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_第1页
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_第2页
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_第3页
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_第4页
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TOC\o"1-2"\h\u17735第1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概述 340251.1标准化生产的含义与意义 4122631.1.1含义 4631.1.2意义 4118441.2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291771.2.1现状 4319291.2.2发展趋势 423889第2章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 5291102.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102242.1.1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5105492.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 5325092.2水质标准与灌溉技术 5247162.2.1水质标准 510492.2.2灌溉技术 6117652.3空气质量与农业设施 6274632.3.1空气质量标准 6228622.3.2农业设施 622832第3章农作物品种标准化 620113.1品种选育与引进 631623.1.1品种选育 6151183.1.2品种引进 7290073.2品种区域化布局 7252523.2.1划分品种适宜区域 72013.2.2品种搭配与轮作 711793.3品种更新换代 7873.3.1品种更新原则 7209283.3.2品种更新方法 7166663.3.3品种更新周期 729687第4章育苗与播种技术标准化 855214.1育苗技术 829134.1.1育苗基质选择 8160054.1.2育苗盘及穴盘准备 8148594.1.3种子处理 8206294.1.4播种 8229954.1.5苗期管理 8243134.2播种技术 857864.2.1土地整理 8239154.2.2播种时间 8140914.2.3播种方法 8313284.2.4播后管理 9287884.3覆盖与保苗 9317294.3.1覆盖 9180504.3.2保苗 9156524.3.3适时揭膜 915852第5章施肥技术标准化 957565.1肥料种类与选用 985165.1.1肥料种类 951065.1.2肥料选用 9208755.2施肥时期与施肥量 10112025.2.1施肥时期 10103075.2.2施肥量 1012145.3施肥技术 10243265.3.1基肥施用技术 1040885.3.2追肥施用技术 10207225.3.3叶面肥施用技术 1064075.3.4施肥注意事项 1019566第6章植保与病虫害防治标准化 11187436.1植保技术 1182076.1.1农业防治技术 11157086.1.2生物防治技术 1191276.1.3物理防治技术 1128526.1.4化学防治技术 11181126.2病虫害预测预报 11148796.2.1病虫害监测 11143636.2.2病虫害预警 1155846.2.3病虫害预报 1156026.3病虫害防治方法 11106336.3.1农业防治 11216796.3.2生物防治 12317096.3.3物理防治 12152626.3.4化学防治 1238226.3.5综合防治 121527第7章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标准化 1250917.1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 12325737.1.1规划原则 12295067.1.2规划内容 12216697.1.3建设标准 1264177.2节水灌溉技术 12284777.2.1灌溉水源 12109737.2.2灌溉方式 1310967.2.3节水灌溉设备 13161527.3灌溉制度与灌溉方法 13137327.3.1灌溉制度 13103637.3.2灌溉方法 13108037.3.3灌溉管理 1315684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设备标准化 1316848.1农业机械选型与配置 133918.1.1选型原则 13124748.1.2配置要点 1453568.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14238408.2.1操作规范 1419458.2.2维护保养 1468218.3设备更新与改造 1459018.3.1更新原则 14313268.3.2改造方向 1469738.3.3改造措施 146878第9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 14279549.1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 14232299.1.1检测设施与设备 1571589.1.2检测方法 15216139.1.3检测流程 15106479.1.4监控体系 1555299.2农产品追溯体系 1565309.2.1追溯体系构建 15221829.2.2追溯信息管理 1588459.2.3追溯体系应用 15233099.3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15108489.3.1认证制度 15106579.3.2认证申请与审查 1574569.3.3认证标志与使用 1610339.3.4认证监督与复审 162960第10章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 163249110.1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与管理 16280810.1.1生产组织构建 162678810.1.2生产过程管理 162805810.1.3生产记录与追溯 162316310.2农业标准化生产政策与法规 162444510.2.1政策支持 162885110.2.2法规保障 16481710.2.3标准体系 161840810.3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与推广 171644710.3.1培训体系建设 17476210.3.2培训内容与方法 17892110.3.3推广与应用 172863310.3.4宣传与普及 17第1章农业标准化生产概述1.1标准化生产的含义与意义1.1.1含义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利益。1.1.2意义(1)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有助于保证农产品品质的稳定和优良,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3)增强市场竞争力。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保障消费者利益。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1.2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1现状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标准化生产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农业标准化生产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覆盖面不够广、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1.2.2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国家将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标准化生产体系将不断完善。我国将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3)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将逐步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标准化生产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更加严格。国家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5)农业标准化生产将助力乡村振兴。农业标准化生产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2章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2.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严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1.1土壤环境质量指标(1)土壤pH值: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pH值差异较大,应根据当地土壤特性,调整至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2)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3)土壤质地:根据作物需求,改善土壤质地,使之具有适宜的孔隙度和水气比例。(4)土壤养分:保证土壤养分平衡,满足作物生长需求。(5)土壤污染物质:严格控制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质的含量。2.1.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参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2水质标准与灌溉技术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水质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实施水质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2.2.1水质标准(1)地表水水质标准:按照国家和地方地表水水质标准执行,保证灌溉用水安全。(2)地下水水质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地下水水质标准,保障地下水灌溉的质量。(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制定适宜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2.2灌溉技术(1)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适用于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2)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适用于大田作物。(3)微灌技术:微灌技术适用于蔬菜、果树等高附加值作物,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2.3空气质量与农业设施空气质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设施农业中,空气质量对作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具有关键作用。2.3.1空气质量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空气质量标准,保证农业设施内的空气质量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要求。2.3.2农业设施(1)通风设施:合理设置通风设施,保持设施内空气流通,降低病虫害发生。(2)湿度和温度控制:通过设施内的湿度、温度调节,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3)二氧化碳补充:在设施内补充二氧化碳,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通过以上措施,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标准化、优良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第3章农作物品种标准化3.1品种选育与引进3.1.1品种选育(1)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原则。(2)选育目标应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适应机械化生产等为主要方向。(3)选育方法包括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结合不同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4)加强地方特色品种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提高品种多样性。3.1.2品种引进(1)引进新品种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安全性评估,保证不引入危险性病虫害。(2)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引进品种。(3)加强国内外品种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品种引进的成效。3.2品种区域化布局3.2.1划分品种适宜区域(1)根据不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条件,合理划分品种适宜区域。(2)充分考虑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产量、品质等因素,优化品种布局。3.2.2品种搭配与轮作(1)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期、需肥量、病虫害特点等,进行合理搭配,提高产量和效益。(2)实施轮作制度,减少连作障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3.3品种更新换代3.3.1品种更新原则(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先更新具有较高产量、优良品质和较强抗逆性的品种。(2)充分考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避免盲目更新。3.3.2品种更新方法(1)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2)加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3)建立健全品种更新机制,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工作的有序进行。3.3.3品种更新周期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品种退化速度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品种更新周期,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第4章育苗与播种技术标准化4.1育苗技术4.1.1育苗基质选择选择适合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育苗基质,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气性和适当的养分含量。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可选用泥炭、蛭石、珍珠岩等原料配制的专用育苗土。4.1.2育苗盘及穴盘准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育苗盘或穴盘,保证其规格和质量。根据作物种类和育苗需求,选择合适的穴盘规格,以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4.1.3种子处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4.1.4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照适宜的密度播种到育苗盘或穴盘中,播后覆盖一层薄薄的育苗基质。4.1.5苗期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病虫害发生。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和疏苗,保证幼苗健壮成长。4.2播种技术4.2.1土地整理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细耙,达到土壤松软、细碎、平整的要求。同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2.2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在春季气温回升、土壤湿度适中时进行播种。4.2.3播种方法根据作物种类和播种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撒播等。播种深度和密度应符合作物生长需求。4.2.4播后管理播种后及时进行覆土、镇压,保持土壤湿润,促使种子发芽。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间苗、定苗、追肥等工作。4.3覆盖与保苗4.3.1覆盖采用地膜、稻草、草帘等材料进行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4.3.2保苗加强田间巡查,发觉缺苗、死苗等情况,及时进行补苗。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苗全苗壮。4.3.3适时揭膜当地气温稳定,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及时揭除地膜,防止高温烧苗,促进作物生长。第5章施肥技术标准化5.1肥料种类与选用5.1.1肥料种类肥料是提供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质,主要包括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三大类。(1)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残留物,如堆肥、绿肥、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2)化学肥料:通过化学工业方法制成,含有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如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3)微生物肥料:含有活性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如根瘤菌肥、硅酸盐菌肥等。5.1.2肥料选用选用肥料时,应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肥力状况及肥料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1)有机肥料:适用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推荐使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2)化学肥料:应根据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品种和配比,注意氮、磷、钾平衡施用。(3)微生物肥料:适用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环境,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肥料。5.2施肥时期与施肥量5.2.1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来确定,主要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1)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补充作物中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面喷施补充植物所需营养元素。5.2.2施肥量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目标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确定。(1)基肥:施肥量一般为作物全生育期需肥量的60%70%。(2)追肥:施肥量一般为作物全生育期需肥量的30%40%,分次施用。(3)叶面肥:施肥量应根据作物需求和肥料浓度确定,一般不超过作物全生育期需肥量的10%。5.3施肥技术5.3.1基肥施用技术基肥应均匀施于土壤表层,然后进行深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肥料利用率。5.3.2追肥施用技术追肥应采用穴施、条施等方法,将肥料施于作物根系附近,施肥后应及时浇水。5.3.3叶面肥施用技术叶面肥应在作物生长旺盛期施用,喷施时要注意肥料浓度、喷施时间和喷施部位,以提高肥料利用率。5.3.4施肥注意事项(1)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肥害。(2)施肥应与灌溉、中耕除草等措施相结合,以提高肥料利用率。(3)注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减少肥料流失。(4)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肥料。第6章植保与病虫害防治标准化6.1植保技术6.1.1农业防治技术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轮作方式和作物布局,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推广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性。6.1.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6.1.3物理防治技术运用诱杀、阻隔、捕杀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种群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6.1.4化学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农药,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规定,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6.2病虫害预测预报6.2.1病虫害监测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点,定期开展病虫害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6.2.2病虫害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病虫害发展趋势,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6.2.3病虫害预报结合气象、土壤、作物长势等因素,预测病虫害发生时期和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6.3病虫害防治方法6.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实施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率。6.3.2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施用生物农药,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6.3.3物理防治使用诱虫灯、色板、性信息素等物理方法诱杀病虫害。6.3.4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施用,减少农药污染。6.3.5综合防治结合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第7章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标准化7.1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7.1.1规划原则农田水利规划应遵循科学合理、节水高效、保护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原则。7.1.2规划内容(1)调查分析区域水资源、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2)确定水利规划目标,制定水利基础设施布局方案;(3)设计灌溉系统,合理配置水源、渠道、泵站等设施;(4)制定排水系统规划,保证农田排水畅通;(5)制定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措施。7.1.3建设标准(1)水利设施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2)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经济、适用;(3)充分考虑农田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2节水灌溉技术7.2.1灌溉水源(1)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水源;(2)加强水源保护,提高水源利用效率。7.2.2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沟灌、淹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2)喷灌:合理设计喷灌系统,提高喷灌均匀度;(3)微灌:采用滴灌、微喷等微灌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4)渗灌:利用土壤渗透作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7.2.3节水灌溉设备(1)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灌溉设备;(2)定期检查、维护灌溉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灌溉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精准管理。7.3灌溉制度与灌溉方法7.3.1灌溉制度(1)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根据作物需水量、生育期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灌溉;(2)实行分阶段、分区域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3)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7.3.2灌溉方法(1)根据作物种类和生育阶段,采用适宜的灌溉方法;(2)推广畦灌、沟灌、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方法;(3)采用交替灌溉、局部灌溉等新型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果。7.3.3灌溉管理(1)建立健全灌溉管理制度,制定灌溉操作规程;(2)加强灌溉设施运行管理,保证灌溉系统安全、高效运行;(3)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设备标准化8.1农业机械选型与配置8.1.1选型原则在选择农业机械时,应遵循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原则。根据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地形地貌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型配置农业机械。8.1.2配置要点(1)根据农业生产规模,合理配置各类农业机械,保证作业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2)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兼容性,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3)注重农业机械的节能环保功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8.2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8.2.1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持证上岗。(2)严格按照农业机械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保证生产安全。(3)作业前做好机械检查,保证设备功能良好。8.2.2维护保养(1)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更换易损件等维护工作。(2)建立农业机械维护保养制度,提高机械使用寿命。(3)加强农业机械故障排除,降低故障率。8.3设备更新与改造8.3.1更新原则(1)以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为原则,及时更新农业机械设备。(2)充分考虑设备更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生产顺利进行。8.3.2改造方向(1)提高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2)优化农业机械的结构设计,提高设备作业效率。(3)发展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3.3改造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农业机械更新改造。(2)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设备功能。(3)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农业机械创新研发。第9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9.1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9.1.1检测设施与设备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需配备完善的设施与设备,包括实验室、检测仪器、采样工具等。保证检测环境符合要求,设备功能稳定可靠。9.1.2检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推荐的检测方法,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物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定期对检测方法进行更新和优化,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9.1.3检测流程制定规范的检测流程,包括采样、样品处理、上机检测、数据处理等环节。保证检测过程严谨、公正、透明。9.1.4监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对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通过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9.2农产品追溯体系9.2.1追溯体系构建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记录与传递。保证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9.2.2追溯信息管理对农产品追溯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产品编码、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检测报告等。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9.2.3追溯体系应用将追溯体系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增强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