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_第1页
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_第2页
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_第3页
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_第4页
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3.4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干涉1.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2.通过用射线解释反射、折射现象,认识波动中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3.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1.了解波的叠加原理,了解波的叠加过程中质点的合位移。2.从振动角度认识振动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3.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祥。4.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了解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考点一、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如水遇到挡板)时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2.反射规律:反射线、法线与入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波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同样,其他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也发生折射.4.水波的折射:水波在深度不同的水域传播时,在交界处发生折射.考点二、波的衍射1.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3.波的衍射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考点三、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2.稳定干涉条件(1)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2)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3.干涉的普遍性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题型1波的反射与折射(2024春•嘉定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波线,则()A.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解答】解:AB.波1、2都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故1、2的频率、波速、波长均相等,故AB错误;CD.波1、3是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但波源没变,因而频率相等,由v=λf可知波长不同,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023春•普陀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波发生反射时,频率不变、波长、波速均变大 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解答】解:AB、波发生反射时在同一介质中,则波速不变,波源不变,则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不变,故AB错误;CD、波发生折射时,介质改变,波速发生变化,振源不变,波的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也发生变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超声波由水中向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类似于光由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传播的折射及全反射现象,也满足折射定律sinαsinβ=v1v2(其中α、β分别为超声波在水中的入射角和空气中的折射角,v1、v【解答】解:根据题意,当β=90°时即为临界值,根据sinαsinβ=v1v2设潜艇发出的超声波从水中传出的区域半径为r,根据几何关系有:tanα=则面积S=πr2联立解得:S=答:在水面πH题型2波的衍射(2024春•大兴区校级期中)如图,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作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可以采用的办法是()A.增大振源频率 B.减小振源频率 C.N板向下移动 D.N板向左移动【解答】解:P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P点波没有明显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使P处质点振动,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减小小孔的间距,同时也可以增大波的波长,即减小频率,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3秋•海门市期中)如图所示,挡板M是固定的,挡板N可以上下移动。现在把M、N两块挡板中的空隙当作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P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为了使挡板左边的振动传到P点,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撤去N板 B.N板向上移动 C.增大波源振动的频率 D.增大波源振动的幅度【解答】解:P处质点没有振动,说明P点波没有明显衍射过去,原因是MN间的缝太宽或波长太小,因此若使P处质点振动,可采用N板上移或M下移,使小孔的间距减小,同时也可以增大波的波长,即减小频率,增大波源振动的幅度,撤去N板,均无法使得P点的水振动起来,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春•大兴区期末)某同学观察到波长相同的水波通过两个宽度不同的狭缝时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波通过狭缝后波速不变,波长变短 B.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有些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C.此现象可以说明,波长一定,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D.此现象可以说明,缝宽一定,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解答】解:A.水波通过狭缝后,因波速与频率不变,依据公式λ=vf,则有波长不变,故B.一切波均有衍射现象,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有的衍射现象明显,而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当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比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故B错误。CD.从图可知,波长一定,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由于图中只有缝宽在变化,无法得出缝宽一定,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C正确,D错误。故选:C。题型3波的干涉(2024•青羊区校级模拟)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如图乙为该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列波沿x轴负向传播,这列波的波速为0.5m/s B.平衡位置x=0.1m处的质点在0.3s时的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2.5Hz D.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可能为20cm【解答】解:A、由振动图像可得,0.2s时质点A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根据同侧原理法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λ=0.2m,由振动图象可知,周期为T=0.4s,根据波速的公式得v=λT=0.20.4m/sB、根据振动过程可知,平衡位置x=0.1m处的质点在0.3s时到达负向最大位移,加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B错误;C、若两列波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频率必须相同,根据周期与频率的关系,该波的频率为f=1T=10.4HzD.当障碍物的尺寸和波长相比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即可以发生明显衍射,所以该障碍物的尺寸可能为20cm,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多选)如图所示是水波干涉示意图,S1、S2分别是两个水波波源,A、D、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两波源频率相同,振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A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B.质点B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C.质点C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 D.质点D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解答】解:A、B、D、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里,波峰和波峰相遇,波谷和波谷相遇都是振动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加强的区域总是加强,减弱的区域总是减弱,由图象知A是波峰与波峰叠加,B是波谷与波谷叠加,是振动的加强点,在A与B的连线上的D点也是振动的加强点。振动的加强点的振动始终加强,但是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波谷。故ABD正确;C、C点是波峰与波谷叠加,是振动的减弱点,由于两波源频率相同,振幅相等,所以C点的振幅为故C错误。故选:ABD。(2020春•西城区期末)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 B.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D.这是水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没有此类现象【解答】解:A、这是两列水波发生干涉的现象,故A错误;B、从图可以看出两列波相遇后形成了稳定的干涉图象,故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B正确;C、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也有此类现象,故D错误;故选:B。题型4波的干涉加强与减弱区域(2023秋•潍坊期末)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A、B、C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B=30°,B、C处各有一波源,可发出波速均为2m/s的机械横波。已知A、C间的距离为8m,0为AB的中点,B、C处波源的振动方程分别为xB=10sin(0.5mt+π)cm、xC=10sin(0.5ml)cm,t=0时刻两波源同时起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波的波长均为1m B.A点是振动减弱点 C.O点是振动加强点 D.0~10s内,A点通过的路程为0.8m【解答】解:A、由于ω=0.5π=2πT,解得T=4s,则波长λ=vT=2×4m=8m,故B、因AB=16m,则AB﹣AC=8m=λ,两振源振动方向相反,可知A点是振动减弱点,故B正确;C、因O点到BC两点的距离之差为零,可知O点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D、因A点振动减弱且振幅为零,则0~10s内,A点通过的路程为零,故D错误。故选:B。(2024•浙江)频率相同的简谐波源S1、S2和接收点M位于同一平面内,S1、S2到M的距离之差为6m。t=0时,S1、S2同时垂直平面开始振动,M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A.两列波的波长为2m B.两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 C.S1和S2在平面内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D.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3cm和1cm【解答】解:B、t=4s时M点开始向上振动,说明此时一列波传播到M点,可知该波起振方向向上,t=7sM点的振动开始改变,说明此时另一列波传播到M点,此时先传播到M点的波使M点向下振动,之后振幅减小,则此时M点振动减弱,故后传播到M点的波使M点向上振动,即第二列波的起振方向向上,可知两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故B正确;A、S1、S2到M的距离之差为Δx=6m,由题图可知两列波传到M的时间之差为Δt=7s﹣4s=3s。波速为:v=ΔxΔt=6由题图可知周期T=2s,则波长为:λ=vT=2×2m=4m,故A错误;C、波源S1、S2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所以在平面内能产生干涉现象,故C错误;D、两列波相遇之前M点的振幅为3cm,相遇之后M点的振幅为1cm,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M点是两波干涉的振动减弱点,并且是振幅最小的减弱点,可知后传播到M点的波的振幅为3cm﹣1cm=2cm,则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3cm和2cm,故D错误。故选:B。(2024春•镇海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波源S1和S2分别沿y轴方向振动形成两列简谐横波,分别向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S1、S2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当t=2.2s时,x=0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0cm,则()A.波速为2m/s B.x=1m处的质点最早出现振幅为10cm的波谷位置 C.t=2.6s时,x=0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0cm D.t=10s后,两波源之间(不包括波源)有20个振动加强点【解答】A.由振动图像可知,质点的振动周期T=0.4s,振幅A=5cm,由两图可知S1比S2早振动的时间为t=0.2s=T2,当t=2.2s时,x=s=10cm=2A可知当t=2.2s时,x=0处质点振动的时间正好是半个周期,则波源S1的振动传播到x=0处的时间为:t'=2.2s﹣0.2s=2s则波速大小为:v=xt'=B.波长为:λ=vT=5×0.4m=2m波源S2的振动形成的第一个波谷是在x=10m处,时间为:t=0.3s+0.2s=0.5s在t=0.5s,波源S1振动形成的第一个波谷的位置为:x1=﹣10m+2m=﹣8m最早出现振幅为10cm的波谷位置为:x2故B正确;C.根据波传播的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可知两波源的振动传播到x=0处的时间为:t4因为波源S2比S1晚振动0.2s,所以2s~2.2s之间x=0处的质点只参与S1的振动,通过的路程s1=2A=10cm,2.2s~2.6s之间x=0处的质点参与两波源的振动,振动加强,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四倍振幅,则通过的路程为:s2=4×2A=40cm所以在t=2.6s时,x=0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1+s2=10cm+40cm=50cm,故C错误;D.t=10s时,两波源的振动方向都是向y轴负方向,两波源处振动加强,两波源之间(不包括波源)振动加强点的个数为:n=20λ2-1(故选:B。一、波的反射和折射1.波的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即入射线、反射线及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入射线、反射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波的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3.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4.波长是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的,即在波的反射中,由于波的频率和波速均不变,根据公式λ=eq\f(v,f)可知波长不改变;在波的折射中,当进入新的介质中波速增大时,由λ=eq\f(v,f)可知波长变大,反之变小.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声波波长较长,一般在1.7cm~17m.3.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二、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三:对波的干涉的理解1.发生干涉的条件:(1)两列波的频率相同;(2)相位差恒定.2.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两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3.干涉图样及其特点(1)干涉图样:如图所示.(2)特点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②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法: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产生的波叠加时,加强、减弱条件如下:设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Δr,则当Δr=kλ时为加强点,当Δr=(2k+1)eq\f(λ,2)时为减弱点,其中k=0,1,2….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2.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减弱点;若某点是平衡位置和平衡位置相遇,则让两列波再传播eq\f(1,4)T,看该点是波峰和波峰(波谷和波谷)相遇,还是波峰和波谷相遇,从而判断该点是加强点还是减弱点.(多选)(2024春•福州期末)如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5s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两个质点P、Q此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为0.5A、﹣0.5A,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t=0.5s时刻,质点P、Q都在减速 C.t=2.0s时刻,质点P正在沿y轴负方向振动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为20cm的障碍物时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解答】解:A、由图乙可知,质点Q在t=0.5s时刻向y轴负方向振动,由图甲根据同侧法可知,该简谐横波沿轴负方向传播,故A正确;B、t=0.5s时,质点P、Q正向下运动,越靠近平衡位置速度越大,所以质点P速度增大,质点Q速度减少,故B错误;C、由图乙知波的传播周期为T=6s,从t=0.5s到t=2.0s经历了1.5s=14T,所以在t=2.0s时质点P在y轴下方正沿y轴负方向振动,故D、由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λ=24cm,则该波遇到尺寸为20cm的障碍物时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AC。(多选)(2024•四川一模)一列简谐横波在t=1.2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2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403C.从t=1.2s开始,紧接着的Δt=1.8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2cm D.从t=1.2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晚0.8s回到平衡位置 E.若该波在传播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2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解答】解:A、由乙图可知在t=1.2s时质点A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根据“上下坡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甲图知波长为16m,由乙图知波的周期为2.4s,所以这列波的波速为v=λT=C、从t=1.2s开始,紧接着的Δt=1.8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ΔtT⋅4A=D、质点Q振动方向沿轴正方向,从t=1.2s开始,质点Q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Δt1=π62πT=112×2.4s=0.2s,图示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沿轴负方向,从t=1.2s开始,质点P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E.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该波的波长为16m,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2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E正确。故选:CDE。(多选)(2024•和平区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1=2s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2=2.75s时的波形图,质点P的平衡位置为x=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横波传播的速度大小可能为4m/s B.t=3.25s时质点P运动的加速度为0 C.质点P的位移函数表达式可能为y=5sin2πt(cm) D.该横波遇到体积为64m3的正方体,不会发生明显衍射【解答】解:A、由图可知波长λ=4m,从t1=2s到t2=2.75s的时间间隔:Δt=t2﹣t1=2.75s﹣2s=0.75s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波形图至少向右平移3m与虚线波形图重合,所以波向右传播的距离:Δx=3+nλ=3+4n(n=0,1,2......)则波传播的速度:v=ΔxΔt=3+4n0.75=4(3+4n)3,(n=0,1,2......),当n=B、t1=2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若t=3.25s时质点P运动的加速度为0,则在Δt′=t﹣t1=3.25s﹣2s=1.25s内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应为波长的整数倍,则在Δt′=1.25s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Δx'=vΔt'=4(3+4n)3×1.25=5(3+4n)3,可得Δx'λ=5(3+4n)3C、由v=λT可得周期:T=λv=44(3+4n)3=124(3+4n),当n=0时,T=1s,则ω=2πT=2π1rad/s=2πrad/s,由图可知振幅A=5cm,则质点P的位移函数表达式y=5sin(2πt+φ)cm,t1=2s时质点P的位移x=0D、正方体的体积为64m3,设正方体的棱长为d,由d3=64m3可得d=4m,d<λ,所以该横波遇到体积为64m3的正方体,会发生明显衍射,故D错误;故选:AC。(多选)(2024•南充模拟)杜甫在《曲江》中写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平静水面上的S处,“蜻蜓点水”时形成一列水波向四周传播(可视为简谐波),A、B、C三点与S在同一条直线上。图示时刻,A在波谷与水平面的高度差为H,B、C在不同的波峰上。已知波速为v,A、B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波通过尺寸为1.5a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 B.A点振动频率为2vaC.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3avD.从图示时刻起,经过时间av,B、C之间的距离增大E.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A点的振动方程是y=Hsin(【解答】解:AB、图示时刻,A在波谷,B在波峰上,A、B连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a,可知水波的波长为λ=2a,根据f=1T=vλ=v2a,所以AC、由图可知C比A距离波源多Δx=1.5λ,到达第一个波峰的时刻,C比A滞后t=Δxv=D、由于质点只是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则B、C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故D错误;E、图示时刻A处于波谷,振幅为H,角速度为ω=2πT=2πf=πva,则A故选:ACE。(2024•湖北一模)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是利用了共振的原理 B.歌唱家利用嗓音振碎玻璃杯,是共振的原理 C.在波传播过程中,质点都是自由振动 D.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大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解答】解: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是利用了惯性的原理,故A错误;B.歌唱家利用嗓音振碎玻璃杯,是共振的原理,故B正确;C.在波传播过程中,质点所做的振动属于受迫振动,故C错误;D.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比振动减弱点的振幅要大,但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以为零,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故D错误。故选:B。(2024春•佛山期末)设计师在对音乐厅进行设计时会利用到机械振动、机械波等相关知识,确保音乐的音质和听众的体验,关于音乐厅中的声学现象和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进墙面上的吸音材料后频率会改变 B.频率越高的声音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 D.小提琴和大提琴发出的声波会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解答】解:A.声音的频率由声源决定,声音传进墙面上的吸音材料后频率不会改变,故A错误;B.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频率越高的声音,根据v=λf可知,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B错误;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均为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正确;D.若想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两列声波的频率需相同,小提琴和大提琴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同,发出的声波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故选:C。(2024•南关区校级模拟)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当两列波均传播到坐标原点后,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幅为()A.8cm B.6cm C.0cm D.2cm【解答】解:由波形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同,均为8m,介质一定,则两列波的传播速度相等,根据v=λf可知,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稳定干涉,t=0时刻两列波的波前到原点的间距差值为Δx=8m-根据同侧法可知,左侧波上各点起振方向向下,右侧波上各点起振方向向上,两波前振动步调相反,可知坐标原点x=0处的质点为振动的加强点,所以坐标原点x=0处的质点振动的振幅为A=(5+3)cm=8c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4•龙凤区校级模拟)P、Q两波源分别位于x轴﹣10m和10m处,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振幅分别为15cm和30cm。t=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起振,t=3s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在x轴﹣4m和4m处的两质点刚要开始振动。质点M、N的平衡位置分别为坐标原点和x=2m处,则()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 B.两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均为4m/s C.0~5s内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30cm D.0~10s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4.5m【解答】解:A、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3s时x=﹣4m和x=4m两处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正方向,则两波源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两列简谐横波的波速均为v=Δx代入数据解得v=2m/s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两波的波长均为λ=4m,则周期为T=λ代入数据解得T=2st=3s时,x=﹣4m和x=4m两处的振动传到质点N所用的时间分别为ΔtΔt代入数据解得Δt1=3s,Δt2=1s可知0~5s内质点N只由右边波源引起振动了1s,由于1s=1则0~5s内质点N运动的路程为s=2AQ=2×30cm=60cm故C错误;D、t=3s时,x=﹣4m和x=4m两处的振动传到质点M所用时间均为Δt=代入数据解得Δt=2s可知t=5s时质点M开始振动,且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周期相同,可知质点M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A′=15cm+30cm=45cm由于2.5T=10s﹣5s=5s则0~10s内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s′=2.5×4A′=450cm=4.5m故D正确。故选D。(2024•乐清市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为某水池的剖面图,A、B两区域的水深分别为hA、hB,其中hB=2.5m,点O位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和N是A、B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OM=4m,ON=7.5m。t=0时M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N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M、N点为波源的水波(看作是简谐横波),两波源的振动频率均为1Hz,振幅均为5cm。当t=1s时,O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下。已知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式中h为水深,g=10m/s2A.区域A的水深hA=2.0m B.A、B两区域水波的波长之比为5:4 C.t=2s时,O点的振动方向向下 D.两波在相遇区域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解答】解:A、当t=1s时,O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下,说明经过1s的时间M点的振动传播到了O点,则水波在区域A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A=MOt=41m/s=4m/s,根据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可得A区域的水深为B、根据水波的波速跟水深的关系为y=gh可得A、B两区域水波的波速之比为vAvB=hAhB=1.62.5=45,因为两波源的振动频率均为1Hz,根据C、由题知,波的周期为T=1f=11s=1s,水波在区域B的波速大小为vB=ghB=10×2.5m/s=5m/s,所以N点的振动传播到O点的时间为t'=ONvB=7.55s=1.5s,所以在t=2s时,M点的振动在O点已经振动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