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5正确断句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5正确断句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5正确断句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5正确断句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5正确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5正确断句学案5:正确断句

一、知识图要

二、断句题的6个关注点

1关注名词和代词

2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3关注表对话的词

4关注虚词

5关注句式

6关注对称

1.关注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解析

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答案: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荆轲刺秦王》)

◎解析

该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求、利、得、取、使、淬。这些词语可能作谓语(“利”很明显不作谓语,作“匕首"的定语),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求”若作谓语,则其前名词“太子"作主语,“于是”“预"作状语,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宾语,故第一个“匕首"后应断开;“得”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宾语,故第二个“匕首"后应断开;“取”作谓语,其前省略主语“太子”,其后“百金”作后置状语,故“百金"后应断开。

◎答案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3、关注表对话的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

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均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三处,对话词“问"后可以断开,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据名词和代词断句,其他也可断开。

◎参考答案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4.关注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句时,应注意以下6类虚词:

(1)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句首,其前一般要断开。

(2)句首发语词:“且、夫、盖、呜呼、至若、若夫、嗟夫、嗟乎、唯、斯、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而已”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4)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其前一般要断开。

(5)“以、于、为、则、而”等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

(6)表疑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其前一般就可断开。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解析

本语段有句末语气词“焉"也”各两个,一个句首语气词“夫”,五个句首关联词“于是”“以"则”“而"故”。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答案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关注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__(《师说》)

◎解析

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答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关注对称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例题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解析

文段中,“吾尝……矣,不如……也"和“……而……,……非……也,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进行断句的关键点。

◎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跟踪练习

(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

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____________(节选自《宋书·袁淑传》)

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答案】B

【解析】“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参考译文)“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项,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旖斌二人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渊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续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劲更加愤怒,于是问衰叔:“这事能不能成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不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非望你迅迷打消这个念头。"刘助手下的人抓住袁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

(二)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答案】B

【解析】A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中的"镌"是动词,"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名词"官"搭配,此处断句错。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干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动词,"晋升"的意思,"左中允"为名词,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D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A项与C项的分析,可知此项有两处错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修纂《大明会典》,完成后,晋升为左中允。明武宗继位,凭借东宫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辑修撰《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大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会典》由刘健等人完成,浪费很多,参与编修的官员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不久因《实录》修成,晋升为左中允,再次晋升,任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明朝正德六年,代替费宏任礼部尚书。

(三)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答案】B

【解析】画线句中的两个"则"是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督"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罢免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领,攻打秦国,攻克了五座城池。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汁。

(四)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唆良樽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

A.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唆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唆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唆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酸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答案】D

【解析】“宜悉出之”,为独立完整的句子,不宜断开,排除AC两项举唆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为结构一致的句子,不宜断开,排除AB两项。

【参考译文】

开元五年,皇帝将要到东都去,可是太庙坍塌了,姚崇提议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宫殿,不应当停止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提议,认为不值得听信,就上奏章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车驾于是向东进发。

(五)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A.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B.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C.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D.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答案】C

【解析】“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句意完整,其前后均需断开。排除AD两项,另“居丧”“服除"丁母忧”均为固定说法,其前后均需断开,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排除B。

【参考译文】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郪县主簿。吴曦反叛,他请求解除官职赡养母亲,吴曦被诛杀后,代理府事以忠诚国君、孝顺父母的名义推荐他,他被调任中江县丞。他父亲在他那里生活时得了病,高定子六十天不脱衣睡觉辛勤侍奉。在守丧期间,悲伤得瘦骨嶙峋。守丧期满,成都府路诸司征召他为丹棱县县令。又遭遇母亲过世,守丧期满,差遣为夹江县知县。

(六)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A.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答案】C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式,"者"后应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重于齐"后应停顿,据此排除D项。故选C。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菜州夷维人。(他)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堂上时,国君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没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有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各诸侯国。

(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吐叶水而贼堞【注】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日:“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日:“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____________

(节选自《新唐书·苏烈传》)

[注]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名女墙。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答案】A

【解析】先聚焦辨析重点,再多方推断定答案。第一处不同是"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考虑到古代汉语中"名词+数词"的特殊结构,这里"精卒万骑三千”,可以断为"精卒万""骑三千”,两者之间为并列结构,共同作"选"的宾语,可排除B、D两项。第二处不同是"遂大败走马城".由句中的关键词"大败""走"可知,后文讲的是都曼败了,逃向了某地。"走"的意思是逃跑,故"走马保城"前应断开,可排除C项。选A。

【参考译文】

苏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是冀州武邑人……适逢都曼原先统制各少数民族部落,胁迫所统率的部下和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国反叛,皇帝下诏令苏定方返回担任安抚大使。苏定方率兵到达叶叶水,而贼兵在马头川筑城墙据守。苏定方挑选一万精兵、三千骑兵他们,一昼夜奔驰三百里,到达贼营。都曼惊慌,作战没有平时的状态,于是被打得大败,逃到马保城。官军进攻,都曼无计可施,便将捆起来投降。在乾阳殿进献俘虏,有关官员请依法论处。苏定方磕头请求说∶"臣先前已经晓谕陛下的圣意,答应免去他死罪,希望饶的性命。"皇帝说∶"朕为爱卿保全信义。"便赦免了都曼。葱岭以西于是平定。

(八)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天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答案】A

【解析】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前句的判断,分别在“命也”“亦命也"前后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A

【参考译文】

哎,做官位至公卿,或隐退为农民,都是命,那种屈节折腰以求高官显位,以交易逐利的方法来谋利的做法。是我们陆家深深感到耻辱的。子子孙孙当引以为戒。希望不要损害陆家的名声。

(九)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答案】A

【解析】此题在各个选项相绿之处没存标志词。可借助语境,抓谓语中心词,运用排除法快速找到答案。四项中共有两处不同,第一处是“昆讼话府不胜考掠之惨”“不胜考掠之惨"的意思是经受不住拷打的惨痛”,“胜"是“禁得作,能承受”的意思。这是“民"被”缚以为盗"讼诸府”之后的情状,与后文“遂诬服“逻辑-致、所以应在“不胜"前停顿,首先挑除B、D两项。第二处是“即出民”与“抵吏罪"中间是否应该停顿,由语境可知,这两个短语为先后两件事。主语均为安中。王安中先把被诬告的老百姓放出,再治官吏之罪,中间需要停顿。排除C项。故选A。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是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争相传言有祥瑞降临,朝廷大臣就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奏表,称赞他是奇才。有一天,微宗特意发下三题制诏全让他草拟,他马上写成了,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以任中书舍人。”不久,他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兵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脱了,有个百娃受惊出门正好与士兵相遇,被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诉讼。受不住拷打的惨痛,于是无辜服罪。王安中调查到这个案件,审查后定为冤案。立即放出这个百姓,治官吏之罪。

(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开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

A.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B.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C.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D.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答案】C

【解析】“若决机两阵之间"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公不如密”为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原文标点: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参考译文】

(李密)曾在乘坐牛车时阅读《汉书》,杨素遇见了他并认为他很特别(或非同一般),便召他到家里,和他交谈,(杨素)非常高兴,对他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李密有如此的见识和气度,你们都比不上啊。因此杨玄感和李密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杨玄感)有时侮辱李密,李密说:”人讲话应当诚实,怎么能当面阿谀奉承?如若在两军阵前交战,使敌人震惊慑服,我比不上您;如若指挥天下的贤良俊杰,各自施展才能,您比不上我。怎么可以因为您地位较高就看不起天下的士大夫呢?杨玄感笑了而且佩服他。

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册谥曰穆正公。

(选自《梁书·袁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解析:

选D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本题中,“枝叶"作“安附”的主语,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同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由此可知,“同恶"和“不悛”之间不可断开,故答案为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是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常见的表达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解析:

选B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母亲去世。丧服未脱而堂兄袁彖又去世了。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穿丧服。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义师攻至京师,州牧郡守都望风而降,袁昂独自在境内抗拒不接受(义师的)命令。高祖亲笔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已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己招来更多的福报,进则远离祸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留下书信说,不要接受追赠官职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他的谥号为穆正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孔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

(选自《宋史·李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解析

选C“谒"指拜谒,“毕”是“结束"的意思,“谒文宣王毕”是指拜谒文宣王结束,句意完整,应在“毕"后断开,排除A项和D项。“讲坐”是指在座位上讲学的人,“左右"是指左右侍臣,不能作“讲坐”的宾语,而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左右"前要断开,排除B项。选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解析

选A《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参考译文: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时,命令李觉安排运送京东各州的粮草到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和鱼符袋(五品以上官职)。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了。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自己讲学。李觉说:“陛下驾驭着六龙,我怎么敢随便登上讲席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下诏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思想,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病假期满后,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后来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核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计算雉兔首足的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烦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方法出来后,果然精练简便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徙并代路,专主管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

(选自《宋史·贾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B.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C.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D.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解析

选C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烽火屡发”意为“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句意完整,而“左右”为名词,意为身边的侍从,作“白当起"的主语,故“左右”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徐问之"中“之”作宾语,“徐问之"句意完整,“果”意为“果然”,作“边人烛遗物也”的状语,故“果"前应断开,排除B项。选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皇帝赐贾逵母亲冠帔以表示恩宠。

B.熟户指臣属于宋、接受宋朝统治的蕃落,反之则为“生户”。

C.常朝指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

D.武恪是贾逵的谥号,代表朝廷对贾逵生前建立军功和为人谨慎的肯定。

◎解析

选CC项,“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错误,文中所说的军校并无特权。

◎参考译文:

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起初,贾逵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把大量财物赠送给继父,把他的母亲接回来奉养。到这时,他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没有被朝廷允许,朝廷赐给他母亲帽子和披肩。调到并代路,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熟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答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都城的西南部水暴涨溢出,注入安上门,都水监因情况紧急向朝廷奏报。宋英宗派贾逵去督察,迅速用口袋盛土塞住大门,水才被止住。议论的人想在大堤上挖洞来倾泻水势,贾逵请求观察水的走向,告诉居民移到高处避水,这样之后才把堤穴打开。军校在城外驻营的,每次定期朝见,在天不亮时打开门锁,有时停止上朝而未通报,却还像平时一样打开门锁。贾逵说:“禁城应当谨慎开关大门,不应该依靠通报的人。"于是炼铁铸成“常朝”的字样,让通报人拿着以作信符。元丰初年,被任为建武军节度使。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恪。

(四)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选自《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B.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C.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D.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也就是现在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