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手册TOC\o"1-2"\h\u28977第1章项目背景与规划 3176921.1项目概述 3117001.2规划依据与目标 4206881.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429442第2章水源分析与评价 5172222.1地表水资源分析 5249902.1.1地表水资源的调查 5322812.1.2地表水资源的评估 549462.2地下水资源分析 5246062.2.1地下水的调查 5120372.2.2地下水的评估 6210862.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267132.3.1供水分析 6219602.3.2需水分析 6125522.3.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624461第3章工程设计原则与标准 6210843.1设计原则 63253.1.1综合利用原则 659433.1.2安全可靠原则 78433.1.3经济合理原则 7131863.1.4便于管理原则 728063.1.5适应发展原则 7153633.2设计标准 7295883.2.1灌溉设计标准 7230123.2.2排水设计标准 7308113.2.3水源工程设计标准 7326263.2.4工程结构设计标准 7324183.3工程等级划分 7204513.3.1灌溉工程等级划分 728493.3.2排水工程等级划分 8148723.3.3水源工程等级划分 85293.3.4工程结构等级划分 81726第4章输水工程 844444.1输水线路设计 8236184.1.1线路选择 8238724.1.2线路布局 839404.1.3线路敷设 828334.2输水建筑物设计 834444.2.1水源工程 9253384.2.2输水渠道 9218944.2.3输水管道 9186794.3输水工程设施与设备 9245984.3.1水工建筑物 936704.3.2输水设备 94337第5章灌溉排水工程 9267505.1灌溉制度设计 9280105.1.1灌溉制度概述 9324755.1.2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 10248595.1.3灌溉制度的实施 10207535.2灌溉水源与渠系布局 10280975.2.1灌溉水源的选择与开发 10327445.2.2渠系布局设计 10181715.3排水系统设计 1057845.3.1排水系统概述 1084315.3.2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080195.3.3排水系统设计内容 1128958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 11259226.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1169086.1.1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 1159696.1.2水土流失原因 1135766.1.3水土流失危害 11231696.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1187166.2.1工程措施 1139906.2.2生物措施 1262646.2.3农业技术措施 12285026.3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 12171216.3.1监测内容 12311656.3.2评估方法 1221215第7章水质保障与环境保护 12224787.1水质监测与评价 12152807.1.1监测方案制定 1233057.1.2监测点位布设 13255537.1.3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13316937.1.4水质评价标准 13103547.2水质保障措施 1393897.2.1工程措施 13188607.2.2管理措施 13279147.2.3非工程措施 13280437.3环境保护措施 1318337.3.1水环境保护 1361707.3.2土壤环境保护 13323477.3.3生态环境保护 1410512第8章工程施工与管理 14221348.1施工组织设计 14132828.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4246278.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4279568.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4126138.2施工进度计划 142608.2.1施工进度计划概述 14262168.2.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14325168.2.3施工进度计划内容 15181148.3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 15140848.3.1工程质量管理 15233548.3.2工程验收 15279898.3.3工程保修 1525023第9章运行管理与维护 15203589.1管理组织与职责 159149.1.1管理组织架构 1551149.1.2职责划分 15120469.2运行管理制度与规程 16171799.2.1运行管理制度 16144719.2.2运行规程 16243789.3维护与检修 16171989.3.1维护 1621399.3.2检修 16148869.3.3质量控制 16254739.3.4安全管理 169003第10章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17235610.1工程投资估算 17805110.1.1投资估算依据 17750910.1.2投资估算方法 172169510.1.3投资估算内容 1764110.2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 17196310.2.1经济评价方法 172804410.2.2经济评价指标 171478110.3敏感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1747810.3.1敏感性分析 172887610.3.2风险评价 18966010.3.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规划1.1项目概述三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覆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本项目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设施保障。1.2规划依据与目标(1)规划依据本项目规划依据主要包括:《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农田水利条例》、《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规划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①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④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1.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水源工程:新建、改建小型水库、塘坝、引水渠等水源工程,保证农田灌溉水源充足;(2)输配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建设输水渠道、设置泵站等,提高农田灌溉效率;(3)田间工程:实施土地平整、改良土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改善农田生产条件;(4)配套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系统、维修养护设施等,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项目规模如下:①水源工程:新建水库1座,改建水库2座,新建塘坝5座,引水渠20公里;②输配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100公里,建设输水渠道50公里,设置泵站10座;③田间工程:实施土地平整5万亩,改良土壤3万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0万亩;④配套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系统1套,维修养护设施若干。本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2章水源分析与评价2.1地表水资源分析地表水资源分析是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1.1地表水资源的调查地表水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资料。(2)野外调查: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地理位置、形态特征、水量变化等。(3)监测与分析:对地表水体的水文、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其变化规律。2.1.2地表水资源的评估地表水资源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资源数量评估:根据水文资料,计算地表水资源的总量、可利用量等。(2)水资源质量评估:分析地表水体的水质状况,评价其是否符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3)水资源时空分布评估:分析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工程布局和水资源合理调配提供依据。2.2地下水资源分析地下水资源分析是对地下水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和评估的过程,旨在掌握地下水的分布、补给、径流、排泄等特征,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依据。2.2.1地下水的调查地下水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收集资料: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基础资料。(2)野外调查:调查地下水的分布、埋深、水质等。(3)监测与分析: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其变化规律。2.2.2地下水的评估地下水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评估:计算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可开采量等。(2)地下水质量评估:分析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评价其是否符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3)地下水动态评估:分析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工程布局和水资源合理调配提供依据。2.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对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水资源供给与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旨在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2.3.1供水分析供水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表水供水分析:根据地表水资源评估结果,分析地表水的供水能力。(2)地下水供水分析:根据地下水评估结果,分析地下水的供水能力。2.3.2需水分析需水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需水分析: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等,计算农业需水量。(2)生活、工业需水分析:根据区域人口、工业发展等,计算生活、工业需水量。2.3.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特定时期内水资源的总供给量。(2)计算特定时期内水资源的总需求量。(3)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提出水资源合理调配方案。第3章工程设计原则与标准3.1设计原则3.1.1综合利用原则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农田水利、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1.2安全可靠原则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防止各类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1.3经济合理原则工程设计应在满足工程功能、安全、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经济效益。3.1.4便于管理原则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运行管理的便捷性,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3.1.5适应发展原则工程设计应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留有余地。3.2设计标准3.2.1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土壤、作物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制度。3.2.2排水设计标准排水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项目区地形、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排水设计标准和排水系统布局。3.2.3水源工程设计标准水源工程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水源地水资源状况、用水需求等因素,确定水源工程设计规模和工程布局。3.2.4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应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工程类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结构设计安全系数和构造要求。3.3工程等级划分3.3.1灌溉工程等级划分根据灌溉面积、水源条件、作物种类等因素,将灌溉工程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等级。3.3.2排水工程等级划分根据排水面积、排水深度、排水条件等因素,将排水工程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等级。3.3.3水源工程等级划分根据供水量、水源类型、工程规模等因素,将水源工程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等级。3.3.4工程结构等级划分根据工程结构的安全重要性、使用年限、工程规模等因素,将工程结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第4章输水工程4.1输水线路设计4.1.1线路选择输水线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源分布、工程投资及运行维护等因素,力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线路应短捷、平顺,避免或减少穿越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区域,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4.1.2线路布局输水线路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渠道、道路等资源,减少工程占地和拆迁。(2)避免与规划区内的其他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等相互干扰。(3)满足输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需要。4.1.3线路敷设输水线路敷设应考虑以下要求:(1)地面输水线路应采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避免急弯和反向弯。(2)地下输水线路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3)输水线路应尽量避免与铁路、公路、河流等相交或并行,确需相交时应采取合适的交叉方式。4.2输水建筑物设计4.2.1水源工程水源工程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水源选址:选择水质好、水量充沛、便于保护和管理的水源。(2)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保证水质安全。(3)水源取水:根据水源特点,选择合适的取水方式,如自流、泵取等。4.2.2输水渠道输水渠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渠道设计流量应满足灌溉、排水、生态等需求。(2)渠道断面应结合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形式。(3)渠道衬砌应根据渠道等级、输水流量、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4.2.3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管道材料:根据工程需求、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材。(2)管道布局:合理布局,降低水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3)管道敷设: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4.3输水工程设施与设备4.3.1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渡槽、倒虹吸等,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安全可靠,适应输水工程运行需求。(2)建筑物布置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3)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4.3.2输水设备输水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阀门、流量计等,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设备选型:根据输水工程需求、水源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2)设备布置:合理布置设备,便于操作和维护。(3)设备功能:保证设备运行稳定、节能、高效。第5章灌溉排水工程5.1灌溉制度设计5.1.1灌溉制度概述灌溉制度是根据农田水利工程要求和作物需水量,制定的一套合理分配水源、适时适量供给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管理办法。合理灌溉制度对提高农田水利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1.2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1)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确定灌溉时间和次数;(2)依据水源条件、渠系布局和农田地形地貌,合理分配灌水量;(3)考虑土壤类型、肥力和气候条件,制定灌溉制度;(4)保证灌溉水的有效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1.3灌溉制度的实施(1)灌溉制度的宣传和培训;(2)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3)加强灌溉设施的运行维护,保证灌溉制度顺利实施;(4)定期对灌溉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作物生长和气候条件的变化。5.2灌溉水源与渠系布局5.2.1灌溉水源的选择与开发(1)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2)地下水源: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3)再生水源:利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灌溉;(4)雨水收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5.2.2渠系布局设计(1)渠系布局原则:保证输水安全、减少渗漏、降低能耗、方便管理;(2)渠系布局形式: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等;(3)渠道设计:包括渠道断面设计、渠道防渗措施、渠道建筑物设计等;(4)渠道施工与验收:保证渠系施工质量,满足灌溉需求。5.3排水系统设计5.3.1排水系统概述排水系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排除农田多余水分,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田利用率。5.3.2排水系统设计原则(1)结合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合理布局排水系统;(2)保证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相互协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降低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5.3.3排水系统设计内容(1)排水沟道设计:包括排水沟道断面、纵坡、防渗措施等;(2)排水建筑物设计:包括节制闸、排水泵站等;(3)排水设施施工与验收:保证排水设施质量,满足农田排水需求。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6.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水土流失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前提。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6.1.1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根据我国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类型。各类水土流失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区域内均有发生,其中以水力侵蚀为主。6.1.2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降水等;人为因素包括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6.1.3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淤积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6.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针对水土流失现状,本节提出以下水土保持措施:6.2.1工程措施(1)梯田工程:对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减缓地形坡度,提高土地利用率。(2)坡面防护工程:设置坡面排水沟、截水沟等,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3)建设护岸、固滩等设施,保护河道、湖泊岸线,减少河湖泥沙淤积。6.2.2生物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提高地表覆盖率。(2)植被建设:在工程区域适宜地段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6.2.3农业技术措施(1)改良耕作制度:推广免耕、少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降低土壤侵蚀。(2)优化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6.3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为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效果,本节对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估工作进行如下安排:6.3.1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变化趋势。(2)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监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和效果。6.3.2评估方法(1)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水土保持工程效果进行评估。(2)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水土流失程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率等,综合评估水土保持工程效果。通过以上分析、设计和监测评估,为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7章水质保障与环境保护7.1水质监测与评价7.1.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工程特点及所在区域环境,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明确监测频次、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7.1.2监测点位布设在工程关键部位及可能出现水质问题的区域布设监测点位,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7.1.3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按照监测方案开展水质监测,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水质状况。7.1.4水质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水质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保证水质达标。7.2水质保障措施7.2.1工程措施(1)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保证工程水质满足农田灌溉和农村生活需求。(2)优化工程设计,降低泥沙淤积,提高渠道输水能力。(3)增设水质净化设施,如过滤池、沉砂池等,提高水质。7.2.2管理措施(1)制定水质保障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水质管理工作的落实。(2)加强对水源地保护,防止污染源进入水源。(3)强化水质监测与预警,及时发觉并解决水质问题。7.2.3非工程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减少农药、化肥对水质的影响。(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质的污染。7.3环境保护措施7.3.1水环境保护(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符合环保要求。(2)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和恢复受工程影响的水生态系统。(3)加强对工程周边水体的监测,防止水污染的发生。7.3.2土壤环境保护(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2)加强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防止农田土壤污染。(3)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7.3.3生态环境保护(1)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植被等生态敏感区域。(3)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8章工程施工与管理8.1施工组织设计8.1.1施工组织设计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主要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资源的配置、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8.1.2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科学合理、经济实用;(2)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3)充分发挥施工资源的效率;(4)有利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8.1.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施工方案设计;(2)施工资源配置;(3)施工平面布置;(4)施工技术措施;(5)施工组织管理。8.2施工进度计划8.2.1施工进度计划概述施工进度计划是对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及相互关系的描述,是保证工程按期完成的重要依据。8.2.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1)保证施工顺序合理;(2)满足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要求;(3)充分考虑施工资源的供应与需求;(4)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8.2.3施工进度计划内容(1)施工总进度计划;(2)分阶段施工进度计划;(3)月、周施工进度计划;(4)关键节点进度计划。8.3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8.3.1工程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3)质量检查与验收;(4)质量问题的处理与预防。8.3.2工程验收(1)验收标准与依据;(2)验收程序与组织;(3)验收内容与方法;(4)验收结果的处理。8.3.3工程保修(1)保修范围与期限;(2)保修责任与义务;(3)保修实施与管理。第9章运行管理与维护9.1管理组织与职责9.1.1管理组织架构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发展,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架构。工程管理组织应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层之间相互配合,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9.1.2职责划分(1)决策层:负责制定工程运行管理的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和重大决策,对工程运行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2)管理层:负责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规程和措施,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3)执行层:负责具体的工程运行操作、维护与检修工作,保证工程安全、高效、稳定运行。9.2运行管理制度与规程9.2.1运行管理制度(1)制定完善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工程运行、维护、检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院ct诊断合作协议书(2篇)
- 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离职协议保证
- 二零二四年度精密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
- 软装货品选购合同格式
- 房屋买卖合同的权益保护
- 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 好运石材料采购协议
- 纸张购销合同范例
- 铜墙铁壁防盗门购销合同
-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设备润滑与管理》课件
- 2024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畜禽宰杀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初中德育工作总结:活动与创新
- 诚实课件教学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部分解析)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 2024至2030年中国轻质墙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