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分层训练(原卷版)解密12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探究鉴赏内容概览A·常考题不丢分探究主旨情境鉴赏B·拓展培优拿高分C·挑战真题争满分一、探究主旨(2023上·天津南开·高三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秦淮河上寻浆声龚文瑞①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②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③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是可以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④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⑤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⑥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感觉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⑦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习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⑧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的诗《泊秦淮》,所以文章也可以引用这些词句去替代文中的《泊秦淮》。B.自古以来,秦淮河和诗歌互相成就着彼此,第②段画波浪线的语句就运用了顶真修辞,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C.作者想象中的秦淮河,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有的,即便她们不倚临河的窗,也要有轻轻的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D.秦淮河自始至终都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基于此,作者对秦淮河有了更新的理解。E.题目是《秦淮河上寻桨声》,作者寻觅得很辛苦,当下秦淮河商业味特别浓,他听到的桨声全无秦淮河的清韵,可最终灵魂之桨声在心灵的静水中响起了。2.文章引用杜牧的诗《泊秦淮》,朱自清、俞平伯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有何作用?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划直线的句子。4.结合全文,请简述作者的思想情感。(2023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羊兹拉特〔美〕艾·巴·辛格每年灯节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很冷,从村子通往城里的路也总是覆盖着雪。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硝皮匠勒文决定把家里的山羊兹拉特卖了。因为它老了,挤的奶也很少。城里的屠夫费佛尔答应给他八个盾。这样一笔钱足够他买灯节用的蜡烛,以及土豆、煎鸡蛋薄饼的油、给孩子们的衣物和全家过节的种种开支了。于是,勒文叫他的大儿子阿隆把山羊牵到城里去。听到这事,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阿隆的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当然也知道把山羊牵到费佛尔家去意味着什么,可他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将一根绳索套在兹拉特的脖子上。他随身带上两片涂了奶酪的面包,准备路上饿了吃。在阿隆给山羊套上绳索时,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可兹拉特还是像往常一样,显得那么温驯那么可亲。它舔着阿隆的手,摇晃着它下巴上那小撮白胡子,它知道,主人每天喂它,从不伤害它。当阿隆把山羊牵上通往城里的路时,兹拉特才觉得有点奇怪,它用疑问的目光,似乎在问:“你要把我带到哪儿去?”离开村子那会儿,太阳还闪闪发亮。突然一大块乌云从东边涌来,很快地盖满了整个天空,天黑得如同夜幕降临前的黄昏。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十二岁的阿隆见过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顷刻,整个大地被白雪覆盖。通往城里的路本来就又窄又弯。这时根本看不清路了。阿隆已弄不清楚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凛冽的风很快又穿透了他单薄的棉衣。当兹拉特的腿在雪里越陷越深时,它开始转过头去,它那温和的眼睛似乎在问:“这么大的风雪,我们为什么不回家?到底要去哪儿?”阿隆希望有个农民赶车路过,可却连个人影也见不到。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着飘落下来。透过雪层,阿隆的靴子触到一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地。他敏感地感觉到他们迷路了,他知道,这实在是一场猛烈的风雪,如果找不到个避风雪的地方,他们都将冻死。现在雪已深及阿隆的双膝,他手脚冻麻了,脚趾也失去了知觉,呼吸困难。突然,他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雪堆,他牵着兹拉特,好奇地朝着那一大堆雪走去。当他走近时,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埋在雪底下的草堆。阿隆高兴极了,他费尽力气,在雪中开出一条路。这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完全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一到干草堆边,他为自己和山羊挖了一个洞。尽管外边极冷,可草堆里却是那么暖洋洋的。再说,干草又是兹拉特的食物。他们钻进去之后,阿隆用干草封住洞口,只留下了一个类似天窗的口。兹拉特吃饱后,坐在后腿上,阿隆吃完了他那两片涂着奶酪的面包,他仍觉得饿得慌。突然看见兹拉特乳房涨鼓鼓的全是奶。于是,他立即靠着山羊躺下,对准奶头,使他挤的奶直接射进嘴里。兹拉特并不习惯这样的挤奶法,不过它纹丝不动。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处,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和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它的身子散发出热气,阿隆靠着它缩成一团。他便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咩——”兹拉特说。“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咩——”山羊又答道。“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咩——”兹拉特叫了一声。“‘咩——’是什么意思?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咩——咩——”阿隆困了。他用干草做了个枕头躺下睡了。兹拉特也跟着睡了。暴风雪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第三天夜里,雪停了。但阿隆还不敢摸黑找路回家。他钻出草堆,环顾周围的世界。夜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圆月在雪地上洒下片片银辉。一切都那么洁白,那么安静,沉浸在宏大天地的梦幻之中。星星显得那么大,又那么近。月亮在苍穹中游弋,就像在大海里一样。第四天早晨,阿隆听到一辆雪橇的铃铛声。原来,草堆离大路并不远。阿隆牵着兹拉特,向赶雪橇的农民问路。不过,他没有询问通往城里和屠夫费佛尔家的路,而是回村、回家的路。在草堆里,阿隆就决定再也不与兹拉特分离。这三天来,阿隆全家及邻居们到处找过他和山羊。可在风雪中,他们没有发现丝毫踪迹,大家都认为他们已经冻死了。阿隆的妈妈和妹妹们哭了一阵又一阵。父亲坐在一边儿,一声不吭,脸色阴沉。突然,一位邻居跑过来报告说:阿隆和山羊兹拉特回村了。家里一片欢腾。阿隆讲述了他如何找到那个大草堆,兹拉特又是怎么给他奶吃。阿隆的妹妹们抱着兹拉特,亲了又亲,并给它拿来胡萝卜和土豆皮。兹拉特一边贪婪地吃着,一边咩咩地叫着。此后,全家人谁也没有再提起卖兹拉特的那件事。现在,寒冷的冬季终于降临了,村民们重又需要硝皮匠勒文来帮忙。在持续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薄饼给孩子们吃,兹拉特也有一份。吃完煎饼,阿隆、米丽昂和安娜玩陀螺。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有时,阿隆问它:“兹拉特,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三天三夜吗?”兹拉特用角搔搔颈背,摇摇长着胡子的脑袋,发出它那唯一的声音:“咩——”(有删节)注:辛格,美国犹太裔作家,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小说开头写“可今年是个暖冬,只下了很少一点儿雪,田里芳草青青”,为阿隆独自牵山羊兹拉特进城做了铺垫。B.得知要卖山羊,“阿隆的小妹安娜和米莉昂也哭了起来”,表现了他们对兹拉特的不舍,以及背叛了良知与道义之后的深深自责。C.小说的笔法清新自然,作者以情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双向流动,不留痕迹地传达着一种超越人畜之界的美丽情感,集中表达着情感与贫困的较量。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富有生活情趣,充满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风格独特,吸引着我们阅读的兴趣。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草堆相守时,山羊兹拉特的“台词”只有一个“咩——”字。这是作者表达上的节制,给读者留下解读的空间。B.为了突出小说的情感主题,作者在描写山羊兹拉特这一形象时。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读来生动、形象、亲切。C.小说用阿隆和山羊的对话做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小说的高潮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又戛然而止,揭示了主旨。D.小说构思精巧,情节跌宕。想象丰富,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思考。7.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8.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充满了悲悯情怀”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请你从《山羊兹拉特》中读出了哪些悲悯情怀。二、情境鉴赏(2020上·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当当,我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笑了起来。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中,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有删改)9.下列对小冯这一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冯勤奋好学,富有上进心。作者认识小冯之后知道她喜欢看书,主动把自家的书和杂志借送给她,侧面印证了小冯时刻追求进步。B.小冯性格直爽,精明干练。她当年在副食品店工作时快人快语,动作麻利;后来和人合伙投资开宾馆,忙里忙外,统管一切。C.小冯热情善良,懂得感恩。当年她为帮助过她的作者提供便利,多年后专门等了一天请作者吃饭,虽说是机缘巧合,但说明她几十年来对恩人仍念念不忘。D.小冯笑对挫折,勇敢求变。她两次参加高考皆落榜,小孩上学后又紧跟时代潮流下海经商。虽然几经沉浮,但终事业有成。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的事物具有典型意义,如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使文章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增强了代入感。B.第四段中的“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C.“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属于外貌描写,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11.“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2.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的《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2023上·江苏·高三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抱着父亲回故乡刘醒龙抱着父亲。我走在回故乡的路上。①田野上自由延伸的小路,左边散落着薄薄的稻草。相同的稻草薄薄地遮盖着道路右边。茂密的芭茅草,从高及屋檐的顶端开始,枯黄了所有的叶子,只在茎秆上偶尔留一点苍翠。抱着父亲,我们走向回龙山下那个名叫郑仓的小地方。抱着父亲,我还要送父亲走上那座没有名字的小山。乡亲们说起来,对我是用“你爷爷睡的那山上”;对我堂弟,则是用“你父亲小时候睡通宵的那山上”。家乡之风情,常有一种固定的默契。小山太小,微不足道。因为要带父亲去那里,因为离开太久而缺少对家乡的默契,那地方就不能没有名字。像父亲给我取名那样,我在心里给小山取名为“小秦岭”。我将这山想象成季节中的春与秋。父亲的人生将在这座山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为春,一部分叫秋。称为“春”的部分有八十八年之久,叫着“秋”的部分,则是无边无际。我不敢直接用春秋称呼这小山,春秋意义太深远,春秋用于父亲,是一种奢华。父亲太普通,在我抱起父亲前几天,父亲还在牵挂一件衣服,还在操心一点养老金,还在希望新婚的孙媳何时为家族添上血脉,甚至还在埋怨距离手边超过半尺的拐杖!②父亲也不是没有丁点志向,在我抱起父亲的前几天,父亲还要一位老友过几天再来,一起聊一聊“十八大”;还要关心偶尔也会被人称为老人的长子,下一步还有什么目标。于是我想,这小山,一半是春,一半是秋,正好合为“秦”字,为什么不可能叫作“小秦岭”呢?父亲和先于父亲回到这山上的亲友与乡亲,人人都是半部春秋!小路弯弯,穿过芭茅草,又是芭茅草。轻轻地走在芭茅草丛中,身边如同弥漫着父亲童年的炊烟。炊烟是饥饿的天敌,炊烟是温情的伙伴。而这些只会成为炊烟的芭茅草,同样既是父亲的天敌,又是父亲的伙伴。在父亲童年的一百种害怕中,毒蛇与马蜂排在很后的位置。被父亲视为恐怖之最的正是郑仓疯长的芭茅草。八十年前的这个季节,八岁的父亲正拿着镰刀,光手光脚地在小秦岭收割芭茅草,父亲的手与脚被割破了无数次。父亲疑惑,这些作为家中唯一柴禾的植物,为什么非长着锯齿样的叶片?冬日初临,太阳正暖。这时候,父亲本该在远离家乡的那颗太阳下面,眯着双眼小声地响着呼噜,晒晒自己。是我双膝跪拜,双手高举,从铺天盖地的阳光里抱起父亲,让父亲回到更熟悉的太阳之下。我能感觉到家乡太阳对父亲格外温馨,已经苍凉的父亲,在我的怀抱里慢慢温暖起来。我还在抱着父亲。没有芭茅草的小路,再次落满因为收获而遗下的稻草。父亲喜欢这样的小路。父亲还是一年四季都是赤脚的少年时,则更加喜欢。稻草的温软,或多或少地阻隔了地面的冰雪寒霜。那时候的父亲,深得姑妈体恤,不管婆家有没有不满,年年冬季,姑妈都要给侄儿侄女各做一双布鞋。此外,父亲他们再无穿鞋的可能。一九九一年中秋节次日,父亲让我陪着走遍黄州城内的主要商店,寻找价格最贵的皮鞋。父亲亲手拎着因为价格最贵而被认作是最好的皮鞋,去了父亲的表兄家,亲手将皮鞋敬上,以感谢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当年之恩情。北风微吹,将一座小山散淡地放在小路前面。这便是小秦岭了。父亲的小秦岭,乘过父亲童年的凉,晒过父亲童年的太阳,饿过父亲童年的饥饿,冷过父亲童年的寒冷,更盼过父亲童年对外出做工的爷爷的渴盼。除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父亲还能盼望什么呢?远处的回龙山,更远处的大崎山,这些都不在父亲期盼范围。父亲更没有望见,在比大崎山更远的大别山深处那个名叫老鹳冲的村落。那时候的父亲身强体壮,立下军令状,不让老鹳冲因全村人年年外出讨米要饭而继续著名。父亲在远离郑仓,却与郑仓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同样留下一次著名的伫立。是那山洪暴发的时节,村边沙河再次溃口。就在所有人只顾慌张逃命时,有人发现父亲没有逃走。父亲打着伞,纹丝不动地站在沙堤溃口,任凭沙堤在脚下一块地崩塌。逃走人纷纷返回时,父亲还是那样站着,什么话也没说,直到溃口被堵住,父亲才说,今年不用讨米要饭了。果然,这一年,丰收的水稻,将习惯外出讨米要饭的人,尽数留了下来。我的站在沙河边的父亲!我的站在小秦岭上的父亲!小路尽头的稻草很香,③是那种浓得令人内心颤抖的酽香。如果它们堆在一起燃烧成一股青烟,一定为父亲所喜欢。那样的青烟绕绕,正是我头一次与父亲一同行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情景。那一次,父亲在这小路上,用那双大脚流星追月一样畅快地行走,快乐得可以与任何一棵小树握握手,可以与任何一只小兽打招呼,更别说突然出现在小路拐弯处的久违发小。那一次,是我惟一见过极具少年风采的父亲。没有路的小秦岭,本就不需要路。山坡上,④一堆新土正散发着千万年深蕴而生发的大地芬芳。父亲没有挣扎,也没有不挣扎,不知何处迸发出来的力量,将父亲从我的怀抱里带走。我的怀抱空了。(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较多笔墨叙写“心里给小山取名为‘小秦岭’”,因为小山与父亲的生前身后紧密相连,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赞美之情。B.一童年的父亲有“一百种害怕”,意在突出他的弱小和胆怯;成年后“身强力壮”的父亲孤身与山洪抗争,凸显他的英勇和担当。C.作者通过“家乡太阳对父亲格外温馨”的感受,含蓄而多情地表达了我和父亲两代人都饱含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浓浓热爱之情。D.在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回故乡安葬的路上,所见的是寻常的家园意象,唤醒的是对往事的许多记忆,这既是写父亲,也是写故乡。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个别词语重复出现,不仅增添了视觉画面感,而且加快了叙写节奏,增强了抒情性和表现力。B.句子②中的“不是没有”,两个否定词与修饰词“丁点”连用,委婉表达了对父亲平凡又不平凡的赞美。C.句子③中稻草的“酽香”,给人美好的感受,引出下文对父亲重返故乡时快乐激动的回忆,衔接自然。D.句子④语言不张扬,不煽情,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沉凝重的情感,又不乏质朴深刻的哲思,直击人心。15.刘醒龙在谈及创作时说:“好的散文一定要懂得心痛,一定要发现仁爱。”请结合文中画浪线的段落,对此作简要分析。16.此文曾获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如果你是评委,试从行文特点的角度谈谈本文获奖的理由。(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馍路遥吃过早饭不久,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已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担柴挑菜的,吆猪牵羊的,提蛋抱鸡的,拉驴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篾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现在跟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父母亲那么大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他朝公路两头望了望。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咽了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他猛然想起:要是碰上县城的同学怎么办?现在折回去吗?“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当他路过汽车站候车室外面的马路时,脸刷一下白了:他猛然看见黄亚萍和张克南正站在候车室门口。他俩显然也看见了他,已很快走到面前了,他只好伸出空着的那只手和克南握了握。他俩问他提个篮子干啥去呀?他即兴说去城南一个亲戚家里走一趟。黄亚萍热情地对他说:“加林,你进步真大呀!我看见你在地区报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啦!真不简单!文笔很优美,我都在笔记本上抄了好几段呢!”“你还在马店教书吗?”克南问。他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换下来了,现在已经回队当了社员。”黄亚萍立刻焦虑地说:“那你学习和写文章的时间更少了!”“时间更多了!不是有个诗人写诗说:‘我们用镢头在大地上写下了无数的诗行’吗?”他的幽默把他俩逗笑了。“你还在副食公司当保管吗?”加林问克南。“不。前不久刚调到副食门市上。”“高升了!当了门市部主任!不过,前面还有个副字!”亚萍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要买什么烟酒一类的东西,你来,我尽量给你想办法。我这人没其它能耐,就能办这么些具体事。唉,现在乡下人买一点东西真难!”高加林稍有点不客气地说:“要买我想其它办法,不敢给老同学添麻烦!”张克南真有点受不了了,正好车站广播员让旅客排队买票,克南马上和他握了手先走了。亚萍犹豫了一下说:“你下午要有空,上我们广播站来坐坐嘛!你毕业后,进县城从不来找我们拉拉话。还是那个样子,脾气真犟!……你知道,我也爱好文学,但这几年当个广播员,光练了嘴皮子,连一篇小小的东西都写不成。你一定来!”她的邀请是真诚的,高加林不知为什么,心里感到很不舒服。那时候,黄亚萍在班上更接近他。他对亚萍说:“有空我会来的。你快去送克南吧,我走了。”黄亚萍的脸刷一下红了,说:“我不是去送他的!我来车站接一个老家来的亲戚……”高加林向她很礼貌地点点头,便转身向街上走去。他一边走,一边为他和亚萍各自撒的谎好笑,忍不住自言自语:“去接你的‘亲戚’吧,我也得看我的‘亲戚’去了……”高加林很快从人群中挤过,向南关的交易市场走去。这时候,满城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黄亚萍预报节目的声音。亚萍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变得更庄重更柔和。加林想到克南此刻也许正在长途汽车上悠闲观赏着风光;黄亚萍正坐在播音室里高雅地念着广播稿……而他,却在这尘土飞扬的市场上为卖馍受屈受辱,心里顿时翻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太阳远远向西边倾斜过去了,加林只好决定提篮子回家去。篮子里的白馍一个没少。走到大马河桥上时,突然看见他们村的巧珍立在桥头上,手里拿块红手帕扇脸。巧珍看见他,推着自行车主动走过来了——等于把他堵在了路上。“加林,你是不是卖馍去了?”巧珍脸红扑扑的,看来有点紧张。她用手帕揩着脸上沁出的汗珠,说:“我来赶集,一点事也没……加林,我看见你进了县文化馆,我知道你一个馍也没卖掉!……你怕丢人!你干脆把馍给我,我给你卖去!”巧珍说着,劈手来拿他的篮子。高加林闷头闷脑地还没反应过来,巧珍已把篮子夺走了。她撇下车子,提着篮子返身向街道上走去了。高加林望着她远去的苗条的背影,不知如何是好。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搓去。巧珍把一篮子蒸馍给姨姨家放下,折转身就起身。她姨和她姨夫硬拉住让她吃饭,她坚决地拒绝了。她几乎是跑着向大马河桥上赶去。当加林终于看见巧珍提着篮子小跑着向他走来时,他认定她没有把馍卖掉——这其间的时间太短了!巧珍来到他面前,把一卷钱塞到他手里说:“你点点,一毛五一个,看对不对?”高加林惊讶地看了看她胳膊上的空篮子,接过钱塞在口袋里。停了半天,才说:“巧珍,你真能行!”刘巧珍听了加林的这句表扬话,高兴得满脸光彩,甚至眼睛里都水汪汪的。加林伸出手,说:“把篮子给我,你赶快骑车回去,太阳要落了。”巧珍没给他,反而把篮子往她的自行车前把上一挂,说:“咱们一块走!”和同村的一个女子骑一辆车子回家,让庄前村后的人看见了,实在不美气。但他又找不出理由拒绝巧珍的提议。就这样,他俩相跟着起身了,出了桥头,向西一拐,上了大马河川道的简易公路向高家村走去。太阳刚刚落山,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来。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高加林和刘巧珍在绿色甬道中走着,路两边的庄稼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开,造成了一种神秘的境界。(选自路遥的《人生》,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改)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加林看到乡亲们都去赶集,他也想通过卖馍来体验人生的苦辣酸甜,但他明显还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所以出声叫卖让他有一种屈辱感。B.张克南遇见了高加林后提出要买烟酒找他办,本来是想帮老同学的,但一句“乡下人”戳中了高加林的痛点,黄亚萍也意识到了两人话不投机。C.高加林卖馍一天连一个馍都没卖出去,这种畏葸不前怕丢人的性格不太适合做教师,这可能是他从教师身份被转回为公社社员的原因之一。D.高加林不愿和巧珍同骑一辆自行车,做过教师的人还有封建思想,但因巧珍刚帮他卖了馍,又不好拒绝,这暴露出性格中逆来顺受的一面。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顺叙与补叙、插叙相结合来讲述高加林进县城卖馍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人生悲欢。B.作者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主人公出来卖馍时的窘迫,显示了高超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C.巧珍主动去帮高加林卖馍,“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搓去”,这处细节描写流露出高加林内心的不知所措,尴尬中又隐含着期待。D.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又富有地域特色,既很好地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又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19.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折射出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0.有人说,《人生》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幅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世界和人生长卷,它给我们带来了最深刻的思考、最原始的感动。结合文本探究你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原始的感动”。(2023上·青海西宁·高三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豆杉——灾祸与福祉祁云枝是那首著名的古诗,把我领到园子里的一棵红豆杉下。刚刚毕业,学植物学专业的我,忙着把书本上的名字和大地上的草木一一对应。我找到了胸牌是“红豆杉”的大树。羽毛状精致的叶子,纷纷用光亮的浓绿,摇晃我的惊喜。当红艳艳的果实映入眼帘时,心底有个声音却说,王维绝不是手执这种果实,吟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尽管,这种红果,配得上一首首好诗的赞美。红果比黄豆大点,像袖珍灯笼,更像小口大肚的杯子。润泽的红色杯子里,盛放着一粒褐色尖顶的果实,傍着墨绿的羽状复叶,齐刷刷地举杯,像是在集体庆祝。这红色肉质的杯子,植物学上称为假种皮,是鸟儿取食的灯塔。它莹泽如玉,一触即破,继而会流出鲜红色微甜的液汁。这样长相的果子,当然不易采撷,自然,也难以记挂相思,它比思念腐烂得更快。这红豆杉举出红艳艳的杯子,是要和我碰杯吗?不久,我便悲哀地认为,它们是在为自己的同类祭奠。在云南林业系统供职的大学同学告诉我,“紫杉醇”的消息一出,他们家乡的红豆杉最先被荼毒。他说,当地人像疯了似的,为了一公斤1元的收购价,纷纷把手伸向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红豆杉。他去山里做调查时,看见到处是运送树皮的马帮和拖拉机。村民剥下一堆树皮,就估一下重量,看能换多少钱。无论是大树还是粗不过手腕的小树,无一幸免。若是遇上高大植株,村民够不着树干顶端的树皮,就用锯子放倒大树来剥。刚刚伐倒的红豆杉,截面鲜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干枯后逐渐变黑。顽强的红豆杉,剥皮后叶子一两年内都不掉落,只是叶色由绿转黄。千山万壑中,体无完肤的红豆杉,看起来依旧挺拔。白花花的树干顶端,金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摆,恍若凄美的经幡。那两年,红豆杉分布最密集的滇西横断山区,春夏秋冬,黄叶成片,像群山中游荡着的黄色魂魄,触目惊心。村民剥皮,树皮贩子收购,加工厂生产半成品,合资企业提纯,最后流向国际市场。这个利益链,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一寸寸绞杀了滇西北漫山遍野的红豆杉。曾经蓊郁的群山山脉,满目疮痍,终成荒山废墟。树皮贩子从山区1元收来的树皮,拉到丽江后价格变为每公斤10元,拉到大理后能卖15元,到昆明后又涨到25元。获利最大的是加工企业,他们从树皮中提取紫杉醇,销往美国后价格最高达每公斤200万美元。之后,国际市场上,紫杉醇的价格持续飙升,最高时曾卖到天价一克2000美元。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其实非常低,仅为1%左右。有人算过一笔账,提取1公斤紫杉醇,意味着大约4000棵生长超过50年的红豆杉遭殃。其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红豆杉已经立法保护,药源地,便瞅准了中国。2001年7月,云南最大的一株红豆杉被剥皮。这株红豆杉的树龄四五千年,胸径两米六,需要六七个人才能合抱。村民刘某用了四天时间,剥下四五百斤树皮,卖了四五百块钱。“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看到《南方周末》上的这则消息时,我的心和树一样痛,身体里似有无数愤怒和疼痛的石子猛撞,却无处投掷。我该把石头投向谁?红豆杉躲过了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却躲不过人的欲望。古老宁静的植物,无论生命多么长久,身材如何高大,在会使用工具的文明人面前,也脆弱单薄。山民们大锯一响,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红豆杉,在一分钟内,生命便戛然而止。树木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乐彼之园,爰有树檀”(《诗经·鹤鸣》)。当人类的进化尚处于早期的猿人阶段时,红豆杉已高大葳蕤,是猿人纵跃攀缘、增智栖身的场所。而当人在森林的滋养中野性渐失、理性渐长,林木最大的受益者,却恩将仇报,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凶手。其实在1999年9月,红豆杉就迎来了立法,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严禁采伐、运输和买卖。但是,自1992年始,八九年间,我国西南红豆杉种群已经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中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已被剥皮致死。红豆杉,也叫紫杉,国际公认的濒危树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世界红豆杉储量的一半,分布在我国的云贵、江浙、广西、福建等地,西北也有少量分布。春天来了,这里的红豆杉却躺在血泊里,永远看不到了。动物学家迈克·米兰曾经说过,保护大兀鹰及其同属,并不在于我们多么需要大兀鹰,而在于拯救它们,需要人类必要的品质,因为我们正需要这些品质,来拯救我们自己。是的,和红豆杉一样亟待拯救的,还有人类自身的品性。(有删改)2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那首著名的古诗”引入,并结合王维《相思》具体诗句来表达对初见红豆杉的欣喜,为下文情感变化做铺垫。B.文章耗费大量笔墨描写红豆杉产业加工过程,反复强调每一阶段的价格变化,旨在揭露资本侵蚀下人心的腐化与变异。C.文章援引《诗经·鹤鸣》中的诗篇原文,在朴实的叙述中增添古典文化元素,意在描绘一幅自然和谐的原始生态图景。D.文章引用《南方周末》的消息报道,以新闻的典型性凸显出红豆杉命运之不幸,也使得作者的悲愤之感来得合情合理。22.作者的这篇文章入选杂志时在栏目中被称为“生态散文”,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3.通常而言,对事物的科普说明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但本文在谈论红豆杉时,却在接近结尾处才对其进行科普说明。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为什么不放在文章开头?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023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墙连亭这一道墙是碎砖头垒的,有些年头了。车每每疾驰而过,带起的风都能刮落砖缝里的细土。墙一点儿也不直,弯弯曲曲的,它的存在仿佛不是围障,而只是对寸土寸金的世界宣示主权。在乡下,墙往往与院落相伴,在城市,墙的意味要复杂得多。墙在这里,仿佛是分割两个世界的界线,一边是车水马龙花花世界,一边是苍老陈旧静谧安详。墙根下背着手晒太阳的老人,自得其乐地看着头上的风吹叶动,那神情简直能让一切光影都变得有情。这些老人和这道墙一样,都是自打建城以来就在这里了。他们长年居住于此,与墙边的花木都成了老朋友。他们在花前漫步,在空地中打太极,在这块石头上坐坐,在那棵树下站站,一天天地就老了。老了以后,①眼睛就像那些幽暗的墙缝一样,总是出神地朝小区大门张望,像是在等什么人回来。孩子们喜欢盯着墙根的蚂蚁窝,也喜欢靠着晒太阳的爷爷奶奶撒娇。墙外车多人多,大人们不让他们出去玩,他们就变着法儿在墙内折腾。骑脚踏车、滑旱冰、躲猫猫、耍水枪,什么好玩玩什么。有些胆大的孩子,有时会攀爬上树,一手吊着树枝,一手盖在眉梢,目光越过墙头,煞有介事地数着大道上来往的车子。那些车身发亮、速度飞快的豪华跑车,总能引发他们的尖叫。他们的叫声惊飞树上的鸣蝉,树冠安寂下来,夏日的午后在越来越长的日影中更为漫长了。光影渐移,更多的老人拄着拐杖从老屋里出来。他们的白发被日光照得几近透明,他们需要阳光,总愿意拖着蹒跚的步履追赶夕阳。在他们佝偻的身躯面前,墙变高了,头顶的蝉声也更响亮了。高高的树下,那些苍老的身影很小,如同正在消失的事物。②草木在墙边自顾自地繁茂,又自顾自地凋零,这道墙成全了老人们的安乐。墙的外面是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广厦拔地而起,广告牌、店铺、商场见缝插针,道路纵横交错。走在墙外,我耳中灌满四周的嘈杂,干枯的泡桐树叶在鞋底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听到吆喝声、喇叭声、刹车声、手机铃声……大千世界闪耀着,玻璃橱窗里的东西在诱惑我,笑容可掬的售货员在鼓动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人仿佛只有不停地自我更新,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脚步。转入街口,我看到不少在大街小巷糊口的手艺人。他们为城市带来热烘烘的包子、花花绿绿的小玩具、栩栩如生的陶瓷人……我见过一个蹬着三轮车的大叔,他的车上堆满竹编的篮子、箩筐,从乡下进城带孙子的老人,时常照顾他的生意。有时路过这,我总忍不住想,他走后还会有人懂得编织这些物件吗?正对着东墙有个不大不小的菜市,白天总是闹哄哄的,有卖菜的、卖水果的、卖鱼的、卖猪肉的、卖熟食的……一天中的两三个时段,菜摊前围着厨男煮妇,他们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在斤斤计较中维持着细水长流的生活。肉铺的老板嗓门大,根本不容人挑拣还价,还喜欢把刀剁得当当响。最喜人的是冒着腾腾热气的小吃摊,小孩子们常在摊前逗留,老人们也总会解囊哄孙,那总爱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笑的老板娘,每回也总能把馋嘴的娃儿们弄笑。而这烟火缭绕的种种,让我眷恋这俗世的声息。走过菜市,在街道转个弯,就能来到老剧院。光顾老剧院的都是些附近的老人,这些耳朵不好的老人,在听见这些咿咿呀呀的曲调时,③突然变得不聋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一听见旦角妩媚地唱出这句,他们就忍不住摇头晃脑地哼上几声。过了老剧院就是博物院。大院里原先也到处都是树,树上的鸟儿比进出博物院的人多。我去那里看画展,那些鸟儿就叽叽哇哇叫个不停,仿佛在欢迎老朋友。后来突然有一天,杂树被砍掉了,院里弄了一些新的花圃,种上了一些引进的绿植,其余花草葱茏的地面则被沥青覆盖,鸟儿飞走了,我的老朋友不知去了哪里。博物院左面原来有一片桂花林,如今林地上拓建出一个广场,穿林的溪流被水泥封死在路面下,成为城市污水的通道。有人说,鸟儿不会再回来了。可我不死心,我想等新种的树再长高些,那些可爱的歌声就会重新响起。绕过广场,往西走一段路,就会回到老墙根。在这碎砖支撑的老墙外,我时常遇到一些陌生的老人,我走在夕照中,看着老人们的背影,恍惚之间,莽莽撞撞地踩到他们的脚印,或是一不小心碰上他们的目光,就会被一些绵绵不绝、哀而不伤的意念震撼,然后墙边那些昏睡的旧事物就会苏醒过来。夕阳下,青砖铺就的路六尺来宽,白墙黛瓦的老房子苔痕斑驳,残破的院门嘎吱作响,门边的石墩憨态可掬,摇动的枯草召唤往日的岁月。我悄悄地尾随一个满目慈悲的老人,跟着他在墙根盘桓久了,我仿佛也变成了老人。那个如同老人的我,总是在那些红漆剥落的院门前徘徊不前,既不走进去,又不离开,只是默默地站着,满怀期待地瞧瞧这个院门,又望望那个路口,似在寻找熟人又怕遇见熟人。在老墙根边,我的双脚缓慢,眼睛也缓慢。在缓慢的行走中,看墙里墙外的路如何一条条地延伸、一段段地连接,有时我想,若是爬到高墙上,以俯瞰的姿态望向那人世间的路,是不是也会像站在墙根下一般?④而这又是否就是人生的图景?(有删改)2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描写墙的特征并点明墙的象征意义,由此展开对墙两边的世界的描写。B.盯墙根的蚂蚁窝、骑脚踏车、躲猫猫、耍水枪等,表现了墙内世界孩子们的童真童趣。C.鸟儿因改造而离开,但作者期待鸟儿的歌声重新响起,可见作者对这种改造深感不满。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自己仿佛变成了老人,这种身份变化,让情感的表达更为真切。2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将老人的眼睛比喻为“幽暗的墙缝”,生动地刻画了老人浑浊无神的眼睛。B.②句中的“繁茂”与“凋零”,既是在描写草木的生长,也是在描写老人的状况。C.③句中老人们的耳朵时聋时不聋,是因为老人们只在乎自己喜欢又熟悉的老旧事物。D.④句以疑问结尾,引发思考,既深化主题,又适度留白,读来深刻隽永,余味无穷。26.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墙”是如何统摄全文的。27.学校举办“现当代文学读书研讨会”,读书小组决定以“诗意的散文”为主题分析本文的创作风格,并确定三个关键词“意象·语言·情感”,请围绕关键词进行简要分析。(2019·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北京的“大”与“深”以外地人前后居京近二十年,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的大。每次出差回来,无论出北京站奔长安街,还是乘车过机场路,都会顿觉呼吸顺畅。“顺畅”本应是空间印象,却由复杂的文化感受作了底子。日本鹤见祐辅有一篇《北京的魅力》,其中说,若是旅行者于“看过雄浑的都市和皇城之后”,去“凝视那生息于此的几百万北京人的生活与感情”,会由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发现“日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和‘深’在”。外国观光客如何感觉北京姑置不论,来自人口稠密的江南城镇而又略具历史知识的本国旅游者,他们所感到的北京的大,多少应当由元明清三代帝都的那种皇城气象而来。初进北京,你会觉得马路广场无不大,甚至感到过于空阔,大而无当,大得近于浪费。由天安门下穿过故宫,则像是走过了极长的一段历史。于是你又由“大”中感到了“深”。久住北京,已习惯于其阔大,所感的大,也渐渐地偏于“内在”。似乎是汪曾祺吧,于香港街头见老人提鸟笼,竟有点神思恍惚,因这种情景像是只宜在北京见到。无论世事有怎样的变幻,护城河边,元大都的土城一带,大小公园里,以至闹市区马路边人行道上,都会有老人提着鸟笼悠悠然而过,并无寂寞之色,倒是常有自得其乐的安详宁静。老派北京人即以这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与北京的“大”和谐。大,即能包容。也因大,无所损益,也就不在细小处计较。北京的大,北京人的大气,多少应缘于此的吧。跻身学界,对于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
- 《天然药物的开发》课件
- 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
- 社区项目方案设计模板
-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能力测试口算题带答案
- 家庭教育活动报告
- 《组织行为学》激励课件
- 严重精神病性管理工作培训
-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音乐照护健康评估-老年康体指导 初 级 -1729733444183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河道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网络游戏利与弊》课件
- 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 海水的性质 说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医院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
- CFM56-5B发动机VBV活门的钢丝软轴操控原理及软轴刚度研究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认证备考题库(含答案)
- 带式输送机胶带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