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_第1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_第2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_第3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_第4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TOC\o"1-2"\h\u18607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443801.1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418249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113501.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41193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与职责 5191192.1安全生产组织结构 569892.1.1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5210752.1.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5163352.1.3生产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 6225682.2安全生产责任制 6254422.2.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684022.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6305542.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6683第3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168153.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 7308883.1.1制定原则 7294083.1.2制定程序 7300213.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7285743.2.1编制原则 7158513.2.2编制程序 854163.3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与执行 867703.3.1管理体系 8136393.3.2执行体系 816799第4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9120934.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 9294104.1.1培训体系规划 9299964.1.2培训资源配置 9283064.1.3培训管理制度 924974.1.4培训激励机制 9188124.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 982304.2.1培训内容 9157494.2.2培训方法 962764.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实施 10267884.3.1培训计划制定 1096314.3.2培训组织实施 10134524.3.3培训效果评估 1031574.3.4培训档案管理 10134974.3.5持续改进 1013314第5章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理 10301365.1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10141045.1.1风险识别范围与方法 10204505.1.2风险识别流程 11239205.1.3风险识别结果应用 1184345.2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11302335.2.1风险评估方法 11110195.2.2风险评估流程 11298775.2.3风险评估结果应用 1133705.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置 1157925.3.1风险控制措施 11102825.3.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与监控 11139465.3.3应急处置 1173465.3.4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1226822第6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12127436.1应急预案编制 1247956.1.1编制原则 12125166.1.2编制程序 12298306.1.3预案内容 12275796.2应急预案管理 12108766.2.1预案审批与发布 122676.2.2预案培训与宣传 1213036.2.3预案演练 12248886.2.4预案更新 12219446.3应急救援与处置 13226576.3.1预警 13323776.3.2报告与信息传递 13215136.3.3应急处置 13178196.3.4救援协调 13206.3.5善后处理 1312623第7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343797.1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1358737.1.1企业应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13221907.1.2制定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保证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1384287.1.3企业应加强对现场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 13282217.1.4企业应保证现场安全生产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条件。 13268457.1.5强化现场安全监控和预警,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防止的发生。 13238627.2现场安全检查与巡查 13285927.2.1企业应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现场安全状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14217967.2.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明确巡查频次、范围和内容,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巡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 14194067.2.3安全检查和巡查应形成书面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或巡查的时间、地点、发觉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14147697.3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与闭环管理 14260057.3.1对现场安全检查和巡查中发觉的安全隐患,企业应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期限和要求,保证整改到位。 14326907.3.2整改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1473437.3.3整改完成后,企业应组织验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安全隐患得到消除。 14301257.3.4建立安全生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对已整改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管理,防止问题重复出现。 14176697.3.5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持续改进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1418808第8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482868.1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 14317118.1.1职业病危害识别 14250718.1.2职业病危害评价 14149698.2职业健康监测与防护 14295368.2.1职业健康监测 1564118.2.2职业病防护 15120578.3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15120808.3.1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1586598.3.2职业健康培训 1510608.3.3职业健康检查 15137528.3.4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1516853第9章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 15316519.1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127259.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6110709.1.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16227499.1.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6309779.2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方法 16303359.2.1定性评价方法 1665159.2.2定量评价方法 16324489.2.3综合评价方法 16171699.3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措施 16157159.3.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7196559.3.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17263669.3.3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17135399.3.4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17216359.3.5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17319749.3.6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717508第10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172678910.1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17554110.2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72548610.3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与推广 18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1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是指在企业生产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的发生,减轻损失,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完整的一系列工作。安全生产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企业安全生产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3)预防发生,减少损失;(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主要法律法规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救援等方面的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4)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生产安全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等。1.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的发生;(2)全员参与,共同负责: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共同承担安全生产责任;(3)风险管理,科学决策: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依据科学方法制定安全生产决策;(4)制度化管理,规范操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保证生产过程安全;(5)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与职责2.1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安全生产组织结构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效率,明确各级职责,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企业应依据自身规模、业务特点及安全生产需求,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组织结构。2.1.1安全生产领导机构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规划;(2)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3)组织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条件;(4)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6)对安全生产进行调查处理。2.1.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2)组织编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3)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查处安全隐患;(4)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5)负责安全生产信息统计和上报;(6)参与安全生产的调查处理。2.1.3生产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生产车间、部门应设立安全生产组织,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组织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安全隐患;(4)负责本车间、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5)及时报告安全生产。2.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组织与职责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2.2.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1)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应承担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责任;(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承担组织、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责任;(3)技术人员应承担安全生产技术保障的责任;(4)操作人员应承担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责任。2.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1)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宣传和培训;(3)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4)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其职责如下:(1)组织编制和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2)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安全隐患整改;(4)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5)参与安全生产的调查处理,提出防范措施;(6)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提供决策依据;(7)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第3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性的基础。本节主要阐述企业如何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3.1.1制定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政策要求。(2)科学性原则: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3)全面性原则:涵盖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环节。(4)动态管理原则:根据生产实际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3.1.2制定程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1)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2)起草: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起草规章制度。(3)征求意见: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层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4)审核:组织专家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核。(5)批准: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正式发布。(6)培训与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规章制度培训,保证员工了解并遵守。(7)实施与监督:对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对员工在特定作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安全操作要求进行详细规定的文件,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3.2.1编制原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作业活动,明确安全操作要求。(2)实用性原则:操作规程应简单明了,易于员工理解和掌握。(3)可操作性原则:保证操作规程在实际作业中具有可操作性。(4)完整性原则:涵盖作业活动的所有环节,保证无遗漏。3.2.2编制程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1)确定编制对象:根据作业活动的特点,确定编制操作规程的范围。(2)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3)起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起草操作规程。(4)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和员工的意见。(5)审核:组织专家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6)批准: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正式发布。(7)培训与宣传: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8)实施与监督:对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3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与执行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与执行体系,保证各项制度得到有效实施。3.3.1管理体系(1)明确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在安全生产制度管理中的职责。(2)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提高制度质量。(3)制度宣贯: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4)监督检查:定期对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3.2执行体系(1)建立健全执行机制: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制度的认识,增强执行力度。(3)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在安全生产制度执行中的责任。(4)持续改进:根据执行情况,不断优化安全生产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4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4.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4.1.1培训体系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培训体系建设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周期等。4.1.2培训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培训设备、培训教材等,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4.1.3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流程,保证培训质量。主要包括:培训计划管理、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档案管理等。4.1.4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包括:培训考核、培训奖励、培训晋升等。4.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4.2.1培训内容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3)安全生产操作技能;(4)案例分析;(5)应急处理能力;(6)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4.2.2培训方法采用多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1)理论培训:通过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2)实操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3)情景模拟:模拟现场,培养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4)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满足员工个性化学习需求;(5)外部培训: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4.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实施4.3.1培训计划制定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4.3.2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活动,保证培训质量。4.3.3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培训考核、问卷调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改进。4.3.4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培训情况,为培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4.3.5持续改进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提高安全生产培训水平。第5章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理5.1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安全生产风险识别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旨在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保证生产安全。本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的内容:5.1.1风险识别范围与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人员行为、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可采取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5.1.2风险识别流程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流程,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分析、风险整理和风险报告等环节。5.1.3风险识别结果应用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为后续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5.2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5.2.1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可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法、概率风险评估法、伤害预期值法等。5.2.2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应包括确定评估标准、评估风险概率和后果、计算风险值、确定风险等级等环节。5.2.3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企业应将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安全生产决策,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5.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置5.3.1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个体防护等。5.3.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与监控企业应保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控,及时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5.3.3应急处置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进行预测和预警,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和救援措施。在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降低损失。5.3.4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企业整体应急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实际应急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第6章应急预案与救援6.1应急预案编制6.1.1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合法性原则要求预案编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科学性原则要求预案编制基于风险评估,合理预测可能性及后果;实用性原则要求预案操作性强,便于实施;适时性原则要求预案能及时更新,以适应企业生产变化。6.1.2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成立编制小组、开展风险评估、确定应急资源、编写预案、审核批准、发布实施及培训演练。6.1.3预案内容预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分级、应急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善后处理、预案管理与更新等。6.2应急预案管理6.2.1预案审批与发布企业应将编制完成的应急预案报请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后予以发布,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6.2.2预案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使员工熟悉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6.2.3预案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发觉问题及时修订完善。6.2.4预案更新企业应根据生产情况、法律法规变动、应急预案演练等情况,适时更新应急预案,保证其始终处于适用状态。6.3应急救援与处置6.3.1预警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预警,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6.3.2报告与信息传递发生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保证信息传递畅通。6.3.3应急处置企业应根据类型和应急响应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6.3.4救援协调企业应与部门、专业救援队伍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6.3.5善后处理发生后,企业应积极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伤员救治、调查、损失评估等,总结教训,防止类似再次发生。第7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7.1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7.1.1企业应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7.1.2制定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保证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7.1.3企业应加强对现场安全生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7.1.4企业应保证现场安全生产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提高现场安全生产条件。7.1.5强化现场安全监控和预警,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防止的发生。7.2现场安全检查与巡查7.2.1企业应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现场安全状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7.2.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明确巡查频次、范围和内容,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巡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7.2.3安全检查和巡查应形成书面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或巡查的时间、地点、发觉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7.3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与闭环管理7.3.1对现场安全检查和巡查中发觉的安全隐患,企业应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期限和要求,保证整改到位。7.3.2整改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7.3.3整改完成后,企业应组织验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安全隐患得到消除。7.3.4建立安全生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对已整改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管理,防止问题重复出现。7.3.5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为持续改进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第8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8.1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8.1.1职业病危害识别企业应全面、系统地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环节进行辨识。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等。还需关注非传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8.1.2职业病危害评价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已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防护重点。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以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措施。8.2职业健康监测与防护8.2.1职业健康监测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内容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员工个体暴露水平等。8.2.2职业病防护企业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护措施包括:工程防护、个体防护、管理防护等。同时企业应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8.3员工职业健康管理8.3.1员工职业健康档案企业应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员工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职业健康档案应真实、完整、连续,便于对员工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管理。8.3.2职业健康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测与防护等。8.3.3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及时发觉并处理职业病危害。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纳入员工职业健康档案。8.3.4职业病诊断与治疗企业应协助职业病诊断机构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为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同时企业应关注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赔偿、补偿政策。第9章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9.1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阐述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内容和方法。9.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环节。(2)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3)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便于实际操作。(4)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绩效的变化趋势。9.1.2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指标:包括发生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2)安全生产管理指标: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等。(3)安全生产投入指标:包括安全生产费用、安全设备设施等。(4)现场安全指标:包括现场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作业环境等。(5)安全文化建设指标: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规范等。9.1.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9.2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方法9.2.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收集专家和员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对安全生产绩效进行评价。9.2.2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绩效指数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法等,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进行量化评价。9.2.3综合评价方法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