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于汉代,终点是欧洲的大秦B.全部经过沙漠和戈壁,是一条封闭的贸易路线C.主要运输商品是丝绸,因此得名“丝绸之路”D.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是为了运输军事物资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夏朝的建立B.秦朝的统一C.汉朝的建立D.魏晋南北朝的分裂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起始?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4、题干: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灭亡D、明朝灭亡5、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白莲教起义D.捻军起义6、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戊戌变法无关?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梁启超7、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A.唐朝B.宋朝C.辽朝D.金朝8、下列哪项不是《天工开物》所记载的发明?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蒸汽机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0、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推翻清朝统治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实现民主共和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铁币和度量衡的统一B.实行中央集权制C.创立县制D.推行焚书坑儒政策12、题干: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D.隋唐时期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统一与分裂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虽然有晋朝短暂的统一,但不久之后又进入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直到隋朝建立,才再次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尤其以其开放包容的态度闻名于世,对外交流频繁,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诗歌、绘画、雕塑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5分)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概述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分)第二题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2)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3)秦始皇时期,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题《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卷》非选择题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修建了万里长城等。材料二: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盛唐”。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材料三: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南宋时期,岳飞抗金,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材料四: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明朝中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材料五: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唐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成就?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别说明宋元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1)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学技术发展迅速。(2)明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3)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他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的统一和改革,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二: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崛起,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曹操、刘备、孙权等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各政权为了争夺天下,不断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材料三: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然而,隋朝统治后期,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隋末农民起义。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两项主要改革措施。2、根据材料二,简述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于汉代,终点是欧洲的大秦B.全部经过沙漠和戈壁,是一条封闭的贸易路线C.主要运输商品是丝绸,因此得名“丝绸之路”D.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是为了运输军事物资答案:A解析:丝绸之路起始于汉代,由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其终点是欧洲的大秦,即罗马帝国。丝绸之路主要是为了促进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运输的商品以丝绸为主,因此得名。选项A正确描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故为正确答案。选项B、C、D与历史事实不符。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夏朝的建立B.秦朝的统一C.汉朝的建立D.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答案:B解析:秦朝的统一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夏、商、周等奴隶制社会阶段。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选项A是奴隶制社会的代表,选项C是秦朝之后的朝代,选项D是封建社会分裂时期的描述,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起始?A、唐朝B、五代十国C、宋朝D、元朝答案:C解析: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和柳宗元为唐朝人,其余六位均为宋朝人,因此宋朝是唐宋八大家的起始。4、题干: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秦朝统一六国B、汉朝建立C、唐朝灭亡D、明朝灭亡答案:D解析:明朝灭亡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因为明朝之后,清朝建立,开始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建立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初期,唐朝灭亡则是封建社会的中期。5、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白莲教起义D.捻军起义答案:B.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它不仅对抗清朝政府,还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如《天朝田亩制度》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其他选项中,虽然也是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并非“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6、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与戊戌变法无关?A.康有为B.谭嗣同C.孙中山D.梁启超答案:C.孙中山解析: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一场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政治改良运动。康有为、谭嗣同以及梁启超都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和支持者之一。然而,孙中山先生此时正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并未直接参与戊戌变法;他更以辛亥革命领导者身份闻名于世。因此,在给定选项里,孙中山与戊戌变法无直接关系。7、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A.唐朝B.宋朝C.辽朝D.金朝答案:B解析:宋朝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唐朝在五代十国之前,辽朝和金朝分别在宋朝之后出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宋朝。8、下列哪项不是《天工开物》所记载的发明?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D.蒸汽机答案:D解析:《天工开物》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多种古代发明。《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发明的,不属于《天工开物》所记载的发明。因此,正确答案是D.蒸汽机。9、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10、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推翻清朝统治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实现民主共和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期间,由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的一场旨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的改革运动。这一时期并没有推翻清朝统治或是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其主要目的。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铁币和度量衡的统一B.实行中央集权制C.创立县制D.推行焚书坑儒政策答案:A解析: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货币、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制,推行焚书坑儒政策等,但铁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并不是秦始皇的措施,而是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实行过的政策。因此,A项是错误的。12、题干: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D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主要指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往活跃,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统一,汉武帝时期虽然有所发展,但与隋唐时期相比,尚处于繁荣的初期阶段。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统一与分裂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虽然有晋朝短暂的统一,但不久之后又进入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直到隋朝建立,才再次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尤其以其开放包容的态度闻名于世,对外交流频繁,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自身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诗歌、绘画、雕塑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5分)答案: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包括统一货币、度量衡以及文字等,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6分)答案:中国古代社会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导致中央政权容易衰弱;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等因素。这种交替出现的局面促进了不同地区、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3、根据材料二,概述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分)答案: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开放包容、多元融合。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唐朝尤其重视吸收外来文化,这不仅丰富了本国的文化内涵,还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请根据上述题目进行作答。第二题材料一: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2)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3)秦始皇时期,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措施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3、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包括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法等。第三题《历史初三上学期期中试卷》非选择题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修建了万里长城等。材料二: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盛唐”。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材料三: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南宋时期,岳飞抗金,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材料四: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明朝中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材料五: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2、根据材料二,唐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成就?答案:经济繁荣,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