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练习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破坏交通工具罪中的交通工具是指______。A.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B.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C.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行器D.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天器2、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______。A.国有资产B.公私财物C.国有公司、企业的财产D.公共财物3、招摇撞骗罪中行为人所冒充的人员是______。A.司法工作人员分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领导干部4、在我国适用面最广的主刑是______。A.无期徒刑B.有期徒刑C.罚金D.死刑5、生产、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是______。A.一切假药B.只限于人用药品与非药品C.限于非药品冒充药品D.不合格的药品6、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猥亵”属于______。A.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B.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C.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D.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7、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中的童工是指______。A.不满12周岁的儿童B.不满14周岁的儿童C.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D.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8、在我国能对刑法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的主体是______。A.公安部B.司法部C.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9、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是指______。A.依法被关押的人员B.罪犯C.犯罪嫌疑人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0、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______。A.应以诈骗罪论处B.应以金融诈骗罪论处C.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D.应以金融凭证诈骗罪论处11、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主要在于______。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主观方面不同12、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司法工作人员13、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特殊主体B.公司、企业C.自然人和单位D.自然人和公司、企业14、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不得假释的是______。A.惯犯B.累犯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D.再犯15、下列关于犯罪的分类中,属于犯罪理论分类的是______。A.身份犯与非身份犯B.重罪与轻罪C.亲告罪与非亲告罪D.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16、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医生B.医生和护士C.医院的工作人员D.医务人员17、下列属于不适用中国刑法的是______。A.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B.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在大陆犯罪的C.台湾地区居民在大陆犯罪的D.A国公民在B国贩卖了巨量毒品后进入了我国18、不属于特殊正当防卫不法侵害的是______。A.行凶B.贩毒C.杀人D.强奸19、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______。A.司法工作人员B.行政执法人员C.人民警察D.国家工作人员20、狭义的刑法是指______。A.特别刑法B.单行刑法C.刑法典D.附属刑法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属于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有______。A.限制再犯条件的功能B.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C.个别威慑功能D.教育感化功能E.安抚功能22、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时效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5年B.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0年C.法定最高刑为10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15年D.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25年E.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追诉期限为35年23、单位刑事责任的特点有______。A.整体性B.个体性C.双重性D.确定性E.局限性24、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______。A.危害行为B.行为对象C.危害结果D.因果关系E.犯罪目的25、间谍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______。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为境外人员提供情报E.参加恐怖组织三、名词解释题26、罪刑法定原则27、集资诈骗罪28、职务侵占罪29、医疗事故罪四、判断说明题30、作为附加刑的驱逐出境适用于所有犯罪的外国人,包括普通外国人与外国驻我国的外交官。31、对于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均应以拐骗儿童罪定罪处罚。32、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在缓期执行期间抗拒改造,就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六、简答题33、减刑的适用条件。七、论述题34、论述被害人承诺排除犯罪性的原因与条件。八、案例分析题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陈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17年刑满释放后,某日到某商场金店,见其柜台里存放有一条重14.09克,价值人民币4103元的金项链,与自己原有的一条假金项链的式样完全相同,遂产生以假换真的邪念。她随后到家中取出假的金项链带在身上。然后返回该柜台,向售货员谎称购买金项链,要售货员将金项链拿出供其挑选。陈某在“挑选”过程中,趁售货员不备,用假项链换了上述的真项链,然后借口不买了,离开了现场。数日后,当陈某再次到金店准备以同样手段调换项链时被发现,并被当场抓获。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行为在客观上行为破坏的对象是关涉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财产安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2、D[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罪对象必须是公共财物,但不限于国有财物。因为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些主体完全可能贪污国有财物以外的公共财物。3、B[解析]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招摇撞骗。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成立本罪,而成立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4、B[解析]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名副其实的主刑。其特点与内容如下:①有期徒刑剥夺犯罪人的自由。②有期徒刑具有一定期限。③有期徒刑的基本内容是对犯罪人实行劳动改造。5、B[解析]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本罪属于抽象的危险犯。生产、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只限于人用药品与非药品。如果生产、销售假农药、假兽药则不构成本罪。6、C[解析]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猥亵”“侮辱”,则需要司法者的规范的、评价的行为才能认定(如男性抚摸女性腰部的行为是否属于“猥亵”,就需要评价,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猥亵”“侮辱”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7、C[解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是指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8、D[解析]由被授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出的解释,为正式的刑法解释,即具有法律效力。正式的刑法解释主要是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在刑法颁布后,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9、D[解析]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10、C[解析]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是指:①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使用者不限于持卡人。③冒用他人信用卡。④恶意透支。11、D[解析]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主要在于二者的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过失致人死亡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的故意,也无伤害的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12、C[解析]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犯罪的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成立本罪还要求情节严重。13、C[解析]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14、B[解析]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15、B[解析]犯罪的理论分类包括:①重罪与轻罪;②自然犯与法定犯;③隔隙犯与非隔隙犯。除此之外,犯罪还有法定分类,具体包括:①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②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③身份犯与非身份犯;④亲告罪与非亲告罪;⑤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16、D[解析]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即直接从事诊疗护理事务的人员,包括国家、集体医疗单位的医生、护士、药剂人员,以及经主管部门批准开业的个体行医人员。17、A[解析]不适用中国刑法的情况是指,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不适用中国刑法。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意味着即使上述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不适用我国刑法。18、B[解析]特殊正当防卫的条件,除了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外,更重要的条件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因此贩毒不属于特殊正当防卫不法侵害。19、B[解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即依法具有执行行政法职权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20、C[解析]刑法可以分为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刑法典是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二、多项选择题21、ABCD[解析]赖以实现特殊预防的刑罚功能包括以下内容:①限制、消除再犯条件的功能;②个别威慑功能;③教育感化功能。上述三个方面的功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限制、消除行为人再犯条件的措施本身,就是个别威慑的力量所在和促使其接受教育改造的前提。22、ABC[解析]根据《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23、ACE[解析]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由负责人决定,由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包括:①整体性;②双重性;③局限性。24、ABCD[解析]犯罪客观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侵犯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包括:①危害行为;②行为对象;③危害结果;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5、ABC[解析]间谍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三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①参加间谍组织充当间谍。②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进行间谍活动。间谍组织代理人,是指受间谍组织或者其成员的指使、委托、资助,进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活动的人。③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三、名词解释题26、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基本内容包括:①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②禁止溯及既往;③禁止类推解释;④禁止绝对不定(期)刑;⑤明确性;⑥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⑦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27、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特征有:①本罪客观方面必须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且数额较大。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资金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或者其他骗取集资款的手段。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法规有关集资的实体规定或者程序规定,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以承诺回报为前提,但所承诺的回报不必具有确定性。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才成立本罪。②本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③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8、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数额较大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或不法所有目的。29、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本罪主观上只能出于过失,故意造成患者人身伤亡的,视行为性质认定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罪。四、判断说明题30、错误。理由: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作为附加刑的驱逐出境只能适用于犯罪的普通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人与无国籍的人),而不能适用于外交官,因为外交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31、错误。理由:对于偷盗婴幼儿的行为,应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分别定罪处罚,而非一律定为拐骗儿童罪。例如,以勒赎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成立绑架罪。为了将婴儿作为人质以实现其他不法要求,而偷盗婴幼儿的,也成立绑架罪。32、正确。理由:对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人,有三种处理结局:①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②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③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这里的故意犯罪,仅限于表明犯罪人抗拒改造、情节恶劣的故意犯罪,而不是泛指任何故意犯罪。六、简答题33、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以及重大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1)前提条件:只能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这是可以减刑与应当减刑的共同前提条件。这里只有刑种的限制,没有刑期的限制,没有犯罪性质的限制。(2)实质条件:①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②应当减刑的实质条件:a.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b.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c.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d.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e.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f.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七、论述题34、被害人的承诺,符合一定条件,便可以排除损害被害人法益的行为的犯罪性。(1)被害人承诺排除犯罪性的原因:被害人请求或者许可行为人侵害其法益,表明其放弃了该法益。既然如此,法律就没有必要予以保护;损害被放弃的法益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2)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时,才能排除行为的犯罪性:①被害人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对于国家、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不存在被害人承诺的问题,故只有被害人承诺侵害自己的法益时,才有可能排除行为的犯罪性。但即使是承诺侵害自己的法益时,也有一定限度。如经被害人承诺而杀害他人的行为,仍然成立故意杀人罪。②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③承诺必须是被害人的真实意志,故戏言性的承诺、基于强制或者威压作出的承诺无效。但如果仅仅是关于承诺动机的错误,应认为该承诺具有效力,成为排除犯罪的事由。④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被害人在结果发生前变更承诺的,则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