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规划手册_第1页
乡村建设规划手册_第2页
乡村建设规划手册_第3页
乡村建设规划手册_第4页
乡村建设规划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建设规划手册TOC\o"1-2"\h\u22536第1章乡村建设规划总论 3140991.1乡村发展背景分析 349021.1.1历史演变 487061.1.2现状特点 482261.1.3发展机遇与挑战 4107111.2规划目标与原则 4132871.2.1人本原则 4178871.2.2可持续原则 4200811.2.3综合协调原则 4195781.2.4创新驱动原则 4208811.3乡村建设规划策略 4126421.3.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4160301.3.2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4253581.3.3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4232371.3.4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4103031.3.5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5140471.3.6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59990第2章乡村基础设施规划 5161152.1道路交通规划 5186092.2公共设施规划 5222272.3供水排水规划 627032.4电力通讯规划 629798第3章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624123.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280773.1.1产业结构特点 7179563.1.2产业发展水平 780653.1.3产业发展瓶颈 7214583.2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 7316363.2.1产业发展定位 7256923.2.2产业布局 7162003.3产业扶持政策与措施 836893.3.1完善基础设施 8251623.3.2培育人才 8163913.3.3加大资金投入 88023.3.4制定优惠政策 8111493.3.5加强组织协调 82316第4章乡村环境保护规划 8103624.1环境现状分析 8117404.1.1自然环境 841944.1.2生态环境问题 8306504.2生态环境保护 982314.2.1生态保护目标 9107384.2.2生态保护措施 9266374.3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 9115764.3.1污染防治 9269934.3.2资源利用 913066第5章乡村住房建设规划 10141165.1住房现状分析 10135885.1.1住房类型与结构 10219505.1.2住房面积与空间布局 10145305.1.3住房设施与设备 10172505.2住房建设标准与设计 10164895.2.1建设标准 1027655.2.2设计原则 10242355.3住房建设布局与配套 1091205.3.1住房建设布局 10179235.3.2配套设施 1112874第6章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1157656.1教育设施规划 1130726.1.1学校布局 11280996.1.2学校规模 11183356.1.3教育设施配置 11189586.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1108606.2.1医疗卫生机构布局 11192696.2.2医疗卫生机构规模 12307346.2.3医疗设施配置 1210616.3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2100476.3.1文化体育设施布局 12112016.3.2文化体育设施规模 12186846.3.3文化体育设施配置 12216206.4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1277456.4.1社会福利机构布局 12315356.4.2社会福利机构规模 12308646.4.3社会福利设施配置 1214941第7章乡村景观与绿化规划 1391777.1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 1311997.1.1景观规划目标 13195817.1.2景观规划原则 13121797.2景观空间布局与设计 13108787.2.1景观空间布局 1346477.2.2景观设计 13171807.3绿化植被配置与保护 14258207.3.1绿化植被配置 14236637.3.2绿化植被保护 1412078第8章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4232308.1历史文化遗产调查与评估 14153828.1.1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57808.1.2评估标准与体系 1449058.2保护目标与原则 14254088.2.1保护目标 1490808.2.2保护原则 15107568.3保护措施与实施 15303878.3.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535528.3.2优化管理体制 15138518.3.3实施保护修复工程 159848.3.4提升展示与利用水平 15225958.3.5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15121108.3.6创新保护模式 15178498.3.7监测与评估 159856第9章乡村应急管理规划 16297049.1灾害风险评估 16266319.1.1灾害类型识别 16127249.1.2灾害风险分析 16290289.1.3灾害风险评价 16294649.2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1699509.2.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16121229.2.2应急预案制定 16325589.2.3应急队伍组建与培训 1655789.2.4应急演练与评估 16148119.3应急设施规划与布局 16264719.3.1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16238639.3.2应急物资储备设施规划 16239049.3.3应急通信与指挥系统规划 17249059.3.4应急交通网络规划 1732759.3.5应急医疗救护设施规划 1722334第10章乡村建设规划实施与保障 173095410.1规划实施策略与措施 17641110.2投融资机制与政策支持 172065410.3监督管理与评估调整 181110410.4乡村建设规划保障措施 18第1章乡村建设规划总论1.1乡村发展背景分析乡村发展背景分析是乡村建设规划的基础,旨在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1.1历史演变分析乡村地区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了解乡村聚落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地区的功能定位。1.1.2现状特点1.1.3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及乡村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规划制定提供参考。1.2规划目标与原则乡村建设规划旨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2.1人本原则以乡村居民的需求为核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1.2.2可持续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要素,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1.2.3综合协调原则统筹考虑乡村发展各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1.2.4创新驱动原则鼓励乡村发展模式、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乡村发展活力。1.3乡村建设规划策略根据乡村发展背景和规划目标,制定以下乡村建设规划策略:1.3.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和规划目标,合理确定乡村居民点、产业、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提高乡村空间利用效率。1.3.2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1.3.3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1.3.4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居民提供宜居环境。1.3.5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特色文化,增强乡村凝聚力。1.3.6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第2章乡村基础设施规划2.1道路交通规划乡村道路交通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对于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村道路交通进行规划:(1)道路系统布局:结合乡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等因素,构建合理的道路网络,保证道路的通达性和便捷性。(2)道路等级划分:根据乡村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沿线设施等因素,合理划分道路等级,满足不同类型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3)道路宽度及设计标准: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合理确定乡村道路的宽度、线形、路面结构等设计参数,保证道路安全、舒适、耐用。(4)交通设施配置: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5)公共交通规划: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乡村居民出行需求。2.2公共设施规划乡村公共设施规划旨在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社会事业发展。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设施规划:根据乡村人口结构及需求,合理布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提高乡村教育水平。(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设置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3)文化设施规划: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4)体育设施规划:增设体育场地和设施,满足乡村居民健身需求,提高居民身体素质。(5)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完善乡村社会福利体系,加强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福利设施建设。2.3供水排水规划乡村供水排水规划是保障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供水设施规划:根据乡村人口规模、用水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布局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等设施,保证供水安全。(2)水质保障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处理工艺水平,保证供水水质达标。(3)排水设施规划:完善乡村排水系统,合理设置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内涝。(4)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加强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环境污染。2.4电力通讯规划电力通讯是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设施规划:根据乡村用电需求,合理布局变电站、配电线路等电力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2)新能源利用:鼓励乡村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3)通讯设施规划:加强乡村通讯网络建设,提高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服务水平,满足乡村居民通讯需求。(4)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乡村治理和居民生活信息化水平。第3章乡村产业发展规划3.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经济繁荣的关键,对于提升乡村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3.1.1产业结构特点当前,我国乡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农业内部结构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和养殖业比重较低。乡村第二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但加工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服务体系。3.1.2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来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市场竞争乏力。乡村第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足,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3.1.3产业发展瓶颈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瓶颈: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水利等条件限制了产业发展;二是人才流失严重,乡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产业升级受阻;四是政策支持不够,缺乏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3.2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现状,本节提出以下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3.2.1产业发展定位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3.2.2产业布局(1)优化农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载体,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3)发展乡村服务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产业,提升乡村服务水平。(4)培育新兴产业。发挥乡村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创意农业、养生养老等产业。3.3产业扶持政策与措施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3.3.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通信、水利等条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3.2培育人才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3.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产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3.4制定优惠政策出台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科技创新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3.3.5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保证产业规划顺利实施。第4章乡村环境保护规划4.1环境现状分析4.1.1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分析乡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地、丘陵、平原等,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气候条件:阐述乡村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以及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水资源:分析乡村水资源状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等,以及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作用。(4)生物多样性:介绍乡村生物多样性现状,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4.1.2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恶化:分析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等。(2)污染问题:阐述乡村地区面临的污染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3)生态资源破坏:介绍乡村地区生态资源破坏情况,如过度开发、乱采滥伐等。4.2生态环境保护4.2.1生态保护目标(1)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稳定。(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设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水平。(3)促进可持续发展: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4.2.2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修复:针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修复措施。(2)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4.3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4.3.1污染防治(1)水污染防治:加强乡村水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证水环境安全。(2)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保障农产品安全。(3)大气污染防治:采取措施减少乡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4.3.2资源利用(1)水资源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土地资源利用: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3)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减少传统能源消耗。(4)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乡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第5章乡村住房建设规划5.1住房现状分析乡村住房现状是乡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基础。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乡村住房现状:5.1.1住房类型与结构目前乡村住房类型主要包括独立式住宅、联排式住宅和集中式住宅。在结构上,乡村住房多采用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5.1.2住房面积与空间布局乡村住房面积普遍较大,但空间布局不尽合理。部分住房存在功能分区不明确、采光通风条件差等问题。5.1.3住房设施与设备乡村住房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部分住房尚未接入给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生活品质受到影响。5.2住房建设标准与设计乡村住房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与设计原则:5.2.1建设标准(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住房建设标准;(2)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防洪等要求;(3)建筑面积适宜,人均住房面积应符合当地实际需求;(4)配套设施齐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5.2.2设计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离;(2)采光通风良好,提高居住舒适度;(3)环保节能,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设备;(4)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体现乡村风貌。5.3住房建设布局与配套5.3.1住房建设布局(1)合理规划住房用地,保证人均居住面积;(2)优化住房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保持乡村风貌,尊重地形地貌;(4)注重景观设计,提升乡村环境品质。5.3.2配套设施(1)完善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电力、燃气等;(2)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等;(3)增加公共绿地,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4)加强交通组织,提高出行便捷性。通过以上规划,旨在改善乡村住房条件,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持续发展。第6章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1教育设施规划乡村教育设施规划应充分考虑乡村儿童的就学需求,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6.1.1学校布局根据乡村人口分布和学龄儿童数量,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保证儿童就近入学。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6.1.2学校规模根据学龄儿童数量和师资力量,合理确定学校规模,避免出现学校规模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同时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乡村儿童接受优质教育。6.1.3教育设施配置完善教育设施配置,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地等,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同时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乡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应以提高乡村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6.2.1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根据乡村人口分布和医疗需求,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保证乡村居民就医便利。同时注重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6.2.2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根据乡村居民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6.2.3医疗设施配置完善医疗设施配置,包括门诊、住院部、手术室、检查室等,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加强医疗设备更新换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6.3文化体育设施规划乡村文化体育设施规划旨在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6.3.1文化体育设施布局结合乡村人口分布和居民需求,合理布局文化体育设施,便于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6.3.2文化体育设施规模根据乡村居民文化体育需求,合理确定文化体育设施规模。注重设施功能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需求。6.3.3文化体育设施配置完善文化体育设施配置,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体育场馆等,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育服务。同时加强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6.4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乡村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应关注弱势群体,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6.4.1社会福利机构布局根据乡村弱势群体分布和需求,合理布局社会福利机构,保证服务覆盖面广,便于居民享受到相应的福利政策。6.4.2社会福利机构规模根据乡村居民需求,合理确定社会福利机构规模。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6.4.3社会福利设施配置完善社会福利设施配置,包括养老院、残疾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服务。同时加强社会福利设施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第7章乡村景观与绿化规划7.1景观规划理念与目标乡村景观规划应以尊重自然、传承文脉、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为核心理念。本章旨在阐述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及方法,以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7.1.1景观规划目标(1)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展现乡村特色,弘扬地域文化;(3)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营造宜居环境;(4)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7.1.2景观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顺应地形地貌,保护山水格局;(2)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3)突出乡村特色,体现地域文化;(4)合理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7.2景观空间布局与设计7.2.1景观空间布局(1)公共空间:包括村庄广场、公园、绿地等,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社交等需求;(2)生产空间:包括农田、果园、养殖场等,体现乡村生产功能,同时注重景观效果;(3)生活空间:包括住宅、商业、文化设施等,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4)生态空间: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品质。7.2.2景观设计(1)遵循景观规划原则,体现乡村特色;(2)运用景观元素,如植被、水体、道路、小品等,塑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3)注重景观视线组织,提高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4)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如生态修复、景观照明等,提升乡村景观品质。7.3绿化植被配置与保护7.3.1绿化植被配置(1)结合地形地貌,选用适生树种,注重植被的层次和季相变化;(2)遵循生态原则,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效益;(3)体现乡村特色,运用乡土植物,传承地域文化;(4)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果植物。7.3.2绿化植被保护(1)加强绿化植被的抚育管理,保证植物生长良好;(2)建立健全绿化植被保护制度,防止破坏行为;(3)加强绿化植被病虫害防治,保障生态安全;(4)提高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共同维护绿化成果。第8章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1历史文化遗产调查与评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首先应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8.1.1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内容:包括乡村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风貌、历史建筑群等;(2)调查方法:运用文献查阅、现场踏勘、访谈当地长者、卫星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查。8.1.2评估标准与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体系,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现状、保护紧迫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依据。8.2保护目标与原则在明确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现状后,制定具体的保护目标和原则。8.2.1保护目标(1)保证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2)提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3)提升乡村居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8.2.2保护原则(1)尊重历史,保护原貌,防止破坏性修复;(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3)合理利用,促进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4)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8.3保护措施与实施针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现状,制定以下保护措施并实施:8.3.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保证护范围、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8.3.2优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部门协作。8.3.3实施保护修复工程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保证遗产的原貌和完整性。8.3.4提升展示与利用水平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提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水平。8.3.5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大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开展专业培训,提升保护能力。8.3.6创新保护模式摸索引导、企业参与、居民共建的保护模式,实现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8.3.7监测与评估建立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保护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第9章乡村应急管理规划9.1灾害风险评估9.1.1灾害类型识别本节主要对乡村地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进行全面识别,为后续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9.1.2灾害风险分析分析各类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结合乡村地理、人口、经济等特点,评估乡村面临的灾害风险。9.1.3灾害风险评价根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乡村灾害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为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依据。9.2应急管理体系构建9.2.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设立乡村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实现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工作。9.2.2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灾害风险,制定乡村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救援措施、物资保障等内容。9.2.3应急队伍组建与培训组建乡村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9.2.4应急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