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墨区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峰。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2019年,考古学者在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扱其深刻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遗址,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的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证。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辸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112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如上所述,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新的文化因素;它一方面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青铜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材料二:三星堆文明是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域外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与中原文明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又一文化中心。那么,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是通过什么路径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呢?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物的比较研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又溯江穿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三星堆不少青铜器和湖北、湖南所出类同,就是很好的证据。此外,纹饰是青铜器物的一种语言,通常表达着器物的文化性质和特点。很多学者注意到三星堆出土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与长江中游和陕南等地出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除了长江流域,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西周初武王伐纣,联合西土八国会师牧野,古蜀王派兵参与征伐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在开凿金牛道之前,古蜀国北面的交通显然早已存在,古蜀人使用栈道的历史可能远比见诸文字记载的久远。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如鼎、尊、罍、瓿、簋、戈、钺等;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如青铜面具、铺首形器,以及陶器中的尖底罐等。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其实,除北方丝绸之路外,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殷商时代已具雏形。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它总长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历经沧海桑田、人事兴亡却从未断绝。一代又一代的商人,驱赶马匹,驮着蜀地的丝绸和邛杖,穿行在密林小径,到达东南亚的掸国(今缅甸)与南亚的身毒(今印度),换回金、贝、玉石、琥珀、琉璃。而来自蜀地的丝绸和邛杖,则一路向西,再从印度翻山渡海抵达中亚,直至地中海沿岸。“蜀身毒道”曾不为众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外学者相继论证了它的存在和重大作用之后,这条古代亚洲的大动脉才为世人注目,并被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摘编自白路《满天星斗,三星堆光彩夺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学勤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址,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认识其价值。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东亚早期文明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象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D.蜀身毒道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具雏形,是贯穿古代亚洲的大动脉,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情况。B.三星堆文明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证。C.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D.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的丝绸、邛杖等商品可以远销至印度,甚至中亚、地中海沿岸等地区。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的一项是(3分)()A.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B.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扬雄《蜀王本纪》)C.(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华阳国志》)D.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欧阳询《艺文类聚》)4.两则材料都围绕“三星堆文明”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杨康①只要稍稍离开几天,我就会想念重庆。不管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无法减轻分毫。②离开重庆不久,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呈现出一幅火锅画面。三五好友,相约嘈杂街边,满桌毛肚、鸭肠、藕片、土豆、茼蒿……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摆龙门阵。每每想到这里,口齿生津。到了外地我也吃火锅,但看着服务员身着职业装端来一盆红艳艳的锅底,总觉得缺点味儿。我根深蒂固地认为,火锅这玩意儿,只有在嘉陵江和长江滋养的重庆才是有灵魂的。在重庆,火锅沸腾起来,那股麻与辣、散在空气里入胃入心。久不相见的朋友聚在一起,只管尽兴。③带着些许醉意穿过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长江和嘉陵江汩汩流淌的江水会勾起许多记忆。有多少次如梦如幻地在火锅飘香中穿城而过,味蕾就有多少次的记忆和苏醒。想重庆,最先是舌尖上的回味吧。麻辣鲜香是其永恒的底色,如果说火锅是重庆的阳春白雪,那么小面则是重庆的下里巴人。重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面店,几乎十步一家。当然,味道也是各有千秋。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各家有各家不对外透露的绝技。从面条的初始原料,到辣椒花椒的选用,再到面条的下锅起锅,都有讲究。新店和老店琳琅满目,但只要用心经营的店,几乎都有自己的回头客。小面制作讲究,也因此总会在清晨聚集大量食客。“老板,一碗小面,多海椒,加煎蛋!”重庆的一天,在食客们的叫喊声中逐渐开始。④在重庆呆久了,便不再愿意去磁器口、洪崖洞这些似乎专为外地游客而准备的地方,这些旅游景点似乎更符合外地游客的口味。想重庆,更是一种视觉上的想。漫步南滨路或者北滨路,对岸的灯火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一座梦幻城堡。⑤重庆的起伏和错落,就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尤其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中,重庆的美更是一览无余。高楼与高楼比肩而立,公路与公路盘旋交织,错综复杂中又井然有序。我喜欢闲情漫步,走哪儿算哪儿。随便一抬头,就是好风景。随便一停步,便是重庆人的热情洋溢。⑥依山而建,重庆是一幅醒着的油画。无论你位于画中的哪一笔,接下来的那一笔定不会让你失望,定会让你发出惊叹。外地朋友来了,我会在一顿火锅之后带他们随便登上一辆公交车。在走走停停的顿挫中,在车内相互寒暄的方言里,聆听重庆余音。⑦想重庆,不得不想那两条江。长江的浑浊与嘉陵江的清澈纠缠在一起,在朝天门码头停泊的豪华游轮无意间增加了江的奢华。透过江边粗粗的缆绳,可以想见当年码头上穿梭自如的人和热闹的交易。现在的码头,是一个适合怀旧的地方,夜幕升起,有流浪歌手在此卖唱。重庆市内某媒体的微博宣传语这样说:“这座城的早晨都由一条微博和两条大江开启。”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细细一想,确实有点儿意思。如果重庆没有这两条江,那简直不可想象。⑧柔情似水的重庆,烟火气息浓郁的重庆。只需离开那么一小会儿,就会让人很想很想。倘若离开得再久一点,只怕是会得相思病。“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这是我初来重庆时,在公交车身上看到的一句广告语。竟想不到,多年后的现实,早就被它一语道破。⑨想重庆,想重庆的美食美景,想重庆的人,想到心底去了。(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重庆浓烈而深沉的思念之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带着些许醉意穿过灯火辉煌的不夜城”“醉意”既是朋友畅饮的结果,也暗指作者沉醉在江水勾起的记忆中。C.火锅和小面同为重庆名吃,但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命名可以看出作者更喜欢重庆火锅。D.作者写不再愿意去磁器口、洪崖洞等旅游景点,意在说明在重庆呆久了,身心完全融入到重庆的生活中,自己已然是重庆人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明晰又善于变化,语言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用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B.文章用“五线谱上的音符”来比喻重庆的起伏与错落,既描写重庆的律动之美,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C.“聆听重庆余音”化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突出重庆方言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表达了重庆人的热情好客。D.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明确“重庆的烟火味儿”的所指,进一步强化对重庆的想念之情。8.相比在重庆吃火锅时的尽兴,作者认为在外地吃火锅“总觉得缺点味儿”,你是如何理解“总觉得缺点味儿”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析。(6分)9.围绕“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作者在行文中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骞留A岁余B竟不能得C月氏D要领E乃还F并南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径,经过,途经。与蒲松龄《促织》“径造庐,视成所蓄”的“径”意义不同。B.“上拜骞为太中大夫”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的“为”用法不同。C.因,乘机。与《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的“因”意义相同。D.“西域始通于汉矣”与《六国论》“赵尝五战于秦”的“于”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与月氏爆发战争冲突,月氏战败国君被杀,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可是不敢主动攻击匈奴。B.张骞首次出使并不顺利,辗转多国未能达成目的,但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为对西域的国策提供了参考。C.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对待西域各国政策的建议,派张骞再度出使。D.乌孙开始对张骞的态度十分傲慢,直到张骞分别派副使与西域其他国家建立了来往关系后,乌孙的态度才有所转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14.西域诸国不敢与匈奴对抗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共9分)新滏①舟行丁炜城下空江向北流,虔州②西上正悠悠。柳边过雨鹭窥网,花外夕阳人倚楼。渔笛数声愁欲剧,篷窗孤枕梦偏幽。一川烟景频来往,每对青山忆旧游。【注】①新沧:即今江西新干县,位于赣江中游。②虔州:即今赣州,在赣江上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描写了眼前空旷寂静的江面,“悠悠”一词将人、船、水联系起来。B.鹭鸟在如丝若网的细雨中窥视四周而欲飞不能,暗示了诗人受羁于世俗尘网的窘态。C.在“花”“夕阳”“人”组成的画面中,有远景有近景,层次分明,极具空间美感。D.尾联触景生情,“烟景”“青山”美丽依旧,诗人置身其中,心情复杂,感慨系之。16.结合全诗,梳理诗人“愁”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1)《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自我显耀、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泰伯》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安好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是的,仿佛一夜间,冬天就(A)地来了。寒流席卷了全国,一向温暖的南方也完全不能牵免。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每天都见不到几面的太阳公公,只能用一身正气抵挡的寒冷,能把八吹到秃头的大风和令人莫名忧郁的阴天。冬天仿佛自带着催眠魔咒,让人们躲在被窝,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容易烦躁,脑子也昏沉沉的,仿佛得了“感冒”;但同时心理上紧张、易怒、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却慢慢出现,这就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为什么会有“冬季心理流感”呢?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冬天气温较低,我们的户外活动量大大减少。日照少、光线不足,下丘脑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失调,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困倦、身体疲劳、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出现。①。在学习工作的紧张节奏中(B),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②?每天用15分钟晒太阳,晒太阳能有效缓解冬季抑郁情绪。其次,有氧运动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缓解紧张、易怒、焦虑等状态,适当提高运动频率还能增强大脑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另外,冬季要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补充维生素D,少吃点甜食。再次③。获取社会支持是摆脱负面情绪、调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强有力抓手。最后,进行自我CBT干预。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即认知行为疗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元认知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它其实很简单,就像是写一篇分上下篇的日记。先写写自己的情绪状态如何,现在在想什么。然后试着去解释,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在写下日记之后,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头去看之前写下的东西。此时,要将自己假想成一个陌生人,你对这些文字有什么看法呢?把这些看法写.下来。最后简单比较一下,做一个小的总结。研究发现,这样的自我干预对于轻微的情绪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而每当我们感到自己想法、情绪难以控制时,在沉浸于情绪中之前,我们可以拿出手机或者纸笔,把此时此刻的想法诚实地记录下来。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去回看,看看会不会产生新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去转变自己的情绪。这样坚持下来可以一步步地提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一段中加点的省略号,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百合花》)B.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探界者”钟扬》)C.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装在套子里的人》)D.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一则名为《低头人生》的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每个低头已经低到扭曲的,只关注着自己掌上方寸之地的低头族生活状态的动画短片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甚广。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汉族主要居住区域,围绕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凡绘画之道,皆由“生”而“熟”,然郑板桥却主张“熟”中有“生”,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胸有成竹”,则意在笔先;“胸无成竹”,则趣在法外。“胸无成竹”并非不要意在笔先,更非对所画之竹一无所知,而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达到创作自由。“胸有成竹”,自然是“熟”,然拘泥成局,则无创新。若在“熟”的基础上求“生”,做到胸无成竹就会千变万化,新意迭出,“生”就成为更高层次的“熟”了。不仅在绘画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有这样的经历,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新的陌生(创新)。以上材料对青年学子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A[解析]B项,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C项,尊、瓿不能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还有另一套象征权力与等级的体系;D项,蜀身毒道是三星堆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通道。2.C[解析]C项,“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推断错误。3.C[解析]A项突出蜀地的闭塞;B项写蜀人对望帝的思念,与对外交流无关,D项介绍历代蜀王,与对外交流无关。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5.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成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总结。②论点与论据高度统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语使论证语言严谨。【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6.C7.C8.(4分)①火锅必须有“街边、嘈杂、啤酒、小菜、龙门阵”才是地道的重庆味儿;②麻与辣,是重庆火锅的底色,也是重庆人的底色;③朋友才是重庆火锅的魂儿9.(6分)“想念重庆的烟火味儿”是本文的“神”围绕这个“神”,文章依次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即想念火锅、小面这样的舌尖上的回味,想念闲情漫步中的风景这类视觉上的满足,想念在历史延续中传承的两江,更想念在这烟火味中的人与情。10.BEF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岁余”是“留”的补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余”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得”的宾语为“月氏要领”,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领”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乃还”的主语为“骞”,应在“还”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故选BEF。11.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经过,途经/径自。句意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B.正确。担任/被。句意:皇上任命张骞担任太中大夫。/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C.“意义相同”错误。趁机/因而。句意.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D.正确。均为“介词,和”。句意: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赵国曾经和秦国交战五次。故选C。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直到张骞分别派副使与西域其他国家建立了来往关系后,乌孙的态度才有所转变”错误。由原文“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可知,文中说张骞因乌孙王态度傲慢且不愿东迁而分别派遣副使出使他国,并未提及乌孙态度转变是因为张骞分别派副使与西域其他国家建立来往关系。故选D。13.(1)所有跟我一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晓得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刚燃烧(最终燎原),泉水刚刚流淌(最终汇入江河)。(2)现在如果在这时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乡”,通“向”;“走”,逃跑;“之”到。(2)“诚”,如果;“厚币”,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财物;“昆弟”,兄弟。14.(1)匈奴与西域诸国距离较近,使得匈奴对其影响力较大,威胁更直接。(2)部分西域国家兵力较弱,在军事力量对比上难以与匈奴抗衡。而像大月氏、康居等国虽兵力较强,但没有主动攻击匈奴的想法。(3)长期受匈奴威慑,形成畏惧心理,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反抗匈奴。【导语】这篇文言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及其对汉朝与西域关系的影响。文章通过叙述张骞的两次出使,展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外交智慧。文中详细描述了西域各国的风俗、地理和政治状况,反映了汉朝对外扩张和交流的历史背景。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晰,突出了张骞在汉朝开拓西域道路中的重要作用。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地理方面:由原文“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可知,匈奴与西域诸国距离较近,距离近使得匈奴对其影响力较大,威胁更直接。军事方面:由原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可知,部分西域国家兵力较弱,在军事力量对比上难以与匈奴抗衡。由原文“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可知,像大月氏、康居等国虽兵力较强,但没有主动攻击匈奴的想法。心理方面:由原文“索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可知,长期受匈奴威慑,形成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反抗匈奴。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得以从小路逃脱,向月氏国西面逃去,到了大宛。大宛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等都是犬国,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