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3分)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大豆磨浆 B.西瓜榨汁 C.猪肉切块 D.木瓜酿酒2.(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塞橡皮塞 D.闻药品气味3.(3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4.(3分)下列归类不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物:固体粉尘、SO2、CO2 B.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C.黑色固体:Fe3O4、C、MnO2 D.缓慢氧化:铁丝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呼吸作用5.(3分)在装有酒精的试剂瓶上应贴的标签是()A. B. C. D.6.(3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空气质量污染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所以不能与任何物质反应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7.(3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汽水 B.矿泉水 C.白开水 D.冰水混合物8.(3分)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9.(3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铁呈固态 B.铜呈紫红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10.(3分)实验室里取25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①带铁夹和铁圈的铁架台;②试管夹;③50mL试管;④100mL小烧杯⑤10mL量筒;⑥50mL量筒⑦胶头滴管⑧酒精灯;⑨石棉网。A.②③⑤⑦⑧ B.②⑤⑥⑦⑧ C.①④⑥⑧⑨ D.①④⑥⑦⑧⑨11.(3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D.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12.(3分)小金需要称量10.6克氯化钠固体,他按正确的步骤操作,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略向左偏转,则应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砝码 B.将游码向右移动 C.取出一些氯化钠固体 D.再加一些氯化钠固体13.(3分)下列有关实验步骤中“先”与“后”的说法错误的是()A.搭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添加药品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 D.排水法集气收集满时,应先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14.(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方案目的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A B.B C.C D.D15.(3分)下列四种叙述均用所对应的图像表示,其中图像错误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制O2 B.向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入加少量MnO2 C.加热一定质量KMnO4制O2 D.加热氯酸钾固体与MnO2混合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16.(8分)小明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后,最近对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探究实验。(1)首先他发现常温下,蜡烛、酒精、液化气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状态”属于物质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选填数字序号)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发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2)根据上述现象,甲同学说: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填“同意”或“不同意”),请举例论证你的观点。(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取下烧杯,(写出操作和现象),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微小颗粒物质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物质可能是。17.(7分)如图是氢气(H2)和氯气(Cl2)在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图中的物质都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2)变化①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由该图示可知: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3)变化②是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其微观实质是分子的间隔(填“变大”或“变小”),可以采用增大压强、(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方法,变化③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8.(10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3)装置B和C都能用作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4)小茗同学想利用装置B和E制取氧气,则B装置应该和E装置的(选填“c”或“d”)导管相连。(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该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19.(10分)小军同学想要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1)请你帮小军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氯酸钾于试管中,加热至熔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接近试管底部,发亮复燃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所需温度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实验二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锰加热(选填“产生”或“不产生”)氧气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2)在小军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3)小英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也能加快其分解,你认为高锰酸钾(选填“是”或“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理由是。(4)要想证明二氧化锰是否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做实验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5)二氧化锰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锰和水。请完成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四、综合能力题(共1题,10分)20.(10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不同的纯净物,图中“→”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D是一种的无色液体,B生成E的过程中火星四射,F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0.03%。(1)写出E的化学符号:E,写出F的用途。(2)写出B→E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描述该反应的现象。(3)写出A→B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五、计算题(共1题,10分)2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200升空气,氧气约占空气21%,问其中含有氧气的质量(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2)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查阅资料: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填空即可)①加热到2.5分钟时是否完全反应?(填“是”或“否”)②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大豆磨浆、西瓜榨汁、猪肉切块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大豆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猪肉切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木瓜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2.【分析】A、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仪器连接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左手拿着橡皮管,右手拿着玻璃管,用水润湿,旋转着插入,故A操作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在密封体系内进行,图示长颈漏斗与外界通着,不密封,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操作错误;C、塞橡皮塞:左手拿着试管,右手拿着橡胶塞,旋转着插入,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容易将试管压破,故C操作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操作错误。故选:A。3.【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说法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说法错误;故选:D。4.【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B、根据直接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C、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进行分析;D、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说法错误;B、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都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故B说法正确;C、Fe3O4、MnO2、C都是黑色固体,故C说法正确;D、铁丝生锈、农家肥的腐熟、呼吸作用都属于缓慢氧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A。5.【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酒精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应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贴有易燃液体警示标记。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自燃物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6.【分析】A、根据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分析;B、根据空气质量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公共交通工具为主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A错;B、空气质量污染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B错;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不是不能与任何物质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有的物质反应,故C错;D、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故D正确。故选:D。7.【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汽水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白开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8.【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9.【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铁呈固态,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呈紫红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碳酸易分解,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10.【分析】量取25mL水并进行加热,这一要求可分解成两个基本操作:量取25mL水和给液体加热;答题时注意:在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选择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为准确量取需要使用胶头滴管,加热较多液体要用烧杯、石棉网,固定仪器用铁架台。【解答】解:在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选择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为准确量取需要使用胶头滴管,加热较多液体要用烧杯、石棉网,固定仪器用铁架台,量取25mL水应选50mL量筒量取50mL水;故选:D。11.【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带火星的木条伸进氧气中会复燃,伸进空气中不会复燃,现象不同,故可以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故A说法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者,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锰放进水中没有变化,放进双氧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可以使用二氧化锰鉴别,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二者,故D说法正确;故选:B。12.【分析】称量一定质量药品时,要先调节天平平衡,再放好砝码和游码,最后放药品。【解答】解:天平称量要求:左边放称量物体,右边放置砝码;需要称量10.6克的氯化钠固体,所以天平右盘内为10克的砝码,游码拨到0.6克处,左盘内为固体氯化钠,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固体氯化钠多于10.6克,应取出一些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故选:C。13.【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A、搭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原则,说法正确;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说法错误;C、添加药品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说法正确;D、排水法集气收集满时,应先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说法正确。故选:B。14.【分析】A、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过程中白烟燃烧,说明白烟检验可燃性;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解答】解:A、过程中B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A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过程中白烟燃烧,说明白烟检验可燃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5.【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故选项正确。B、往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并放出氧气,随过氧化氢不断分解溶液中水的质量则不断增加,直到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故选项正确。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没有分解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大,直到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为止,故选项不正确。D、MnO2在氯酸钾固体受热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16.【分析】(1)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根据液化气燃烧的现象分析;(2)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3)根据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液化气组成进行分析。【解答】解:(1)物质的颜色,状态等都属于物理性质,液化气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火焰分层,且外焰温度最高,发光,放热,故答案为:物理;①③⑤;(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不同意;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液化气燃烧生成水,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液化气中含有碳氢元素,因此颗粒可能是碳粒,产生的原因是液化气不完全燃烧所致.故答案为:碳粒。17.【分析】(1)由图可知,A中含有多种分子,B、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则A属于混合物;由图可知,图中所有的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2)变化①为多种分子变成一种分子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解答】解:(1)由图可知,A中含有多种分子,B、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则A属于混合物;由图可知,图中所有的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2)变化①为多种分子变成一种分子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则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原子。(3)由图可知,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均能使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由图可知,变化③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A;分子。(2)化合反应;原子。(3)变小;降低;物理。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18.【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进行分析;(3)根据装置C中,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进行分析;(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5)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水槽;(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发生装置选A;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装置C中,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E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c口通入;(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或E。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水槽;(2)A;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4)c;(5)A;D或E。19.【分析】(1)实验一:由实验操作:“取少量氯酸钾于试管中,加热至熔融”去分析;实验二:从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不会产生氧气去分析;实验三:从实验的总结是:“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分解”可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较低温度下就放出大量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去分析;(2)从小军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证明了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去分析;(3)从高锰酸钾低温下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去分析;(4)从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去分析.(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实验一中,氯酸钾加热至熔融时,才产生较多氧气,则说明反应所需温度较高;实验二中,由于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生成,则二氧化锰加热不产生氧气;实验三中,若想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则应向试管中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在上述实验中,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与实验三对比可探究二氧化锰可作催化剂,则“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比。(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锰,而生成的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制取氧气,则高锰酸钾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则若想证明二氧化锰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财务管理总论
- 《质量保证与控制》课件
- 关于建设智慧水电企业的调研报告
- 2024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学期教学计划
- 军管大队特勤中队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年服装销售工作计划及目标
- 2024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头
- 2024春季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某年扶贫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总复习5-周长北师大版共15张PPT(15页PPT)
- 绿化起重吊装专项方案
- 最全路面病害处理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商业银行同城票据清算应急预案
- 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 水景施工工艺(包括防水)
- DAC数模转换实验报告
- 散货船持证清单
- 师德师风整改台账2366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