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植被与土壤(高频非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0植被与土壤(高频非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0植被与土壤(高频非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0植被与土壤(高频非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0植被与土壤(高频非选择题5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0植被与土壤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气候对土壤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黑土形成时气候温暖湿润,黑钙土形成时气候暖干,钙积层较厚,钙积层过浅对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近年来黑土地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1)写出嫩江及阶地对阶地上土壤发育的影响。(2)判断黑土和黑钙土的形成的时间顺序,并根据气候特征解释二者土壤剖面的差异。(3)从“藏粮于地”的角度给出黑钙土改良的合理措施。【答案】(1)嫩江自上游携带泥沙在该处沉积,为土壤发育形成物质基础;阶地坡度平缓,水土流失作用弱,有利于土壤保持和进一步发育;阶地形成后,地壳活动较稳定,为土壤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2)黑土形成早于黑钙土。黑土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不易形成钙积层;黑钙土形成时期,气候暖干,降水少,淋溶弱,土壤钙物质积累明显。(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含量;深耕改土,破坏土壤下方钙积层;平整土地,治理冲沟,减轻水土流失。【详解】(1)河流阶地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形成的,每一个阶地形成后,地壳活动相对稳定,,为土壤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读图可知,嫩江自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为土壤发育形成物质基础;阶地地形相对平缓,坡度较小,水土流失作用弱,有利于土壤形成、保持和进一步发育。(2)读图可知,从河流阶地看,黑土分布位置高于黑钙土分布位置,判读黑土形成时间早于黑钙土。据材料“黑土形成时气候温暖湿润,黑钙土形成时气候暖干,钙积层较厚”可知,黑土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地表水丰富,下渗多,淋溶作用强,不易形成钙积层;而黑钙土形成时期,气候变得暖干,降水量明显减少,地表水缺乏,下渗减弱,淋溶作用弱,已形成钙积层,土壤钙物质积累明显。(3)据材料“近年来黑土地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可知,因水土流失导致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改良黑钙土需要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据材料“钙积层过浅对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可知,需要深耕改土,破坏土壤下方钙积层,增加土层厚度;需要平整土地,治理冲沟等,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厚度等。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土壤风蚀是指土壤或土壤母质在具有一定风速的气流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抬升到空气中,并在风力作用下进行远距离传输的过程。全球每年由土壤风蚀排放的颗粒物形成的悬浮微粒约10—30亿吨,该过程将损失大量的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含碳有机物,其通过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也是土壤风蚀严重区。如图为东北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风蚀损失量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4月土壤有机碳风蚀严重的原因。(2)简述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风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3)为应对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风蚀带来的环境问题,指出该区域可采取的有效农业防治措施。【答案】(1)4月气温回升,地表解冻,土质疏松,水分含量低;春季多大风,风速大;冬季植被枯萎,春季植被未完全恢复,地表保护弱。(2)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破坏土壤结构,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3)推广免耕、少耕等保护性耕作;种植防风林带;轮作休耕;增加地表覆盖,如秸秆还田、留茬覆盖;发展生态农业等。【详解】(1)4月份,东北地区气温逐渐回升,地表的冻土开始解冻。此时土壤中的水分还没有充分补充,导致土质变得疏松,容易被风吹起。同时,春季多大风天气,而且风速较大,为土壤颗粒的扬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冬季植被大多枯萎凋零,对地表的覆盖和保护作用减弱。到了春季,植被尚未完全复苏生长,无法有效阻挡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使得土壤更容易暴露在风蚀的威胁之下。(2)大量的土壤有机碳被风蚀带走,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土壤肥力显著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产量和质量,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风蚀过程中,土壤颗粒被卷入大气形成悬浮微粒,这些微粒会增加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可能引发雾霾等天气现象,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进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也可能导致依赖特定土壤条件生存的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3)免耕和少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壤的翻动和干扰,保持土壤的原有结构和稳定性,降低土壤暴露在风中的面积和程度。防风林能够降低风速,削弱风力对农田的直接冲击,减少风蚀的发生。同时,林带还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和肥力。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休耕则让土壤有时间恢复自身的肥力和结构,增强其抵抗风蚀的能力。秸秆还田和留茬覆盖能够增加地表的粗糙度,阻挡风力直接作用于土壤表面,有效减少土壤颗粒的飞扬。通过生态农业模式,如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发展绿色种植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抗风蚀性能。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长白山与张广才岭均位于东北地区,下图示意长白山主峰白山峰(41°55′N,128°11′E)和张广才岭主峰老白山(44°07′N,127°59′E)垂直自热带分布状况(垂直自然带: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松是生长发育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寒温带针叶裸子植物。老白山山顶地势较平坦,分布有面积约为10km²的泥炭沼泽。(1)比较两山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种类、宽度的异同,(2)简述松的生长环境特点。(3)分析老白山山顶分布有泥炭沼泽的原因。【答案】(1)同:垂直自然带数以及山体大部分垂直自然带类型相同。异:老白山垂直自然带宽度较窄,且缺失高山苔原带,多一个偃松林带。(2)寒冷、风力强劲、土壤贫瘠。(3)老白山山顶部气候冷湿,有机物分解缓慢;山顶地势平坦,造成地表积水、排水不畅,为沼泽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详解】(1)造成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由图可知,对比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相同点:垂直自然带数以及山体大部分垂直自然带类型相同。不同点:老白山垂直自然带宽度较窄,且缺失高山苔原带,多一个偃松林带。(2)根据材料“松是生长发育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寒温带针叶裸子植物”,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生长慢,土壤有机质少,土壤贫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风受空气阻力小,风力强劲。所以松的生长环境特点是:寒冷、风力强劲、土壤贫瘠。(3)泥炭沼泽是由于水生植物或湿生植物的不断生长与死亡,不断沉入湖底,在缺氧环境下未充分分解,从而形成泥炭,加上周围径流汇入的泥沙一起沉积,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形成厚厚的泥炭层,使得湖泊逐渐变浅,形成沼泽。本题涉及湿地的形成原因,根据水平衡原理,湿地形成原因为“来水多、去水少”,结合老白山山顶的自然环境,分析泥炭沼泽形成的原因:老白山山顶部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缓慢,部分植物死亡后未充分分解形成泥炭;由于山顶地势平坦,造成地表积水、排水不畅,为沼泽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科研小组调查某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发现: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波状形变,现有2类观点:冻融作用说与流水不均匀沉积说。(1)在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从颗粒粗细和有机质角度,简述泥沼土层沉积物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波状形变的2类观点,选择其中1个观点简述其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3)简述距今约15~8.11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波动升温”或“波动降温”二选一)并分析成因。【答案】(1)特征:颗粒较细,有机质较高。成因:静水环境有利于细颗粒物质的沉降和积累;静水环境有利于植物残体的堆积和腐殖质的形成。(2)冻融作用说。观点正确。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冻融作用显著;冻融作用会导致泥沼土冻胀,接受沉积出现差异,形成波状形变。或者流水不均匀沉积说。观点正确。黄河岸边的流水作用显著,流水的不均匀沉积可能导致土层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形成波状形变。(3)波动升温。该地经历了陆地环境-水生环境-陆生环境的演变;在灰绿色泥沼土层有冻融现象。【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泥沼土层的沉积物通常颗粒较细,因为静水环境有利于细颗粒物质的沉降和积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水的流速较低,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风沙层是风力侵蚀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粒,堆积形成的,有机质来源较少,且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少,而静水环境则有利于植物残体的堆积和腐殖质的形成,水体中生物量较多,有机质的来源更多,且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高。(2)选择冻融作用说。分析理由:这一观点可能是正确的。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冻融作用显著。在冻结过程中,水分结冰导致体积膨胀,而在融化过程中,水分下渗,可能导致土层内部的压力变化和结构变形,从而形成波状形变;选择流水不均匀沉积说。分析理由:这一观点也可能是正确的。黄河岸边的流水作用显著,流水的不均匀沉积可能导致土层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形成波状形变,特别是在洪水期间,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变化会导致沉积物的重新分配和结构变形。(3)距今约15~8.11千年,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总体趋势为“波动升温”。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14.5千年前该地为冰水扇—洪积扇砂砾石层,14.5—11.81千年为灰绿色泥沼土层,11.81—8.11千年为风沙与泥沼土互层,8.11至今为土壤层,说明该地之前为陆地环境,之后气温升高,获得的陆地径流补给量增加,演变为水生环境,然后蒸发量增加,湖泊干涸,逐渐演变为陆生环境;除此之外,该地在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波状形变,说明灰绿色泥沼土层存在有冻融现象,所以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升温。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黑土退化加剧;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漫长,寒冷干燥,植被为落叶林,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2)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的种植面积扩大,过度开垦导致森林、草地遭受破坏,黑土退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区深居内陆,气候较干旱,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冬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土地沙漠化严重;初夏汛期水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导致黑土侵蚀严重。(3)滴灌利于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轻沙漠化;滴灌的灌溉水量小,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4)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裸露土壤少,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利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降低,利于改善水质;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高一学生在北京某山地开展实践活动,探究土壤特征与形成,考察前提出假设,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提出假设: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选点采样:同学们选取四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并记录土壤特征。编号位置颗粒大小土层厚度/cm土壤表层颜色采样点1山麓小50棕色采样点2山前古河道小35棕色采样点3山坡大17浅棕色采样点4山顶大25浅棕色(1)依据表格材料,概括并阐释地形对土壤厚度影响的结论。实验探究:(2)同学们将采样点1和采样点3的土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特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结合表格说明原因。(3)为了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以如何进行研究,提出你的建议。(至少2点建议)【答案】(1)结论: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结论不具化,不给分,比如地形不同,土壤特征不同)。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的土层厚度分别为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土层厚度更大。(2)采样点3位于山坡,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有机质易流失等。(3)可采样草地、林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详解】(1)读表可知,位于山麓、古河道采样点地势较为低平,土层厚度分别为50cm、35cm,山顶和山坡采样点地势有起伏,土层厚度分别为25cm、17cm,由此推断,地势低平处,受沉积作用影响,土层厚度更大。(2)读表可知,采样点3位于山坡,海拔较高,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严重,有机质易流失,导致采样点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3)兴趣小组提出的假设是不同地点的土壤特征不同,与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选点采样研究了不同地形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假设,还可研究不同植被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可采样草地、林地、灌木地和裸地的土壤样本,分析植被对土壤特征的影响,分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可采样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和耕地土壤,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析其土层厚度、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差异。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草原围封是通过设置围栏把退化的草原保护起来,使其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恢复自然、提升生物量的方式。希拉穆仁草原位于阴山北麓,属典型荒漠草原。当地的放牧强度会对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和营养元素供应等产生影响。为保护希拉穆仁草原生态,当地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围封,围封内和围封外区域草原的土壤性质有着明显差异。下表示意“相同草原类型的围封内和围封外区域土壤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特征对比”,下图示意“希拉穆仁草原不同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草原区域深度/cm平均容重/(g·cm³)总孔隙度/%围栏内0~200.8952.53围栏外0~201.0149.62注: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中所含有的干土重量。总孔隙度: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比例。(1)简述希拉穆仁草原土层深度和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说明原因。(2)说明希拉穆仁草原设置围封区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答案】(1)关系: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植物根系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层深度越浅,根系生物量越大;根系越浅,微生物活动、有机物分解越活跃,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2)设置围封,减少了外界对草原土壤的干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增加,促进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含水量上升,从而降低土壤容重;生物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增加,从而提升了土壤的总孔隙度。【详解】(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物根系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希拉穆仁草原的植被为草原,生物量集中在土壤表层,因此土层深度越浅,根系生物量越大;受太阳辐射影响,表层土壤温度相对较高,根系越浅,微生物活动、有机物分解越活跃,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2)设置围封,可以保护希拉穆仁草原生态,减少了外界对草原土壤的干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覆盖度增加,可以促进下渗,同时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含水量上升,从而降低土壤容重;植被覆盖度增加,生物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增加,从而提升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福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对当地土壤研究时发现,当地土壤颜色呈红色,腐殖质较少,质地较黏重。下图分别示意土壤剖面各层特点描述及土壤发育不同阶段。(1)分别指出甲、乙、丙、丁表示的土层名称。(2)说出当地腐殖质较少的原因。(3)分析当地土质对农业发展的利弊。【答案】(1)甲是母质层,乙是淀积层,丙是淋溶层,丁是腐殖质层。(2)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分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随水流失。(3)利:红色土壤适合某些特定作物的生长。弊:腐殖质较少导致土壤肥力低;土壤黏重导致透气性差,植物易缺氧烂根。【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土壤的剖面自下而上分别为母岩层、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丁位于土壤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及腐殖质,属于腐殖质层。因此,便可推断结论:甲是母质层,乙是淀积层,丙是淋溶层,丁是腐殖质层。(2)结合所学知识,有机质在腐殖化作用下可变为腐殖质,当地土壤腐殖质较少说明有机质积累少,结合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对腐殖质较少进行分析。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微生物活动频繁,导致植物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无法充分积累腐殖质;根据材料“当地土壤颜色呈红色,腐殖质较少,质地较黏重”分析可知,当地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随水流失,导致腐殖质积累少。(3)有利影响:红色土壤通常富含铁、氧化铁等矿物质,土壤呈酸性,对于某些喜酸植物的生长可能有益,如茶树、杜鹃花。不利影响:腐殖质较少可能意味着土壤肥力较低,需要额外施肥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黏重的土壤可能导致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水涝,土壤透气性差,易缺氧烂根,影响作物的生长。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黑土地具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肥力高,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东北黑土区夏季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降雨侵蚀显著,对黑土地造成破坏。同时,融雪侵蚀也导致该地区坡耕地黑土流失。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我国东北平原某地地势起伏较大的局部地区春季融雪造成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夜间均温约专家指出,采取留茬(收获农作物时秸秆留在原地)耕作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流失和有机质下降,减轻耕地退化。下图为留茬耕作方式图。(1)简析黑土地黑色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和植被条件。(2)请说出该地降雨侵蚀显著和融雪侵蚀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1)东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植被生长,植被生长茂盛;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天产生大量枯枝落叶,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冬季温度低,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物积累程度高,形成黑色腐殖质表土层。(2)夏季降水多,易形成地表径流,侵蚀强。春季气温回升快,耕地上融下冻,易汇集成坡面径流;融雪速度快且量大,侵蚀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详解】(1)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植被生长,植被生长茂盛,产生大量有机物质。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天落叶,产生大量枯枝落叶在土壤表层积聚,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干燥,温度低,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物积累程度高,大量有机质残留在土壤表层,形成黑色腐殖质表土层。(2)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侵蚀显著;气温年较差大,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地表上融下冻,水分不易下渗,易形成坡面径流;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水量大,流水侵蚀强度大;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积雪和土地融化,晚上气温低,积雪和土地结冰,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有多条径流注入,多淤泥质海岸,内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以北为东北平原,以西为华北平原。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下左图为渤海海域及附近区域,右图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材料二暑假期间,北京市某同学与家长一起自驾去临近渤海湾的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乘车前往海边时,该同学发现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经查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塘沽盐场。(1)简述该地形成盐场的自然条件。(2)解释辽河三角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3)北京作为湾区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春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较大;临近海洋,海盐资源丰富。(2)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有机质丰富;纬度高,气温低,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处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强,多有机质沉积;海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弱。(3)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距湾区各城市较近;北京市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详解】(1)盐场首先要有平坦开阔的晒盐场所,当地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盐场是以海水为原料进行晾晒,当地临近海洋,海盐资源丰富;春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蒸发量较大,适宜作为晒盐的场所。(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地表的生物,辽河三角洲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有机质来源丰富;有机质形成与积累与气温有关,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当地地处三角洲,泥沙物质来源充足,随泥沙而来也有大量有机物质,不断积累而导致有机质较多;由于泥沙淤积较多,海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弱。(3)城市是区域生产活动的中心,一般具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就是这些功能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北京为我国首都,城市等级高,规模大,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借助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便捷交通,促使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利于将部分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发达的信息网络,北京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人才、技术、商贸活动以及信息等交流密切。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原为无序起伏的荒坡,地势较低的洼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甚至在地势较高的部位也出现地表积盐的现象,弃耕多年,农业生产价值较低。为开发荒坡土地,当地在复耕之前首先进行微地貌改造。下图示意该地微地貌改造前后对比。(1)指出该地改造前,荒坡上原生植被的生长习性。(2)简述该地洼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3)简述除微地貌改造外,该地治理土壤盐碱化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习性:耐旱、耐盐碱。原因:兰州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该地盐碱化严重,盐碱地上的植被具有耐盐碱的特点。(2)洼地易积水,下渗多,地下水位高;多晴天,蒸发作用强;在毛细作用下,盐分随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土壤表面,形成盐碱化现象。(3)引淡淋盐;井灌井排;深耕深翻;开发“鱼塘台田”模式;种植耐盐碱作物;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达到治理土壤盐碱化的效果。【详解】(1)据题意,该地位于兰州新区,兰州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植被具有耐旱习性;该地盐碱化较严重,植被稀少,植被能存活下来,说明对当地的环境具有适应性,该地植被具有耐盐碱的特点。(2)据题意,微地貌改造前,盐碱化较严重,且洼地比坡地更严重;由图可知,洼地易积水,水下渗时间充足,下渗量多,抬高地下水位,地下水离地表近,利于水分上升;兰州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晴天多,蒸发作用强;盐分随水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土壤表面,由于该地降水少,淋溶作用弱,盐分不易被淋溶,故盐分留在土壤表面,洼地处土壤盐碱化严重。(3)据所学知识可知,引淡水淋盐,可以将多余盐分随水排出;挖井灌溉,用井降低和控制调节地下水位,达到防治土壤盐碱化的作用;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利于耕作;开发“鱼塘台田”模式,治理盐碱化且能增加农业收益;耐盐碱作物对环境适应性强,种植耐盐碱作物可增加收成;利用秸秆等物质覆盖地表,可以达到抑制水分蒸发返盐的作用,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治理土壤盐碱化的目的。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小气候适宜三七种植,如下图所示。三七的栽培周期为3年,3年后须更换种植区。最新研究显示,林下种植三七对云南林地产流产沙产生了显著影响。下表示意云南省临沧市某林场(100°07'12"E,23°45'40"N)自然林地(CK)、种植三七2年的林地(BP)、种植三七3年后的林地(TP)枯落物储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项目CKBPTP枯落物储量(g·m-2)1568.43±62.13492.12±23.43843.24±32.14土壤有机质(g·kg-1)70.83±4.4330.23±4.0235.35±3.18(g·cm-3)土壤密度1.25±0.141.40±0.091.37±0.13(%)入渗率7.71±0.407.10±0.377.47±0.38(1)林下种植三七对云南林地产流产沙产生了显著影响,请简述具体表现。(2)比较TP与BP枯落物储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差异,并从TP方面解释原因。【答案】(1)林下种植过程中林地清理和整地,减少了地面枯落物储量,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显著增加;种植过程中的整地工作破坏了林地原有的土壤结构,使垄上土壤变得松散,易被侵蚀;垄间由于人为踩踏,使得其土壤密度增大,总孔隙度减小,入渗率减小,地表径流增大;在强降雨下,较高的种植垄可能会坍塌造成更大的土壤侵蚀等。(2)差异:TP的枯落物储量、土壤有机质、入渗率总体上较BP大,土壤密度TP较BP小。原因:TP为种植3年后的林地,相较种植2年的林地,林下枯落物增加,枯落物储量、土壤有机质增加;TP土壤结构在整地后逐渐恢复,从而导致土壤密度变小,入渗率增加。【详解】(1)林下种植三七会对林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产流产沙情况。在种植前期,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会直接清除大量的地面枯落物。枯落物原本能够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少地表径流,其储量减少后,雨水直接冲击地面的机会增加,导致径流量显著增大,同时也使得土壤更容易被冲刷流失。种植过程中的整地操作会破坏林地原有的土壤结构。垄上的土壤在整地后变得疏松,抗侵蚀能力下降,容易被雨水冲走。而垄间由于人为的频繁踩踏,土壤被压实,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雨水难以渗入土壤,入渗率降低,更多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进一步加大了土壤流失的风险。在强降雨的情况下,较高的种植垄可能因为承受不住水流的冲击而坍塌,这会造成更大面积和更严重的土壤侵蚀。(2)差异:通过对比表格中TP和BP各项数据的具体数值可知,枯落物储量:TP的枯落物储量大于BP。土壤有机质:TP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BP。入渗率:TP的入渗率高于BP。土壤密度:TP的土壤密度小于BP。原因:TP是种植三七3年后的林地,经过3年的时间,相比种植2年的BP,林下有更多的时间积累枯落物,所以枯落物储量增加,进而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随之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TP林地的土壤结构在整地带来的破坏后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增多,变得更加疏松,所以土壤密度变小,而雨水能够更顺利地渗入土壤,入渗率也就相应增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碳是由微生物作用所生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加,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林下草本多样性则随海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下左图示意天山北坡水汽来源,右图示意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1)推测天山海拔3000米附近南北坡土壤水分的差异,并从气象角度解释其原因。(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坡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3)从水热条件的角度分析天山林下草本多样性随海拔先升后降的原因。【答案】(1)北坡土壤水分比南坡高。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在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北坡为阴坡,光照少温度低,水分蒸发弱,南坡为阳坡,光照强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2)坡度大,土壤水分少,微生物分解慢,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流水速度快,对土壤有机碳侵蚀强,有机碳流失多。(3)海拔升高,水汽不断抬升,降水多,水分条件好,草本多样性增加;海拔再升高,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草本多样性降低。【详解】(1)根据山地垂直分异规律,随海拔的改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也会发生变化。天山北坡为阴坡,光照弱,热量不如南坡。由图可知,天山海拔3千米附近,北坡出现云杉林带,而南坡只有山麓草原带,说明北坡水分条件更好,影响水分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根据图中信息,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影响,为迎风坡,水汽在北坡经地形抬升后形成大量降雨,水分多;由于北坡是阴坡,光照弱,蒸发弱水分多,南坡为阳坡,光照强,蒸发强,水分少。(2)外力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根据材料“土壤有机碳是由微生物作用所生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形坡度大,土壤中水分流失,水分少,微生物分解活动弱,形成的有机碳少,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地形坡度越大,坡地径流越发育,从而造成土壤有积碳随水分迁移而流失,有机碳被流水侵蚀,含量低。(3)题目要求从水热条件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植被生长。天山林下草本出现在北坡云杉林带,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水汽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水分多,因此草本多样性增加;海拔再升高,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又减少,且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水热条件不足,草本多样性降低。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三江平原(位置如图所示)大规模开垦前野生动植物丰富、人口稀少,有“北大荒”之称。20世纪50~60年代,国家组织大批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迁入,开垦了4600多万亩耕地,建成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其生产的部分粮食通过大连口岸转运至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当地采取多种措施,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和绿水青山做出了巨大贡献。(1)三江平原的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积累,形成了肥沃黑土。(2)20世纪50-60年代,影响三江平原人口迁人的主导因素是(选填“政策”或“经济"或“文化”)。(3)10万吨粮食从三江平原运抵大连后,转运至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4)请为三江平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建议。【答案】(1)有机质(2)政策(3)海运(4)建立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详解】(1)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纬度比较高,终年气温比较低。蒸发弱,气候冷湿,受气候影响植物残体分解慢,植物营养元素分解比较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形成了肥沃黑土。(2)20世纪50~60年代,国家组织大批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迁入,开垦了4600多万亩耕地,建成50多个大型国营农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因此20世纪50-60年代,影响三江平原人口迁人的主导因素是政策。(3)东北地区的粮食到达大连港口以后,可通过海运转运至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东北地区河流不利于南北方向的运输。海运成本比较低,而且粮食运输对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通过海运也可以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4)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可以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合理开发等方面考虑。加大对退耕还湿的补贴力度;建立沼泽湿地的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保护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增强公民保护湿地的意识;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强,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蚯蚓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也是畜牧业、渔业的增产的重要饲料,用途广泛。不少人为了赚钱,利用电子诱捕装置猎捕蚯蚓,危害巨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大柏老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该村曾是“京郊奶牛第一村”,但是产生的牛粪每年用于耕地的不到30%,剩余的70%堆在地里。2013年,大柏老村委会和北京大地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蚯蚓养殖,并形成了“畜牧养殖-粪便一蚯蚓一有机肥一农业种植”的农业模式,取得良好的收益。下图示意大柏老村位置。(1)分析蚯蚓对土壤改良的作用。(2)分析大柏老村以蚯蚓养殖为核心农业模式的好处。【答案】(1)蚯蚓活动,增加土壤透气性;把植物落叶和动物粪便转化为可以被植物高效吸收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利于保水保肥。(2)减少牛粪堆放,少占土地,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施肥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环染。【详解】(1)1、提高土壤排水通透性。蚯蚓在土壤中不断的活动,会在土壤中留下很多细小的“隧道”,尤其是粘性土质的土壤,通透性相对较弱,蚯蚓频繁的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土壤自身的透气性。2、增加土壤肥力。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促进土壤氮素的矿化,提高土壤自身的含氮量。另外,含有腐殖质越丰富的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就会提供更多的养分,说明该地块的土壤肥沃度越高。而蚯蚓就可以帮助土壤产生更多的腐殖质。3、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蚯蚓主要食物为植物枯死的根系、杂草、掉落的树叶等等,而蚯蚓排出的粪便则是很好的有机肥,不仅能为土壤增加肥力,还增加了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对于调节土壤酸碱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降解,给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2)通过“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强,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可知,实现了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环染。“但是产生的牛粪每年用于耕地的不到30%,剩余的70%堆在地里。”可知,大大减少牛粪堆放,少占土地,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了“畜牧养殖一粪便一蚯蚓一有机肥一农业种植”的农业模式,取得良好的收益”,可知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施肥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2)推测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判断理由: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罗浮山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随海拔升高,乔木开发难度增加,数量增加;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由于坡陡土薄,风大,植被矮化,自然带更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3)海拔较高,低温潮湿的环境适宜灌丛草甸生长;灌丛草甸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低温潮湿环境中土壤生物活性逐渐下降,植物残体分解率降低,有机质累积增加。【详解】(1)300m的海拔相对较低,难以产生较大的水热条件变化,垂直地域分宜尚不明显,所以300m海拔的自然带即为当地基带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保持一致,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结合图中平均密度曲线可知,平均密度数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后再降低,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这种密度的变化特点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均有关系。在低海拔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类开放较早,受人类开发的影响,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平均密度较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受人类影响减小,乔木开发难度增加,平均密度增大。但在更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所以平均密度下降且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而灌丛草甸可以提供大量的植物残体,但在高海拔地区,土壤低温潮湿的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分解能力下降,植物残体难以分解,使得有机质积累增加,所以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冷浸型水稻土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通常地下水位离土层表面50cm以内,土壤长期浸水。多年实践证明,采用石砌深窄沟技术(下图)使冷浸田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提高了水稻产量,其影响范围以距沟25m范围较为显著。(1)推测可能有冷浸田分布的地形部位。(2)说明亚热带冷浸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3)分析石砌深窄沟技术对土壤改良的作用。【答案】(1)谷底地势低洼处;山间盆地。(2)冷浸田位于低山丘陵区,雨季山洪多发,坡面径流量大;冷浸田地势低洼,地下水在此汇集;海拔较高处的农田排灌水顺地势流入冷浸田。(3)石砌深沟深度大、沟底窄,沟面由块石砌成,侧面垂直,排水效果好;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增加了土壤透气性;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上升;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地表温度上升。【详解】(1)材料中提出,冷浸型水稻土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通常地下水位离土层表面50cm以内,土壤长期浸水。因此,冷浸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易积水的地形部位,如谷底地势低洼处、山间盆地等。(2)从材料中可知,冷浸型水稻土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山垅谷底的低洼处。冷浸田地势低,坡面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易在此汇集,使土壤含水量上升。除此之外,海拔较高处农田的排灌水也会在此汇集。(3)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砌深沟深度大、沟底窄,沟面由块石砌成,侧面垂直,对地下水、山洪水排水效果好;土壤水分含量降低,会增加土壤透气性,利于作物根系呼吸;土壤透气性增加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上升;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地表温度上升,改善作物生长条件。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2)简述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答案】(1)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2)提升黄河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详解】(1)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柽柳、芦苇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植被生长可以为土壤提供枯枝落叶,增加有机质来源,增加土壤肥力;植被能够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保护水土和肥力。(2)受黄河断流的影响,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维持生态稳定;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能够保护珍稀频危物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研究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融雪期土壤由于受到融雪径流、冻融作用及未完全解冻层影响,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因积雪融化形成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占全年土壤总侵蚀量比例较大。横垄耕作是东北地区主要的保护耕作措施之一,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下图为两种垄作方式示意图。(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因。(2)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融雪侵蚀严重的季节及原因。(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答案】(1)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地表枯枝落叶较多(积累大量有机质);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微弱(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气温低,一年一熟,寒冷时期长,使土地得到休闲,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春季;春季,表层土壤开始解冻而下部土层仍处于冻结状态,形成渗透性极弱的隔层,从而使融雪水更容易集流并具有冲刷能力;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3)增加下渗量,减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冲刷;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轻对黑土的冲刷;抑制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减弱风力侵蚀;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详解】(1)土壤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及草本类植物,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枯枝落叶多,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较慢,可使有机质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由于气温低,无霜期较短,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寒冷时期长,寒冷期土地休耕,使土地得到休闲,有利于有机质积累。(2)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较厚,来年春季回暖,气温上升较快,冰雪融化较快,地表径流较大,侵蚀力量较强;春季冰雪消融从土壤表层开始,下层土壤仍处于封冻时,不利于水的下渗,增加坡面径流,侵蚀作用增强;东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春季冰冻和消融交替出现,致使土壤松散,侵蚀更加严重;冬季植被难以生长,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更严重。综上所述,东北地区坡耕地融雪侵蚀严重的季节为春季。(3)根据题意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横坡垄作可以阻挡水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轻对黑土的冲刷;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高纬度寒温带针叶林区,位于欧亚多年冻土区南缘,林火多发。森林大火,尤其是重度森林大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对冻土的水热影响显著,会加速冻土退化。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地区冻土分布情况。(1)简述大兴安岭地区有利于冻土发育的自然条件。(2)说明重度森林大火导致的大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3)请你为当地政府减少森林大火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纬度高,海拔高,气候寒冷;夏季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足;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充足(或岩层中水分较充足)等。(2)重度林火发生后,温度升高,表层冻土消融,导致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加上深层冻土解冻,土壤水分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等植被的生长等。(3)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火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禁止乱砍乱伐,减少森林地区人类活动;加强对森林火灾监控的科技投入,建立火情智能预警系统等。【详解】(1)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海拔高,又靠近冬季风源地,热量不足,气候寒冷;夏季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足,多暴雨,土壤中含水量较大;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充足(或岩层中水分较充足),土壤总的水分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发育成冻土。(2)重度林火发生后,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近地面气温和地面温度升高,表层冻土消融,地表径流增多,土质疏松,容易导致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加上深层冻土解冻,土壤水分向更深的地下下渗,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干燥,就不利于植物的生存;温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加上该地又是季风气候区,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肥力降低,不利于森林等植被的生长等。(3)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火意识,让民众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对各种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禁止乱砍乱伐,减少森林地区人类活动,特点是容易产生火源的活动;加强对森林火灾监控的科技投入,建立火情智能预警系统等,及时发现潜在的还在风险,今年减轻火灾发生的概率和损失。21.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图。材料二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美丽山二期工程输电距离长达2538公里,工程建设工期长达三年,成为巴西近年来第一个零环保处罚的大型工程。图示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线路。(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2)该工程被誉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典范项目,简述该项目对中国的意义。【答案】(1)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2)加快中国产业和技术输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加设备、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树立了大国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巴友好往来);为国际合作(为生态脆弱地区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详解】(1)读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图可知,热带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由所学可知,热带雨林因为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养分储量小;雨林地区终年多雨,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的养分遭受淋溶而很快丧失;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大多数养分存在于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含量低,故土壤贫瘠。(2)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我国来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了产业链和技术输出,增加了设备、技术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走向成熟,我国电网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国际合作。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半湿润区玉米的增产及水分高效利用优化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某课题组在吉林省公主岭试验基地开展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试验。试验设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秸秆深翻还田(SP)、秸秆覆盖免耕(SC)和秸秆覆盖深松(SS)四种耕作模式。下图为2018年不同耕作模式下玉米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示意图。(注:SP:秋季将秸秆粉碎翻埋到土层30cm左右,耙平到待播状态;SC;秋季粉碎秸秆覆盖地表,春季秸秆归行免耕播种;SS;秸秆覆盖免耕基础上,苗期进行行间覆盖带深松35cm。)(1)描述四种耕作模式下玉米生育时期土壤贮水量变化特征及差异。(2)分析玉米苗期和花期土壤水分含量差异的原因。(3)从不同季节角度,分析秸秆覆盖免耕模式对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答案】(1)变化特征:总体上,四种耕作模式下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或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差异:秸秆覆盖免耕(SC)和秸秆覆盖深松(SS)模式在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和秸秆深翻还田(SP)模式;秸秆覆盖免耕(SC)和秸秆覆盖深松(SS)模式下土壤贮水量差异小,花期和成熟期秸秆覆盖深松(SS)模式的土壤贮水量高于秸秆覆盖免耕(SC);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和秸秆深翻还田(SP)模式下土壤贮水量差异小;总体上秸秆深翻还田(SP)模式的贮水量高于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2)玉米苗期秸秆覆盖度大,降低土壤温度,蒸发弱,加之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增加、土壤贮水量大;玉米花期需水量大,加之夏季蒸腾作用旺盛,土壤贮水量小。(3)秋季粉碎秸秆覆盖地表,遮挡光照,可以减少蒸发,保持土壤墒情;冬季粉碎的秸秆增加土壤贮水量;春季免耕减少土壤翻动,土壤水分蒸发弱;夏季能够减低地表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详解】(1)在播种至苗期阶段,四种模式的土壤贮水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差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秸秆覆盖免耕模(SC)和秸秆覆盖深松(SS)在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和秸秆深翻还田(SP)模式,在玉米生育时期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土壤贮水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秸秆覆盖免耕模(SC)和秸秆覆盖深松(SS)在玉米的各个生长时期差异较小,其中花期和成熟期秸秆覆盖免耕模(SC)低于秸秆覆盖深松(SS);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和秸秆深翻还田(SP)模式的土壤贮水量较小,且两者在玉米的各个生长时期差异较小,总体上秸秆离田旋耕起垄(CK)模式的贮水量略低于秸秆深翻还田(SP)。(2)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蒸腾作用较弱,对水分的需求较少,玉米苗期秸秆覆盖率较高,土壤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升温较慢,蒸发较少,玉米苗期为春季,获得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较多,因此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随着玉米的生长,到花期时,植株高大,叶片茂盛,蒸腾作用强烈,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增,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在花期,气温较高,蒸发作强烈,也会使土壤水分含量减少。(3)秸秆覆盖免耕模式在不同季节对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如下:在春季,免耕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玉米苗期的生长。在夏季,秸秆覆盖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在秋季,秸秆粉碎之后还田,秸秆覆盖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冬季粉碎之后的秸秆孔隙度较大,有利于吸水,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川南丘陵地区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并且自然恢复困难,当地尝试用硬头黄竹作为主要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硬头黄竹是四川的乡土竹种,根系和竹秆密集,自然分株繁生能力强,但如果其根茎过于密集,那么分株能力就会下降。图示意不同恢复年限川南丘陵区硬头黄竹林0~20厘米深度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1)分析川南丘陵地区生态破坏区域自然恢复困难的原因。(2)说明川南丘陵地区用硬头黄竹恢复生态环境的可行性。(3)说出不同恢复年限川南丘陵地区硬头黄竹林土壤质量的变化,并简析原因。【答案】(1)属于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一旦被破坏,就会由于过于瘠薄而难以自我恢复。(2)硬头黄竹为本土竹种,适应性强;根系和竹秆密集,自然分株繁生能力强,扩散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强,生态效益好;在当地即可大量获得,种苗成本较低。(3)变化: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原因:退耕还林初期(退耕恢复5年),硬头黄竹林根茎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了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量上升;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退耕恢复10年),植物根茎叶密度过高,林内采光减少,土壤养分积累速度慢,消耗速度快,土壤质量下降。【详解】(1)川南丘陵区位于位于四川省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多暴雨,降水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多样,丘陵、山间盆地错综分布,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严重;“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使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层浅薄、贫瘠,生态环境难以自然恢复。(2)由材料“硬头黄竹是四川的乡土竹种”可知,乡土植被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种苗当地可大量获得,成本较低且成活率高;硬头黄竹“根系和竹秆密集,自然分株繁生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扩散成林速度快;发达的根系系统使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强,生态效益好,因此运用硬头黄竹恢复生态环境速度快,环境安全效益高。(3)读不同恢复年限川南丘陵区硬头黄竹林0~20cm深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分布图可知,在恢复初期(5年)硬头黄竹根茎生长,表层土壤枯枝落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了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的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高于非退耕竹林,土壤质量提高;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由材料“其根茎过于密集,那么分株能力就会下降”呆知,由于根茎过于密集,硬头黄竹分株能力下降,根茎密集度过高,林内光照减少,土壤养分消耗增大,养分积累减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土壤质量下降。因此该地的土壤质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以红色土壤覆盖的高原和环绕高原的大悬崖山脉而闻名,马纳纳拉河溯源切穿旧的悬崖分水岭后,捕获其他水系,流域面积扩大,导致悬崖分水岭局部西移。水系重组后,马纳纳拉河下游大冲大淤,但河口仍然未能发育大规模三角洲。如图示意马达加斯加东部局部水系。(1)简述马达加斯加岛高原上广布红色贫瘠土壤的原因。(2)与西侧相比,简述悬崖分水岭东侧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3)从气候的角度,说明该地悬崖分水岭易被河流切穿的原因。(4)分析马纳纳拉河完成水系重组后下游河谷形态的变化。【答案】(1)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地势陡峭,物质迁移速度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水系特征:河流呈平行状;距海近,流程较短;以自西向东流为主;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文特征: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大,径流量更大;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径流量更稳定。(3)东南信风遇到悬崖分水岭阻挡抬升,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强,物质疏松,易受外力侵蚀。(4)水系重组后,径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流水侵蚀能力增强,在下游谷地的基础上下切,形成嵌入的深切谷地;河流搬运的物质增加,局部地区河流流速减慢时,沉积物增多,河谷变宽。【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受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因素影响。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地处热带,且受东南信风迎风坡和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气候呈现出高温高湿的特征。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加之地势陡峭,流水侵蚀作用强,物质迁移速度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读图,悬崖分水岭东侧的河流的水系特点有:由于悬崖分水岭海拔高,所以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印度洋;由于悬崖分水岭距海洋较近,所以河流流程短,水流急;图中河流河流呈平行状分布。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及汛期、含沙量和水能等方面内容。水文特点:由图中纬度可知,马达加斯加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气温高,河流无结冰期;马达加斯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全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河流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径流量更稳定。(3)结合第2题分析可知,马达加斯加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全年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位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岩石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强,岩石破碎,物质疏松;河流易切穿悬崖分水岭。(4)结合所学知识,马纳纳拉河完成水系重组后,径流量加大,流速加快,流水侵蚀能力增强,在下游谷地的基础上下切,形成嵌入的深切谷地;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增加,局部地区由于河流流速减慢,下蚀作用变弱,侧蚀作用变强,河道展宽,沉积作用变强,河床变浅。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某高校科研团队历时多年监测,首次发现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区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研究发现,地层中的甲烷排放会进一步促进林火的发生及蔓延。林火可导致多年冻土发生退化、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演替、土壤碳氮快速流失、地下水变化以及冰缘地质灾害加剧。下图示意稳定气候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轨迹(冬季有积雪覆盖)。根据材料完成。(1)地层中甲烷排放是林火发生的原因之一。推测地表甲烷浓度最大的季节,简述原因。(2)说出林火后近期禾草植物的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3)林火后地面海拔也发生变化,解释远期海拔恢复增高的原因。【答案】(1)夏季;冻土融化,甲烷易从冻土中释放;植被茂密,林下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产生甲烷多。(2)数量增多;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缺乏竞争物种;地表裸露,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光照强;土壤肥力增强。(3)出现永冻层,高度增大;森林恢复,枯枝落叶多,有机质积累多,厚度变厚,高度增大;流水对地面侵蚀减弱。【详解】(1)地表甲烷浓度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原因:夏季气温高,冻土融化,从冻土中释放甲烷;夏季雨热同期,地表植被茂密,林下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产生甲烷多;此外,夏季降水多,地表水丰富,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甲烷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夏季地表甲烷浓度相对较高,增加了林火发生的风险。(2)野火后,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近期内到达地面光照增多、草木灰增多、土壤肥力提高,低矮禾草植被生长的光照、地温、土壤矿物养分条件改善,致使其种类和数量在近期内增加;同时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低矮禾草植被缺乏竞争物种,促进其数量增多。(3)林火后,土壤温度降低,冻土层出现永冻层,厚度增大,使海拔升高;森林恢复,植被覆盖率上升,枯枝落叶增多,形成的有机层厚度变厚,高度变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流水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减弱等。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东南部地区,裸露基岩分布广泛,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类型主要为地衣和苔藓植物,是柴达木沙尘暴向东移动的必经渠道和沉降区。某科研团队就该区域的地衣、苔藓和大气降尘对成土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衣和苔藓会分泌有机酸,地衣土和苔藓土与基岩的化学特征差异大,裸土比地衣和苔藓土的矿物质颗粒大。如图为该区域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1)指出青海湖东南部的气候对生物的影响。(2)分析地衣和苔藓在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作用。(3)推测裸土比地衣和苔藓土的矿物质颗粒大的原因。【答案】(1)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植被覆盖率低,以低等植物为主,生物种类少。(2)地衣和苔藓分泌有机酸促进增强岩石的风化;地衣和苔藓对来自柴达木的沙尘具有吸附和捕获作用,大气降尘成为原始土壤的一部分;在地衣和苔藓的截留作用下,土壤营养元素损失少,保持土壤中的肥力;地衣和苔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3)裸土缺少植被的固定作用,细颗粒物质被搬运离开原地;地衣土和苔藓土在植被的作用下,不仅能防风固沙,还能捕获大气中的细小降尘颗粒,使得土壤颗粒更细。【详解】(1)结合区域图和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光照强。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以低等植物为主,生物种类少。(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地衣和苔藓会分泌有机酸,有机酸促进增强岩石的风化,从而促进原始土壤的形成;该地区是柴达木沙尘暴向东移动的必经渠道和沉降区,地衣和苔藓对来自柴达木的沙尘具有吸附和捕获作用,大气降尘成为原始土壤的一部分;在地衣和苔藓的截留和保护作用下,土壤营养元素损失少,保持土壤中的肥力;地衣和苔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土壤提供有机质。(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裸土因为缺少植被的保护和固定作用,该区域风力强劲,细颗粒物质被风力搬运离开原地,所以裸土的矿物质颗粒大;地衣土和苔藓土因为有植被的保护,不仅能防风固沙,还能捕获大气中的细小降尘颗粒,使得土壤颗粒更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盐渍土分布广泛。该地区土壤有季节性冻融现象,经历非冻融期(6-10月)、冻结期(11一次年3月)和消融期(3-6月)三个阶段。下图示意盐渍土表层积盐过程,其中冻结期受毛细管作用和冻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盐分会随地下水向冻结层迁移。(1)说明非冻融期降水对盐渍土中盐分运移的影响。(2)土壤的季节性冻结与消融,促使当地盐渍土表层盐分在春季呈“爆发式”增加。分析其主要原因。(3)在松嫩平原,从较大空间尺度看,盐渍土多分布在低平的内陆盆地、岗间洼地等地方;从较小空间尺度看,盐碱土多分布在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试解释其原因。【答案】(1)降水期间土壤表层中的盐分随水淋溶,盐分向下运移:降水又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促进盐分向上运移。(2)土壤冻结时,受毛细管作用和冻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盐分随地下水向冻结层迁移,并随着冻结层不断加厚而大量贮存于冻结层中;春季气温回升,冻结层自上而下逐渐消融,未融化的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土壤表层含水量大;春季蒸发旺盛,土壤表层水分散失快,盐分迅速积聚。(3)从较大空间尺度看,内陆盆地、岗间洼地等地排水不畅,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地下水经常维持在较高水位,易形成盐渍土:从较小空间尺度看,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由于表面积较大,土壤水分蒸发较快,盐分由低处向高处积聚,易形成盐渍土。【详解】(1)由材料可知,非冻融期是6-10月,该时段内松嫩平原降雨较为集中,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降水期间土壤表层中的盐分随水淋溶,盐分向下运移,这是土壤盐分的一个短暂淋溶期;降水下渗后又会使地下水位上升,促进盐分向上运移。(2)“爆发式”增加一是强调量大,暗示前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二是强调迅速,说明有外界条件的触发。由设问出发,应从土壤的季节性冻结与消融角度思考答案。据材料可知,冻结期受毛细管作用和冻结作用的共同影响,盐分会随地下水向冻结层迁移,随着冻结层不断加厚,盐分会大量贮存在冻结层中;当处于消融期时,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冻结层自上而下慢慢的消融,位于较下方的冻土融化较慢,未融化的冻土会阻隔水分下渗,使得土壤表层含水量大;加上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土壤表层水分散失快,盐分迅速积聚,使得盐渍土表层盐分在春季呈“爆发式”增加。(3)从较大空间尺度看,内陆盆地、岗间洼地等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地势低洼处不断的汇集,下渗较多,使得地下水经常维持在较高水位,盐分随水向上运移,使表层土壤盐分增加,易形成盐渍土;从较小空间尺度看,低平地区中的局部高处,由于表面积较大,接受太阳辐射多,升温幅度大,且受风的影响面积大,所以土壤水分蒸发较快,盐分由低处向高处积聚,易形成盐渍土。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鄱阳湖是我国乃至东亚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平均在70万只左右。目前,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材料二鄱阳湖丰水期湖水连成片,枯水期湖滩显露,形成成片的洲滩、浅水沼泽、泥滩、碟形湖。近十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及枯水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下图为鄱阳湖示意图。(1)说明鄱阳湖沿岸地区吸引候鸟来此越冬的主要原因。(2)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3)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地理背景,提出3项缓解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延长及枯水水位超低等情况的合理措施。【答案】(1)吸引候鸟越冬的原因: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湿润,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鄱阳湖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水位较低,湖滩显露,栖息空间大;鄱阳湖成片的洲滩、浅水沼泽、泥滩、碟形湖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多样的栖息环境;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当地社区和公众对候鸟保护的意识强,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2)维护生态安全的意义:能够遏制湖区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改善了湖泊在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等方面的生态服务能力;能够保护众多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发展生态旅游)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重要的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