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2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作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两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与重点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理解其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②掌握《秦腔》中地方戏曲艺术的特点,以及它在文本中的文化意义和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①深入探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作者对于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②理解《秦腔》中人物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特别是如何通过戏曲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①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学常识。

②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篇文本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本段落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2.教学手段

①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秦腔》选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

②使用教学软件展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地理位置和背景。

③通过网络资源,展示不同时期对两篇文本的评论和解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吗?它们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和情感?”

展示一些关于两篇文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地方戏曲的特点。

简短介绍两篇文本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文本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过程:

讲解两篇文本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详细介绍两篇文本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使用板书或PPT帮助学生理解。

3.文本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文本段落,让学生深入了解两篇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过程:

选择《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段落和《秦腔》中的戏曲语言段落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段落的背景、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让学生全面了解文本的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段落对文本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贡献,以及如何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或《秦腔》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在文本中的表现、对读者的影响以及其文化意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两篇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和个人的感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本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两篇文本的基本情节、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等。

强调文本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文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或《秦腔》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概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基本情节,理解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两篇文本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地方戏曲语言特色,掌握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主题思想的方法。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两篇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分析与批判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文本中的关键段落,识别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象征等。

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文本中的社会问题,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本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价。

3.表达与交流能力方面: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展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撰写有关文本的短文或报告,文字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展现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4.文化意识与传承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两篇文本,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通过了解地方戏曲《秦腔》,增进了对地方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对地方艺术形式的兴趣和尊重。

5.创新与迁移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将文本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学生能够将文本中的主题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出创新性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现出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课后作业1.阅读理解题:

请根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文本内容,分析并描述作者如何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社会背景。

答案:作者通过描绘山村的美景和变迁,展现了人物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代生活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文本分析题:

在《秦腔》中,戏曲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请选取一段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语言,分析其如何增强文本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

答案:例如,“(白)哎,老哥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来?我虽然是个戏子,可我也有我的尊严哪!”这段戏曲语言通过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和情感强烈的语气,展现了人物的自尊和坚持,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3.对比分析题:

比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两位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点。

答案:两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在塑造手法上有所不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而《秦腔》则更多通过戏曲语言和舞台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4.创作题:

假设你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主人公,请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段日记,记录你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答案:2023年10月15日,晴

今天,我走在故乡的山路上,看着那些熟悉的景物一点点消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小时候,这里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如今却变成了冷冰冰的工厂。我怀念那些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日子,也担忧着家乡的未来。

5.思考题:

结合《秦腔》中的地方戏曲元素,思考地方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不仅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代社会,地方戏曲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对地方戏曲的认识和兴趣,同时也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和传播地方戏曲,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板书设计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①重点知识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②重点词汇:眷恋、变迁、冲突、和谐、可持续发展

③重点句子:“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如今已经变成了工厂的废墟。”、“他看着家乡的河流变得污浊,心中充满了哀伤。”

2.《秦腔》

①重点知识点:地方戏曲的特点、戏曲语言的魅力、人物性格的塑造

②重点词汇:唱腔、念白、做功、情感表达、地方特色

③重点句子:“(唱)老哥哥,你听我言,心中有事难开颜。”、“(白)哎,这戏唱得我好生心酸,想起了我的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深入探讨,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各小组在讨论成果展示环节表现出色,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示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小组代表的表达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传达组内讨论的结论,同时也能够接受和回应其他同学和教师的提问。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文本的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但部分学生在分析具体文本段落时,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识别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撰写出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也有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具体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应针对随堂测试的结果,进行个性化的辅导,特别是在文本分析和写作技巧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和拓展学习,以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在小组讨论方面,教师应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贡献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应引导小组讨论,使其更加深入和有序,提高讨论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教师应定期总结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分析具体文本段落时,对作者写作技巧的识别和理解还不够深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