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_第1页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_第2页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_第3页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_第4页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以下食物主要提供糖类的是()A.鸡蛋 B.大米 C.香蕉 D.黄瓜2.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1 B.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 D.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通常用来冶炼金属3.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CO2 C.O2验满 D.滴加液体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N②Fe③Fe2+④H2O⑤NaCl.A.③表示铁离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5.图甲所示为t1℃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100g的水中,再将两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2℃、t3℃时溶液的变化情况;图乙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表示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加入物质A、B的质量均是20g C.t2℃时,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D.t3℃时,向溶液⑤加入60g物质A,可全部溶解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CO2(CO)点燃B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DFe(Cu)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7.逻辑推理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O2、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铵盐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尿素遇碱也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8.下列课外小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B.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 C.利用铅笔芯测定石墨的导电性 D.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9.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是理化学科特有的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B.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碘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D.电解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减少植物病虫害,大量施用农药 B.为保护大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为减少白色污染,研发易降解塑料 D.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11.分类法是一种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同学们对所学物质进行的分类(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甲可再生能源化合物有机物绝缘体乙、丙地热能、核能酸、碱甲烷、盐酸海水、香油A.A B.B C.C D.D1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天然气泄漏,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B.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喝一点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C.保险丝烧断了,可以用铜丝代替 D.有人触电,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开电线13.同学们对一些做法进行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肥效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铁制品表面涂刷铝粉防锈,是由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稳定14.如图所示实验中,结论不正确的是()A.如图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如图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D.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升高,沸点降低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5.(3分)雾霾严重影响到了人体健康,空气净化器可以除掉其中一部分污染物,如图所示。(1)空气净化器使用的滤网中含有活性炭,其作用是。(2)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3)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是75W,若小明家房屋面积为96m2,净化用时1.5h,则耗电量为。16.(3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闭合电源开关,白磷燃烧。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2)与原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较,你认为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17.(5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pH<的雨水是酸雨。(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元素,容易引起贫血。(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5)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18.(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A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是。(2)实验B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填序号)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3)实验C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若只用大小相同的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方法是。19.(4分)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I的化学式。(2)判断⑤的反应类型。(3)G的饱和溶液pH。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无法判断(4)写出C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20.(7分)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①Na2SO4②NaCl③Na2CO3④NaHCO3【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猜想①正确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有气泡产生猜想正确【交流讨论】(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3)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并请说明原因:。【拓展应用】已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用Na2CO3固体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最好是(选填图2中装置序号)。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21.(5分)向67g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以下食物主要提供糖类的是()A.鸡蛋 B.大米 C.香蕉 D.黄瓜【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A错误。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B正确。C、香蕉中富含维生素,故C错误。D、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1 B.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 D.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通常用来冶炼金属【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用途与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3,错误;B、稀有气体很稳定,但也与物质发生反应,错误;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正确;D、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错误;故选:C。【点评】认识空气的组成以及各成分气体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CO2 C.O2验满 D.滴加液体【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应从下层蜡烛的一侧倾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N②Fe③Fe2+④H2O⑤NaCl.A.③表示铁离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Fe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亚铁离子,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B、①N可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分子,②Fe可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或金属铁,不能表示分子,④H2O可表示一个水分子,⑤NaCl是由离子构成,不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选项错误;C、②和③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故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图甲所示为t1℃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100g的水中,再将两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2℃、t3℃时溶液的变化情况;图乙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表示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加入物质A、B的质量均是20g C.t2℃时,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D.t3℃时,向溶液⑤加入60g物质A,可全部溶解【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溶液的状态。【解答】解:A、升高温度后,A烧杯底部没有固体析出,所以M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误;B、t3℃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t1℃时,加入物质A、B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C、t2℃时,溶液④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60g,所以向溶液⑤加入60g物质A,可全部溶解,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CO2(CO)点燃B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盐酸DFe(Cu)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适量的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逻辑推理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O2、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铵盐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尿素遇碱也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根据尿素中不含有铵根离子考虑;D、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考虑。【解答】解:A、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灭火只要能控制住一个条件即可灭火,故A错;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O2、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C、尿素中不含有铵根离子,不属于铵盐,遇碱不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C错;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灭火的方法,分子的性质,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8.下列课外小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B.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 C.利用铅笔芯测定石墨的导电性 D.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汽水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叶肉的成分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利用铅笔芯测定石墨的导电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是理化学科特有的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B.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碘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D.电解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B、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饭菜的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碘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电解水,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减少植物病虫害,大量施用农药 B.为保护大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为减少白色污染,研发易降解塑料 D.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分析】A.根据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分析;B.根据合理使用化石燃料进行解答;C.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来分析;D.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做法错误;B.为保护大气,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做法错误;C.研发易降解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做法正确;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未经处理就用于农业灌溉,做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分类法是一种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同学们对所学物质进行的分类(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甲可再生能源化合物有机物绝缘体乙、丙地热能、核能酸、碱甲烷、盐酸海水、香油A.A B.B C.C D.D【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和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甲包含着乙和丙,乙和丙是并列关系。【解答】解:A、地热能、核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甲包含着乙和丙,故A说法正确;B、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所以酸和碱是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着它们,故B说法正确;C、甲烷属于有机物,盐酸不属于有机物,故C说法错误;D、海水中含有多种带电荷的离子,能够导电,不属于绝缘体,故D说法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进行。1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天然气泄漏,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B.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喝一点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C.保险丝烧断了,可以用铜丝代替 D.有人触电,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开电线【分析】A.从安全方面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解答;C.根据保险丝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人体是导体,用手直接拉动触电的人体会使得自己发生触电来分析。【解答】解: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会引发火灾或爆炸,故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可以喝一点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故错误;C.铜丝的熔点高,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故错误;D.人体是导体,用手直接拉动触电的人体会使得自己发生触电,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13.同学们对一些做法进行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肥效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铁制品表面涂刷铝粉防锈,是由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A、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物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B、根据铵态氮肥与进行物质反应考虑;C、根据力的相互性考虑;D、根据铝的性质考虑【解答】解:A、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说法正确;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B说法正确;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说法正确;D、铝比铁活泼,在铁制品表面涂刷铝粉防锈,是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一种致密坚固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的性质,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14.如图所示实验中,结论不正确的是()A.如图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如图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D.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升高,沸点降低【分析】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燃烧生成水;沸点随着气压减小而降低。【解答】解:A、物体离开斜面后继续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该选项说法正确;B、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C、如图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该选项说法正确;D、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再次沸腾,说明气压降低,沸点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5.(3分)雾霾严重影响到了人体健康,空气净化器可以除掉其中一部分污染物,如图所示。(1)空气净化器使用的滤网中含有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悬浮颗粒物、有毒气体与异味。(2)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是75W,若小明家房屋面积为96m2,净化用时1.5h,则耗电量为0.112.5kW•h。【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2)根据能量的变化来分析;(3)根电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空气净化器使用的滤网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颗粒物、有毒气体与异味;故填:吸附悬浮颗粒物、有毒气体与异味;(2)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机械能;(3)75W÷1000=0.075kW,净化用时1.5h的耗电量为:0.075kW×1.5h=0.112.5kW•h;故填:0.112.5kW•h。【点评】本题是一个理化综合题,解题时根据所需物理与化学的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16.(3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闭合电源开关,白磷燃烧。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管内左侧压强减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与原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较,你认为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现象也更明显。【分析】(1)根据氧气被消耗,U形管内左侧压强降低进行分析;(2)根据用白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1)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冷却到室温时,管内左侧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优点是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现象也更明显。故答案为:(1)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管内左侧压强减小;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现象也更明显。【点评】此类题目往往是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进行综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的时候把它们还原到我们熟悉的学过的实验中去。17.(5分)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pH<5.6的雨水是酸雨。(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碳酸氢钠。(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5)生活中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分析】(1)根据pH<5.6的雨水是酸雨解答;(2)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解答;(3)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4)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5)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一般用燃烧法鉴别;【解答】解:(1)pH<5.6的雨水是酸雨;(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碳酸氢钠;(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5)天然纤维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或无明显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会有特殊的气味,并且纤维熔成小球;故答案为:(1)5.6;(2)铁;(3)碳酸氢钠;(4)低;(5)灼烧闻气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以生活为载体考查了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A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是瓶子变瘪。(2)实验B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铁生锈需与水接触实验结论,通过观察②③(填序号)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3)实验C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只用大小相同的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方法是滤纸片距离酒精灯加热的位置一近、一远。【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水溶性来分析;(2)根据铁丝生锈的条件来分析;(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变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2)实验2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实验③中的铁丝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实验③中铁丝生锈,试管内水面上升,实验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可得出铁与水接触的实验结论;实验②中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的是②③;故答案为:铁生锈需与水接触;②③;(3)实验3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若只用大小相同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方法是滤纸片距离酒精灯加热的位置一近、一远;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滤纸片距离酒精灯加热的位置一近、一远。【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铁生锈的条件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19.(4分)已知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I的化学式CuCl2。(2)判断⑤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3)G的饱和溶液pHC。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无法判断(4)写出C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分析】根据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所以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氧化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H是盐酸,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高温生成的D会与水反应,所以A是碳酸钙,E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F是铁,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I是氯化铜,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所以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氧化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H是盐酸,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高温生成的D会与水反应,所以A是碳酸钙,E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F是铁,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I是氯化铜,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I的化学式是CuCl2;(2)判断⑤是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3)通过推导可知,G是氢氧化钙,饱和溶液pH大于7,故选:C;(4)C与H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1)CuCl2;(2)置换反应;(3)C;(4)Fe2O3+6HCl=2FeCl3+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20.(7分)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①Na2SO4②NaCl③Na2CO3④NaHCO3【查阅资料】(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①: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①正确实验②: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③或④正确【交流讨论】(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