纠正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2.2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为了保证会计凭证的质量,填制会计凭证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内容完整:会计凭证应包括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如日期、凭证编号、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等。(2)书写清晰:会计凭证上的文字、数字应清晰、工整,不得涂改。(3)依据充分:填制会计凭证应具有充分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保证会计凭证的真实性。(4)程序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登记等程序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5)及时准确:会计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填制,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3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审核:会计凭证在登记账簿前,应由专人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等。(2)保管:会计凭证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保管。保管期限到期后,经审批方可销毁。(3)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应保持凭证的整洁、完好,防止遗失、损坏、篡改等情况发生。(4)会计凭证的查阅:查阅会计凭证应遵循保密原则,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泄露会计信息。(5)会计凭证的销毁:会计凭证在保管期限到期后,如需销毁,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并做好销毁记录。第3章账务处理程序3.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3.1.1凭证录入根据原始凭证,将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准确、完整地录入记账凭证。包括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科目、贷方科目、金额等。3.1.2凭证审核对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保证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审核无误后,在凭证上签字确认。3.1.3凭证记账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借方账户记借方发生额,贷方账户记贷方发生额。3.1.4凭证归档将记账后的凭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归档,以便于日后的查询和审计。3.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3.2.1汇总凭证编制定期将一定时期内的记账凭证,按照相同科目进行汇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3.2.2汇总凭证审核对编制的汇总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保证汇总内容的准确无误。3.2.3汇总凭证记账将审核无误的汇总记账凭证,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3.2.4汇总凭证归档将记账后的汇总凭证进行归档,以便于查询和审计。3.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3.3.1科目汇总表编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按照科目进行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3.3.2科目汇总表审核对编制的科目汇总表进行审核,保证汇总表的准确无误。3.3.3科目汇总表记账将审核无误的科目汇总表,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3.3.4科目汇总表归档将记账后的科目汇总表进行归档,以便于查询和审计。第4章资产类会计核算4.1货币资金核算4.1.1现金核算现金核算是指对企业库存现金的收付及余额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现金收入:根据现金收入原始凭证,如现金收款单、现金收入日记账等,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反映现金收入情况。(2)现金支出:根据现金支出原始凭证,如现金付款单、现金支出日记账等,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反映现金支出情况。(3)现金余额:定期进行现金盘点,保证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相符。4.1.2银行存款核算银行存款核算是指对企业银行存款的收付及余额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银行收入:根据银行收入原始凭证,如银行进账单、银行对账单等,及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反映银行存款收入情况。(2)银行支出:根据银行支出原始凭证,如银行付款单、银行对账单等,及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反映银行存款支出情况。(3)银行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保证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符。4.2存货核算4.2.1原材料核算原材料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库存等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原材料购进:根据购进原材料的相关凭证,如采购发票、入库单等,及时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反映原材料的购进情况。(2)原材料领用:根据领用原材料的领料单等原始凭证,及时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反映原材料的领用情况。(3)原材料库存:定期进行原材料盘点,保证原材料明细账余额与实际库存原材料相符。4.2.2库存商品核算库存商品核算是指对企业库存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等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库存商品购进:根据购进库存商品的相关凭证,如采购发票、入库单等,及时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反映库存商品的购进情况。(2)库存商品销售:根据销售库存商品的销售发票、出库单等原始凭证,及时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反映库存商品的销售情况。(3)库存商品库存:定期进行库存商品盘点,保证库存商品明细账余额与实际库存商品相符。4.3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4.3.1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购进、折旧、处置等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固定资产购进:根据购进固定资产的相关凭证,如购置发票、固定资产清单等,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反映固定资产的购进情况。(2)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3)固定资产处置:根据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凭证,如处置申请单、处置收入等,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反映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4.3.2无形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是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购进、摊销、处置等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具体操作包括:(1)无形资产购进:根据购进无形资产的相关凭证,如购置发票、无形资产清单等,及时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反映无形资产的购进情况。(2)无形资产摊销:根据无形资产摊销政策,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并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情况。(3)无形资产处置:根据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凭证,如处置申请单、处置收入等,及时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反映无形资产的处置情况。第5章负债类会计核算5.1应付账款核算5.1.1核算原则应付账款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货物或服务收到与款项支付时间不同步时,应在货物或服务收到时确认应付账款。5.1.2核算流程(1)收到供应商发票或账单,核对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2)根据账单金额,借记“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3)支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5.1.3期末处理期末,应对应付账款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期末账务处理。5.2应交税费核算5.2.1核算原则应交税费核算遵循实际发生制原则,即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应税行为,计算应交税费。5.2.2核算流程(1)根据税收法规和企业实际发生的应税行为,计算应交税费。(2)计算出的应交税费,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实际支付税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5.2.3期末处理期末,应对应交税费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期末账务处理。5.3其他负债核算5.3.1核算内容其他负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5.3.2核算原则其他负债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负债产生时确认。5.3.3核算流程(1)根据负债产生的原因,借记相应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等科目。(2)实际支付其他负债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5.3.4期末处理期末,应对其他负债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期末账务处理。第6章所有者权益类会计核算6.1实收资本核算6.1.1核算原则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实收资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实收资本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3)一致性原则:实收资本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不同时期保持一致。6.1.2核算方法实收资本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时,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2)企业发生减资时,借记“实收资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6.2资本公积核算6.2.1核算原则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其他资本公积形成的金额。资本公积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资本公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资本公积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形成;(3)一致性原则:资本公积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不同时期保持一致。6.2.2核算方法资本公积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注册资本份额的投资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2)企业将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6.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核算6.3.1核算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后剩余的金额。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真实反映企业盈余的形成;(3)一致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不同时期保持一致。6.3.2核算方法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实现净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科目;(2)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3)企业分配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等科目;(4)企业未分配利润转入下一年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未分配利润”科目。第7章收入、费用及利润会计核算7.1收入核算7.1.1收入确认原则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确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收入已经实现或者可以可靠地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收入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4)与收入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7.1.2收入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收入性质、业务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收入核算方法。常用的收入核算方法包括:(1)销售商品收入核算;(2)提供劳务收入核算;(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核算;(4)建造合同收入核算。7.1.3收入核算程序(1)确认收入;(2)计量收入;(3)记录收入;(4)结转收入;(5)披露收入信息。7.2费用核算7.2.1费用确认原则费用确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费用已经发生或者可以可靠地计量;(2)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3)费用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7.2.2费用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费用性质、业务特点及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费用核算方法。常用的费用核算方法包括:(1)直接费用核算;(2)间接费用核算;(3)期间费用核算。7.2.3费用核算程序(1)确认费用;(2)计量费用;(3)记录费用;(4)结转费用;(5)披露费用信息。7.3利润核算7.3.1利润确认原则利润确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收入与费用已经发生或者可以可靠地计量;(2)收入与费用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3)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7.3.2利润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利润核算方法。常用的利润核算方法包括:(1)毛利润核算;(2)营业利润核算;(3)利润总额核算;(4)净利润核算。7.3.3利润核算程序(1)计算毛利润;(2)计算营业利润;(3)计算利润总额;(4)计算净利润;(5)披露利润信息。注意:企业在进行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及内部管理规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同时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8章财务报表编制8.1资产负债表8.1.1编制目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旨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8.1.2编制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一致性原则。8.1.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保证数据真实、完整;(2)根据会计科目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3)计算资产负债表的各项合计数及总计;(4)进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析和说明。8.1.4编制内容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类项目: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2)负债类项目: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3)所有者权益类项目。8.2利润表8.2.1编制目的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旨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8.2.2编制依据利润表的编制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和一致性原则。8.2.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保证数据真实、完整;(2)根据会计科目发生额,填列利润表各项目;(3)计算利润表的各项合计数及净利润;(4)进行利润表项目的分析和说明。8.2.4编制内容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营业收入;(2)营业成本;(3)营业税金及附加;(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5)投资收益;(6)营业外收入和支出;(7)所得税费用;(8)净利润。8.3现金流量表8.3.1编制目的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旨在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的信息。8.3.2编制依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遵循现金流量原则、实际收支原则和一致性原则。8.3.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保证数据真实、完整;(2)根据现金流量项目,填列现金流量表各项目;(3)计算现金流量表的各项合计数及期末现金余额;(4)进行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分析和说明。8.3.4编制内容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4)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第9章会计电算化9.1会计软件的选用与安装9.1.1选用原则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要求;(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4)操作简便,易于学习和掌握;(5)软件供应商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9.1.2安装与配置(1)确认计算机硬件配置符合软件要求;(2)从正规渠道获取软件安装包,保证软件版本正确;(3)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注意选择合适的安装路径;(4)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包括会计期间、币别、科目体系等;(5)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配置用户权限和操作员。9.2会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9.2.1数据输入(1)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要求,保证数据准确无误;(2)采用规范化的会计凭证格式,便于审核和查询;(3)遵循数据录入的基本原则,如借贷平衡、金额准确等;(4)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防止错误数据影响会计处理。9.2.2数据输出(1)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报表格式,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2)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输出的报表进行审核,防止报表错误影响决策;(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9.3会计电算化的日常管理9.3.1会计核算管理(1)定期进行会计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等操作;(2)按照会计周期进行结账,保证账务准确无误;(3)及时进行期末调汇、损益结转等会计处理;(4)定期进行账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9.3.2软件维护与升级(1)定期检查软件运行状况,保证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