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44)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一种出现在海岸附近的中尺度局地环流,这一现象从赤道到极地都存在,往往出现于
背景风较弱的晴天。海陆风影响的海岸线地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区域,模拟研究的结果表
明,海陆风环流出现期间,沿岸近地面常会出现大气污染物浓度高值区。辽东湾西海岸是海陆
风的频发区,研究人员根据葫芦岛气象站(图1)多年的观测绘制成海陆风风向玫瑰图(图2)。
(1)在葫芦岛站位置图中用“一”画出葫芦岛站的海风风向,并根据图3描述葫芦岛沿岸海陆
风的风速特征。
胡芦岛站位置图图3胡芦岛沿岸陆风和海风风速百分比
(2)分析海陆风出现期间,葫芦岛站海岸地带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原因。
(3)请你为葫芦岛市有大气污染工厂的具体布局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依据。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
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图所示。在
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
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2)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3)说明冰川风对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山谷风的影响。
(4)推测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及理由。
3,图甲和图乙为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乙
(1)代表近地面的图是,代表高空的图是o
(2)图甲中箭头③表示,箭头④表不。
(3)图甲中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其方向是=
(4)图甲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南或北)半球。
(5)图乙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南或北)半球。
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他在这
个高度纵身跳下,打破了跳伞运动员多项世界纪录。
(1)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C为。
(2)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_____层(填字母)。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
的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O
(3)鲍姆加特纳降落到约10千米的高度时,位于大气的层(填字母),此时他耳边的
风声震耳欲聋。在该层中大气运动的特征是,该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o
(4)鲍姆加特纳完成这项活动需要哪些装备?(至少三点)
温度/C
5.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学会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材料一: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④一②C.②一③一④D.③一④一②
(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o
A.①B.②C.③D.④
材料二: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
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
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国甲我国北方某杜区新"“阳光居室”图乙英国“加n”潮沙发电机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
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2)A、B两地受热的是,冷却的是,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o
(3)比较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由高到低)。
(4)若图中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白天或夜间)。
40
20
00
80
60
40
20
(2)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3)对流运动强烈的是______层,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_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
是______层,在______层中可发现极光。(填字母代号)
8.如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④⑤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地,该地天气状况常为(晴朗/阴雨);该地气温日
较差较,请分析其原因______。
(3)用“一”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市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市区的是,说明判断的依据
9.材料一: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
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
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
将讨论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
材料二:如图。
笔M山中心公K城笈电hU<东胤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设计研究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的思路。
(2)简要描述材料二图中气温曲线分布特点,在图上绘制城市上空和郊区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
(3)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10.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乙图为某海岸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
甲乙
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
替而转换的现象。
(1)从甲图所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逆时针),若实验模
拟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O
(2)根据乙图中等压面分布,将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3)在图中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
(4)说出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11.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等压线
—'(流方向
(1)图中有M处气压______(高或低),天气状况是(晴朗或阴雨)。
(2)M、N二个气压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示地区位于半球,说明判断依据o
(4)①②③三地中风力最大的是,理由是。图中④地吹风。
(5)在图中画出③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和风向(实线箭头)。
12.读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与等高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⑥⑦两地相比,⑥地气温_____,大气垂直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气压
;③④⑥⑦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③④⑥⑦大气的运动方向是。
(3)若图示⑥为海洋,⑦为陆地,则近地面盛行(填“海”或“陆”)风,此时为
(填“白昼”或“黑夜”)。
(4)在图中绘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13.分析图,回答以下问题。
(1)A是____层,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下降),这是因为是该层大气
的直接热源。气温的这种垂直变化,导致该层大气运动显著。
(2)B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下降),原因是oA、B、C三层中有利
高空飞行的是(填字母)。
(3)某地近地面温度为30℃,这里的对流层厚度为12km,那么这里对流层顶的气温为℃o
14.如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位于高空的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o
(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会由______流向,从而形成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o
(3)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下
沉)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热力环流的
根本原因是A、B两地近地面_____。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市的是o
(5)若此图所示的空气环流表示低纬环流,B对应的气压带名称是o
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
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图1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
堂风示意图。
N<—*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2)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用以上原理进行解释。
(3)在图中绘制出此时气流的运动方向,说出“穿堂风”的风向是o
资料二:该原理应用范围广泛,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之相关。例如,该原
理可以指导我们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
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图2所示。
(4)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天气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白天和夜晚,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
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较重/较轻),
原因受到(山风/谷风)的影响。
(5)由于资金的原因,该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暂时不能作大规模调整。在这
种情况下,怎样减轻商业区和住宅区所受大气污染?请列举一项治理措施,并分析原因。。
16.读图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
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原因主要与图中①、②、③、④中的
过程有关。
(2)在雾霾天气下。
A.②强,③强
B.②弱,③强
C.③强,④弱
D.①弱,③弱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o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②强,④弱
D.①强,③弱
(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的原因是o
(5)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17.下表为太原市11月份一周天气变化统计,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
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日期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
最高气温
6310038
(℃)
最低气温
4-1-5-5-8-5-4
(℃)
雨夹雪小雪转
天气多云阴晴晴晴
转中雪多云
(1)据表描述该地一周的天气变化特征。
(2)11月21—23日期间,太原市应处于图示天气系统的(填字母)部位,请说明判断
理由
(3)根据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11月20日太原市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18.如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Affi(m)
1000]1
西A——B东
0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1)A、B两地受热的是;该处空气(上升、下沉)。
(2)用“一”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o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填白天或夜间),该风对
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是。
(5)下列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19.读下图完成问题.
(1)请在图上画出②地的风向,并写出该风向
(2)①处风速比②处风速,判断依据是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
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
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21.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因该层拥有______层,使得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2)图中②是,其厚度与大致呈正相关。
(3)图中③是—,该层以上到达地面被称为_____圈。
(4)图中④是,呈态。
(5)若人造地震波从地面向下传播,当经过甲(界面)时,横波、纵波都明显
当经过乙_______(界面)时,横波将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度/km
温度⑶
(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大气随着高度增加,温度;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②
(3)B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最多,并大量的吸收,成为人类生存环境
的天然屏障。
(4)C层中有_______层,强烈时,信号会受影响。
(5)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如图示意拉萨位置及7月降水量日平
均变化。
90°E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拉萨多夜雨的主要原因。
24.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因为.;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原因
是.
(2)某波音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做爬升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解释
这是为什么?
25.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
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今后新建公共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
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
布示意图。
夏季午后气温/七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
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O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
(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26.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①,②,
③O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o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此图表示地区在_(填“南”或“北”)半球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27.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度/km
-100-50050100气温/C
⑴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①②.
(2)图中b为________层,该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变化的原因是o
(3)图中a层为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变化的原因是o
28.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材料二:2020年6月24日16时30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
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且大气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河流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
平坦,土壤肥沃、沿河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淹没。
(3)云南德宏州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29.读非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1、7)月气压分布图;该月P的主导风向为
(2)比较该月图中④、⑤两地的太阳辐射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0.如图为某时刻亚洲东部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未来几天甲地的气温将。与丙地相比,乙地风力,原因是一
(2)丁岛处于板块的(消亡或生长)边界,A洋流对丙岛气候的影响是
(3)与丁地相比,乙地冬季气温______;丁附近渔场形成原因为o
(4)此时戊地的风向是,简析戊地夏季风形成过程o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解:(1)结合材料和图2可知,葫芦岛的海陆风以偏北风和偏南风(西南风)为主,南北
为海洋,因此海风为西南风。结合图3可知,风速1-3米/秒时陆风的比例多于海风,风速4米/秒以
上时陆风所占比少于海风。海陆风风速在2-4米/秒所占比重最大。
(2)结合材料可知,“海陆风是一种出现在海岸附近的中尺度局地环流,这一现象从赤道到极地都
存在,往往出现于背景风较弱的晴天。”海陆风一般出现在海岸附近,影响范围较小,而风向的反
复变化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再加上海陆风往往出现于背景风较弱的晴天,背景风较弱,风力较小,
污染物扩散较弱,因此增大了大气污染物浓度。
(3)结合图2海陆风的风向玫瑰图可知,海陆风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而且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盛行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而有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综合来看,布局在
东北方向的郊外最合适。
故答案为:
(1)画图,见下图。
陆地1
葫芦岛市p
/海
葫芦岛站位置图
特征:海陆风风速以2-4米/秒为主;风速1-3米/秒时陆风多于海风,风速4米/秒以上时陆风少于海
风。
(2)海陆风出现时,背景风较弱,大气污染物扩散弱;海陆风影响范围较小,风向的变化使大气污
染物反复堆积,增大了大气污染物浓度。
(3)布局在城区东北部并远离城区。
葫芦岛沿岸背景风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海陆风主要是北风、西北风和西南
风,因此有大气污染的工厂适合布局在城区东北部并远离城区。
解析:(1)结合图2和图3进行分析即可画出海风的风向和海陆风的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
析能力。
(2)结合材料“海陆风是一种出现在海岸附近的中尺度局地环流,这一现象从赤道到极地都存在,
往往出现于背景风较弱的晴天。”和海陆风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3)结合当地的主导风向和工业的布局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
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解:(1)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
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
(2)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
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
力减弱。
(4)冰川风气温较低,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适合生长喜冷植物;冰缘地区
较暖的空气上升形成的谷风气温较高,到达山腰地带,该地温度较高。可生长喜暖阔叶树,从而形
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
故答案为:
(1)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形成地形雨,
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少,冰川面积
较少。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
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
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
局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解析:(1)从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分析解答。
(2)从风力大小从山谷风回答。
(4)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分析冰川风减弱的原因。
(4)从变冷和变暖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结合区域地理
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3.答案:甲乙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垂直指向低压斜交北C南
解析:解:(1)结合图可知甲图的风与等压线呈一个夹角,因此为近地面的风,乙图风与等压线平
行,因此为高空的风。
(2)结合图可知,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图中②和④方向相反分别为风向和摩擦力,而北半球地
转偏向力向右,因此④为摩擦力,②在①的右侧,为风向。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③为地转偏向
力。
(3)结合图可知,图甲中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垂直,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4)图甲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斜交。此图风向右偏,因此为北半球。
(5)结合分析可知,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因此C为风向。此图中的风为西风,北部为高压,南
部为低压,说明气压梯度力形成后,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此为南半球。
故答案为:
(1)甲;乙;
(2)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垂直;指向低压;
(4)斜交;北;
(5)C;南。
(1)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呈一个夹角,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2)结合图可知,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为风向,③为地转偏向力,④为摩擦力。
(3)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4)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呈一个夹角。
(5)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本题主要考查风的判断,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高层大气B逐渐降低太阳辐射A对流运动显著地面辐射
解析:解:(1)图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C高度在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
(2)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约为39千米的高空,应该位于大气的对流层,即图示的B层。在该层
降落的过程中,由于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降低而降低。
(3)鲍姆加特纳降落到约10千米的高度时,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即图示A层,此时他耳边的风声
震耳欲聋。在该层中大气运动的特征是对流运动显著;地面辐射是该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
(4)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从约39千米的高空跳下,需经历强紫外线照射,缺氧、重力势能强等情
况,因此,要装备防护衣,降落伞,氧气瓶,减压防震耳塞等装备。
故答案为:
(1)高层大气。
(2)B;逐渐降低;太阳辐射。
(3)A;对流运动显著;地面辐射。
(4)①防护衣,②降落伞,③氧气瓶,④减压防震耳塞。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
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
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5.答案:BB
解析:解:(1)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
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向地面,地面辐射向大气,故导致近地面大气升温,B正确。
故选:B。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多,气温高,距地面
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少,气温低。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
故选:Bo
(3)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
阳短波射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
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室内温度升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
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散失,加强了保温效果。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而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开发利用新能源,人类活动可以减少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那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气温升高
减缓: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所以开发利用新能源,能
够减缓全球变暖。
故答案为:
⑴B„
(2)B„
(3)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
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
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4)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
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
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2)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会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
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
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
(3)阳光房也称为玻璃房,阳光房采用玻璃与金属框架搭建的全明非传统建筑,以达到享受阳光,
亲近自然的目的。主要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原因。
(4)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
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
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
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图为背景,考查了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影响近地面大气温
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因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6.答案:ABABACD夜间
解析:解:(1)D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故A地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B为高压,C地等压面上
凸,故为高压,所以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A为低压,故该热力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2)A地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B地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
天气。
(3)近地面的气压大于高空的气压,故A、B的气压高于C、D的气压,B为高压,气压高于A,C
为高压,气压高于D,故A、B、C、D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排列为BACD。
(4)若图中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当地吹陆风,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夜间。
故答案为:
(1)如下图:
(2)A;B;A„
(3)BACD„
(4)夜间。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
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一水平
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热力环流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
力。
7.答案: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递增ABCC
解析:解:(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地球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A)、平
流层(B)和高层大气(C)o
(2)根据小题(1)可知,A层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因此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
在下降;B层为平流层,是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随着高度上升而增加。
(3)对流层的气温是上冷下热,对流运动强烈的是A层;B层为平流层,大气运动稳定,适合航空
飞行;C层为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且可以发现极光现象。
故答案为:
(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递增。
(3)A;B;C;C„
(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等特征,地球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3)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电离层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电离的大气高
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
域。
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8.答案:④B阴雨小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气温比晴天高B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为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所以B代表城区
解析:解:(1)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
压面上压强相等.故④的等压面位置最低,故压强最大,⑤的等压面最高,故压强最小.
(2)A高空为低压,故近地面为高压,故为低温下沉;B高空为高压,故近地面为低压,即为高温
上升;气温较高的是B,由于B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由于该地为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比晴天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3)A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方向上为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市区与郊区之间,城市风在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则A、B中代表市区
的是B,A为郊区.
故答案为:
(1)④。
(2)B;阴雨;小;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
比晴天高。
(3)见下图:
(4)B;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为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所以B代表城区。
(1)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
相等.
(2)、(3)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
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4)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掌握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能
进行简单的作图,结合课本知识即可。
9.答案:解:(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郊外的
广阔地区气温较低、气温变化较小,形同一个平静的海平面,而城区则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高温区,
形同一个突出海面的“岛屿”一样,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被形象地称为
城市热岛。
(2)根据等温曲线,市中心气温高,市中心成为“热岛”,大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温低,大气收缩
下称。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中心。
(3)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主要表现为:①酷热气温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危害人体健康;②
城市地面散发的热气形成近地面暖气团,使得城市烟尘流通受阻、难以扩散,加剧大气污染;③城
市热岛产生的上升热气流与潮湿的海陆气流相遇,会在局部地区引起暴雨,造成局部地区的自然灾
害;④导致气候与物候失常。
故答案为:
(1)读图,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讨论城市热
岛效应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建议。
(2)分布特点:城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城郊居民区的气温高于农田。见下图:
(3)环境问题: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
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降雨量显著增加;城市气候资源发生了相
应的变化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郊热力环流是由于城市中心人为热量
的放出导致气温比郊区高,形成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因此在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形
成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动手
作图等的相关知识。
10.答案:顺时针海洋b>a>c>d
解析:解:(1)根据热力环流的规律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因此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
方向;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夜晚海
洋气温比陆地高。
(2)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a>c,b>d;水平方向上a等压面下凹为低压,b等压面向上
隆起为高压,故b大于a;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故c大于d.故由高到滴排列是b>a>c>d。
(3)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
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城市风,近地
面从郊区吹向城市。用箭头符号标记出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即可。
SXM9URKff*K,"中心MRKANM9KRK&UI
(4)结合分析可知,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
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城市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因此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
向城市,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故答案为:
(1)顺时针;海洋。
(2)b>a>c>do
(3)
MMnO卡[ffThEMUnO一
SXM0KKX«f*M中中CKRKGgM9KKK&HI
(4)城区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受热不均而形成
热力环流。
(1)结合甲图信息,冰块放置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热水放置处空气上升,形成顺时针的热力
环流,从而判断烟的运动轨迹为顺时针。由于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
因此热水表示夜晚的海洋。
(2)根据乙图中四处与等压面相对位置知b处气压高于a处,且a、b两处气压都高于高空的c、d;
结合大气热力环流运动及气压分布知高空C处气压高于d处。从而排列出四地气压高低顺序。
(3)城区由于工业、交通和人类生产活动等的影响,排放的废热较多,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导致空
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
(4)结合上题分析知,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城郊之间的冷热不均所致。
在理解热力环流的基础之上掌握城市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低阴雨N北风向右偏③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北
解析:解:(1)风从四周吹向M,所以M是低压,多阴雨天气。
(2)M、N二个气压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N,因为N是高压,多晴天。
(3)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因为风向往右偏。
(4)①②③三地中,因为③处等压线最稠密,所以风力最大。
(5)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朝右。
故答案为:
(1)低;阴雨
(2)N
(3)北;风向右偏
(4)③;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北(偏北)
(5)
(1)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2)晴天的日较差比阴天大。
(3)根据地转偏向力判断半球。
(4)-(5)根据风的受力分析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
合实际分析。
12.答案:③〈①二②〈④.高上升低⑦>®>④>③顺时针陆黑夜
解析:(1)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
低。读图,五个点中,①、②、⑤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③与⑤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⑤的
海拔低,气压高于③.①与④在同竖直方向上,④海拔低,气压高于①。所以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P④
>P①=P②=P⑤〉P3。所以四地气压由低到高依次为③〈①二②"^④。
(2)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P①>P⑤,所以近地面气压大于P⑥<P⑦,故⑥气温高,
空气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先排列近地面的气压,近地面大于高空气压,
最后排列高空水平的气压。P©>P®>P@>P3;大气运动的方向为P⑦TP⑥-P④-P③,为顺时
针方向运动的。
(3)⑥的高空为高压,近地面为低压,⑦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气
压由⑦一⑥,为陆风;说明陆地的气温低,海洋的气温高,根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可知为黑夜。
(4)根据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P①>P⑤,所以近地面气压大于P⑥<P⑦;再根据
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规律,⑥处的等压面下凸,⑦处等压面上凸。
(1)③〈①:②〈④.
(2)高;上升;低;⑦>⑥>④>③;顺时针。
(3)陆;黑夜。
(1)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判定高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然后排列。
(2)根据近地面的气压高低判定气温的高低和气流的运动状况以及气压高低。
(3)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与近地面相反判定近地面的风向和时间。
(4)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分解答。
本题的难度中等,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的储备分析解答,注意等值线的判定“高高低低”规
律的运用。
13.答案:对流层下降近地面对流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升温B-42
解析:解:(1)读图可知,A在近地面为对流层,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近地面是对
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气温的这种垂直变化,导致该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2)B层为平流层,该层有一个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升温,故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上升。A、B、C三层中B层为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高空飞行。
(3)某地近地面温度为30℃,这里的对流层厚度为12km,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那么这里对流层顶的气温为-42。℃。
故答案为:
(1)对流层;下降;近地面;对流运动。
(2)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升温;B。
(3)-42℃o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
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
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4.答案:④⑤④⑤水平气压梯度力冷却下沉冷热不均B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解:(1)图中,点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④位于等压面之下,气压最高;⑤
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最低。
(2)由图可知,④和⑤处于同一水平面,⑤处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④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为
高压,两处存在气压差异,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空气由④流向⑤。其中,水
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结合上题分析,⑤为低压,对应的近地面A为高压;④为高压,对应的近地面B为低压。故A
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A、B两地近地面冷热不均是两地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4)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城区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概率大于乡村。结合上题分析,图中A处气
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故B代表城市。
(5)⑤为低压,对应的近地面A为高压;④为高压,对应的近地面B为低压;若该图表示低纬环
流,则A对应副热带高压带,B对应赤道低气压带。
故答案为:
(1)@;⑤。
(2)④;⑤;水平气压梯度力。
(3)冷却;下沉;冷热不均。
(4)B„
(5)赤道低气压带
(1)考查等压面的知识,等压面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2)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3)考查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
低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4)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
的形式。
(5)低纬环流是指赤道与30。之间的大气环流,据B地气压值较低分析即可。
本题以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考查等压面的判读和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旨
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能力和简单的地理问题分析。
15.答案:A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
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风较重谷风工厂改为夜班,夜晚安排生产。原因:
商业、文化住宅位于山坡上;夜晚吹山风,受污染空气影响小
解析:解:(1)读图可知,房屋前面是石子地面,后面是林木,由于石子路面增温较快,气温高,
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为高压;林木增温较慢,相对于石子路面,气温低,空气密
度大,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则风从屋后林木的区域经过房屋吹向房前,从而形成穿堂风,
所以穿堂风是原理与热力环流的原理最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
(2)图示为白天,由于石子路面和林木的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石子地面增温快,林木增温慢,增
强了房前屋后的温差,增强了气压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可以明显增强
夏季穿堂风。
(3)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根据(1)题内容可知,屋前为低压,房后为高压,高空
风从石子路面吹向林木,近地面风从屋后吹向房前。
(4)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吹谷风,风从工业区吹向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使这些地方空气污
染加重;夜晚吹山风,风从商业区、文化区和住宅区吹向工业区,使得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
大气污染较轻。
(5)在没法调整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布局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工业区中工厂的生产时间,安排
在夜晚进行生产尽量减少白天生产,从而利于夜晚的山风将空气污染吹向河流而不是城区的商业区
和住宅区。
故答案为:
(1)A。
(2)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
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5)工厂改为夜班,夜晚安排生产。原因:商业、文化住宅位于山坡上;夜晚吹山风,受污染空气
影响小。
(1)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是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
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
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
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年度培训计划
- 儿化课件完整
- 眼袋手术护理配合
- 教育概论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离心泵特性》课件
-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 《神秘太空未来家园》课件
- 21课长城课件教学课件
- 小暑的由来课件
- 《硕德公司介绍》课件
- 医学伦理学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 作业设计《质量守恒定律》
- 项目变更单(模板)
- 网络安全漏洞培训与教育
- 幼儿足球训练课件
- 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数控火焰切割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中班音乐朋友越多越快乐
- (新版)茶叶基础知识考试题库480题(含答案)
- 基于航模校本课程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初探 论文
- 麻醉学术年会致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