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648-2021 武汉市民用建筑模型(BIM)应用标准_第1页
DB4201-T 648-2021 武汉市民用建筑模型(BIM)应用标准_第2页
DB4201-T 648-2021 武汉市民用建筑模型(BIM)应用标准_第3页
DB4201-T 648-2021 武汉市民用建筑模型(BIM)应用标准_第4页
DB4201-T 648-2021 武汉市民用建筑模型(BIM)应用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01 2 2 2 2 2 4 4 4 4 4 5 6 8 8 8 8 9 9 9 9 9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大良造建筑科技开发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捷、孙俊、杨铭杰、陈伟、武剑洁、1武汉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标准24基本规定4.2建筑工程中各工作任务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应用和管理宜以相应任务的承担方为实施主体。4.4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合同a)模型输入、输出;b)模型浏览或漫游;5.1一般规定5.1.1宜依据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5.1.2BIM应用应满足关于平面功能使用布局及立面造型的要求,并结合环境等方面要求,并对建筑5.1.3方案设计阶段模型应包括场地模型、建筑单体模型和专项分析模型。5.2场地分析5.2.1场地分析的数据准备宜包括地质资料、工程水文资料、现有规划文件、建设地块信息、场地管5.2.4应根据场地分析结果,评估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5.2.5场地分析报告应体现场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果。5.2.6交付成果应包括场地模型和场地分析报告。5.3方案模型构建5.3.1方案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宜包括建筑单体模型或相应方案设计资料、气象数据、热工参数及其5.3.2建筑单体模型表达内容宜包括建筑整体外观形状、主要建筑构部件及建筑物内功能空间布局。35.3.3应对建筑单体模型进行物理环境、结构等方面的单项性能分析,分别获得单项分析数据,并综合各项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重新评估,寻求建筑综合性能平衡点,形成专项模拟分析报5.3.4专项模拟分析报告宜体现模型图像、软件情况、分析背景、分析方法、输入条件、分析数据结5.3.5交付成果应包括建筑单体模型、专项分析模型和专项模拟分析报告。5.4.1设计方案比选的数据准备宜包括本阶段前期的方案设计模型(包括场地模型、建筑单体模型、5.4.2应通过构建或局部调整方式,5.4.3方案设计模型宜包括地形、道路、楼板、5.4.4宜利用可视化对设计方案进行比对、分析、5.5虚拟仿真漫游5.5.1虚拟仿真漫游应模拟建筑物的三5.5.2动画视频文件应能清晰表达建筑物的设计效果,并反映建筑物整体布局、主要空间布置、复杂5.5.4应将软件中的漫游文件输出为通用格式的视频文件,并保存原始制作文件,以备后期调整与修6.1.1应对方案设计阶段的模型进行继承并进一步深化,论证拟建建筑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算结果深化各专业模型,协调解决各专业方案可6.1.2宜从方案设计模型的信息深化研究入手,各专业可共同利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根6.2.1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应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或者二维设计图以及6.2.2在模型构建前须保证建筑、结构6.2.3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建筑、结构以及机电专业模型构建,为后续阶46.3.1模型检查优化的数据准备应包含设计阶6.3.3宜对整合的模型进行剖切而得到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视图,检查各专业间设计内容是否存在不一致、遗漏、空间不合理,以及构件冲突等问题。修正专业模型的错误,直至6.3.5应保存整合后的模型,宜按照统一的命名规则对模型文件进行命6.3.6交付成果应包括各专业检查优化调整后7.1.1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通过施工图图纸7.1.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是各专业模型构建并进行优化7.1.3应根据该阶段模型,进行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和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阶段7.2.1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应包括前期设计阶段的各模型或者二维设计图以及设计条7.2.2各专业模型构建应基于模型保7.2.3模型数据自上而下分为任务信息模型、专业模型元素、模型基础元素、共性的资源数据四个层7.3.2应基于整合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检查和净7.3.3碰撞检测应设定基本原则,宜使用BIM三维碰撞检测软件7.3.4碰撞检测报告应包含建筑结构整合模型的三维透视图、轴测图、剖切图等,以及通过模型剖切7.3.6三维管线综合宜使用BIM三维碰撞和碰撞,逐一调整模型,确保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并形成三维管线综合报57.3.7三维管线综合报告应记录三维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测的原则,调整前各专业模型间的碰撞,对于7.3.8净空优化应基于三维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测调整后的各7.3.11交付成果宜包括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碰撞检测8.1.1施工准备阶段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8.1.2施工准备阶段模型宜在设计阶段交付的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创8.1.3施工准备阶段BIM应用宜包括施工深化设计、施工方案模拟、8.2.1建筑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机电8.2.3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宜应用BIM软件完成二次结a)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创建;b)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应根据施工区段及施工工艺等的安排对结构构件进行拆分,并c)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二次结构、预埋件8.2.4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深化设计模型a)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并结合预制方案、施b)应区分混凝土构件的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并表达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的连接节点;c)预制构件拆分时,宜依据施工吊装工况、吊装设备、运输设备和道路条件、预制厂家生产条e)宜应用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安装节点、专业管线与预留预埋、施工工艺等的碰撞检查以及构件6f)深化设计模型除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和临时安装措施8.2.7钢结构深化设计宜应用BIM进行节点深化设计、预留孔洞及预a)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并结合相关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方案d)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节点、预埋件、预留孔洞等8.2.8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8.2.9机电深化设计宜应用BIM完成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及管理、专a)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建筑、结构、机电和装饰专业设计文件创建机电b)深化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施工工序安排及安装工艺,完成管线综合深化设计;c)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在模型中补充或完善设计阶段未确定的设备、附件、末端等模型元素,d)管线综合布置完成后应复核系统参数,包括水泵扬程及流量、风机风压及风量、冷热负荷、g)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可按专业、子系统、楼层、功能区域等进行划分。8.3.1施工方案模拟宜包括施工组织模拟和施工工艺8.3.2施工方案模拟前应确定BIM应用内容、应用成果的分阶段8.3.3当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8.3.4施工组织模拟宜应用BIM进行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a)施工组织模型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档等创建施b)施工组织模拟前应制定初步实施计划;7c)宜根据模拟需要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施工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按施工d)工序安排模拟应根据施工内容、工艺选择及配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关系,优e)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g)施工组织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场地布置、周边环8.3.5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组织模型、施工模织优化报告等。施工组织优化报告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报告及资源配置a)可基于施工组织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图的基础上创建施工工艺模型,并将施工工艺信b)施工工艺模拟前应完成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确认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c)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明确模型范围,根据模型任务调整模型。模拟过程中涉及空间碰撞应确保d)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将涉及的时间e)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出现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模拟分f)宜根据施工工艺模拟成果进行协调优8.3.7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工艺模型、施工模8.4.1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钢结构加工和机电产品加工等8.4.3宜建立编码体系,并附加或关联条形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等成品管理物联网标识信息到预制8.4.4预制构件产品物流运输和安装中的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预制构件模型8.4.5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宜应用BIM进行构件工艺设计、构8.4.8钢结构构件加工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加工图,以及钢结构构件相关技术参数9施工实施阶段89.1一般规定9.1.1施工实施阶段的模型应基于施工准备阶段交付的模型,根9.1.2施工实施阶段的模型应用前,应事先制定相应9.1.4施工实施阶段的BIM应用宜包括进度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材9.1.5建筑工程相关方在施工实施阶段的BIM应用中应采取合同协议约定等9.1.6在BIM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数据对9.2进度管理9.2.1进度管理应建立进度管理模型9.2.2进度管理应对实际进度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进度信息附加或关9.2.4与进度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等9.2.5基于BIM的进度管理应用宜包括9.2.6进度管理流程中需要存档的文件、表单以及施工可视化模拟动画等宜关联到模型中。9.2.7建筑工程后续进度计划应根据建筑工程进度对比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进行调整,进度管理模型可视化进度优化与模拟成果、进度预警报告、进度计划变9.3质量与安全管理9.3.1质量与安全管理应通过现场施工情况与模型的比对分析,对重点部位、质量控制点和危险源进9.3.2质量与安全管理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质量与安全管理需求,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9.3.3基于BIM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应9.3.5应根据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将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和质量验收情9.3.7基于BIM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的9.4材料与设备管理99.4.3基于BIM的材料与设备管理宜9.4.4应根据工程进度实时输入变更信息,及时更新已完工程消耗的设备与材料信息、以及下阶段工9.4.5基于BIM的材料与设备管理的9.5竣工交付管理9.5.1竣工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宜应用BIM技术,在模型上附加和关联竣工验9.5.2竣工模型应包含完整的施工管理技术资料、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过程验收资料和竣9.5.3竣工模型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模型与工程实体的一致性。9.5.5基于BIM的竣工交付成果宜包10.2.1运维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10.2.2宜根据运维系统的功能需求、运维模型标准和10.2.3构建运维模型的过程中,10.2.4构建运维模型的过程中,宜根据10.3.5交付成果宜包括运维系统、系统运行和日10.5.1设施设备管理的数据准备应包括设施设备日常管理过程中随着设施设备更新等变10.6.2宜构建空间管理标准,并进行空10.6.4运维阶段宜利用模型来有效10.7.3宜在运维模型基础上,实现灾害处理10.8.1能源与环境管理的数据准备应包括模道路)及其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可以作为该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的共享知识资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期内的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台之间的数据互用在同一时间利用相同的信息。buildinginforma方案比较、可持续性分析、高效设计、多专业集成、施工现CAD软件处理更丰富的信息,如技术指标、4.1模型在每个阶段具有独特的应用功能,出于对模型信息共享及成果可传递性的考虑,宜在建筑工4.2建筑工程各阶段的模型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使用条件,应该以该阶段建筑工程任务的实施主体4.3建筑工程的BIM应用目标和应用范围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条件确定。本条提出建筑工程特4.5每个建筑工程的BIM应用目标和范围不一5.1.1BIM应用应从建筑工程的需求出发,根据建筑工进一步推敲、优化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及建筑工程审批提供数据5.2.1场地分析的数据准备宜包括地质资料、工程水文资料、现有规划文件、建设地块信息,电子地5.2.2宜利用场地分析软件或设备,建立三维场地模型,在场地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运用5.2.3场地模型应表达场地实际地质地貌特征、与周边毗邻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5.2.4BIM应用流程应包括如下步骤:5.2.5场地分析报告应体现场地模型图像、场地分析结果,以及对场地设计方案或工程设计方案的场5.2.6交付成果应包括场地模型和场地分析报告5.3.1方案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宜包括如下内b)建筑信息模型或相应方案设计资料、气象数据、热工参数及其他分析所需数据。5.3.3宜根据前期数据以及分析软件要求,运用专业的性能分析软件,建立建筑性能各类分析所需的评估,寻求建筑综合性能平衡点,形成专项模拟分析5.3.4专项模拟分析报告宜体现模型图像、软件情况、分析背景、分析方法、输入条件、分析数据结内容需包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防火、人5.3.5交付成果应包括建筑单体模型、5.4.1设计方案比选的数据准备宜包括本阶段前期的方案设计模型(包括场地模型、建筑单体模型、5.4.3方案设计模型宜包括地形、道路、楼板、天花、外饰层、园林景观、场地设施等。5.4.4宜利用可视化对设计方案进行比对,进行方案分析5.4.6方案比选报告应包含体现建5.4.7交付成果应包括方案比选报告和方案设计模5.5.2动画视频文件应能清晰表达建筑物的设计效果,并反映建筑物整体布局、主要空间布置、复杂6.1.1应对方案设计阶段的模型进行继承并进一步深化,论证拟建建筑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算结果深化各专业模型,协调解决各专业方案6.1.2宜从方案设计模型的信息深化研究入手,各专业可共同利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根6.2.1初步设计阶段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应包括方案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模型或二维设计图以及设6.2.2在模型构建前须保证建筑、结构和机电模型统一基准点,统一模型轴网和标6.2.3应分别采用建筑、结构和机电的专业样板文件,根据方案模型或二维设计图建立相应的建筑、6.2.4建筑专业模型元素及信息要求宜符合表2,结构6.3.1模型检查优化的数据准备应包含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和机电专业模型以及方案设计背景资料b)各专业设计是否有漏项,是否通过协同配合优化设计;6.3.4应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配以文字说明,文字内容可包含问题编号、问题描述、区域和平面位置、楼层或标高信息、牵涉专业、牵涉图纸编号及名a)各专业模型检测优化调整后的模型以及本专业7.1.1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通过施工图图7.1.4应根据该阶段模型,进行碰撞检测、三维管线综合、净空优化等基本应用,完成对施工图阶段7.2.1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构建的数据准备应包括前期设计阶段的各模型或者二维设计图以及设计条7.2.2各专业模型构建宜在前期设计阶段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来进一步深化,使之7.2.3各专业模型构建应基于模型保持协同作业,确保各专业模型数据协调一致。且宜在可视化情境7.2.4宜采用IFC标准格式组织模型数据结构,将模型数据自上而系统、类型、材料、敷几何尺寸、平面定位、几何尺寸、平面定位、各系统所有风管及其风管管件、风件阀门、通风口(如散流器、百叶风规格、技术参数、末););送设备、补水装置(膨胀水箱或定规格、技术参数、编号封闭母线、电缆桥架或线槽的主要干线,各系统所有封闭母线、电缆桥架或线槽及配电成套柜、配电箱、控制发电机、备用电源、监控系7.3.5三维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应考虑施工合理性,如:有压管让重力管,小7.3.6三维管线综合范围宜包括但不限于:机电专业与土建专业之间管线综合检测,包含给排水、暖7.3.7三维管线综合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机电各专业内部管线体系的主要部件漏项问题,机电管线7.3.9三维管线综合报告应记录三维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测的原则、调整前各专业模型间的碰撞,对于7.3.10净空优化应基于三维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测调整后的各7.3.13净空优化应使用BIM可视化技术,对建筑物最终7.3.15交付成果宜包括调整后的各专业模型、碰撞检测8.2.1施工深化设计阶段运用BIM进行现浇8.2.2应根据施工深化设计的需求的“上游模型”一般指应用流程上一阶段提供的模8.2.6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成果除满足施工图设计模型必须的模型元素和细度8.2.8钢结构深化设计图一般由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生成,主要包括平立面布置图和节点深化图等内容,因此原设计单位确认时可选择使用深化设计模型或8.2.9机电专业较多,可按照系统划分模型。例如,机电专业可按给水排水系统、暖通系统、电电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电系统等。也可以1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信息、技术参数2系统类型、连接方式、安装部位、安装8.3.2施工阶段上游模型宜优先选择深化设计模型,若没有深化设计模型可选择施工图设计模型。在8.3.3施工组织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场地布置、周边环境施工组织所涉及的其他资源信息,如建筑工程进度计划、劳动力8.3.5施工工艺模拟前应充分厘清工艺间的关系,避免漏项甚至错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内容可根据建8.4.3预制构件模型可采用条形码、8.4.4预制构件产品进出厂时可扫描标签,对其进行进出场管理;预制构件运输抵达施工现场后,读8.4.6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相关文件包括模具图、出厂合格证、实验检测报告、物流清单及使用说明8.4.7BIM技术通过对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的管理8.4.8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应为施工8.4.10机电产品模块准备时,可提供经过产品模块评价合格的机电产果;产品加工时,由于运用BIM技术对机电产品进行了数字化艺参数、加工进度和成本信息等成果;产品检验环节,结合BIM应用过程管理逐步完善和提升。BIM应用策划作为建筑工程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应与建筑工程整体计9.1.3针对复杂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施工工艺宜优先应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术交底。依据实施阶段模型的要求,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依次分解或合并,实现了专业内与专业间的协同作业,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管理和竣工模型构建,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应用于预算与成本管9.1.5有条件的BIM应用相关方,应建立支撑B管理,通过收集施工过程的实际数据更新模9.1.7模型交付应满足各相关方合约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交付的模型、图纸、文档等相9.2进度管理9.2.3按施工部署要求,根据工作分解结9.2.4基于进度管理模型估算各任务节点的工程量,在模型中附加工程量信息,并关联定额信息,基9.2.5进度计划控制是对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分析等量和不增加原先预算成本的条件下,使该建筑工程提前完工并9.2.6进度管理流程中文件、表单以及施工可视化模拟动画等成果应及时更新到模型中,以便于存档9.2.7通过制定预警规则,明确预警提前量和预警节点,并根据进度时差,对应预警规则生成建筑工9.2.8主要信息包括进度计划编制、审查、调整、审批等流程的信息,如提交的进度计划编号、进度9.3.2应基于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资料标准,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质量与安全管理需求,编制不同范9.3.3创建模型时,宜根据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进行检查和调整,并将验收检查点等相关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上,并附加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标准的重9.3.5通过现场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把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移动端关联到9.3.6主要信息包括有质量控制资料,宜包括:基础与各楼层的工程测量定位与放线记录、标高抄测录、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宜包括:混凝土/砂浆强度试验质量验收记录、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面配料的目的,实现对施工过程中设备、材料的有效9.4.2在施工作业模型中添加或完善楼层信息、构件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