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貌(答案版)_第1页
第四章地貌(答案版)_第2页
第四章地貌(答案版)_第3页
第四章地貌(答案版)_第4页
第四章地貌(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貌目录一、核心知识脉络二、单元知识梳理知识点01喀斯特地貌知识点02河流地貌知识点03风沙地貌知识点04海岸地貌知识点05地貌观察的顺序三、重难点解读重难点01喀斯特地貌有关知识重难点02不同河段河流所塑造的地貌不同重难点03黄土地貌重难点04等高线判读重难点05等高线中的相关计算四、常见题型解答知识点01喀斯特地貌(一)喀斯特地貌和分布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二)喀斯特地貌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图示地貌特征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峰丛、峰林洼地边缘残留的,常常呈锥状耸立孤峰竖立在平原上的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残留的低矮山丘2.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图示地貌特征溶洞从地表经落水洞落下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长期溶蚀后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成层分布石钟乳、石幔、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称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图示为从下向上仰视拍摄的石钟乳石笋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柱状岩体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一体的柱状岩体【点拨】如何判断景观图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1)看形态特征。(2)看位置。【易错点拨】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表景观均是溶蚀地貌,地下景观均是沉积地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表景观如溶沟、石芽、峰林、孤峰等为溶蚀地貌,但地下溶洞也是溶蚀地貌。知识点02河流地貌(一)常见的河流地貌1.上游——峡谷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图示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有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2.中下游——冲击平原 山前平原——冲积扇平原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图示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流速迅速降低,挟带的物质迅速沉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多个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中部平原——河漫滩平原,是冲击平原的主体部分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图示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流分汉,水流速度较小,湖沼较多。河流曲流发育,经常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古河道、牛轭湖和洼地等地貌及其沉积物河口段——滨海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图示当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入海(湖)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潮)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形态多种多样,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变细(二)河谷形态河谷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发育阶段侵蚀方式河谷形态图示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下游河谷横剖面呈U形源头河口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下蚀减弱,河谷变浅,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点拨】1.牛轭湖如何形成的?①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度越来越大。②截弯取直:当河流弯曲度特别大时,拐弯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较大,河流很可能会将弯曲处狭窄的地峡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③与主河道分离,形成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④形状如牛轭,从而形成了牛轭湖。2.河口三角洲地貌、特点和作用如何?①河口三角洲地貌: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因河口变宽,流速变慢,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就形成三角洲地貌。②三角洲地貌的特点:多分布在河流的入海口和入湖口;形成原因主要是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河床变宽,流速减缓,受潮流的顶托作用,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的;在形态上多以三角形为主,三角洲地区河道宽阔,分叉较多,河网稠密。物质颗粒由河口向海口变细。③三角洲地貌的作用: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距离海洋较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集聚区。【易错点拨】三角洲和山麓冲(洪)积扇的形态相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三角洲多发育在入海口处。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发生洪涝。冲(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水面展宽,流速剧减,其挟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洪)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冲(洪)积扇的沉积物颗粒一般大于三角洲。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相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泥石流必须要有水的参与才能发生;滑坡可以在没有水的参与下发生,但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也是滑坡的诱发因素。滑坡发生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知识点03风沙地貌(一)风沙地貌、原因、分布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原因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地貌。当风速较弱,其挟带的沙粒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地貌,如沙丘分布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常看到风沙地貌(二)常见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地貌类型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图示风蚀柱产状水平和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层区,受风沙的长期吹蚀作用,原岩石崩解破碎,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风积地貌——沙丘类型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有植被植被能固定流沙流动沙丘没有植被随风移动,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点拨】利用沙丘判定风向:(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风向戈壁沙漠黄土2.风力沉积作用的分选性特点: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通常颗粒较大、密度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密度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易错点拨】只有干旱地区才有风积地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风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因为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强,沙源足,风力大,风蚀作用强。从字面上看,只要有充足的沙源,有足够大的风力,就可能形成风积地貌。在非干旱地区的河谷和海岸往往风力较大,同时大风日数较多,也可能出现局地的风积地貌。只要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就必须植树造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往往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类地区年降水量小,而多数树木生长要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一方面成活率低,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将会严重消耗地下水,导致地区更干旱。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治理,例如恢复草地、种植耐旱植被等。知识点04海岸地貌(一)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二)常见海岸地貌类型1.海蚀地貌地貌类型形成原因图示海蚀崖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演示后退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海蚀穴沿岸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长期受海浪侵蚀形成的洞穴海蚀拱桥海浪长期作用,使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的拱桥海蚀柱独立于海中的直立岩柱2.海积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景观图地貌特点海积地貌海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 【点拨】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之间的关联性:海水冲击岸边的基岩,掏空下部,上部岩石崩落,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后退,微微斜向大海,形成海蚀平台;海蚀平台抗侵蚀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海蚀柱。【易错点拨】海积地貌仅受海水运动影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形、气候、地质也能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比如海积阶地就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而形成的海边平坦宽阔台阶状堆积地形。知识点05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顺序位置选择宜先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顺序第一步: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第二步: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第三步: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观察工具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和坡向坡度大小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与生产、生活的影响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临界坡度为15°。铁路线的修建也受坡度的影响,其临界坡度为2.5%—3%。修建时,降低坡度的方法是修建“人”字形线路。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反映地貌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坡向阳坡和阴坡面向太阳的山坡为阳坡,背对太阳的山坡为阴坡。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一般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与之相反。但不能仅靠南北判断。阳坡就是太阳照射的一面,通常动植物种类比阴坡要多,雪线也高于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通常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一般迎风坡雪线较低,背风坡雪线较高,我们常常根据雪线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与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3、综合观察地貌形态要素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其他观察内容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重难点01:喀斯特地貌有关知识(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①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是石灰岩。②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③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溶蚀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越容易发育。(2)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①地貌:地表崎岖。②气候:降水丰沛。③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4\*GB3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3)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a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b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c水文:裂隙发育,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d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②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影响:a云贵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洼地、盆地和平原,被当地人称“坝子”,坝子土层比较深厚,可作为农业用地。b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暗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c喀斯特地貌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其是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d有些溶洞可作地下工厂和地下仓库。e某些溶洞可作为地下水库,用于发电和灌溉。f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不利影响:a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b喀斯特地貌区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现象发生。c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因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因此,喀斯特地貌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持当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以开发利用。重难点02:不同河段河流所塑造的地貌不同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按照流水作用的不同以及所处河流位置的差异,可将河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段。可结合下图来分析:(1)上游一般位于山区和高原,以河流的侵蚀作用为主(下蚀和溯源侵蚀),河谷多为V字形谷,河流位置如图中A河段,河谷形态如图中=1\*GB3①。(2)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侵蚀作用减弱,以河流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该处河谷多为槽形谷,在山前多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冲积平原,河流位置如图中B河段,河谷形态如图中=2\*GB3②。(3)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谷宽阔、平坦,以河流的堆积作用为主,平原多为河漫滩平原,河流位置如图中D河段,河谷形态如图中=3\*GB3③。(4)河口段位于河流的终段,处于河流于海、湖水体相互作用下的河段,多为三角洲平原,河流位置如图中C。重难点03:黄土地貌1.概念(1)黄土:由风搬运沉积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2)黄土地貌:在黄土堆积的过程中,或在黄土堆积以后,受到其他外力作用(如流水侵蚀作用等)的影响,可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形态,由于这种地貌的物质基础是黄土,故称之为黄土地貌。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2.分布(1)黄土分布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2)黄土地貌的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其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州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3.成因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黄土塬、黄土垛、黄土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4.地貌类型及特征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丘陵起伏,即使部分地区有平坦的顶部,也因受河谷分割呈条状。包括黄土沟谷和黄土沟间地两种地貌。地貌类型特点图示黄土沟谷降落到黄土坡地的雨滴,很容易把土粒溅起,并随着水流流走,使地面形成侵蚀沟黄土沟间地黄土塬周围被沟谷环绕,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黄土塬是在比较平坦的古地面上经黄土覆盖而成,最大厚度可达100多米黄土墚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黄土垛长几百米甚至几十千米,但宽度仅几十米到几百米黄土峁沟谷分割的孤立穹状黄土丘陵,顶部浑圆,形似馒头;斜坡较陡,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多连续分布。重难点04:等高线判读1.等高线:地图上把表示陆地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圆滑的曲线。2.等高线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它能反映地面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3.五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出凸出(凸高为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重难点05:等高线中的相关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例如,如上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2)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3)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100m(H为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4.估算坡度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a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1.B2.D【解析】1.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故选D。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 B.夏季气温较高C.冬季降水较多 D.夏季降水较多4.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土层薄C.降水少 D.土壤黏重5.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

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3.A4.B5.D【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发育有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好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而该地区位于22.5°N附近,发育了热带雨林,说明水热条件较好,夏季时该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水热条件都充足,能够满足雨林生长,故该地区发育热带雨林主要不是得益于夏季气温较高和夏季降水较多,BD错误;该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降水量差异并不大,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可知,雨林发育于洼地,从图中也可看出该洼地很深,因此冬季时不易受到冬季风影响,且洼地地形,不易散热,使得该峰丛洼地冬季气温较高,加之洼地水分条件较好,故发育了雨林,A正确。故选A。4.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区,地表易受侵蚀导致土层贫瘠、浅薄,土壤保水性能弱,植被扎根较浅,抗倒伏能力弱,故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B正确;旱生型矮林的形成与气温关系不大,且该地区纬度低,气温并不低,A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C错误;土壤黏重主要是红壤的特点,石灰岩广布地区不易形成红壤,D错误。故选B。5.从图中可看出该洼地很深,因此冬季时不易受到冬季风影响,且洼地地形,不易散热,使得该峰丛洼地冬季气温较高,发育了雨林,因此需要满足地形相对封闭才能较好地阻挡冬季的冷空气。②正确;只有洼地相对高差大,使得洼地内,只有太阳高度较高时,才能接受到太阳辐射,洼地内太阳辐射较弱,而植被为了获得更多光照,不断向上生长,才能够出现“最高树”,③错误,④正确;生物多样性高一般需要满足跨纬度较大及垂直差异明显等条件,从图中可看出,洼地崖壁上植被稀少,说明生物多样性并不丰富,①错误。综上所述,D选项中的②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金沙江虎跳峡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高山夹峙,峭壁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中间江面宽度仅30~60米。下图是虎跳峡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形成虎跳峡的外力作用及虎跳峡所处的河段是(

)A.流水下切侵蚀中游B.流水侧蚀下游C.流水溯源侵蚀上游D.流水下切侵蚀上游7.虎跳峡河谷的特征是(

)①V字形河谷②两壁险峻,与地面垂直③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④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大于深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答案】6.D7.C【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跳峡位于河流上游,该地地壳破碎,落差大,河流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大峡谷,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7.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字形,故①正确;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两壁险峻,但与地面不垂直,故②错误;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故③正确;峡谷谷地狭窄,宽度通常小于深度,故④错误。所以选C。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节理裂隙入渗时,会对裂隙壁面产生渗流潜蚀作用。在渗流潜蚀作用下,黄土裂隙会演化成一种特殊的地貌——黄土潜蚀洞穴,洞穴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的复杂水土耦合过程。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裂隙性黄土潜蚀洞穴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影响黄土裂隙洞穴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流水沉积 B.生物风化和冻土冻融C.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D.流水溶蚀和流水沉积9.随着裂隙的扩大,流水对裂隙壁面的侵蚀强度()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10.③过程中,裂隙底部出现凹槽的主要原因是()A.黄土吸水饱和,负重增加导致崩塌 B.裂隙底部积水,地下径流发生侧蚀C.底层黄土较软,抗流水侵蚀能力差D.进水口水量大,对底层黄土冲刷强【答案】8.C9.C10.B【解析】8.根据图文资料可知,黄土裂隙洞穴发育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共同作用,C正确;黄土裂隙洞穴与流水沉积无关,A错误;黄土高原的冻融不明显,与黄土裂隙洞穴发育无关,B错误;黄土可溶性小,黄土裂隙洞穴形成与流水溶蚀无关,D错误;故选C。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随着裂隙的扩大,水量无明显变化,裂隙壁在一开始形成时受到流水的侵蚀较强;随着裂隙的增大,流水对裂隙壁的侵蚀会减弱,故流水对裂隙壁面的侵蚀强度先增强后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③过程还未形成崩塌,A错误;裂隙底部积水后,形成地下径流,发生侧蚀会侵蚀裂隙底部出现凹槽,B正确;黄土层较软,会发生很多种可能情况,不是凹槽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进水口水量大,对入口的侵蚀大,入口处没有明显变大,说明进口水量不大,D错误;故选B。依据冲积扇所在的环境条件差异,将冲积扇分为“旱扇”和“湿扇”两类。“湿扇”(图1)分布于湿润区,扇上河流常年存在,搬运能力稳定长久。“旱扇”(图2)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天山北麓“旱扇”较多,在天山持续抬升过程中,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图3为冲积扇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1.随着天山持续抬升,天山北麓先后形成的“旱扇”扇端距离山麓的远近关系是(

)A.先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 B.后形成的扇端距离天山山麓近C.与先后顺序无关,距离相等 D.受径流大小影响,无法判断12.乘坐热气球翱翔冲积扇上空,观察“旱扇”比“湿扇”更清晰且结构更完整是因为(

)①旱扇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能见度高②旱扇地表植被相对于“湿扇”较少③“旱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强,沟壑纵横,更容易观察④旱扇地区人口密度小,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活动改造强度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1.A12.C【解析】1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天山北麓先后形成的“旱扇”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这些冲积扇面积较小,扇缘距离山麓较近,A正确,排除BCD。故选A1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旱扇”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方便观察,①正确;“旱扇”的植被较“湿扇”少,地表植被遮挡少,更容易观察,②正确;“旱扇”是短暂洪水带来的暂时性河流造就的,流水作用较弱,③错误;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下,更有利于保护冲积扇形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福建省平潭岛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岸地貌发育典型,具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称,是进行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的绝佳场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选择了长江澳风车田沙滩、龙凤头沙滩、东海仙境和石牌洋景区四个实践点作为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点。如图是实践点地理位置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四个实践点的海岸地貌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兴趣小组在东海仙境发现有“仙人井”的分布,下列关于“仙人井”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②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③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④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答案】13.D14.D【解析】13.①长江澳风车田沙滩和②龙凤头沙滩属于海水堆积地貌,③东海仙境和④石牌洋属于海浪侵蚀地貌,因此根据设问选③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而形成“仙人井”,因此顺序为③①②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某地理野外实习小组在实习底图上,预设可供选择的线路方案如下图,准备用于图示区域地形类型的考察。完成下面小题。15.最为合适的线路是(

)A.线路1 B.线路2 C.线路3 D.线路416.观察中需要(

)A.腿要勤,可以多次往返几次考察B.口要勤,沿途在村落问询老农民C.眼要勤,仔细观察地形单元类别D.手要勤,收集沿途各种岩石样本17.有关地貌观察的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视野狭窄处便于精确观察B.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C.观察和描述从大的地貌逐渐到小的地貌D.先描述植被、土壤,再描述地貌【答案】15.A16.C17.C【解析】15.线路1沿线穿过地形图中西南部的山峰,向东经过河流、村落、间歇河再到东部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跨越地形类型最全面,A正确。线路2、3、4经过的地形区不典型或不全面,BCD错误。故选A。16.在实习底图上确定线路后,沿着线路1就可以完成区域内所有地形单元的考察,不必往返,A错误;老农民对地形类型的专业语言知道较少,B错误;眼要勤,仔细观察地形单元类别,C正确。观察地形类型不必采集岩石样本,D错误。故选C。17.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A错误;地貌观察时应由面到点,先宏观后微观,B错误;地貌观察时应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C正确;地貌观察时,应先描述地貌,再描述植被、土壤,D错误。故选C。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层沉积岩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流水顺着节理进行侵蚀,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经过成千上万年,形成平顶、陡崖和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被称为“丹霞地貌”,其中,形成的陡崖多为环形状态的称为“环崖丹霞”。下图为某地“环崖丹霞”形成过程示意图。根据材料说明流水侵蚀在“环崖丹霞”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方式和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示意图中陡崖部位不易被侵蚀的原因。针对少数游客在旅游时踩踏丹霞地貌的行为,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说服他停止破坏?【答案】(1)方式一:河流侧蚀。依据:出现河曲(河道变弯)。方式二:河流下蚀。依据:出现嵌入式河谷(河谷加深)。(2)陡崖所在部位为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力,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丹霞地貌形成时间长,破坏后不易恢复;踩踏丹霞地貌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踩踏会破坏岩层的表层结构,加剧外力对丹霞地貌的侵蚀;会破坏丹霞地貌的美学和科学价值。【详解】(1)据图中信息可知河流并不平直,有一定弯曲,这说明河流发生侧蚀,图中河谷不断加深,出现嵌入式河谷,说明河流出现下切侵蚀。(2)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地质构造,图中的陡崖所在部位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3)内外力形成地貌需要漫长的地质时间,丹霞地貌形成时间长,破坏后不易恢复;踩踏丹霞地貌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破坏了景观;踩踏会破坏岩层的表层结构,加剧外力对丹霞地貌的侵蚀,使景观存留的时间变短;踩踏会破坏丹霞地貌的美学和科学价值。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浪分布。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两个海岸,R河从甲海岸注入地中海。2004年,当地政府在R河上游19km处修建了水坝。R河全段落差较大。为了抵御海岸侵蚀,当地政府实施了两个工程措施方案:①从乙海岸堆积引沙回甲海岸,②从水坝冲淤调沙。(1)甲海岸靠近R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却比乙地少,试分析其原因。(2)判断水坝运行前后,冬季甲海岸侵蚀情况的差别,并说明理由。(3)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谈谈方案②的效果优于方案①的原因。【答案】(1)甲海岸浪高更大,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甲海岸平直,沉积环境差;乙海岸为海湾构造,利于泥沙沉积。(2)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理由:水坝建立后,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甲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海岸侵蚀作用加强。(3)乙处海浪较小,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其沉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大小颗粒都有沉积,R河距离甲处近,其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易在甲处堆积,对海浪的侵蚀抵御效果比①方案更好。【详解】(1)从图中浪高图可以看到,甲海岸“大浪”较多,浪高更大,整体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同时甲海岸形态更为平直,海水在此处难以大规模沉积,其沉积环境差;从图中来看,乙海岸“小浪”较多,浪高较小,沉积作用较强,乙海岸为海湾构造,此处海水流动性更慢,利于泥沙沉积。(2)水坝建立后,水库可拦截泥沙,同时调节径流,使得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运输至下游的泥沙减少;而甲处泥沙沉积减少,且海岸平直,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故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3)本题要求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为海湾构造,海水流动性较差,海浪相对较小,故其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岸平直,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故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可将上游地区的沉积物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