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限时训练九年级语文一、积累运用(25分)quánshìchōngjǐngníngjùA(潜/(3)2.从括内择当词填在A处应▲。(1(2) ▲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学校文学社社刊的编辑设计都由学生完成。假如你是社刊“走进小说天地”栏目的负责人,请参与完成以下活动。4.【悦读我设计】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B.▲C.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5.【悦读文创会】小说和文创产品的结合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方式,请参照示例。在a、b、c三个文创产品中任选择一个,写下产品解读。(必须写出相关人名、情节及人物性格、作品用途)(3分)示例:d,人名:李逵。情节:李逵背母。性格特点:孝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作品用途:是纪念币,有收藏价值。6.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题目。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绘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1)小宇和小文朗诵上面诗歌时,对“你起来吧”如何朗读产生了分歧,小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替小文应对。小宇:我朗读“你起来吧”时,语气、语速舒缓,重读“你”,后面可以添加逗号,表示诗人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愿望。(2分)小文: ▲ 。“黎明”是诗歌中的意象,它能传情达意。请根据上面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想借“黎明”传达怎样的感情。(2分) ▲ ▲ 7.赠一句诗文给亲朋好友和自己,让我们的生活一起灿烂如诗。请补全横线上的内容。(10分)赠送对象诗句寄语奋斗中的自己(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李白《行路难》对未来充满希望(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热爱祖国(3),。范仲淹《岳阳楼记》立志报国常被情绪左右的朋友(4)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积极乐观(5)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淡然心态外地工作的亲人和自己(6)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美好祝愿(7),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思乡怀人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7分)送李端 唐 【注释】①风尘:喻指社会动乱。8.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 (4)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醒心亭记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①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②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③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③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④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宋·曾巩/文)【注】①欧阳公:即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②直:径直,直接。③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④吾君:这里指宋仁宗。⑤秩满:官吏任期届满。1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4分)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或醉且劳矣()(2)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3)名之以见其实()(4)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 13.“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 14.欧阳修的学生曾巩在文中说“公之乐,吾能言之”,结合本文及《醉翁亭记》探究“公之乐”的内涵。(4分) ▲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分)学生奋进的体现,离不开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优秀的读书策略。材料一古代名人的经典读书方法①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②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③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材料二读书贵在谋心①其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你深刻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你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你丰富而多彩。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你的主干,闲书是你的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以繁盛。②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你立足的基础。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③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答案正在这里。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④处理好了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材料三陈惠同学读书完成情况年读书数量80本批注和记笔记方式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阅读效果完全忘记了书本内容,更无法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能力15.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郑板桥强调读书要“求精不求多”,他反对广泛涉猎图书。B.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只带着一个目标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去阅读。C.陈善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懂书中的内容。D.材料二认为读闲书可以作为我们谋生的手段。16.材料一“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部分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3分) ▲ ▲ 17.阅读材料二,理清论证思路,将下列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提出观点A. ▲(2分)分析论述列举读正书的事例,来证明“正书正书必须读好,但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这一观点。B. ▲(3分)得出结论处理好了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18.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分析陈惠同学阅读效果差的原因。(4分) ▲ ▲ (四)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紫藤花开尉克冰①春天来了,树枝吐绿了,柔润,舒展。花儿们赶趟似的竞相开放,拥挤,热闹。可园子里的紫藤花架上还是一片沉寂,没有一丝生机,似乎连鸟儿都不愿意光顾它。②我走近那架老藤。它扭着灰褐色的身躯攀爬在花架上,苍老而粗粝。它的枝干没有一寸肌肤是完好无损的,被凌厉的寒冬侵蚀得黯淡,皲裂,有的几乎要剥落掉。花架顶上错综的枝条是它的蓬头垢发,风一吹,更显得干枯凌乱。③整整一个冬天几乎没有雪。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可它也十分吝啬雨水,土地饥渴得张大了嘴巴,难受地喘着气。紫藤就生长在这样的园子里。④它不会是死了吧,我总是这样猜测着。我用手掐了下它的枝尖,“咔吧”一下就断了,干黄,粗糙,里面没有一点水分,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每次我路过园子的时候,就会向它投去怜惜的一瞥,不忍心多看一眼。⑤春光易逝,花落无声。轰轰烈烈开过后,花儿们渐渐地凋谢了各自的容颜,一抹抹灿黄,一片片绯红,一瓣瓣雪白都湮没在春天的匆匆脚步声里。⑥当我又一次经过紫藤花架时,不由得怔住了。看,是谁在它身体上画出几片绿叶?挂了一串又一串的“绒毛虫”?那几片叶子里淌着怎样的绿啊,明媚得逼人眼,温润得沁人心脾。每片叶子分成五小片,像花一样绽放在枝头,像手一样抚摸着母亲苍老温暖的身体。一串串的“绒毛虫”,是春风写在紫藤花架上的诗行?是包裹着美丽生命的魔法布?用不了几天,那“绒毛虫”里便会毕毕剥剥地飞出一群紫色的蝴蝶来。⑦不几日,紫藤架上的“绒毛虫”越来越多。起初,从“绒毛虫”里钻出的是一串紫色的花蕾,形状像豆花,似弯弯的月亮。两三天后,花蕾便伸展了羽翼,化成翩跹的紫蝶。这时候你再看吧,紫藤架上叶子更多更绿了,花已密集成了一串串,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似翠绿的浪花中升腾起淡紫色的云霞,典雅而清丽。微风过处,清香四溢。⑧这时的花架已经完全被花和叶子覆盖了,几缕阳光调皮地从枝叶间挤进来,跳跃在花瓣上,演奏出一首明丽的春日乐曲。我站在花架下,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是的,花开是有声音的。时而如管弦,发出丝丝的细碎声;时而似泉水,流泻出叮咚的清脆声,时而如瀑布,爆发出訇訇的喧响。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张笑脸,仰望着蓝天;每一小朵花都有一个嘴巴,甜甜地微笑,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双翅膀,在风中飞翔。不仅是单朵的花,每一串花,每一团花也如此,都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姿态,飞翔在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空中。紫藤的美,便是美在它的姿态上。它恬静优雅,从容内敛;它美而不媚,秀而不娇;它昂扬而不张扬,灿烂而不浮华;它不与百花争宠,不与同类比艳。正是因了这份特质,它才更有韵致,更具风情。⑨土壤依然干旱,枝干依然枯老。紫藤没有生长在花柳繁华地,也没有生长在温柔富贵乡。就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在仲春时节,竟孕育出蓬蓬勃勃的满树花香,满眼碧绿。我抚摸着它粗粝的枝干,那里面沉积着多少生活的磨难和艰辛,又承载着多少憧憬与梦想。每一次春天的萌动,都要走过冰冻尘封的冬日;每一朵花开,都会伴随着成长的疼痛,需要奋力剥开生命的躯壳。它们懂得这些,所以,才会把苦难当作养料,把考验当成磨砺,将梦想开成精致的花朵。⑩时至暮春,紫藤花已谢。花架上浓密的叶子,呈送给人们一片清凉的绿荫。我捡拾起零落在地上枯萎的花朵,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丰姿。令我惊奇的是,它依然展开翅膀,呈现出凌空飞翔的姿态......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内容。(4分)
枝尖干黄粗糙→▲→钻出紫色花蕾→▲→紫藤花已谢
20.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用用不了几天,那“绒毛虫”里便会毕毕剥剥地飞出一群紫色的蝴蝶来。
▲ (2)正是因了这份特质,它才更有韵致,更具风情。
▲ 21.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4分)
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张笑脸,仰望着蓝天;每一小朵花都有一个嘴巴,甜甜地微笑,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双翅膀,在风中飞翔。
▲ 22.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描写土地“饥渴得张大了嘴巴,难受地喘着气”?(4分)
▲ 23.文章第⑨段中写道:“它们懂得这些,所以,才会把苦难当作养料,把考验当成磨砺,将梦想开成精致的花朵。”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 三.写作(60+5)24.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7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限时训练九年级语文答案一、积累运用(25分)1.诠释憧憬凝聚(3)2.潜移默化(13.阅读(24.示例一:评说人物,神游小说画廊。示例二:穿越时空,对话小说人物。(2分)5.示例:a,人名:武松。情节:武松打虎。性格特点:有勇有谋、崇尚正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作品用途:是扇面,可以用来扇风。b,人名:鲁智深。情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作品用途:是水磨禅杖的复制品,军事迷、兵器迷可以用作收藏。c,人名:林冲。情节:雪夜上梁山。性格特点:有勇有谋、安分守己、隐忍。作品用途:是游戏卡,小朋友用来玩,寓教于乐。(3分:人名、情节、性格特点各1分)6.(1)小宇,我认为朗读“你起来吧”,要语气铿锵有力、激昂,语速明快,重读“起来”,后面可以添加感叹号,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祈愿和激励。(意对即可)(2分)(2)黎明象征了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2分)7.古诗文填空(1)直挂云帆济沧海(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沉舟侧畔千帆过(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10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7分)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烘托)(1分),借“寒于”“暮雪”,写环境的阴冷(1分),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1分)9.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于、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写出两点即可,需结合内容,概括2分,诗歌内容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10.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共4分)11.(1)有时(2)……的原因(3)命名(4)遗憾(4分)12.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关键词“谓”“善”“取乐”“于”,语句通顺)(共3分)13.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不写原句不给分)(共3分)14.①指山水之乐,本文写欧阳修登上醒心亭眺望美景感到洒脱可以看出,《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寄情山水,陶醉于“四时之景”可以看出。②与民同乐,本文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以看出社会太平安宁、百姓安乐才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也看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意对即可)(共4分)译文: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周末巧安排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经营权转让合同模板
- 合同样本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 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简例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 Module 3 Unit 9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六年级上册
-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猪舍购销合同范本
- 沉降检测合同范本
- 毛毛新车网合同范本
- 结构化表达思维训练(完整版)
- 介绍南京大学
- SYT 6925-2021 钻井用天然气发动机及供气站安全规程-PDF解密
- 养生馆租赁协议合同
- 供应室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 鱼灯非遗文化知识介绍
- 儿童常用药物及安全用药课件
- 冬季安全生产知识讲座
- 幼儿园厨师厨房岗位管理培训教学课件(一)
- 采购需求管理附件2采购需求-PR-PO操作说明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