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北京师范大学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现象与免疫失调类型不匹配的是()现象免疫失调类型A吃了鱼、虾出现皮肤红肿、发疹过敏反应B感染某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攻击心脏瓣膜,导致心脏受损伤自身免疫病C抗体吸附在树突状细胞表面促进淋巴细胞的大量活化增殖,造成组织、器官损伤过敏反应D基因突变导致淋巴细胞数目和功能缺陷免疫缺陷病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加快主要是因为侧芽处合成的生长素增多B.种子萌发时,赤霉素可以通过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发芽C.植物花的开放、叶的衰老等是多种植物激素协调发挥作用的结果D.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3.一对夫妇,妻子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预测他们的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A.1/2 B.1/4 C.1/8 D.1/164.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5.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A.a B.b C.c D.d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成、幼年龄段的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7.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8.(10分)如图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A值表示甲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值表示乙种群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对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第2年末数量下降到最小值,之后数量先上升后稳定B.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4×103只,比甲种群环境容纳量大C.甲种群和乙种群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乙的迁入导致第2年甲的A值下降D.乙种群在和甲种群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导致甲种群逐渐被淘汰二、非选择题9.(10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使下丘脑的___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形成冷觉;同时,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垂体释放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引起机体散热_____。(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促进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10.(14分)图1为某植物的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在25℃、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速率[单位:mg/(小时·单位叶面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能合成ATP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④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③提供_____________。(2)图2中B点光照强度下,该植物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等于”“小于”);C点后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该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结果如下图。a.该植物叶片在20℃时呼吸速率是10℃时的___________倍。b.若将该植物叶片分别在图示两种温度下,置于10k1x的光照下12h,然后12h黑暗,则此条件下叶片一天积累的有机物20℃时___________10℃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该植物叶片在10℃、5k1x的光照下,平均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_____mg。若将该植物叶片置于20℃、10k1x的光照下,每小时固定的CO2量是______________mg。11.(14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其中1型糖尿病需定期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见图1),IA中的X能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T(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从而抑制GT的功能且避免IA被灭活。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IA在降血糖过程中效果更持久。回答下列问题:(1)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由于_____________细胞功能减退,导致分泌的胰岛素不足,进而影响细胞对血糖的_____________,使血糖高于正常值。(2)为测试葡萄糖对IA与GT结合的影响,研究者将足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分钟,使IA与胰岛素受体、GT充分结合。之后,分别加入葡萄糖至不同的终浓度,10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荧光强度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胰岛素,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用常规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需每天注射一次,而使用IA只需每周注射一次。请构建IA降血糖作用效果更持久的机制图___________。(在方框中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作答。)12.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1所示,种群数量关系如图2和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中可以看出轮虫与鲫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鲢鱼与鲫鱼如果灭亡,该群落物种丰富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2)图2为鲫鱼的种群数量相关曲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鲫鱼种群数量应处于图中_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第1-5年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型,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年,第20-30年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前两者是免疫功能过强,后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过敏反应:有些人在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叫做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该病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另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详解】A、吃了鱼、虾出现皮肤红肿、发疹,这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A正确;B、感染某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攻击心脏瓣膜,导致心脏受损伤,这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对自身组织攻击造成损伤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正确;C、过敏反应出现的本质是因为抗体吸附在树突状细胞表面,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树突状细胞释放组织胺,进而引起过敏者组织、器官损伤,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淋巴细胞数目和功能缺陷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叫做免疫缺陷病,D正确。故选C。2、A【解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其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体内的多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A、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至侧芽,使侧芽处生长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去除顶芽后,没有来自顶芽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加快,A错误;B、发芽时,种子内的α-淀粉酶含量不断增加,使贮藏的淀粉水解,为胚的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B正确;C、植物体内的多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花的开放、叶的衰老等生命活动,C正确;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A。3、C【解析】根据题意,一对夫妇,妻子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则其基因型为aaXBXb;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则其基因型为AaXBY,据此分析。【详解】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单独考虑一种病,Aa×aa,子代中患病概率是1/2,正常的概率是1/2;XBY×XBXb,子代中患病概率是1/4,正常的概率是3/4,故他们的子女同时患者两种病的几率是1/2×1/4=1/8,C正确。4、C【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不变的,B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C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是由光照决定的,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决定的,D错误。点睛: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一直不变的,而“S”型增长率是一直下降的。5、D【解析】体液免疫:(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依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为辅助性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B细胞,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BC错误,D正确。故选D。6、C【解析】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龄段个体较多,生殖后期个体少;生物群落指一定区域全部生物的集合;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不能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不同种群的能量关系;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详解】A、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A错误;B、只能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生物群落还有分解者存在,B错误;C、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确;D、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D错误。故选C。7、D【解析】生产者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故选D。8、C【解析】分析曲线图:图中A值表示甲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A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A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值表示乙种群的种群数量。【详解】A、图中甲种群在第3年间的A值小于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甲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数量不是最小值,在第3年年末达到最小值,A错误;B、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分析可知,乙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A值表示甲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无法得知甲种群的K值,因此无法与乙种群的K值进行比较,B错误;C、甲、乙两种均为小型食草动物,故乙种群迁入后与甲种群存在竞争关系,乙的迁入导致第2年甲的A值下降,C正确;D、第3年末开始,A值一直为1,说明甲种群数量不在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明甲种群逐渐被淘汰,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①.致热性细胞因子②.体温调节③.大脑皮层④.促甲状腺(2)①.毛细血管收缩②.减少(3)①.大于②.垂体【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至38.5℃,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因此激素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①过程使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小问1详解】据分析可知,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进而使产热增多。【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散热减少。【小问3详解】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体温升高;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水盐平衡的调节,能结合图示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准确分析解答,难度适中。10、(1).③⑤⑥(2).叶绿体基质(3).ATP和[H](4).等于(5).适当增加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6).2(7).大于(8).3.5(9).8.25【解析】1、图1中: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主动运输,③水的光解,④暗反应,⑤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⑥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⑦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图2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ATP,故图1中的相关生理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是③水的光解、⑤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⑥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过程④为暗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2)图2中B点光照强度下,该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故此时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C点为植物的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故C点后提高光合速率的措施有适当增加CO2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3)a.叶片在黑暗中氧气的吸收量即为呼吸速率,据图可知:该植物叶片在20℃时呼吸速率是10℃时的2倍。b.该植物在10℃时进行12h10klx的光照共释放氧气为4×12=48mg,12h的黑暗消耗氧气为0.5×12=6mg,因此24h释放的氧气量为48-6=42mg;同理计算,20℃时氧气的释放总量为5×12-1×12=48mg,因此20℃时释放的氧气多于10℃时,故积累的有机物也是20℃时多。c.在10℃、5klx的光照强度下平均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是(6+1)÷2=3.5mg;在20℃、10klx光照下,经过2h,产生的氧气净量为10,加上呼吸消耗氧气为2,因此,可以得出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mg,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6×44÷32=8.25mg。【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进而确定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准确判断题图字母含义是解题关键。11、(1)①.胰岛B细胞②.摄取、利用和储存(2)当葡萄糖浓度升高,葡萄糖与带荧光标记的IA中的X竞争性结合GT增多,带荧光标记的IA与红细胞膜膜上GT的结合减少,荧光强度下降。(3)【解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胰岛素的功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各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起到降血糖的效果。胰岛素结合受体后,为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需要更多的葡萄糖运输载体。Ⅰ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的功能受损,主要是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由图1及题干可知,IA中的X能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T(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从而抑制GT的功能且避免IA被灭活。由图2及题干可知,荧光强度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小问1详解】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导致分泌的胰岛素不足,进而影响细胞对血糖的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高于正常值。【小问2详解】由图1、图2及题干可知,IA既能结合胰岛素受体,又能结合GT,IA中的X能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T(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将足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分钟,使IA与胰岛素受体、GT充分结合,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膜上的荧光强度降低,这说明葡萄糖浓度升高,更多的GT被葡萄糖结合,IA就只能多结合胰岛素受体,带荧光标记的IA与红细胞膜膜上GT的结合减少,意味着带荧光标记的IA从红细胞膜上脱落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