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1页
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2页
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3页
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4页
六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40分钟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对接点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等学习疑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抗日战争的特点与影响,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等等滚动知识点魏晋选官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典型情境题1、4、7、10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进入魏晋以后,记载人物生平而独立成书的“传”大量涌现,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传记有219种,共1503卷。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影响的扩大 B.民族交融的加强C.选官制度的变革 D.英雄人物的涌现【解题分析】由材料“记载人物生平而独立成书的‘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至隋朝间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是出身,世家大族可凭借出身平步青云,坐至公卿,为此,魏晋时期世人非常重视家谱、族谱的编纂,这一时期的史书中人物传记大量涌现就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D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答案】C2.1911年全国火柴企业有30家左右,到1919年增加了43家,1920年又增加了23家,该年成为民族火柴业发展最快的一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火柴业A.未受到列强的经济压制B.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C.启动资本投入力度较大D.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解题分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民国初年或一战前后;再由材料中火柴企业开办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民族火柴业有了较大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也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而且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提及火柴企业的开办数量,无法判断其启动资本投入力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政府大力扶植火柴业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B3.下图可大概反映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人数的发展情况,且此前工人们的各类罢工超过了130次。这表明当时中国A.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更为成熟B.阶级矛盾日益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社会开始反思西方政治的弊端D.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各类型工人数量庞大,且已为自身利益展开了频繁的罢工斗争,这体现出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壮大,且有了斗争意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斗争和政治的关系,不能由此得出“社会开始反思西方政治的弊端”“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D两项。【答案】A4.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特点时引用了下表所示素材,其最适合得出的结论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的工人运动为基础;以往多种救国方案难以救中国A.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B.以反帝反封建为斗争目标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解题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难以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产生幻想。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农民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特点,排除A项;B项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中两方面信息的影响,排除;以武装斗争为主的斗争形式在以往的救国方案中也存在,排除C项。【答案】D5.诗句“夺城拔寨挫敌威,直系军阀胆气飞。湘赣池崩兵溃败,陕甘帜易将回归……北洋统治瞬息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政府的东征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张学良东北易帜【解题分析】由材料中“夺城拔寨”“直系军阀胆气飞”“北洋统治瞬息摧”等信息可知,此诗句是对战争行为的描述,受打击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推动下,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此诗句正是对这一功绩的肯定,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答案】C6.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在所到之处大都依托祠堂开展宣传、发动群众等工作。于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大多数宗族祠堂成为基层党政组织的办公场所或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教育之处。祠堂功能的转变反映了A.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扩大 B.农村权力结构的重塑C.群众宗法认同感的淡化 D.红军文化宣传的成功【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族祠堂最初是宗族祭祀祖先、商议族事之所,而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宗族祠堂成为基层党政组织的办公场所或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教育之处。这一转变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变化都反映出经过革命斗争,农村的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实现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税制方面废厘改统。统税,即一种产品只在出厂时征收一次性税,以后运销各地不再收厘金、杂捐。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统税收入为40.5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8.8%,到1934年统税收入达115.3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7.6%。据此可知,统税的推行在事实上A.促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B.加重了民族企业的负担C.增加了政府的关税收入 D.促进了民族资本的积累【解题分析】由材料“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统税收入为40.5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8.8%,到1934年统税收入达115.3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7.6%”可知,统税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征收额偏高。统税的实行,虽增加了国民政府的收入,但加重了民族企业的负担,故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设问考查的是统税实际推行的效果,A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统税并非关税,排除C项。【答案】B8.在延安地区根据地教育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边区学校的体育课以及课外体育活动都被列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当时,边区教育的开展A.适应了敌后抗战需要 B.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C.加强了民主政权建设 D.致力于改善国民体质【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延安地区根据地教育着重为战争服务,特别重视体育课的开设,在当时抗战背景下,对部队指战员和广大群众加强军事体育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边区军民的体魄以应对战时所需,而且能够强化他们的战斗意志,故这一时期的边区教育的开展适应了敌后抗战的需要,故A项正确;B、D两项对材料理解都过于狭隘,排除;材料内容与民主政权建设无关,排除C项。【答案】A9.1938~1941年,日军共空袭重庆117次,掷弹22312枚,我国军民被炸死30140人,炸伤9141人。当年有记者这样描述:“飞机去了,人声嚣浮起来,千百的人群熙熙攘攘地忙乱地走着、跑着、叫着,悲痛凄人的惨叫和失望无救的绝叫啊!……天哪!这竟是人间的景象吗?”这一描述A.表现了民众生活的艰难 B.描述了国统区的反动统治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D.属于记者夸大其词的创作【解题分析】由材料中“1938~1941年”“日军”“空袭重庆”“天哪!这竟是人间的景象吗”等信息可知,材料着重说明日军对重庆城的轰炸及对无辜百姓造成的伤害,这实际上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表现民众生活的艰难,A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材料现象与国统区的反动统治无关,排除B项;该描述并未夸大其词,而是对现实的客观记载,排除D项。【答案】C10.在一次历史学习小组会上,红方组收集到的信息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日本陆军70%以上的兵力被派往中国”“中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促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据此可推知,中国A.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 B.为二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C.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 D.应成为战后秩序的决策者【解题分析】从红方组收集到的信息可知,中国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时间最早也最长,中国抗击了大部分的日本军队,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表述无误,但仅涉及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中国“应成为战后秩序的决策者”不仅是因为其在二战中的重大贡献,还与其自身强大的实力相关,排除D项。【答案】B11.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此后,是否忠实履行政协协议,成了当时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正如后来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所言:“追求统一和民主的中国,意味着他们(指蒋介石政权)将丧失一切。”这表明该协议A.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重要实践 B.成为国民党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C.加快了中国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D.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占据主动【解题分析】由材料中“是否忠实履行政协协议,成了……重要尺度”“追求统一和民主的中国,意味着他们(指蒋介石政权)将丧失一切”等信息可知,重庆政协协议是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限制甚至否定,该协议虽然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故D项正确,排除B、C两项;该会议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实践的表现,而非法律近代化的实践,排除A项。【答案】D12.在一位老革命者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那时,上级突然提出要研究城市,研究为进入城市做些什么准备,进入城市后采取什么政策,解决什么问题,怎么管理;以前中国共产党搞农村包围城市,积累了很多农村工作经验。这一回忆录可用于说明A.中国抗战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B.根据地人口危机进一步加深C.人民革命力量在战争中壮大 D.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解题分析】由材料中“老革命者”“要研究城市”“以前中国共产党搞农村包围城市”等信息可知,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面临着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192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演变实际情况时间党员成分情况1921年全党57名(一说70多名)党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皆是知识分子1923年全党427名(一说420名)党员,工人党员164名,占38%(39%)——摘编自彭呈《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的演变》材料二1928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为4万多人,其中农民占76.6%,工人占10.9%,士兵占0.8%,知识分子占6.9%,其他成分占4.8%。1930年9月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组织问题决议案》记载,党员的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增加到122318人,产业工人党员由1000多增加到2000多。1931年3月,全国党员数目在12万人以上,但大多数仍属于苏维埃区域。——摘编自梁丽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变动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1~192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组成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1928~1931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来源的特点和影响。(12分)【答案】(1)变化情况: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党员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之后,工人代表从无到有,且所占比重较大。(4分)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五四运动展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一大批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的工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分,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来源超出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的范围;工人党员的比重减少,而农民党员比重增加,并日益成为党员的主体。(6分)影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壮大;支持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推动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苦菜花》是我国作家冯德英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胶东半岛昆嵛山区,仁义嫂在丈夫只身闯关东后,独立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后,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仁义嫂冲破重重阻力,支持女儿娟子当上妇救会会长,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其儿子德刚、德强等参加了八路军。她坚毅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