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1_第1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1_第2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1_第3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1_第4页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参考学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图片说史】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年后一曲响彻寰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从此,一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一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一个曾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印下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载录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课标点击】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识清单】清单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2.决策: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①__________”。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②___________的垄断。4.重大成就:(1)“两弹一星”a.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③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此后,我国又在和平利用核能源方面作了很大努力,相继建成了④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b.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⑤______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⑥_____试验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⑦______”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⑧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b.成就: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⑨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c.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⑩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清单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①______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②________。它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③_______。(2)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④_______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清单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1)背景:①____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2)成就:a.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b.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②_________”。(3)意义: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③______发展。2.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④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⑤_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核心突破】1.“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影响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例题:“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引起“第二次绿色革命”D.2003年10月“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解析: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1世纪”,A、B、C都发生在二十世纪。2.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①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顺利发射,这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中近程导弹②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③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些成就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①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了4次无人飞行的成功试验。②“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③“神舟”6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4)“银河”系列计算机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5)生物技术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例题:我国虽然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解析:B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定与条件限定。A、D不属于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C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只有B符合题意。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2)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二战后,科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系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力量。(3)科技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科技在管理中广泛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科学与管理相结合,使生产力实现了大发展。总之,它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例题:下列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B.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C.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两弹一星的研制、“神舟”5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的培育都是我国落实这一论述的结果。解析: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提出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杂交水稻的培育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础练兵】1.中共中央决定研制“两弹”的直接原因是()A.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C.反对核垄断打破核威胁D.对周边国家形成震慑作用2.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升入太空又成功返回地面。这表明()A.中国进入航天时代B.中国已经能和平利用原子能C.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4.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一Ⅰ号”计算机5.1954年,毛泽东询问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的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A.核武器虽然有很大震慑力,但中国不必有自己的核武器B.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C.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D.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6.下面这幅图片是南非自由记者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有助于解决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C.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实现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8.(2006年海南三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比比较项目国家首次核试验年代试验次数备注美国19451032苏(俄)1949715英国195245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的次数法国1960210中国196445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3)我国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各地模拟】1.(2007年广州)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2.(2007年山东)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3.(2007年济南)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食品流通领域B.空间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D.文化教育领域4.(2007年潍坊)下图的烟标反映的史实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卫星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5.(2007年莒县)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6.(2007年深圳)欧美一些航天专家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道:“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l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这表明“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A.显示了综合国力的强大B.振奋了民族精神C.促进了经济发展D.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对7.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2007年12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探月工程圆满成功()①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②是中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③反映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④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2007年济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图1遨游太空的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图2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图3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高考靶场】1.(2007年江苏历史)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2006年上海大综合)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参考答案【知识清单】清单一①两弹一星②空间技术③原子弹④秦山⑤近程导弹⑥中近程导弹⑦东方红一号⑧五⑨杨利伟⑩三清单二①袁隆平②南优2号③饥饿问题④杂交稻清单三①1946②银河一Ⅰ号③信息化④结晶牛胰岛素⑤基因【基础练兵】1.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党和政府果断作出发展“两弹”的战略决策。2.D“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属于载人航天工程领域的成就。A项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B项属于原子能技术的成就。C项属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就。3.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60年代初。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是在2003年。4.C根据材料中的“39年前”“蘑菇云”信息,可以得出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C结合新中国建国初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要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排除A、D两项。苏联不愿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反映了苏联对核武器的垄断,体现了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6.C图片反映的是世界性饥饿问题,而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7.A邓小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所以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8.答案要点(1)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2)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3)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各地模拟】1.D60年代,中国虽然取得原子弹,氢弹的实验成功,但中国高科技底子薄,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科技强国。2.C①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②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③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3.C此评语是评述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农业科技领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上。4.B根据图片中“卫星牌香烟”文字可知B正确。5.D本题考查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①是1964年,②是1997年,③是1967年,④是1970年。6.A“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显示了综合国力的强大。7.A本题可用排除法。探月工程圆满成功,说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整体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排除④。8.答案要点(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3)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高考靶场】1.B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要B是有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2.B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识清单】清单一①生活方式②三大改造③知识分子④1956⑤百花齐放⑥百家争鸣⑦长期性⑧《茶馆》⑨《青春之歌》⑩科学技术清单二①文化大革命②政治问题③《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④《北国江南》清单三①人民生活②社会主义③双百④精神文明⑤“五讲”“四美”⑥反思文学⑦改革⑧社会生活【基础练兵】1.D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矛盾,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2.C活跃学术气氛、繁荣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