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_第1页
专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_第2页
专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_第3页
专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_第4页
专题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语文复习专项突破(陕西适用)专题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在《语文考试指导纲要》中的要求: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识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及词类活用。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成分省略等)。

2.分析与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会翻译成现代汉语。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阅读(过秦论》(节选),完成33~37题。(共10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农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轮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遑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目浅,国家无事。

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

B.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蒙:继承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叩:攻打

D.秦无亡矢造镞之费。费:耗费

3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紧大

然而成败异变

D.然秦以区区之地

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旬:席卷天下

A.外连街面斗诸侯B.囊括四海之意

C.东割膏腴之地D.争割地而赂秦

36.下面对这两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用排比的句式,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山东诸侯以合从策略对抗秦国,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务四个方面,突出显示了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从解体。

3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答案:

33.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分析:选项分析:A务:从事、致力于。本题考查的知识属于普通词。翻译:A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B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C曾结成联军,土地是秦的十倍,军队多达百万,攻打函谷关。D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

34.B山东的古义为“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今义为“山东省”。

35.D例句:“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D无名词作状语

36.C解析:C项,无财物方面,属于无中生有

37.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宝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关键点:“爱”“致"合从”)

2.阅读(阿房宫赋)(节选),完成33-37题。(共10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3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呕哑:形容嘈杂的乐声。

D.独夫之心目益骄固。骄固:骄傲自大。

34,对划线句子中四个“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都指奉以后的统治者。

B.①②③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C.③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D.④指唐朝统治者。

35.下列各句与列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侧;戍卒叫,函谷举。

A.天六国者,六国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36.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写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带来王朝崩溃,阿房宫被焚的后果。

B.选文第二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

C.“使……多于……”这几句,既是排比,又是夸张,气势充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官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案:33.D骄固:顽固

34.B

35.B

36.D解析:“可怜"的是精美绝伦的阿房宫而不是秦国的灭亡。

37.假使六国君王都爱护本国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强秦,假使秦始皇统一后,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会传地位到三世以至于万世,谁又能夺取他们的王位,并将他们的子孙斩尽杀绝呢?

3.(二)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34-38题。(共10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

_________________。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偷取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君王

D.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

3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2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36.与“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此亡秦之续耳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客何为者

D.亚父者,范增也。

37.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②赐之卮酒③其意常在沛公也④樊哙侧其盾以撞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8.用现在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2分)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答案:34.A35.D36.C37.D

38.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朝西站立,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向上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指身材、面貌)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C.窥镜而自视(本意偷看,这里引申为“照")

D.又弗如远甚(远远不如,差得太远)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列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D.第二天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3.下列各句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皆以美于徐公

50.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

1.A项,句意为: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形貌,指身材与面貌。选项字词解释无错。B项,句意为:在早上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衣冠,衣服和帽子。选项字词解释有错。C项,句意为: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窥同,本是偷看,这里引申为“照"。选项字词解释无错。

D项,句意为: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甚,差得太远,远远不如的意思。选项字词解释无错。本题要求选择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坐着同他交谈。与B项相符。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3.A项,句意为: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美,形容词,美丽。

B项,句意为:徐公不如你美丽。美,形容词,美丽。C项,句意为:我的小妾认为我美丽是因为害怕我。美,意动用法,认为……美。D项,句意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美,形容词,美丽。本题要求选择“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4.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二.阅读《廉颇蔺相如转》,完成1—4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___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___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___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___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___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答案:

1.【答案】A

【解析】A与例句都是“只是"的意思;B句“白白地”;C句“……的人";D句“步行”。

2.【答案】D

【解析】①③④表原因;②⑤⑥表凭借。

3.【答案】B

【解析】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不译;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不译;③表转折的连词,但;④表承接的连词

4.译文

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③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担负理亏的责任。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受制于人

B.愿将军量力而处之___事急而不断

C.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田横,齐之壮士耳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荆州之民附操者

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诸葛亮用激将法劝说孙权的是()。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②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⑤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③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游说孙权时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并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句保持了刘备遁逃于此的尊严。

B.“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这一句承上启下,向下文波澜起伏的事态过渡。

C.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曹操失败,孙刘联盟形成。

D.诸葛亮出使东吴,准确地分析了形势,针对孙权的犹豫心理采用激将法攻心,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使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的酝酿。

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译文: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译文:

1【答案】D

【解析】A项,“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中的“于”意为“向”,“受制于人”中的“于"意为“被”。B项,“愿将军量力而处之"中的“而”表修饰,“事急而不断"中的“而”表转折。C项,“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中的“之”意为“取独”,“田横,齐之壮士耳”中的“之"意为“的”。D项,两句中的“者"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答案】D

【解析】②是说明刘备的处境。③是说明曹操一方的不利因素。

3.【答案】C

【解析】C项,应为诸葛亮预见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答案】①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②荆州归附曹操的民众,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这段话出自唐代作家(作者)的《》(作品)。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不齿:不与同列

B.术业有专攻攻:研究、学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全面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嘉奖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耻学于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B.文章借助"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出发,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

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从这个简短的结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答案:1.韩愈《昌黎先生集》

2.D.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嘉:赞许。

3.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B.代词,那些/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C.介词,被。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而且。故选:C。

4.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意思是“不通晓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是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是标志,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判断句,标志是"……,….…..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的意思是“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不是特殊句式。

D.“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有何陋”。故选:D。

五.阅读《劝学》,完成1—5题。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⑤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蕒⑦。傲,非也;贊,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堧(r:微动。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通“仿”,仿效。

1.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恶乎始恶乎终恶:哪里

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舍:放

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怎么

D.《诗》《书》故而不切切:恳切

2.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数则始乎诵经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是()

①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②《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⑤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喈⑥学莫便乎近其人

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

《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答案:

1.D项,切:贴近,切合。

2.A项“乎”,相当于"于"。B项“也”,表判断。C项“则”,①副词,才;②连词,那么。D项“故”,连词,所以。

3.②是介绍《诗经》的特点的;④是说明古人和今人学习目的不同;⑤是说明如何对待别人的询问的。排除这三项即可。

4.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5.(1)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做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六.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完成1—3题。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囊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B.其实害之其实:他实际上或这实际上

C.故病且息病:生病

D.其亦有类乎其:大概或恐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不如因而厚遇之

B.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则请立太子为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2)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答案:1.C【解析]病:困苦

2.C【解析]C.虽然。A.就/趁此。B.来/因为。D.却/就。

3.(1)严重的,(还会)抓破树皮来验看它们是死是活,摇动树的根部来验看培的土是松还是紧,于是树的本性就一天天地受到损害了。

(2)问的人感叹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门道,竟获得了治民的方法。"于是记下了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告诫。专题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在《语文考试指导纲要》中的要求: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识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及词类活用。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成分省略等)。

2.分析与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会翻译成现代汉语。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阅读(过秦论》(节选),完成33~37题。(共10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农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轮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遑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目浅,国家无事。

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务必。

B.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蒙:继承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叩:攻打

D.秦无亡矢造镞之费。费:耗费

3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紧大

然而成败异变

D.然秦以区区之地

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旬:席卷天下

A.外连街面斗诸侯B.囊括四海之意

C.东割膏腴之地D.争割地而赂秦

36.下面对这两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用排比的句式,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山东诸侯以合从策略对抗秦国,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务四个方面,突出显示了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从解体。

37。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阅读(阿房宫赋)(节选),完成33-37题。(共10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3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锱铢: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磷磷: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呕哑:形容嘈杂的乐声。

D.独夫之心目益骄固。骄固:骄傲自大。

34,对划线句子中四个“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都指奉以后的统治者。

B.①②③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C.③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D.④指唐朝统治者。

35.下列各句与列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侧;戍卒叫,函谷举。

A.天六国者,六国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D.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36.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一段写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带来王朝崩溃,阿房宫被焚的后果。

B.选文第二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

C.“使……多于……"这几句,既是排比,又是夸张,气势充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官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3.(2021年内蒙古单招).(二)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34-38题。(共10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

_________________。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偷取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君王

D.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

3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2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36.与“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此亡秦之续耳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客何为者

D.亚父者,范增也。

37.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②赐之卮酒③其意常在沛公也④樊哙侧其盾以撞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8.用现在汉语翻译下列文言文(2分)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指身材、面貌)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C.窥镜而自视(本意偷看,这里引申为“照")

D.又弗如远甚(远远不如,差得太远)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列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D.第二天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3.下列各句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皆以美于徐公

50.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二.阅读《廉颇蔺相如转》,完成1—4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___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___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___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___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___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受制于人

B.愿将军量力而处之___事急而不断

C.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田横,齐之壮士耳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荆州之民附操者

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诸葛亮用激将法劝说孙权的是()。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②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⑤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③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游说孙权时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并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句保持了刘备遁逃于此的尊严。

B.“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这一句承上启下,向下文波澜起伏的事态过渡。

C.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曹操失败,孙刘联盟形成。

D.诸葛亮出使东吴,准确地分析了形势,针对孙权的犹豫心理采用激将法攻心,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使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的酝酿。

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译文: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译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这段话出自唐代作家(作者)的《》(作品)。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不齿:不与同列

B.术业有专攻攻:研究、学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全面

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嘉奖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耻学于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B.文章借助"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指出"师道之不复"的原因.

C.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标准出发,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

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代写作缘由.从这个简短的结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像李蟠这样好古文、学习古代道理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