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746第1章质量控制概述 43051.1医疗行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172511.2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原则 427116第2章质量控制组织架构 5126472.1质量控制部门设置 5251862.1.1部门定位:质量控制部门是医疗机构的独立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5202502.1.2部门职责: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质控计划,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保证医疗安全。 520862.1.3部门人员配置:质量控制部门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人员,包括质量控制主管、质量控制员等。 594342.2岗位职责与权限 5263402.2.1质量控制主管 5187522.2.2质量控制员 556162.3质量控制团队协作 6197192.3.1团队协作原则:质量控制团队应遵循平等、互助、共享的原则,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执行力。 699822.3.2团队协作机制: 622352第3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661233.1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6319603.1.1流程梳理 6183053.1.2流程重构 6292193.1.3流程监控 6116703.1.4持续改进 6306263.2医疗质量指标体系 6227823.2.1指标设立 662363.2.2数据收集与处理 725923.2.3指标分析 7221863.2.4指标应用 7141343.3医疗服务改进措施 733.3.1教育培训 7285393.3.2质量控制小组 7266003.3.3患者满意度调查 7319543.3.4风险管理 729283.3.5跨部门协作 7244983.3.6信息化建设 727147第4章药品质量控制 7244054.1药品采购与验收 713874.1.1采购原则 7308444.1.2采购流程 8188774.1.3验收标准 818704.2药品储存与养护 8267694.2.1储存条件 8115374.2.2储存管理 8174474.2.3养护措施 8145464.3药品使用与监管 8138184.3.1使用原则 8210524.3.2使用管理 847924.3.3药品监管 924617第5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979605.1医疗设备选型与采购 9124665.1.1设备选型原则 910585.1.2设备采购流程 9222165.2医疗设备验收与维护 917625.2.1设备验收 945145.2.2设备维护 1098945.3医疗设备功能检测 10298235.3.1功能检测内容 1077305.3.2功能检测方法 1031117第6章消毒供应质量控制 10265146.1消毒供应流程管理 10166286.1.1流程制定 1080446.1.2人员培训与管理 1013686.1.3质量控制措施 11194646.2消毒剂与消毒设备选择 11228646.2.1消毒剂的选择 11280016.2.2消毒设备的选择 1175846.3消毒效果监测 1199846.3.1监测方法 11241206.3.2监测频次 1165156.3.3结果分析 11297736.3.4质量反馈 1128816第7章医疗废物管理 11322557.1医疗废物分类与收集 1153697.1.1医疗废物的分类 111067.1.2医疗废物的收集 1288127.2医疗废物储存与运输 12284427.2.1医疗废物的储存 1245817.2.2医疗废物的运输 12277007.3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 12157857.3.1医疗废物的处理 12283727.3.2医疗废物的处置 1322180第8章患者安全管理 13106088.1患者身份识别 13240068.1.1保证在所有医疗程序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患者身份的确认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询问患者的全名、出生日期、住院号或身份证号。 1362118.1.2使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腕带标识和口头确认,以减少错误识别的风险。 1323738.1.3在患者转科、手术或进行有创操作前,应重新确认患者身份,保证医疗行为针对正确的患者。 1381948.1.4教育所有医护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319808.2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 13101068.2.1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3137908.2.2保持病房及公共区域环境整洁,无障碍物,保证地面平整、干燥,避免湿滑。 13109408.2.3在病房、卫生间等高风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防滑。 13198298.2.4对有跌倒史的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拐杖、轮椅,并在床头卡上注明,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关注。 14320008.2.5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1451638.3预防医疗差错 14221328.3.1制定明确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相关规定。 14196288.3.2加强药物管理,对药物进行分类存放,严格执行药物处方、配发、使用和回收制度。 14300818.3.3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保证患者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206018.3.4定期组织医疗差错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1459778.3.5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错,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4293958.3.6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保证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427076第9章质量控制培训与教育 14234909.1质量控制知识培训 14267599.1.1培训目的 1493239.1.2培训内容 14273579.1.3培训方式 1418189.2质量控制技能培训 1525209.2.1培训目的 15186079.2.2培训内容 1537489.2.3培训方式 15282339.3质量意识提升 15204779.3.1提升目的 15105949.3.2提升内容 15246779.3.3提升方式 1530138第10章质量控制评估与改进 161505410.1质量控制评估指标 163271410.1.1结构性指标 161890510.1.2过程性指标 162446810.1.3结果性指标 161788710.2质量控制评估方法 162124510.2.1收集数据 16213310.2.2分析数据 161539810.2.3评估报告 171006810.3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措施 17290710.3.1制定改进计划 1757810.3.2实施改进措施 171472810.3.3跟踪评价 172891810.3.4培训与教育 17第1章质量控制概述1.1医疗行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医疗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健康。质量控制作为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医疗行业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以下几点:(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通过质量控制,可以从制度、技术、人员等多方面保证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降低医疗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2)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质量控制有助于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3)提升医疗行业整体竞争力。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提高行业地位。(4)符合国家法规要求。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实施质量控制是医疗机构履行法定义务的必然要求。1.2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原则医疗行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涵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2)全员参与原则:医疗质量控制应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质量、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3)预防为主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质量管理培训、操作规程制定等措施,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的可能性。(4)标准化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评价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5)持续改进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注重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问题反馈等手段,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6)科学性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医疗行业特点,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7)透明性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保证信息透明,使患者、员工和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医疗机构的真实质量状况,提高医疗服务的社会监督力度。(8)合规性原则:质量控制体系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医疗服务的合规性,防范法律风险。第2章质量控制组织架构2.1质量控制部门设置为保证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组织架构。质量控制部门作为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应具备以下设置:2.1.1部门定位:质量控制部门是医疗机构的独立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1.2部门职责: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质控计划,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保证医疗安全。2.1.3部门人员配置:质量控制部门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人员,包括质量控制主管、质量控制员等。2.2岗位职责与权限2.2.1质量控制主管(1)岗位职责: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质量监控活动,对医疗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协调各部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权限: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废止具有决策权;对医疗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2.2.2质量控制员(1)岗位职责:参与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质量监控计划,对医疗质量进行日常监控;收集、整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2)权限: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废止;对医疗质量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2.3质量控制团队协作2.3.1团队协作原则:质量控制团队应遵循平等、互助、共享的原则,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执行力。2.3.2团队协作机制:(1)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分析医疗质量现状,制定改进措施。(2)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监控和改进。(3)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其他部门共同解决医疗质量问题。(4)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团队专业素质。通过以上组织架构和团队协作机制,保证医疗行业质量控制在各个层面得到有效实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第3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3.1医疗服务流程优化3.1.1流程梳理针对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并分析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为流程优化提供依据。3.1.2流程重构根据流程梳理结果,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合理重构,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等待时间。3.1.3流程监控建立医疗服务流程监控机制,实时跟踪流程运行情况,保证流程优化措施得以有效实施。3.1.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收集患者和医务人员反馈,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持续改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3.2医疗质量指标体系3.2.1指标设立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设立符合医疗机构实际的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3.2.2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医疗质量数据收集与处理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可靠依据。3.2.3指标分析定期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发觉医疗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措施提供参考。3.2.4指标应用将医疗质量指标应用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3.3医疗服务改进措施3.3.1教育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降低医疗差错。3.3.2质量控制小组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监督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发觉和解决质量问题。3.3.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需求和期望,改进医疗服务。3.3.4风险管理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医疗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3.3.5跨部门协作加强医疗机构内部跨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3.6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4章药品质量控制4.1药品采购与验收4.1.1采购原则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采购的药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4.1.2采购流程(1)制定采购计划:根据临床需求、库存情况等因素,合理制定药品采购计划。(2)选择供应商:从具有药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合法企业中选择供应商。(3)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药品质量。(4)验收药品:按照规定程序对到货药品进行验收,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4.1.3验收标准验收药品应参照《药品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规定,对药品的外观、包装、说明书、批件等进行检查。4.2药品储存与养护4.2.1储存条件医疗机构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为药品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4.2.2储存管理(1)分类储存:根据药品性质,合理分类储存,防止交叉污染。(2)标识管理:药品储存区域应设置明确的标识,便于识别和查找。(3)定期检查:对储存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药品质量。4.2.3养护措施(1)防潮、防霉:对易受潮、霉变的药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2)防晒、防热:对光照、温度敏感的药品,采取防晒、防热措施。(3)防虫、防鼠:加强库房管理,防止虫鼠侵害药品。4.3药品使用与监管4.3.1使用原则医疗机构在使用药品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4.3.2使用管理(1)处方管理:加强处方审核,保证合理用药。(2)药品调配:严格按照处方进行药品调配,防止用药错误。(3)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4.3.3药品监管(1)不良反应监测:发觉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2)用药监测:对特殊人群、特殊药物进行用药监测,保证用药安全。(3)质量抽检:定期对在用药品进行质量抽检,保证药品质量。第5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5.1医疗设备选型与采购5.1.1设备选型原则在医疗设备选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临床需求原则:保证设备功能与临床应用需求相匹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先进性原则: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3)安全性原则: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危害,降低患者风险;(4)可靠性原则:选择功能稳定、故障率低的设备,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5)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设备投资成本。5.1.2设备采购流程(1)需求提出:由临床科室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设备采购申请;(2)论证评估:组织专家对采购申请进行论证评估,保证设备选型的合理性;(3)招标采购: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进行设备采购;(4)合同签订: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交付、验收、售后服务等事项;(5)验收与移交:对采购到的设备进行验收,保证设备质量,并将设备移交给使用科室。5.2医疗设备验收与维护5.2.1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核对设备型号、数量、外观等;(2)验收合格后,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4)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进行整改或更换。5.2.2设备维护(1)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修;(2)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维护情况;(3)对设备进行巡检,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针对重要设备,制定应急预案,降低设备故障对医疗工作的影响。5.3医疗设备功能检测5.3.1功能检测内容(1)基本功能检测:包括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功能、精度等;(2)安全性检测:检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稳定性检测:评估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功能变化,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4)环境影响检测:分析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功能是否受到影响。5.3.2功能检测方法(1)定期检测:按照规定周期,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测;(2)不定期检测:针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功能检测;(3)第三方检测:邀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测;(4)检测结果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设备维护、更换提供依据。第6章消毒供应质量控制6.1消毒供应流程管理6.1.1流程制定根据医疗行业相关规定,制定消毒供应流程,保证消毒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储存、发放等环节。6.1.2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制定消毒供应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6.1.3质量控制措施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消毒设备、消毒剂的选用、消毒参数的设定、消毒效果的监测等。对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保证消毒质量。6.2消毒剂与消毒设备选择6.2.1消毒剂的选择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材质及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剂应具备高效、广谱、低毒、环保等特点。6.2.2消毒设备的选择选择功能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消毒设备。根据消毒物品的特性和消毒需求,合理配置消毒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等。6.3消毒效果监测6.3.1监测方法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物理监测主要包括观察消毒物品的颜色、气味等;化学监测通过检测消毒剂的浓度、pH值等指标;生物监测采用生物指示剂,模拟消毒过程中的最难杀灭的微生物,评价消毒效果。6.3.2监测频次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和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监测频次。对于高风险物品,如手术器械、侵入性医疗器械等,应增加监测频次。6.3.3结果分析对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消毒质量。同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总结,为消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6.3.4质量反馈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全体员工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消毒质量。第7章医疗废物管理7.1医疗废物分类与收集7.1.1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应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特性进行分类,分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医疗废物、病理性废物等。(2)损伤性废物:如废弃的手术器械、玻璃制品、注射器等。(3)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实验用的药物及其包装物。(4)化学性废物:如实验室废弃化学试剂、消毒剂等。(5)放射性废物: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医疗废物。7.1.2医疗废物的收集各类医疗废物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收集:(1)感染性废物应采用防渗漏、防破损的容器收集,包装袋应明显标识。(2)损伤性废物应采用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收集,容器外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3)药物性废物应按药物种类分别采用合适的容器收集,防止交叉污染。(4)化学性废物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容器收集,避免发生化学反应。(5)放射性废物应采用专门容器收集,容器应符合放射性废物储存要求。7.2医疗废物储存与运输7.2.1医疗废物的储存医疗废物储存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存放,不得混淆。(2)储存场所应通风、干燥、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盗。(3)储存场所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措施。(4)定期检查储存设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7.2.2医疗废物的运输医疗废物运输应遵循以下规定:(1)采用封闭、防渗漏、防破损的运输工具。(2)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保证废物不外泄。(3)运输途中应定期检查运输工具,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严格遵循国家有关医疗废物运输的规定,保证运输安全。7.3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7.3.1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理方法如下:(1)感染性废物:采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2)损伤性废物:采用破碎、毁形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降低危险性。(3)药物性废物:采用焚烧、固化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4)化学性废物:根据性质采用中和、稳定化等方法进行处理。(5)放射性废物:遵循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理规定进行专门处理。7.3.2医疗废物的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处置,保证废物得到合理处理。(2)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置。(3)遵循国家有关医疗废物处置的规定,保证处置安全、环保。(4)对处置过程进行记录,保存相关资料,以备查阅。第8章患者安全管理8.1患者身份识别8.1.1保证在所有医疗程序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患者身份的确认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询问患者的全名、出生日期、住院号或身份证号。8.1.2使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腕带标识和口头确认,以减少错误识别的风险。8.1.3在患者转科、手术或进行有创操作前,应重新确认患者身份,保证医疗行为针对正确的患者。8.1.4教育所有医护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2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8.2.1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8.2.2保持病房及公共区域环境整洁,无障碍物,保证地面平整、干燥,避免湿滑。8.2.3在病房、卫生间等高风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防滑。8.2.4对有跌倒史的患者,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如拐杖、轮椅,并在床头卡上注明,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关注。8.2.5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8.3预防医疗差错8.3.1制定明确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相关规定。8.3.2加强药物管理,对药物进行分类存放,严格执行药物处方、配发、使用和回收制度。8.3.3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保证患者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8.3.4定期组织医疗差错分析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8.3.5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差错,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8.3.6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保证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第9章质量控制培训与教育9.1质量控制知识培训9.1.1培训目的质量控制知识培训旨在使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9.1.2培训内容(1)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医疗行业质量控制相关政策法规;(3)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与运行;(4)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5)国内外医疗质量控制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9.1.3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邀请专业讲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质量控制案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小组讨论:针对质量控制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4)自学与考核:提供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及考核。9.2质量控制技能培训9.2.1培训目的质量控制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质量控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9.2.2培训内容(1)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的应用;(2)医疗质量改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4)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技巧;(5)患者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