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重点名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许多不为人知的野生植物可能是人类开发新药的原料B.科学家根据鲸鱼的流线体型,研制出了新型潜艇C.“三北防护林”可为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激发了人们在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灵感2.下列选项不属于内环境失调的是()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 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心跳急促,呼吸加快C.秋季穿得单薄引起感冒流涕 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引起脖子肿大3.鳅田稻是指在同一块稻田中既种稻,又养鳅,从而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等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B.泥鳅粪肥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鳅田稻生态系统提高了物质的转化效率和能量传递效率D.在鳅田稻中,水稻与泥鳅是原始合作的关系4.下图表示草场上某种草和某种羊的能量流动关系,对改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a表示草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b表示草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部分C.c表示羊呼吸散失的热量D.能量在两种群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5.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A.外正内负 B.外负内正 C.外负内负 D.外正内正6.长期高脂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某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组处理BDNFmRNA(相对值)BDNF(pg/mgpr)实验组1正常膳食1.0026实验组20.6519实验组3高脂膳食+槲皮素0.9525注:BDNF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表中?应为高脂膳食B.实验组2小鼠的耗氧量和产热量应该高于其他两组C.槲皮素通过恢复BDNF基因表达量来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D.若正常膳食中缺碘,则小鼠也会出现与实验组2类似的症状7.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捕获总鸟数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8.(10分)将某一个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bb)中的所有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该过程中部分时期核DNA数目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如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期甲乙丙核DNA数目32m64m64m染色体组数目mm2mA.丙时期细胞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B.甲时期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和abC.若m为1,则乙时期的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为64D.若m为2,则四个子细胞中可能有一个没有放射性二、非选择题9.(10分)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信息如图1所示;图2中的甘、天,色,丙代表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图3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c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对应图3中的______(填字)过程。(2)图2所示过程需要______种RNA参与,该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色氨酸和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分别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借助于______(填“b”或“d”)的移动进行。10.(14分)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30oC之间,能在pH为3.0~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的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oC525525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在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取1mL培养液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同学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则实验结果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预测实验结果:B组和D组中环境容纳量较大的是_______,A组和B组相比,先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非常适用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数学模型。(1)假如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其数量变化如表所示,请根据数量变化尝试构建公式模型P=_____。大肠杆菌若要按该模型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天数123456……K平均值(个/ml12481632……P(2)图2是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所得到的两种数学曲线模型,与公式模型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_____。图2中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形增长,如要使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在一定时间内由b曲线变为a曲线,则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3)图3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某地绵羊种群数量变化所建立的曲线模型,该图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有时会出现_____现象。若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12.下图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年变化量,单位为109tC/a,未加括号的数字表示库存量,单位为109tC。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植物一年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用碳的含量表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性,碳循环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的碳收入和碳支出的差值定义为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NEP),NEP若为正值,则表明生态系统是CO2的“汇”,相反则表明生态系统是一个CO2的源。①如果不考虑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中国植被是一个CO2的_________(填“汇”或“源”)。②如果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等因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CO2的_________(填“汇”或“源”)。(3)为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出两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故选C。2、B【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出现晕厥难受等现象是体内产热无法散出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A正确;B、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有利于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失,心跳急促,呼吸加快是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快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B错误;C、秋季穿得单薄是机体产热低于散热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最终表现为感冒流涕,C正确;D、人体长期不摄取足量碘元素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引起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脖子肿大的现象,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D正确。故选B。3、C【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水稻等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A正确;B、泥鳅吃饵料、泥鳅粪肥田,使得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C、人们种稻、又养鳅等活动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得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原始合作是指双方互利,但双方离开后,都能各自生存,水稻与泥鳅是原始合作的关系,D正确。故选C。4、B【解析】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详解】A、a表示草生长、繁殖所含有的能量,A错误;B、b表示草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部分,B正确;C、c表示羊排出的粪便中能量,C错误;D、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而不是在两种群间,D错误。故选B。5、B【解析】未受刺激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未受刺激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选B。6、B【解析】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表中?应为高脂膳食,A正确;B、实验组2为高脂膳食处理组,长期高脂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应该低于其他两组,B错误;C、表中数据显示,高脂膳食组与正常膳食组对照,高脂膳食组中BDNFmRNA和BDNF的含量均低于正常膳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的含量均高于高脂膳食组,且与正常膳食组的BDNFmRNA和BDNF的含量接近,说明槲皮素通过恢复BDNF基因表达量来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C正确;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加少,会出现与实验组2类似的症状,D正确。故选B。7、D【解析】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详解】A、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B、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麻雀大约有=46×42÷6=322只,黄鹂大约有=43×36÷9=172只,B正确;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正确;D、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故选D。8、D【解析】(1)分析题文描述: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哺乳动物为二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将所有DNA用32P充分标记的一个该哺乳动物的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该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可能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也可能为连续两次的有丝分裂。(2)分析表中信息:甲时期和乙时期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但乙的核DNA数目是甲的2倍,说明甲、乙可能分别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甲处于G1期、乙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或者是甲为卵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乙时期和丙时期的核DNA数目相同,但乙的染色体组数目是丙的1/2倍,说明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丙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也可能是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末期。【详解】A、丙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甲时期和乙时期的2倍,说明丙时期细胞可能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末期,所以丙时期细胞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B、甲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是乙时期和丙时期的1/2,说明甲时期细胞可能是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雌配子),而1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所以该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B错误;C、若m为1,则乙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此时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再结合DNA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乙时期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为32,C错误;D、若m为2,则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有丝分裂,依据题意、有丝分裂过程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都是1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前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含32P,当细胞分裂进行到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1/2的染色体含有32P,由于每条染色体经过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是随机地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四个子细胞中可能有一个没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b、e(2)①.3②.A—U、U—A,G—C、C—G(或A—U,G—C)③.UGG、GCA④.b【解析】分析图1:图1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分析图2: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分析图3: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逆转录过程,d为RNA分子复制过程,e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两个过程是转录和翻译,对应图3的是b转录和e翻译。【小问2详解】图2所示的过程是翻译,需要mRNA(模板)、rRNA(核糖体组成成分)、tRNA(转运工具)共3种;翻译过程中是mRNA与t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转运色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ACC,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转运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CGU,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翻译过程中是b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培养液浓度、温度②.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③.取样时间、pH、酵母菌的初始数目、活化酵母菌液的初始体积等(2)①.第5天时酵母菌种群数量过多,不稀释难以计数②.偏大(3)①.B组②.B组【解析】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小问1详解】据题表分析可知,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浓度、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变化,无关变量有取样时间、pH、酵母菌的初始数目、活化酵母菌液的初始体积等,要保持适宜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小问2详解】如果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时,应加水进行适当稀释,实验中第5天时酵母菌种群数量过多,不稀释难以计数,故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取1mL培养液进行稀释;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沿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若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则多余培养液没有吸去,实验结果会偏大。【小问3详解】四组中培养液的浓度不同,其中A组和B组培养液浓度相同,且大于C组和D组;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酵母菌繁殖,而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30oC之间,故A组和B组相比,先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是B组,B组和D组中环境容纳量较大的是B组。【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11、(1)①.2K-1②.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2)①.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②.S③.更换培养液(3)①.波动②.6.25N【解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小问1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λ=2,所以构建模型P=2K-1,这是J形曲线,其条件是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小问2详解】与公式相比,曲线模型的优势是能更直观地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图2中曲线b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值时,保持稳定,呈S形增长,S形曲线是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如果要使b曲线变为a曲线(J),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培养液,以增加营养物质和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小问3详解】从图3中看出,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如果C点绵羊种群数量为N,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增长率增长,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1+150%)2N=6.25N。【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此类试题,学生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准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根据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2、(1)①.2.41×1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