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古代诗词,乃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熠熠生辉于文化长河之中,佳作迭出,璀璨夺目。这些作品,语言精妙绝伦,意境深远悠长,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有的诗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活生动;有的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人深思。正因如此,它们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被世人广为传颂,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文化经典。在课余之时,我们已初窥古代诗词之魅力,领略了众多佳作的风采。而今,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课本,精选四首古代诗词进行研习。让我们一同深刻体会古人如何将情感细腻地融入景物之中,借景抒情,以景寄情;同时,也感受他们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创作精神,领悟诗词背后的深邃内涵与文化价值。学习目标1.深情且反复地诵读诗歌,并努力尝试背诵,以加深对其内涵的印象。2.深入探索诗歌的相关知识,确保能够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3.细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深刻领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美;同时,积极培养自身赏读诗歌的能力,以期在古诗文方面有更深的修养。4.激发内心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尊重与传承意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曹操,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吧?谈及曹操,我们时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赞赞其为英雄,却也有人贬之为奸雄。如今,当我们翻开其《观沧海》这篇杰作时,或许能助你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面貌。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水何dàndàn(澹澹)xiāo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耸。峙,挺立。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至:极点。何:多么。若:好像。临:登上。3.文体知识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和曲等。古体诗如《观沧海》未受严格格律限制,而唐代的绝句和律诗统称近体诗,例如《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分,遵循严格格律,结构分为四联。曲起源于南宋金代,元代达到鼎盛,句法自由灵活,融入口语,用韵接近日常口语,如《天净沙·秋思》所示。4.作者简介曹孟德,名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于镇压黄巾军起义之际,其军事实力日渐雄厚。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略,他先后歼灭吕布、袁术等势力,并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逐步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又北征乌桓,取得辉煌胜利。然次年率军南下时,却不幸在赤壁遭遇孙权与刘备联军的顽强抵抗,最终败北。曹孟德不仅在军事上才华横溢,其诗歌创作亦堪称一绝。他常借诗篇抒发政治抱负,其诗作气势恢宏、悲壮激昂,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建安文学的奠基人。《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等作品,均沿用乐府旧题,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政治见解与豪迈的壮志情怀,字里行间洋溢着磅礴的气势与激昂的情感。5.背景链接《观沧海》: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的豪情壮志《观沧海》乃曹操于北征乌桓之途中的传世佳作。彼时,乌桓势力猖獗,成为东北方的一大祸患,曾肆虐幽州,掳掠汉民。为此,曹操毅然决然,于建安十二年挥师北上,誓要平定乌桓之乱。历经数月征战,终在八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稳固了后方,为次年南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战前夕,曹操登上了巍峨的碣石山。秋风瑟瑟,吹拂着他的衣襟,也吹动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他将自己那昂扬奋发的精神,巧妙地融入到了这首诗中。借大海之壮阔,抒发了自己胸怀天下的抱负与气魄,使得这首诗具有了雄浑苍劲的独特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交流点拨】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以虚笔描绘大海,不仅展现了大海吞吐天地的磅礴气势,更深刻映照出诗人那包容万象的博大胸襟。(2)大海的形象,实则成为了诗人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彼时,诗人已荡平北方群雄,正欲挥师北征乌桓与袁绍残部,意在彻底消除南下统一中原的后顾之忧。在此踌躇满志之际,他巧妙地借由大海的壮阔,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成就了流传千古、雄浑豪迈的不朽诗篇。(三)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交流点拨】作者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构建了一个无比辽阔的意境,为诗歌披上了一袭积极浪漫主义的华服。诗人将思绪遨游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的壮丽奇观,而这一切无不依偎在大海的宽广怀抱之中。其想象之奇特,胸怀之豁达,不仅流露出诗人个人的雄心壮志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彰显了他力挽狂澜、重振乾坤的豪情壮志,塑造了一个自我豪迈、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交流点拨】虚实交融,借自然之景以抒情,细腻描绘沧海之壮丽,彰显胸襟之博大,并寓含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向荣姿态)日月:运行—出其中星汉:灿烂—出其里 实景——借景抒情五、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交流】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第二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新课导入师生携手,共同回顾并深情朗诵了李白的传世佳作,诸如《静夜思》的静谧深邃,《望庐山瀑布》的壮阔豪迈,《赠汪伦》的深情厚谊,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依依惜别,这些诗篇无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李白那澎湃如潮的创作激情、瑰丽多姿的想象世界,以及他重情重义、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今日,我们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文学探索之旅,共同踏上寻觅李白另一瑰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征程。此诗究竟蕴藏着李白何种深沉的思想情感?又将以何种独特的艺术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并肩同行,一同步入这诗意盎然的殿堂,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与风采,共同领略李白那跨越时空的文学魅力。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李太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乃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其诗作风格豪迈奔放,意境深远,想象瑰丽,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诗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又一高峰。2.诗歌大意此诗通过对晚春时节特有景物——柳絮、杜鹃的细腻描绘,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厚的同情与关怀之情。3.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境贫寒,勤勉不辍,直至四十岁方得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博学宏辞等职,终被任命为汜水尉。然其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后因故遭贬至岭南,一生历经坎坷。天宝年间,王昌龄再遭贬谪,任龙标尉。此时,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正身处扬州,闻此不幸消息,遂挥毫泼墨,作诗以表深情,慰藉远在他乡的朋友。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交流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之际,我闻知您遭贬至龙标尉,旅途遥远,需穿越重重五溪。我将满腔忧虑之情,托付于皎洁明月,祈愿它能伴您左右,直至夜郎以西。(二)整体感知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描绘了“杨花”与“子规”的意象。提及“落尽的杨花”,清晰勾勒出时令已至“暮春”。在古诗的语境中,“暮春”常被描绘为花朵与泪水共落的季节,这一设定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全诗哀婉的基调。再者,“杨花”以其随风飘荡、无根无依的特性,恰如其分地映射出王昌龄被贬至偏远之地所感受到的流离失所与孤独无依。而“子规”,即杜鹃鸟,在古典诗词中,它总是以凄厉哀怨的啼声出现,加深了这种悲凉氛围。因此,可以说,诗的开篇虽未直接言及悲痛,但那份深沉的哀愁已跃然纸上,令人感同身受。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交流点拨】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交流点拨】“我寄愁思予明月,伴君直至夜郎西。”诗人巧妙地赋予了明月以人性,将原本冷漠无知的自然之月,幻化成了深知自己心绪、满怀深情的挚友,仿佛明月已化身为诗人的影子,紧随着遭遇不幸的友人前往那遥远而孤寂之地。这样的描绘,不仅凸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纯净与明亮,犹如皓月当空,无瑕无垢,更蕴含了只要明月永恒照耀,二人之间的情谊便会如同皓月般长久不灭,恒久流传的深意。(三)熟读成诵理解背诵全诗。四、板书设计景:杨花落尽情:寄情明月子规啼鸣——哀切、凄惨情景随君相伴——同情、关切交融五、拓展延伸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交流】①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②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十三)》)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代交通的局限,使身处异乡或远赴他地履职的人们长时间难以重返故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于是,乡愁便成为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情感主题。这首诗便以乡愁为情感主线,特别是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诗句,更是闻名遐迩,深受世人推崇与喜爱。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风正:风顺。悬:挂。残夜:夜将尽未尽。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无从考证,籍贯为洛阳(今属河南省)。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他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成功考中进士,并担任洛阳尉一职。王湾早年便以文学才华闻名遐迩,常游历于吴、楚之间,因长期漂泊在外,难以归家,此情此景催生了他笔下的佳作。然而,遗憾的是,其诗作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颔联:恢弘阔大之景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尾联:思乡之情五、拓展延伸思乡,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长久以来深深扎根于无数诗人的心田,他们借笔抒情,编织出一曲曲触动心灵的乡愁之歌。乡愁,作为一条情感纽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内心的世界,还以其独特的韵味,让文学的殿堂闪耀着更加耀眼的光芒。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情结”,紧紧缠绕在每位炎黄子孙的心头,成为我们共有的记忆与情感的港湾。那么,在你那浩瀚无垠的诗歌海洋中,又有哪些璀璨夺目的诗行,以深情之笔描绘了这份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乡愁呢?【交流】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②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③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④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第四课时天净沙·秋思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被赋予了怎样的风貌呢?是满载而归的丰收喜悦,还是温柔缱绻的浪漫情怀,又或是触动心弦的多愁善感?试想,若我们转换视角,从一位漂泊游子的心田出发,秋天又将如何绘就一幅别具一格的画卷?今日,让我们携手踏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同品味那份深邃而独特的秋日情愫。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文体知识《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2.作者简介《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3.背景链接马致远于青春盛年之际,怀揣着对功名的炽热渴望,却不幸遭遇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高压政策,此等重压犹如连绵不绝的山峦,无情地阻隔了他的仕途坦途,致使他终未能达成所愿。他的一生,大多在漂泊不定、居无定所中度过,这份未竟的壮志与生活的艰辛紧紧交织,将他深深拖入忧郁与落魄的深渊。恰是在这样一次孤寂的旅途中,他满怀深情与感慨,创作出了《天净沙·秋思》,以此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那无尽而复杂的思绪。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交流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交流点拨】深秋黄昏,一位旅人风尘仆仆,驾驭一匹瘦马,迎着刺骨西风,在古径上踽踽独行。他掠过缠绕着枯藤的老树,目睹乌鸦在树梢盘旋,归巢之意浓;他跨过小溪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前,夕阳已近西山,而他仍未觅得归宿。面对即将来临的漫长寒夜,他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悲痛难抑,肝肠寸断。(二)整体感知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交流点拨】枯藤缠绕,老树矗立,昏鸦啼鸣,小桥横跨,流水潺潺,人家简朴。古道蜿蜒,西风凛冽,瘦马蹒跚。开篇三句,以精炼之笔勾勒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画卷。苍茫暮色笼罩之下,枯藤缠绕的老树与归巢的昏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萧瑟而凄凉的景致,深刻反衬出游子漂泊无依的孤独与无奈。小桥流水之畔,简陋的农家虽不起眼,却洋溢着团聚的温馨,这份宁静与和谐愈发凸显出游子内心深处对家园的深切向往与有家难归的悲楚。寒风凛冽中,一匹瘦马在古道上踽踽独行,其身影成为这幅画面中最触动人心的焦点。虽无直接描绘人物,但马背上游子那疲惫不堪、憔悴至极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引人无限遐想。此三句,仅十八字之微,未借任何动词或关联词之力,仅凭名词性词组的巧妙并列,便和谐地构筑出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灵魂,意境深邃的风景画。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在此画中自然流淌,引人思绪万千,遐想联翩。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交流点拨】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前三句细腻描摹景致,末二句则深情抒发感慨。“断肠人在天涯”一语,犹如此曲之魂,贯穿全篇,凝聚着无尽的思绪与情感:昏鸦尚知归巢栖息,小桥流水边的人家亦有温馨归宿,唯独那骑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萧瑟的古道上孤独前行。“夕阳”似血,映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与古道瘦马之上,各自呈现出一番独特的色彩,却共同营造出一种迟暮苍凉之感。“天涯”二字,与夕阳相映成趣,恰似“日暮途穷”之境,更添几分悲凄与衰残,道尽了千古游子心中无尽的愁绪与苦闷。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三)深层探究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语言凝练精准,独具匠心。全文仅五句,二十八字间,勾勒出一幅诗意浓厚的画面,营造出凄美悲凉的氛围。前三句句式工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