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考点热度★★★★☆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时期(或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初期(A)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沟谷不断加深,横剖面形成“V”型谷发育期(B)侧蚀为主,下蚀减弱,泥沙堆积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C)侧蚀和泥沙堆积为主,下蚀进一步减弱河谷横剖面呈槽形〖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图文拓展]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三角洲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考向一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2.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3.I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A.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 B.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C.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 D.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答案】1.C2.B3.C【解析】1.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晚;Ⅰ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Ⅱ阶段,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蓄水增多,所以河面变宽,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读图可知,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位于河流的凹岸,是河流在凹岸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洪水期会被淹没;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考向二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5.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冰雪融水和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6.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段略图。考虑分洪需要,该河段没有修筑防洪堤坝;为改善航运条件,实施了裁弯工程,裁弯后弯曲河道与河流断开.成为废弃河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③、④之间河流流向是()A.东北向西南 B.西南向东北 C.西北向东南 D.东南向西北2.实施裁弯工程前,下列各地受洪涝威胁较大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实施裁弯工程后,①④两地受洪涝的威胁()A.①加重,④减轻 B.①减轻,④加重 C.①④均减轻 D.①.④均加重【答案】1.A2.D3.B【解析】1.河流发育在河谷,河谷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而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因此河流流向与穿过河流的等高线的凸向相反,由此判断,图示③、④之间河流流向是东北向西南,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实施裁弯工程前,图中①、④地处于凸岸,以沉积为主,地势低平,弯曲河道导致流水不畅,水位较高,地势低平的①、④两地受洪涝威胁较大;实施裁弯工程前,图中②、③两地处于凹岸,以侵蚀为主,地势相对较高,受洪涝威胁相对较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3.实施裁弯工程后,图中①处河道由弯变直,洪水下泄通畅,从而降低洪水水位,减轻洪涝威胁;图中④地弯曲河道仍在,上游实施裁弯后,上游洪水下泄量增加,则④处洪水流量增加,洪水水位上升,因此④地受洪涝的威胁加重。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裁弯取直又称裁弯工程,是指在过度弯曲河段(河环)上的狭颈处,开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弯趋直的工程措施。采用人工裁弯措施可以畅泄水流,降低上游水位。减少泛滥,改善航行条件。但也剧烈改变了河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态,有时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施工前应审慎研究。实施时,可以人工开挖小断面引河,让水流冲刷,逐渐形成新河。考向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谷、沟谷、峡谷河床、冲蚀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的CO2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风力侵蚀地貌携带、破坏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流冲积扇山口、平缓、减慢、堆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长江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河口湾,在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崇明等一系列岛屿。下图是长江河口示意图,图中的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的平衡地带,在近底层涨落潮流相抵后净流速等于零的地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其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 B.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C.东亚季风增强 D.长江上游修建水利枢纽2.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 B.崇明岛、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C.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崇明岛 D.九段沙、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3.长江河口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主要原因是()A.喇叭形河口 B.洋流方向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向【答案】1.B2.A3.C【解析】1.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表明河流的径流作用加强,输沙量增大,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的平衡地带向东偏移,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输沙量增大,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流动力加强,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西偏移,A错;东亚季风既包括冬季风,也包括夏季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可能与夏季风增强,长江流域降水量增多有关,但选项C描述“东亚季风增强”还可能包括冬季风增强,描述不当,C错;长江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导致河口地区来沙来水量减少,则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西偏移,D错。故选B。2.九段沙现处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上,是最新形成的岛屿,长江三角洲从海洋向陆地演变过程中,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崇明岛形成最早、年代最老,其后依次形成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故选A。3.东海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主流偏北;同理,长江入海水流受地转偏力作用,主流偏南。因此,在地转偏向力、潮流与径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北支河流势力较弱,涨潮潮流势力较强,使得长江河口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C正确;喇叭形河口、洋流方向、盛行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要理解河口岛屿的形成不仅仅有流水作用还有潮流作用,海水起到顶托作用,降低河流流速,增加其沉积作用;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为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地区,该位置随着沉积作用的增强不断向海洋中移动。马拉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下图是马拉若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马拉若岛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2.马拉若岛周围一定距离内全是淡水是因为()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大 C.陆地径流注入量大 D.所处海区轮廓封闭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分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底沉积物一年中由粗和细两层组成,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该湖湖滨杂草湿地广布,其中杂草湿地面积宽广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湖泊沉积层可还原古代气候环境,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A.冬季风力偏大 B.夏季降水偏多C.夏季气温偏高 D.冬季光照较强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7.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 D.三角洲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8.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9.“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如该文书写于北半球冬日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A.① B.② C.③ D.④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A.洪积扇 B.冲积岛 C.江心洲 D.河漫滩11.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不断淤塞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径流量大黄河自河口至潼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加固堤防工程需在特定季节完成。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 B.地转偏向力影响C.河道裁弯取直 D.地势起伏变化大13.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大面积湿地,湿地对三门峡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A.大坝两侧落差增大 B.丰水期水位升高C.泥沙淤积减轻 D.枯水期水位下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下图左),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头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下图右)。(1)从地形角度推断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2)指出袭夺发生之后,柴汶河与沂河流速、流量发生的变化。(3)袭夺发生后,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形成了瀑布。分析该瀑布的形成过程。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多大江大河源区,生态敏感脆弱。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水系。(1)指出源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2)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3)推测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4)简述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图33.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4.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9.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0—12题。10.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11.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2016年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13.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1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1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1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17.(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参考答案考点冲关1.A2.C【解析】1.由图中可看出,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是河流携带泥沙到入海口堆积形成,A正确。2.亚马孙河径流量大,导致注入海洋的陆地淡水多,使得岛屿一定距离范围内全是淡水,C正确。3.A4.A5.C【解析】考查等深线的判读,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根据图中等深线,湖泊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且有河流注入,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故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西南部,因此甲地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A正确。其它位置等深线较密集,不易形成湖滨湿地,BCD错误。故选A。4.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粗颗粒砂砾,粗颗粒沉积物在冰面堆积,春季,当湖面冰层融化后,颗粒物才能沉入湖底形成粗颗粒层;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形成细颗粒层;故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春季。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5.结合前面分析,湖泊沉积层细颗粒为夏季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冬季风力偏大影响粗颗粒层,A错误。该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B错误。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若湖底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的河流径流量大。该年古代气候环境比往年夏季气温偏高,C正确。冬季光照与沉积层无关,D错误。故选C。6.C7.C【解析】6.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7.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该地原始地貌可能是冲积扇,选C。【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8.B9.A【解析】8.根据材料,“水草丰旷,遍布茅滩”说明在明初时期,该地应当为河漫滩平原地区,靠近河流,地势低平且面积较大,读图可知,图中②处靠近河流,海拔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应当为古代养马基地,B正确。①处位于山脊,坡度较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③位于陡崖附近,距离河流较远,不利于养马,故C错误;④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作为马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9.由材料可知,文章描述的是该地冬季日落的情景,冬季日落位于西南方向。读图结合等高线分布来看,①处海拔较高,西南方向没有地形阻挡视线,能看到地平线处的太阳,且能看到日落时西侧山坡上茅草镀上一片金黄色的阳光,A对;②处地势较低,而西南方向有山脉阻挡,不会看到地平线日落现象,B错;③位于陡崖下方,地势低,不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C错;④位于山坡上,西南方有山脊阻挡视线,D错。故选A。【点睛】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①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②与河流水文结合: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③与地区规划结合:A、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C、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D、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E、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10.D11.D【解析】10.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11.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D正确。故选D。【点睛】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低水位水面,长期出露。河漫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12.D13.A14.C【解析】12.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淤积性游荡河道,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地势平坦开阔,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和流水惯性影响,河道弯曲,当河曲到了一定程度,河道裁弯取直,导致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与地势平坦开阔、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关联较大,排除A、B、C,选择D。13.小北干流地处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河流水量较大,加固堤防必须在河道两侧进行,受河水上涨影响,施工不便,排除B、C;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河流水量小,但冬季温较低,多风雪,不利于施工,排除D;春季气温变暖,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比冬季还要少,最适合施工,选择A。14.湿地对三门峡水库大坝两侧落差没有影响,排除A;湿地内植被较多,可以降低河流流速,促进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C正确;湿地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使丰水期水位下降,湿地内水流速度较慢,枯水期湿地水位高于河道,流入河道补枯,枯水期水位升高,排除B、D。故选C。【点睛】本题以小北干流位置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了河曲的形成因素、流域治理的措施和原因、湿地对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性较强,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台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15.(1)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地势陡峻。(2)柴汶河:流速、流量变大;沂河:流速、流量变小。(3)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袭夺发生之初,在大拐弯(袭夺发生点)处形成瀑布。后因河流不断溯源侵蚀,瀑布逐渐远离最初位置。【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河流袭夺现象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袭夺的条件、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瀑布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题意表明,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从地形角度推断。材料信息表明,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流速慢,落差小,因此当地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而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河流比降大,地势陡峻,流速快。(2)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柴汶河的源头向上扩展很多,落差变大,流域面积也明显增大,因此柴汶河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而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沂河流程变短,源头下移,因此落差变小,流域面积明显缩小,因此流速、流量变小。(3)袭夺发生后,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形成了瀑布。该瀑布的形成过程应从河流落差变化、河流溯源侵蚀等方面进行说明。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初,袭夺发生点(大拐弯)因落差大而形成瀑布,后因河流不断溯源侵蚀,瀑布逐渐远离大拐弯地区,向源头迁移至距离大拐弯点约1.4公里处,以后还会逐渐向源头迁移。【点睛】16.(1)高山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2)①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②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3)①地势开阔平坦;②径流不稳定;③河流含沙量大。(4)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提供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稳定。(答对任意三点,即得满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源头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河流补给、地势差异判断、河流水系特征的成因、湿地生态价值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河流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源头大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区,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及大气降水。(2)辫状水系分布区与高山峡谷区的地势差异应根据河流流向、河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图中显示,高山峡谷区位于辫状水系分布区的下游,因此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较高,高山峡谷区地势较低;材料信息表明,辫状水系常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说明辫状水系分布区地势开阔,较为平坦;高山峡谷区中峡谷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因此当地落差巨大,多深切河谷。(3)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应地形、径流量变化、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表明河道选择比较自由,因此当地地势开阔平坦;河流多汊流,表明河流经常改道,说明径流不稳定,河流沉积作用明显,表明河流含沙量大。(4)辫状水系河道面积大,湿地广阔,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功能;辫状水系河道湿地适合多种生物生长,维护生物多样性;辫状水系河道的水流提供生态用水,促进当地生态稳定。因此辫状水系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中的价值巨大。直通高考【答案】1.C2.D【解析】1.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2.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答案】3.D4.C5.C【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3.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4.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选C。5.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答案】6.A7.A8.D【解析】6.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7.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