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三校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包含有多个物种,并非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组成了南极海冰区生物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增多 D.组织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d1(简称F蛋白)。请判断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B.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C.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D.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均为蛋白质4.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B.含有GC受体的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C.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是相互拮抗D.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5.下图甲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图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物种间存在着生态位部分的重叠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C.环境资源短缺时,可能会使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6.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胡桃揪9492.1687.8400白桦13834.2412531.0214034.74红松604.2230721.57105674.21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D.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7.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色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8.(10分)天山山脉沿东西向贯穿我国新疆的中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m。从天山北麓登山,一次可以经历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B.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从山脚到山顶的四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D.山脚的荒漠群落最终会演替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________(填数字),d表示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2)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3)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_增多,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4)连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是________,c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10.(14分)下图是某人的体验化验单和人体的血糖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XX医院化验单姓名:XXX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7T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1)从图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_____。(2)据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可知,正常人的血糖平衡是由_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图中的激素a是_____,它与激素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填拮抗作用/协同作用)。(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图所示)。(1)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如何变化?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记号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到了捕捞季,鯽鱼被大量捕捞,其K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3)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至少写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12.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种生物总和构成种群,所以生物构成群落,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密度会有明显变化,企鹅与磷虾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详解】A、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并非一个种群,A正确;B、企鹅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减少后可导致企鹅种群密度减少,B正确;C、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C错误;D、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故选C。2、B【解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详解】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可知,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内参与淋巴的形成,淋巴液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如果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不能顺利进入血浆内,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间隙积聚液体,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故选B。3、D【解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A正确;B、猫唾液中含有过敏原蛋白质Feld1,故猫的舔毛行为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B正确;C、根据A、B解析可知,若有家庭成员对猫过敏,则应尽量避免在家中养猫,否则会引起过敏反应,C正确;D、过敏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比如青霉素不属于蛋白质,D错误。故选D。4、C【解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的活动,IL-1促进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抑制腺垂体、下丘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动。【详解】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因为只有靶器官、靶细胞才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A正确;B、看图可知: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B正确;C、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是相互协同,C错误;D、看图可知: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含量过多时,抑制腺垂体、下丘脑的活动,从而使GC含量不至于过多,即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C。5、B【解析】分析题图:以a为食的种群和以b为食种群都有各种的食物,也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这两个种群会因食物而进行竞争,图B是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经过自然选择,c逐渐减小。【详解】A、两个种群,虽然有各自食物,但它们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a、b两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有生态位的重叠,A正确;B、c减小表示经过自然选择,他们共同的食物的种类减小,而不是以c为食的类型减小,B错误;C、由于两个种群存在生态位的重叠,所以如果环境资源短缺,导致物种的竞争加剧,C正确;D、从图中看出,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而共同发展进化,D正确。故选B。6、D【解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大、幼年树比例为0,故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白桦种群中的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较小、幼年树比例较大,故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056+307+60=1423株/公顷,B正确;C、由于红松较高大,与白桦树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所以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C正确;D、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不同,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D。7、D【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A正确;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B正确;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C正确;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D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8、A【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动物主要受栖息空间和食物的影响)和水平结构(表现为镶嵌分布,主要受湿度、地型等影响)。【详解】A、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A正确;B、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从山脚到山顶的四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C错误;D、山脚的荒漠群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最终不会演替形成森林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①②⑥(2).抗利尿激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4).反馈(或负反馈)(5).胰岛素(6).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7).下丘脑(8).组织细胞、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解析】图示过程为:当身体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c)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解】(1)当人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故调节过程为①②⑥。d表示抗利尿激素,乙表示肾小管、集合管。(2)过程④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的激素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3)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作用,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它与胰高血糖素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4)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因此下丘脑是连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图中c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故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10、(1).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2).神经-体液(3).胰高血糖素(4).拮抗作用(5).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6).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分析图:A能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B能升高血糖浓度,为胰高血糖素。【详解】(1)从图1中的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生理指标测定值异常的项目有肌酐、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2)由图2可知,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激素a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激素b(胰岛素)是拮抗作用。(3)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1).明显下降(2).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3).偏大(4).基本不变(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或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如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题文: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食物网是:。分析柱形图: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详解】(1)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明显下降;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是银鱼的竞争者。所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导致银鱼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