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有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有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有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有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备考选择题50题综合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C.木材燃烧D.汽油挥发

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闻气体气味

60-

501

一一》量筒读数

而1一

3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亚硒酸钠(NazSeCh)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Na,SeO3中Se的化合价为B.Se是一种金属元素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

D.丙可能是单质

6.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镒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

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7.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UC>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A.FeOB.Fe7O3C.FesO4D.FeSO4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B.

D.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NaCl溶液NaOH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CuFe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CO2CO在氧气中点燃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

DCaCO(固体)CaO(固体)

3燥

A.AB.BC.CD.D

11.“超临界水”(出0)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

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臂刑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A.OOB.C.D.

12.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串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乩亦。2),关于

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4.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第2页,共35页

人.2个氢原子:211\\\B.铝离子:

C.的结构示意图:^286D.氧化铁:Fe,(h

15.在高温条件下,A、B隔瀛尢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这

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氢原子

氧原子

酸原子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3

1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盐酱油B.雨水冰水共存物

C.蒸储水洁净的空气D.可乐食醋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反应前)(反应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18.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A.AB.BC.CD.D

20.某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21.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表所示: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22.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烧匙中的红

磷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瓶内水面上升情况。若实验完

毕后,进入广口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则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可能未塞紧瓶塞,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可能未等广口瓶冷却至室温,即打开了弹簧夹

D.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23.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

24.关于Na和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D.电子层数相同

25.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除去MgCi?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可加入适量的Mg(OH)z,充分搅拌后过滤

四种离子可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证明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26.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符号是()

A.H,B.OC.\D.He

2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第4页,共35页

A.氧原子B.氢原子C.氧分子D.水分子

2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降至,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3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酸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酸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3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铜粉(铁粉)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通过足量的溶液,干燥

BCO(CO2)NaOH

CCaCb溶液(HCD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NaNCh溶液(Na2cth)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B.BC.CD.D

3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收集二氧化碳

SB泮押/‘点燃酒精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33.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3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实验方案

A氮气(氧气)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氯化钙溶液(盐酸)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氧化铜(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B.BC.CD.D

3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物质性质用途

A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制冷剂

B活性炭吸附性防毒面具

C氧气助燃性医疗急救

D木炭可燃性做燃料

A.AB.BC.CD.D

36.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质量减少.

A.IIB.IIC.IID.II

3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SO?浓度B.0,浓度C.N?浓度D.卜浓度

38.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

第6页,共35页

39.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元素

B.该反应中0,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0,和卜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4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

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IIB.IIC.IID.II

41.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

G5H2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

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42.对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M溶液中,一段时间后,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丫没有现象(2)取大

小相等的X、Z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X、Z表面都产生气泡,但X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的快.则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二)

A.X>Z>YB.Z>Y>XC.X>Y>ZD.Z>X>Y

4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44.向AgNCh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A1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

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没有A1,可能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45.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法;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质/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量|"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g।-------------------*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0加入固体质量'g

46,下列各组商子在pH=U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47.在校运会上,50m短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抢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A.二氧化硫B.水蒸气C.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碳

4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

子质量为()

A.23B.46C.92D.96

49.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稀盐酸出铁锈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IIB.IIC.IID.II

50.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Cu(NO3)2和AgNCh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入Zn(NO3)7和Cu(NO3)2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C,滤液中可能含有AgN(h

D,可加入HC1确定滤液成分

第8页,共3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的判断。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粉笔折断只是将粉笔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酒精灯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

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试管口塞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

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

烟和雾的区别。

【解答】

A.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燃烧需要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解:A.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1)X2+X+(-2)X3=0,则x=+4价。错误;

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34-2-8-18=6,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单位不是克;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第10页,共35页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硒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B.硒元素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

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5.【答案】C

【解析】

解: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2g+30g+20g+10g=6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m+39+5+16=62,则m=2,甲

质量没变,可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乙丁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丙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

物;

A、由以上分析,丙生成乙和丁,故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故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B说法错误;

C、乙增加了39g-30g=9g,丙减少了20g-5g=15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g:15g=3:5,故C说法正确;

D、丙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

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镒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

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镒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

管逸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4FeS2+1102_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

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

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o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

解:A、该物质表示的是化合物;

B、该物质表示的是混合物;

C、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

D、该物质表示的是单质;

故选:A。

根据化合物的概念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图示进行。

9【答案】D

【解析】

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12页,共35页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属于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

烟和雾的区别.

10.【答案】C

【解析】

解:A、NaOH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

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

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在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

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

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

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n.【答案】c

【解析】

解:“超临界水”(田。)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

模型。

故选:C。

“超临界水”(H2。)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超临界水”(见0)就是水的一种状态,还是水分子。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解答】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19x6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说法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

22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x6):(1x13):14:(16x2)=72:13:14:32;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解: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A说法

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占空气体积的21%,故C错;

第14页,共35页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考虑;B、根据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考虑;C、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考

虑;D、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的组成,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

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解答】

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选项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铝离子可表示为:AP+;故选项正确;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

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该反应的产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B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16=18,故B

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所以反应生成物C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故C错误;

D.依据反应生成物C和D的分子个数比是1:3,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28x1):(2x3)=14:3,故D

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

解:A、碘盐和酱油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

B、雨水属于混合物,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蒸储水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可乐和食醋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

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

见物质的组成.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类别,化学反应实质,对比反

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第16页,共35页

o-l

o-

(反应前)(反应后)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

【解答】

A.水结成冰,是因为降温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该选项错误;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故该选项错误;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该选项正确;

D.1L大豆与1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

解:A、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水能吸收二氧化硫

生成亚硫酸,防止散逸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故A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B、使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压强差,利用水的体积的变化测得氧气的体积,故B体现

了水的主要作用;

C、铁丝燃烧时的生成物降落会炸裂瓶底,放少量的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C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

D、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开始时装满水是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后来是利用排出的水确定什么时间收集

满氢气,故D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故选:C。

根据具体的反应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有些反应中水参与反应,有些反应中水起到降温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反应中水的作用进行.

20.【答案】B

【解析】

解:由题意,该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其质子数=18-2=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为阴离子.

A、由分析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6,故是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离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性

质稳定,故选项正确.

C、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易得失电子,故选项不

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8质子数+中子数=16+16=32,单位不是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题意,该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由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根据当质

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

进行分析解答.

第18页,共35页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离子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

解题的关键.

21.【答案】A

【解析】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8.7g,故B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7g;

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21.6g;D的质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参加反

应的D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应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21.6g-8.7g-3.2g=9.7go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

正确。

B、生成的A的质量为9.7g,则待测的值为9.7g+19.7g=2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17.4g-8.7g):(3.6g-0.4g)=87:32,故选项说法错

误。

D、A增加的质量是9.7g,C减小的质量是21.6g,因为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

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

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各选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2.【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

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

本题考查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误差分析,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药品的用量、装置的气密性以

及装置是否冷却等方面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故A解释

合理;

B.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在冷却过程中,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

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故B解释合理;

C.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进入装置内的水会减

少,因此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故C解释合理;

D.若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大于

|,故D解释不合理。

故选D。

23.【答案】D

【解析】

解:A、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故说法正确;

B、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说法正确;

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空气从b端被排出,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说法正

确;

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气体应从a端进入,故说法错误。

故选:D。

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

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

口通入.

本题主要考查如图的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干燥气体等,需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

灵活运用,此装置很重要.

24.【答案】A

【解析】

第20页,共35页

解:A、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而核电荷数不变,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电荷数相同,都是

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所以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

解:A、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故B错误;

C、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2-、Na+、NO31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不会

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C正确;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不能说明不含氧

气,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与碳酸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镁是不溶性碱,不会与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2+

C、根据pH=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CO3\Na.N03\K+四种离子彼此之间不会反应,也

不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只能说明氧气的浓度小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

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答案】D

【解析】

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

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0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水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还能表示氨气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

意。

故选:D。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

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

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C

【解析】

解:A.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

烧,所以下方的蜡烛先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

D.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

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第22页,共35页

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

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8.【答案】D

【解析】

解:A、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本题较为简单,掌握了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即可解答.

29.【答案】A

【解析】

解:A、t/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l:4,

故A正确;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12。(:时不是饱和溶液,

故C错误;

D、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C,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

定,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

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

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答案】D

【解析】

解: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

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无色酚酰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酰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酰溶液

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D。

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酷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

31.【答案】D

【解析】

解:A、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第24页,共35页

C、HC1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3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

酸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

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

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答案】B

【解析】

解:A、氧气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故A错;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将瓶内空气排

尽,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发生火灾,故C错;

D、胶头滴管使用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