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宣威市第九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 B.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C.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 D.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2.斑马的黑白条纹令人类很是好奇,研究发现,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该斑马群属于同一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B.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斑马群的发展,斑马与其捕食者共同进化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斑马群时发现第二次捕获更难,则斑马群的实际值会大于计算值3.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4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中含有氢键数是Y层的1/7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7200个C.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74.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置于适宜的溶液中保持活性,神经—肌肉接头类似突触。在下图A、B、C、D点(B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对电流计指针偏转及肌肉收缩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肌肉收缩B.若刺激B点,指针不发生偏转,肌肉不收缩C.若刺激C点,指针发生相反的两次偏转,肌肉收缩D.若刺激D点,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肌肉收缩5.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在细胞内是由哪一物质合成的A.丙酮酸 B.丙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6.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固定途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细胞液的pH夜晚比白天低B.推测该种植物白天和夜晚PEP羧化酶和苹果酸脱羧酶活性不同C.夜晚卡尔文循环受阻是因为夜晚CO2不能进入叶绿体D.该种植物的CO2固定方式有利于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7.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J”型增长的曲线属于数学模型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种群的K值是固定的8.(10分)如图(a)表示在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b)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植物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a)显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B.图(a)显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C.图(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时促进甲和乙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D.图(b)中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同一种器官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二、非选择题9.(10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是由一种+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COVID-19侵入人体时,首先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部分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道防线发挥作用。(2)当COVID-19突破前两道防线后,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_________,该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_________:一方面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并分泌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激活_________使其大量增殖,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3)预防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热点领域。核酸疫苗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下图是一种自扩增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①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能自我扩增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_,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进入细胞的自扩增mRNA一部分通过自我复制,另一部分充当_________的模板与核糖体结合,指导抗原肽的合成。抗原肽能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_________,从而获得对COVD-19的免疫力。②当接种者再次接触COVID-19时,相关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该过程的优点是_________。③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好,这是因为_________。10.(14分)西瓜在栽培中常受到弱光逆境胁迫。科研人员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弱光条件下西瓜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已知光能被吸收后有一部分能量会以更长波长的叶绿素荧光的方式散失。实验研究中常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描述光合作用生理状况。其中F0是在只引发荧光不引起光反应的很弱的光照下测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Fm是在关闭光反应时的叶绿素的最大荧光参数;(Fm-F0)/Fm表示光反应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经检测,ALA处理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数值如下表。请回答:处理F0Fm(Fm-F0)/Fm未遮阴0.3121.61870.8068遮阴0.36891.72710.7859ALA处理+遮阴0.36341.67890.7831(1)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______光。光合色素在光反应中将转换后的光能储存到______和[H]中,前者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内转移方向是______。(2)图中结果说明,ALA能够_______。(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遮阴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F0值或Fm值影响更大的是______,说明遮阴条件下______含量增加。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是______(“显著提高”或“显著降低”或“无显著影响”)。(4)研究发现ALA是叶绿素合成的前体,请结合以上研究判断ALA______(“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______。(5)若要研究ALA对盐胁迫下无土栽培的西瓜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至少应设计______组实验。11.(14分)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某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的处理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c三种浓度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4)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___________。据图乙分析,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种分布可能性。1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肿瘤的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某些时候肿瘤细胞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参与向T细胞呈递抗原的过程,与T细胞的活化密不可分。MHC分子的表达在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使得T细胞不能被有效激活,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常见“手段”之一。此外,为了避免机体自身免疫,免疫系统进化出了多种预防机制,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就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之一,它能与周围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二者的结合可使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失效,它像免疫系统的“刹车”,可避免过激的免疫反应。而“狡猾”的肿瘤细胞再一次将这种机体免疫保护机制用于自身的生存,它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激活自身免疫机能、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来治疗癌症。目前CAR-T细胞和PD-1/PD-L1免疫疗法给人类战胜癌症带来了希望。CAR-T细胞免疫疗法就是对患者体内的T细胞进行改造,再将改造后的T细胞通过静脉输回患者体内,这种改造可以理解为给T细胞装了定位导航装置——CAR,这个“装置”中带有识别肿瘤特定抗原的受体片段,并且CAR-T细胞的激活不依赖MHC分子,这对于有效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疗法在治疗血液癌症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功效,但对血管之外的实体肿瘤效果不明显。PD-1/PD-L1免疫疗法的理论基础是PD-1/PD-L1相互作用会抑制T细胞的功能,科研人员设计并生产了能特异性结合PD-1或PD-L1的抗体,通过攻破它们当中的任意一个,有效释放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力,这一免疫疗法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发现了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可以表达甲硫氨酸转运蛋白S5,而肿瘤细胞通过额外表达甲硫氨酸转运蛋白S2,在摄取甲硫氨酸(必需氨基酸)的竞争中获胜。较低的甲硫氨酸浓度直接改变了T细胞内的甲硫氨酸代谢途径,造成T细胞内某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大大降低,直接影响T细胞的存活与功能。这一免疫逃逸新机制的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机体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此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定抗原,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并由前者裂解肿瘤细胞。(2)从文中找出并概述肿瘤免疫逃逸的三条途径。(3)尽管免疫疗法对部分癌症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实体瘤表面缺乏肿瘤特异性抗原,直接影响____________,使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而PD-1/PD-L1免疫疗法虽可有效释放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力,但也可能提高免疫失调疾病中___________病的发生率。(4)结合文中最后一段的信息,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信息传递类型与作用,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知道动物的信息传递类型与作用。【详解】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臭气作为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综上,B错误,ACD正确。故选B。2、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解】A、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据题干“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可知,其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A正确;B、由“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可知,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的成功率越低,B正确;C、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幼年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斑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C正确;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因此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斑马群时发现第二次捕获更难,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估算值偏大,即斑马群的实际值会小于计算值,D错误。故选D。3、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4次,得16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14个只含15N;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30个含有15N的DNA单链。【详解】A、X层位于中间,其DNA分子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1个DNA复制4次后该类型的DNA数目有2个,而Y层DNA分子只含15N,1个DNA复制4次后该类型的DNA数目有14个,所以X层中含有碱基数是Y层的1/7,A正确;B、W层含有15N标记的单链30条,相当于15个DNA分子,所以共含15N标记的胞嘧啶450×15=6750个,B错误;C、X层是同时含14N和15N的基因,C错误;D、W层只含30条链,Z层含有2条链,所以二者核苷酸数之比是15∶2,D错误。故选A。4、C【解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A、刺激A点,兴奋可先后到达电流计的左右两侧,电流计发生两次偏转,肌肉收缩,A错误;B、B点与电流计两端的距离相等,若刺激B点,指针不发生偏转,肌肉收缩,B错误;C、若刺激C点,电流计的右侧和左侧电极处先后发生兴奋,指针发生相反的两次偏转,肌肉收缩,C正确;D、D点位于肌肉,刺激D点,肌肉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电流计不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5、D【解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详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是在细胞内由色氨酸合成的。故选D。6、C【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包括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详解】A、由图可知,该植物夜晚气孔打开,吸收大气中CO2,在细胞中经一系列反应转化生成苹果酸储存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释放至细胞质基质中分解出CO2供应光合作用。由此可知,夜晚苹果酸在液泡中积累,pH降低,而白天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pH升高,A正确;B、由图可知,夜晚羧化作用强,白天脱羧作用强,推测白天和夜晚PEP羧化酶和苹果酸脱羧酶活性不同,B正确;C、夜晚卡尔文循环受阻是因为夜晚光反应几乎不能进行,缺乏卡尔文循环所需的NADPH和ATP等,C错误;D、该植物夜晚气孔打开,吸收CO2储存起来,白天气孔关闭,利用储存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可减少体内水分通过气孔散失,有利于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C。7、D【解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详解】A、种群“J”型增长的曲线属于数学模型,A正确;B、“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C、“J”型增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正确;D、“J”型增长种群没有环境容纳量,因为种群数量可以无限制增加,D错误。故选D。8、C【解析】由题意描述和图(a)、(b)呈现的信息可知:该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知识。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图中甲的敏感性较强,乙的敏感性较弱。【详解】依题意和图(a)分析可知,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可见,种子在解除休眠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参与,而且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A、B正确;图(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时,促进甲和乙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如曲线上A点所对应的浓度,C错误;图(b)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同一种器官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如曲线上C点和D点所对应的浓度,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是该题的重点。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以及不同器官和不同植物的敏感性不同,同时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进行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题利用图像曲线和知识点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9、(1)一、二(2)①.辅助性T细胞②.细胞因子③.细胞毒性T细胞(3)①.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②.胞吞③.翻译④.抗体和记忆细胞⑤.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⑥.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B细胞,使免疫效应更快更强⑦.mRNA不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的风险;易被RNA酶降解,不会遗传给后代【解析】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2、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鼻腔口腔等处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排出体外这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已进入人体的COVID-19会被吞噬消化,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因此上述过程由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在体液免疫中,树突状细胞收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结合被寄生的宿主细胞,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小问3详解】①RNA自我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含有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能控制合成RNA复制酶,因此能自我扩增;扩增mRNA属于生物大分子,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翻译的模板是mRNA;抗原肽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COVD-19的免疫力。②当接种者再次接触COVID-19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该过程属于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优点是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B细胞,使免疫效应更快更强。③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中的mRNA不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的风险;易被RNA酶降解,不会遗传给后代,因此安全性更好。【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①.叶绿素a②.蓝紫光和红光③.ATP④.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⑤.减弱遮阴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影响⑥.F0⑦.叶绿素⑧.无显著影响⑨.不属于⑩.因为ALA在植物细胞内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不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⑪.3【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详解】(1)叶绿体中占3/4的色素为叶绿素,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叶绿素a,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色素在光反应中将转换后的光能储存到ATP和[H]中,ATP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产生,作用于暗反应阶段,故在叶绿体内转移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2)比较遮阴组和ALA处理+遮阴,遮阴组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ALA处理+遮阴,说明加入的ALA可以减弱遮阴对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影响。(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阴条件与未遮阴相比,F0增大的更明显,由于F0的大小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故可说明遮阴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增加,ALA处理+遮阴组和遮阴组相比,各组数值变化不大,说明ALA处理对西瓜叶片叶绿素荧光无显著影响。(4)ALA在植物细胞内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反应,不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不符合植物激素的概念,故不属于植物激素。(5)若要研究ALA对盐胁迫下的无土栽培的西瓜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组至少应分为三组进行相互对照,即正常营养液中加入氯化钠、正常营养液中加入ALA、正常营养液中加入氯化钠和ALA。【点睛】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11、(1)①.去顶芽②.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2)①.a②.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a组是抑制生长的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浓度最高(强调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即可)(3)①.能②.能(4)①.预实验②.4【解析】分析曲线图: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较,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即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a浓度最高。【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小问2详解】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由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a。【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a浓度下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但仍能生长;甲图中b、c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小问4详解】若要探究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则要先做预实验,找到最适浓度范围,避免浪费。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探究实验的预实验。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X浓度是生长素的最适浓度,b、c浓度可能都在X浓度左侧,且b<c;b、c浓度可能都在X浓度右侧,且b>c;b、c浓度可能在X浓度两侧,b<c或c<b,共有4种分布可能性。【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浸塑缆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铁石吊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胶圈驱动式辊筒输送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直接加热式滚筒干燥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泰州学校网络工程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业无缝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口香糖展示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矿山边坡反坡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棉静色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台州酒店屋顶花园施工方案
- 妇产科课件-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解读
- DB21-T 1720-2017海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组长竞选课件教学课件
- 《基于UTAUT2模型的虚拟学术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辽宁A卷)及答案解析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题库与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英语四级词汇表
- 潮流嘻哈文化时尚活动策划演示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