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环境综合治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78第1章绪论 3254931.1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概述 371661.2三农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3148851.3三农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与目标 49848第2章农业环境污染治理 4302932.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4196282.1.1农药污染 4108982.1.2化肥污染 456512.1.3农膜污染 531062.1.4畜禽粪便污染 5265402.2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596252.2.1农药污染治理技术 574552.2.2化肥污染治理技术 5311952.2.3农膜污染治理技术 5215552.2.4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 510772.3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5176642.3.1政策法规 598222.3.2农业环境保护计划 552332.3.3农业生产规范 5233912.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153822.3.5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6324172.3.6农民培训与宣传 614683第3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6124893.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619493.1.1生态环境现状 6286713.1.2存在问题 6173263.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6265743.2.1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 632813.2.2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6237593.2.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756813.3生态农业发展及其在三农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7314013.3.1生态农业发展 7136543.3.2生态农业在三农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716187第4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7238664.1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与特点 7214784.1.1垃圾分类 7130164.1.2垃圾特点 8282404.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839554.2.1填埋处理 8235754.2.2焚烧处理 897114.2.3堆肥处理 8146734.2.4生物处理 8276144.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840404.3.1垃圾分类收集 8113334.3.2可回收物处理 8197934.3.3有害垃圾处理 864234.3.4湿垃圾处理 8127254.3.5干垃圾处理 966504.3.6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 96400第5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9189065.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与问题 927962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9251595.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施 98902第6章农村饮水安全与保障 1027566.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 10320106.1.1饮水安全现状 10295386.1.2存在问题 1012946.2农村饮水安全治理技术 1175186.2.1水源保护技术 11107886.2.2水质净化技术 1124666.2.3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 1112536.3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111116.3.1完善政策法规 11140836.3.2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11158446.3.3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治理 11304036.3.4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 119489第7章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1128377.1农村能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11212937.1.1能源利用现状 11260247.1.2存在的问题 1288007.2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12129117.2.1新能源类型 1219377.2.2新能源利用措施 12123957.3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12216467.3.1政策法规 1214717.3.2管理措施 12277317.3.3宣传教育 1344317.3.4社会参与 13674第8章农村生态景观建设 1337148.1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1323818.1.1意义 13173688.1.2目标 13166098.2农村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13316078.2.1设计原则 13203708.2.2设计方法 14155818.3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实践与案例分析 1462948.3.1实践案例一:某地区农村生态景观规划与建设 14146758.3.2实践案例二:某地区农村生态廊道建设 1480198.3.3实践案例三:某地区农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1410461第9章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 14238239.1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159509.1.1监测技术 15258559.1.2监测方法 1593679.2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15209689.2.1评价指标 156069.2.2评价方法 1545269.3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数据管理 15255569.3.1数据采集与整理 1516769.3.2数据库建设 16180759.3.3数据分析与共享 16293769.3.4数据更新与维护 1614984第10章三农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6280810.1三农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与挑战 161561810.1.1难点分析 161145710.1.2挑战概述 161538510.2三农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措施 162502610.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162647010.2.2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法治保障 162395210.2.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治理能力 172133810.2.4强化技术创新,推广适用技术 172944410.2.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171068910.3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政策建议与展望 1765310.3.1政策建议 17168110.3.2展望 17第1章绪论1.1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概述“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是指针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中存在的环境问题,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系统治理的过程。这包括但不限于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1.2三农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三农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这些问题主要成因如下:(1)农业生产方式不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垃圾收集与处理体系不完善;(3)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4)生态环境管理缺失: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环境监管制度不健全。1.3三农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与目标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与目标主要包括:(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食品安全;(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增进农民福祉;(4)促进绿色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农环境综合治理,旨在构建农业生产高效、农村环境宜居、农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第2章农业环境污染治理2.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2.1.1农药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农药残留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质量,还可能随水分迁移至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2.1.2化肥污染化肥施用过量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影响土壤结构。同时过量氮、磷等养分随水分迁移至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2.1.3农膜污染农膜使用后,难以降解,长期积累在土壤中,影响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2.1.4畜禽粪便污染畜禽养殖业排放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周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2.2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2.1农药污染治理技术采用生物农药、低毒农药替代高毒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发展农药残留降解技术。2.2.2化肥污染治理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实施农田氮磷拦截和回收技术。2.2.3农膜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可降解农膜,减少农膜残留;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推广废旧农膜再生技术。2.2.4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实施粪便处理设施建设,降低粪便排放污染。2.3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2.3.1政策法规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和监管体系。2.3.2农业环境保护计划实施农业环境保护计划,加大农业污染治理投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3.3农业生产规范推广农业生产规范,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3.5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3.6农民培训与宣传开展农民培训与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环境保护。第3章农村生态环境治理3.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3.1.1生态环境现状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3)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4)农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3.1.2存在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水体污染。(2)农村生活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突出。(3)农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够。(4)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3.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3.2.1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1)加强立法,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地位。(2)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3.2.2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1)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2)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实施农业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2)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系统功能。(3)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3.3生态农业发展及其在三农环境治理中的应用3.3.1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1)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3.3.2生态农业在三农环境治理中的应用(1)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等产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稻渔共作、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农业生态功能。(4)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4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4.1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与特点4.1.1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可回收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2)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废油漆等;(3)湿垃圾(厨余垃圾):如食物残渣、蔬菜水果皮等;(4)干垃圾(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4.1.2垃圾特点农村生活垃圾具有以下特点:(1)产生量逐年增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2)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较大;(3)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弱,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程度较低;(4)垃圾处理设施和手段相对落后,处理效果不理想。4.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4.2.1填埋处理填埋处理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控制填埋场选址、建设和运行,防止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4.2.2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可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降低污染。但需注意焚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保证废气处理达标,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4.2.3堆肥处理堆肥处理适用于农村湿垃圾处理,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4.2.4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可用于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实现资源化利用。4.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4.3.1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制度,设立分类垃圾桶,明确分类标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4.3.2可回收物处理建立和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提高回收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4.3.3有害垃圾处理加强对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4.3.4湿垃圾处理采用堆肥、生物处理等技术,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4.3.5干垃圾处理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干垃圾,降低环境污染。4.3.6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通过补贴、奖励等手段,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第5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5.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与问题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排放量逐渐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逐年上升,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2)排放方式不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多样,大部分地区缺乏统一的排放标准和管理制度。(3)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4)污染源复杂。农村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可选用以下几种处理技术:(1)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法等,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降低污染物浓度。(2)物化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病原微生物等。(3)生态处理技术。利用植物、土壤、微生物等自然条件,构建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设施,实现污水的自然净化。(4)组合处理技术。将多种处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稳定性。5.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2)达标排放。保证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减轻对环境的影响。(3)操作简便。简化处理工艺,降低运行成本,便于农村居民操作和维护。(4)资源利用。在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污水中的资源,如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具体设计与实施内容包括:(1)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及布局。根据农村人口规模、污水排放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处理设施规模,优化设施布局。(2)处理工艺选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保证处理效果。(3)设施建设。按照设计图纸,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设施建设。(4)运行维护。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处理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5)监测与评估。对处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及时调整优化处理工艺。第6章农村饮水安全与保障6.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6.1.1饮水安全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集中供水覆盖率逐年提高,大量农村居民告别了饮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的历史;另,农村饮水安全仍面临水质污染、水源地保护不力等严峻挑战。6.1.2存在问题(1)水源地污染:部分农村地区水源地周边存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业废水等污染源,导致水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供水设施不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村庄供水管道老化、破损,影响供水安全。(3)水质监测与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水质监测能力不足,难以全面掌握水质状况,影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6.2农村饮水安全治理技术6.2.1水源保护技术(1)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提高水源地水质。(2)开展水源地周边污染源排查,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6.2.2水质净化技术(1)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原水进行预处理、深度处理,保证水质达标。(2)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水质净化工艺,提高供水水质。6.2.3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1)加大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投入,提高集中供水覆盖率。(2)对老化、破损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造,提高供水设施运行效率。6.3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3.1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法规,明确各级相关部门和农村居民的职责与权益,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提供法制保障。6.3.2建立健全监测体系(1)加强农村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频次。(2)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质问题。6.3.3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治理(1)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保证水源地水质稳定。(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治理水平。6.3.4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饮水安全治理与保护。第7章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7.1农村能源利用现状与问题7.1.1能源利用现状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耗以传统能源为主,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生物质能源。农村能源消费主要用于生活用能、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需求不断增长。7.1.2存在的问题(1)能源利用效率低:农村能源利用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能源浪费严重。(2)环境污染问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能源供应不稳定:农村能源供应受地域、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能源供应不稳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7.2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7.2.1新能源类型(1)太阳能: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照明等方式,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2)风能: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利用风力发电为农村提供电力。(3)生物质能: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形式,提高能源利用率。7.2.2新能源利用措施(1)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新能源产业结构,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3)完善新能源政策体系,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7.3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7.3.1政策法规(1)制定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明确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2)加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7.3.2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管理职责。(2)加强农村能源消费统计监测,及时掌握农村能源消费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推广农村能源环保技术,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7.3.3宣传教育(1)加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开展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技能,引导农民参与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7.3.4社会参与(1)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2)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工作。第8章农村生态景观建设8.1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农村生态景观建设是三农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和谐、美观、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主要意义与目标如下:8.1.1意义(1)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2)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指数。(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8.1.2目标(1)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生态景观体系。(2)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3)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4)促进农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8.2农村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8.2.1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2)以人为本原则:满足农村居民生活、休闲、审美等需求。(3)地域特色原则:体现当地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4)经济实用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8.2.2设计方法(1)生态分析法:分析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明确建设目标。(2)景观规划法:结合地域特色,进行景观布局和设计。(3)生态恢复法: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恢复受损生态系统。(4)绿色基础设施法:构建生态廊道、绿道等绿色基础设施。8.3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实践与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实践与案例分析,以供参考。8.3.1实践案例一:某地区农村生态景观规划与建设(1)背景: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良好,但景观特色不明显,缺乏统一规划。(2)措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编制生态景观规划,实施绿化工程,打造特色景观节点。(3)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村景观品质提升,吸引游客参观,带动农民增收。8.3.2实践案例二:某地区农村生态廊道建设(1)背景: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较好,但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2)措施:构建生态廊道,恢复生物栖息地,提升生态功能。(3)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乡村旅游发展。8.3.3实践案例三:某地区农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1)背景:该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受损。(2)措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生态停车场、绿道、休闲广场等。(3)成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通过以上实践与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大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力度,为实现农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第9章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9.1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9.1.1监测技术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农村环境监测的常见技术,包括地面监测、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等。重点阐述各种监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在农村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1.2监测方法(1)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测定。(2)水环境监测方法:介绍水质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常规水质指标、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测定。(3)空气环境监测方法:介绍空气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的测定。(4)生物监测方法:介绍利用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等指标反映农村环境质量的方法。9.2农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9.2.1评价指标根据农村环境特点,构建包括土壤、水、空气、生物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9.2.2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对单一环境要素进行评价,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2)综合指数评价法:将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结果综合成一个整体,以反映农村环境的综合质量。(3)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虑到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价。(4)生态模型评价法: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模型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价。9.3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数据管理9.3.1数据采集与整理对监测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规范化采集、整理和存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百事可乐企业》课件
-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笔记
- 电容原件特性研究报告
- 电子风车课程设计
- 电子车牌市场研究报告
- 电子萤火虫课程设计
- 电子流水灯课程设计
- 瓶装水合同范本
- 电子广告屏软件课程设计
- 给顾客的合同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规划方案(中建集团)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道带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教育》-全册课件
- 健身器材采购合同
- 移动厕所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农村修墓承包合同模板范本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