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_第1页
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_第2页
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_第3页
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_第4页
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饮食行业的饮食安全与卫生规范TOC\o"1-2"\h\u23173第1章食品采购与储存 4315401.1原材料采购要求 4273961.1.1采购原则 463181.1.2供应商选择 4831.1.3采购流程 4326791.1.4验收标准 416181.2食品储存规范 4117881.2.1储存条件 4262671.2.2储存管理 5176421.2.3储存期限 531921.2.4冷藏、冷冻食品储存 524331第2章食品加工制作 5147372.1加工场所卫生要求 524142.1.1场所环境 5145822.1.2卫生设施 5216852.1.3废弃物处理 5111102.2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卫生 5283422.2.1设备与工具选用 5161452.2.2清洗与消毒 6281092.2.3维护与保养 6302442.3食品加工操作规范 69422.3.1原料处理 6314452.3.2食品加工 6152932.3.3成品存放 6135292.3.4操作人员卫生 6187492.3.5食品加工环境卫生 6131472.3.6记录与追溯 619408第3章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管理 6225193.1食品配料选购与储存 6258853.1.1选购原则 6210643.1.2选购要求 742573.1.3储存管理 7145873.2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 7304433.2.1使用原则 7134623.2.2使用要求 7327243.2.3标识与说明 744293.2.4监督管理 817274第4章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8308714.1食品检验流程与方法 8143394.1.1检验流程 8226314.1.2检验方法 8108614.2食品质量控制措施 8279584.2.1原料质量控制 9171474.2.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9197704.2.3成品质量控制 966614.2.4卫生管理 916654.2.5风险监测与评估 918473第5章餐饮服务卫生管理 9119815.1餐饮服务场所卫生要求 9300075.1.1场所布局 9315885.1.2环境卫生 9172315.1.3设施设备卫生 9266645.1.4食品储存卫生 1081945.2餐饮服务人员卫生规范 10288555.2.1人员健康管理 1049875.2.2个人卫生 10131685.2.3工作服装 1097275.2.4培训与考核 10218845.3餐饮服务操作卫生 10302665.3.1食品处理卫生 10308035.3.2烹饪卫生 10120905.3.3食品加工卫生 10216015.3.4餐具卫生 10171615.3.5食品配送卫生 1127047第6章食品运输与配送 11141446.1食品运输工具卫生 11323976.1.1运输工具的选择 11315006.1.2运输工具的清洁与消毒 1198056.1.3运输工具的维护与检查 11149696.2食品配送过程卫生管理 1150166.2.1配送人员卫生要求 112596.2.2配送过程卫生管理 11249246.2.3配送时效与温度控制 11198966.2.4配送过程中的监控与记录 1227796.2.5配送完成后的事项处理 123449第7章食品包装与标识 12218837.1食品包装材料要求 12215217.1.1包装材料的选择 12168757.1.2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12131187.1.3包装材料的检验与验证 1219357.2食品标识规范 12181557.2.1标识内容 12297927.2.2标识要求 1320727.2.3标识检验 137319第8章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13174938.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3247958.1.1风险识别 13178468.1.2风险分析 13181318.1.3风险评价 14224308.2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14161998.2.1食品原材料风险控制 14304378.2.2加工过程风险控制 1436288.2.3运输储存风险控制 14123198.2.4销售环节风险控制 1427742第9章员工培训与管理 1412879.1员工食品安全培训 14306729.1.1培训目的 14149409.1.2培训内容 15282719.1.3培训方式 15147849.1.4培训评估 15207659.2员工健康管理 15203009.2.1健康检查 15141759.2.2个人卫生管理 1522909.2.3健康教育与宣传 1686409.2.4应急处理 1628148第10章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 161841510.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61406010.1.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6233410.1.2设立应急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161311510.1.3明确应急响应级别: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16620410.1.4应急资源准备:提前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保证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的需求。 161199810.1.5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对应急指挥部、应急小组和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16280310.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16101710.2.1发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觉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62702010.2.2确定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16756810.2.3报告上级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6389610.2.4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6750510.2.5调查和处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展,消除安全隐患。 172592710.2.6跟踪监测:对受影响的食品和消费者进行跟踪监测,保证食品安全。 17930010.2.7总结经验教训: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17647510.3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沟通 173257710.3.1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相关部门和公众报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171158810.3.2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保证信息共享。 171439410.3.3信息发布: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公告等形式,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引导舆论正确引导。 173130610.3.4媒体应对:积极应对媒体关注,保证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72597510.3.5知识普及: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17第1章食品采购与储存1.1原材料采购要求1.1.1采购原则食品原材料采购应遵循安全、优质、新鲜、环保的原则。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关资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1.1.2供应商选择(1)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2)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保证其生产、加工、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3)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保证供应商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1.1.3采购流程(1)制定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种、数量、质量要求;(2)按照采购计划进行询价、比价、议价,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3)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对采购的食品原材料进行验收,保证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1.1.4验收标准(1)查验食品原材料的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2)检查食品原材料的包装、标签、外观、气味等,保证无损坏、无异味、无霉变;(3)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原材料进行登记,不合格的及时退货或更换。1.2食品储存规范1.2.1储存条件(1)食品原材料应按照不同的种类、性质、要求进行分类储存;(2)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霉;(3)储存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食品原材料适宜的范围内。1.2.2储存管理(1)建立食品原材料入库、出库、盘点制度,保证食品原材料的追溯性;(2)定期对储存场所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3)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食品原材料的过期、变质。1.2.3储存期限(1)食品原材料的储存期限应根据其种类、性质、包装等确定;(2)对接近保质期的食品原材料进行标识,及时使用或处理;(3)禁止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材料。1.2.4冷藏、冷冻食品储存(1)冷藏、冷冻食品应分别存放在专用冷藏库、冷冻库中;(2)冷藏、冷冻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3)冷藏、冷冻食品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温度波动过大。第2章食品加工制作2.1加工场所卫生要求2.1.1场所环境加工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地面、墙面、天花板无裂缝、无脱落、无霉变,保证无虫害侵入。室内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避免直射日光。2.1.2卫生设施加工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洗手池、消毒池、垃圾桶等。洗手池应设置在易于清洁、不易受污染的区域,并配备洗手液、消毒液等。2.1.3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存放、运输,不得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混放。废弃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对食品加工造成污染。2.2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卫生2.2.1设备与工具选用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应选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质,易于清洗、消毒和保养。禁止使用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设备与工具。2.2.2清洗与消毒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清洗应使用清洁剂,保证无残留;消毒应使用有效浓度的消毒剂,保证杀灭有害微生物。2.2.3维护与保养定期对食品加工设备与工具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2.3食品加工操作规范2.3.1原料处理原料应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变质部分。生、熟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2.3.2食品加工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温度、时间等参数,保证食品熟透、无菌。严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违禁物品。2.3.3成品存放加工完成的食品应及时放入清洁、干燥、通风的容器内,密封存放,避免受潮、污染。2.3.4操作人员卫生操作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操作过程中,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严禁吸烟、吃零食。2.3.5食品加工环境卫生食品加工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加工区域应划分明确,防止交叉污染。2.3.6记录与追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记录制度,详细记录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旦发觉食品安全问题,应迅速追溯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消费者权益。第3章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管理3.1食品配料选购与储存3.1.1选购原则食品配料的选购应遵循安全、卫生、优质、适用的原则。应选择具有合格证明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产品质量、卫生条件等进行审核。3.1.2选购要求(1)选购新鲜、无污染、无病虫害的食材;(2)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配料,不得使用非食品级或未经批准的食品配料;(3)关注食品配料的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保证食材在保质期内使用;(4)对特殊食品配料,如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等,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和审批。3.1.3储存管理(1)食品配料应按照不同类别、性质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2)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霉,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3)食品配料应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使用,避免过期;(4)定期对储存的食品配料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2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3.2.1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合法、安全、适量、必要性原则,不得使用未经批准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3.2.2使用要求(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使用,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满足工艺需求,不得以掩盖食品原有品质和降低食品质量为目的;(3)食品添加剂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检验,保证其安全、有效;(4)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和使用应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3.2.3标识与说明(1)在食品包装上应明确标注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用途和用量;(2)对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应在标签上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字样;(3)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应提示其慎用或不宜食用含有特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3.2.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储存、使用、检验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第4章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4.1食品检验流程与方法4.1.1检验流程食品检验应遵循严格、规范的流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检验流程如下:(1)抽样: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本。(2)检验项目确定:根据食品种类、生产工艺、卫生要求等因素,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3)检验方法选择: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4)检验操作:按照选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5)结果记录与处理:记录检验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核实和处理。(6)报告编制: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4.1.2检验方法食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检验、生物检验、物理检验和感官检验等。(1)化学检验:通过化学反应或仪器分析,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2)生物检验: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病原体等。(3)物理检验:通过物理特性检测,如密度、水分、粒度等,评价食品的质量。(4)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评价,判断食品的品质。4.2食品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应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4.2.1原料质量控制(1)建立严格的原料进货检验制度,保证原料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3)对原料进行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4.2.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2)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保证设备卫生。(3)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4.2.3成品质量控制(1)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3)合理储存、运输和销售成品,防止产品质量下降。4.2.4卫生管理(1)加强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2)加强员工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3)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卫生管理的有效性。4.2.5风险监测与评估(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定期对食品进行风险监测。(2)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预防措施。(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食品安全风险动态。第5章餐饮服务卫生管理5.1餐饮服务场所卫生要求5.1.1场所布局餐饮服务场所应合理布局,分为食品处理区、就餐区、辅助功能区等,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各区域应明确划分,并有明显标识。5.1.2环境卫生餐饮服务场所内应保持整洁、卫生,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应定期清洁、消毒。垃圾应及时清理,并分类存放。5.1.3设施设备卫生餐饮服务场所的设施设备应保持清洁、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冰箱、冰柜等储存食品的设备应定期除霜、清洁。5.1.4食品储存卫生食品应按照种类、性质分类储存,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储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害。5.2餐饮服务人员卫生规范5.2.1人员健康管理餐饮服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5.2.2个人卫生餐饮服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佩戴清洁的工作帽、口罩、围裙等。5.2.3工作服装餐饮服务人员应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装,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应穿着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工作服装,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5.2.4培训与考核餐饮服务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和卫生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3餐饮服务操作卫生5.3.1食品处理卫生食品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生食与熟食分开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刀具、砧板、容器等工具应分类使用,并定期清洁、消毒。5.3.2烹饪卫生烹饪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烹饪温度和时间,保证食品烧熟煮透。烹饪设备应保持清洁、完好。5.3.3食品加工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加工后的食品应尽快食用或妥善储存。5.3.4餐具卫生餐具应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保证餐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异味。5.3.5食品配送卫生配送过程中,应采取保温、保鲜措施,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配送工具应定期清洁、消毒。第6章食品运输与配送6.1食品运输工具卫生6.1.1运输工具的选择食品运输工具应选择结构合理、表面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制作。运输工具应根据食品的特性及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6.1.2运输工具的清洁与消毒运输工具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清洁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清洁剂,消毒过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运输工具应实行分类管理,避免交叉污染。6.1.3运输工具的维护与检查定期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发觉损坏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应及时修复或更换。6.2食品配送过程卫生管理6.2.1配送人员卫生要求配送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在配送过程中,配送人员应穿戴整洁、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食品。6.2.2配送过程卫生管理(1)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应保持封闭状态,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2)配送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3)配送过程中应避免食品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保证食品不受污染。6.2.3配送时效与温度控制根据食品的特性,合理规划配送时效,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应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保证食品在整个配送过程中的温度稳定。6.2.4配送过程中的监控与记录建立完善的配送监控体系,对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记录食品配送的时间、温度等相关信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追溯。6.2.5配送完成后的事项处理配送完成后,应对配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并及时处理剩余食品。对于未使用的食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保证食品安全。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健康饮食行业在食品运输与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与卫生规范得到有效实施。第7章食品包装与标识7.1食品包装材料要求7.1.1包装材料的选择食品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材料,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纸质、金属、玻璃等,其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7.1.2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1)包装材料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不得含有致病性微生物。(2)包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抗拉强度、耐破度、密封性等物理功能,保证在正常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不会破损、泄漏。(3)包装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阻隔功能,防止食品与外界环境发生不良接触,保证食品的品质安全。7.1.3包装材料的检验与验证(1)包装材料供应商应提供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保证其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其符合卫生要求。(3)包装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2食品标识规范7.2.1标识内容(1)食品名称:应真实、明确,易于识别,不得误导消费者。(2)配料表:列出食品中所有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3)净含量:标明食品的净含量,单位为克、千克或毫升等,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4)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应清晰标注,保质期应以具体日期或月数表示。(5)生产者和地址:标明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6)产品标准代号:标明食品执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7)贮存条件:说明食品的贮存方法,如温度、湿度等。(8)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标明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编号。(9)其他要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7.2.2标识要求(1)标识应清晰、醒目,易于识别,不得使用易褪色、脱落的材料。(2)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3)标识字体、颜色、大小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4)标识应牢固粘贴在食品包装上,不得脱落或损坏。7.2.3标识检验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标识内容进行检验,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检查,保障消费者权益。第8章食品安全风险防控8.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8.1.1风险识别在本章节中,我们首先对健康饮食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这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原材料、加工过程、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明确风险来源及潜在危害。8.1.2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各类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8.1.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8.2食品安全风险控制8.2.1食品原材料风险控制(1)加强食品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严格筛选供应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2)对食品原材料进行验收、检验、检疫,保证原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3)建立食品原材料追溯体系,对原材料来源、加工过程等环节进行监控。8.2.2加工过程风险控制(1)制定严格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2)加强生产设备、工具的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防止交叉污染;(3)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防止非法添加。8.2.3运输储存风险控制(1)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2)加强食品储存管理,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避免食品过期;(3)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食品变质。8.2.4销售环节风险控制(1)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保证食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2)加强销售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服务水平;(3)对销售场所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卫生条件符合要求。通过以上措施,健康饮食行业可以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与卫生。第9章员工培训与管理9.1员工食品安全培训9.1.1培训目的员工食品安全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掌握食品安全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9.1.2培训内容(1)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2)食品安全基础知识;(3)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5)食品中毒预防与处理;(6)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1.3培训方式(1)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2)开展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3)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竞赛;(4)利用网络、书籍、视频等资源进行自学。9.1.4培训评估(1)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考核;(2)检查员工实际操作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范;(3)收集员工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9.2员工健康管理9.2.1健康检查(1)新入职员工需提供近期的健康证明;(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3)对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员工进行调整岗位或暂时离岗治疗。9.2.2个人卫生管理(1)员工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