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小于a~b段2.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细胞结构看,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B.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敏感,因此其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充气,控制最适温度为30~35℃D.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③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④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B.细菌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蝉→螳螂→黄雀”这句话表明黄雀属于次级消费者D.在复杂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草的营养级可能不同6.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出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下列不利于实现这一理想的是()A.围湖造田 B.退牧还草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7.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皮肤血管收缩 B.皮肤血流量增加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D.代谢活动增强8.(10分)如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某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B.图示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C.图中反应后可被吞噬细胞清除D.图中的抗体由同一种浆细胞分泌二、非选择题9.(10分)图甲是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图乙是某志愿者接种新冠疫苗后两周内血液中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问题:(1)人体呼吸道粘膜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攻击,这是人体的第__________________道防线,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免疫。(2)图甲中A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F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后,抗体浓度会引起免疫应答,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B细胞产生的物质d和E细胞产生的物质e,则d和e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该志愿者在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了新冠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浓度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在成功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以从病毒或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10.(14分)胞代谢中AT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原子分辨率)在2018年被测定,其工作机理2019年有了突破性进展。下图1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图1中①侧所示的场所是_____;以单位时间内物质甲的产生量来衡量光合作用强弱的量称为_____。(2)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由图可看出,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由此可推测H+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某原因导致①侧的H+浓度突然变为0,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暗反应中五碳化合物含量会_____。(3)植物细胞中含有ATP合成酶的生物膜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4)为进一步了解植物代谢机制,研究人员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释放速率,得到图2所示曲线(整个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据图分析并回答:①由图2可看出,叶肉细胞能释放O2的时段有_____;如改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_____。②图2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个;实验中该植物前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_____(选填“<”、“=”、“>”)后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11.(14分)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据图回答问题:(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内。(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____于D处。(4)婴儿排尿无意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回答问题:(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中的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不能选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为实验材料,因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a~b段的体温维持正常,故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正确;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因此散热量增大,汗腺分泌会减少,B错误;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与散热相对稳定,但由于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此时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D错误。故选A。2、B【解析】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详解】A、果醋用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B、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C、果醋发酵时要接种醋酸杆菌,将温度控制在30℃~35℃,且需要营造有氧环境,C正确;D、缺少糖原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转变为乙醛,然后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D正确。故选B。3、B【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①错误;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②正确;③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③正确;④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④错误。故不正确的有①④,B正确。故选B。4、C【解析】据图分析: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图中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内,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C、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氧气需要通过组织液进入细胞中被利用,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所以丙(组织液)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血浆),C正确;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通过管道直接分泌到消化腔中,不是通过血浆运输的,D错误。故选C。5、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A错误;B、细菌可以作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B正确;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不是蝉,因此由“蝉→螳螂→黄雀”参与构成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则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C错误;D、草属于生产者,不同食物链中草均为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6、A【解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详解】A、人类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A符合题意;BCD、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人类改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解析】A、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下降,A正确;B、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皮肤的血流量增加,会使散热量增多,B错误;C、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散热量减少,即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C正确;D、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所以代谢活动增强,D正确故选B8、D【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进一步被吞噬细胞清除。【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同一种病原体上含有多种抗体结合的区域,故多种抗体可以作用于同一种病原体,A正确;B、图中抗体和抗原结合,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B正确;C、图中抗体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后,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可被吞噬细胞清除,C正确;D、浆细胞能特异性分泌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①.一②.非特异性(2)①.抗原呈递细胞②.细胞毒性T细胞③.细胞因子④.抗体(3)(4)该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或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解析】分析图甲,A为抗原呈递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C为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浆细胞,F为细胞毒性T细胞,G是记忆细胞。【小问1详解】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分析图甲,A为抗原呈递细胞,F为细胞毒性T细胞,使得被感染的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应答,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因此进入机体后会引起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该过程中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d细胞因子和浆细胞产生的e抗体。【小问3详解】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且分泌大量抗体,因此二次免疫的特点为更快更强,曲线如图:【小问4详解】有人在成功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原因可能是:新冠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点睛】熟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题中的相关信息并合理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也是本题的考查点。10、①.叶绿体基质②.光合作用速率(或光合作用强度、真光合速率)③.协助扩散④.增多⑤.线粒体内膜⑥.(6,18)和(30,42)(或6-18时和30-42时)⑦.上移⑧.4⑨.<【解析】1、据图分析,图1中有水的光解和ATP合成的过程,②侧是叶绿体类囊体腔,甲为氧气;①侧为叶绿体基质,是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2、分析图2曲线图: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3~6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18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8~21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27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27~30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30~42时,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42~45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45~48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在6、18、36、42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①为叶绿体基质,其中物质甲为氧气,氧气的产生量一般衡量总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2)ATP合成酶也是运输H+的载体,其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可以合成ATP,说明H+跨膜一定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若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则ATP合成不足,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RuBP)减少,而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是照常进行的,五碳化合物消耗正常,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五碳化合物会减少。(3)植物细胞中含有ATP合成酶的生物膜还有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4)①由图2可看出,叶肉细胞能释放O2的时段即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时间段,相当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的时间段,有(6,18)和(30,42)(或6-18时和30-42时)。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不变,吸收CO2将减少,所以c点上移。②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6、42时;从图中CO2含量的差值比较可知,实验中该植物前24小时差值比后24小时的小,有机物积累量小于后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分析曲线图中各个时间段可以发生的代谢类型及其大小关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①.乙②.甲③.外负内正④.5⑤.慢⑥.大脑发育不完善⑦.兴奋或抑制【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方框乙内的神经中枢代表(婴儿)脊髓中的排尿反射神经中枢;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其中含有的神经中枢是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2)兴奋传到D(传出神经)某一处时,其兴奋部位膜内外的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3)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图中方框甲代表的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有2个突触,方框乙代表的脊髓神经中枢内有3个突触,共计5个突触。C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而兴奋在D所示的传出神经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因此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慢于D处。(4)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需借助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可见,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兴奋或抑制。【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反射弧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