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专业面试》真题汇编

1[简答题]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1.题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2.内容:

1题目:暧苗体侵染细菌的实蛉

2.内容:

Ji尔希和蔡斯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田的培养基中培源

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善T:啜苗体,得到D'A含有:T标记或蛋白质含有”S

标记的噬语体。然后,用或”S标记的T:暧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畅杆菌,经过

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损拌器损样、离心(图3-6)。报样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苗

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里较轻的T:睫苗体颗莅,而离心管的沉

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

益标记的一组感染实聆,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P标记的一组实蛉,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观察发现细密裂解释放出的啜苗体中,可以给刎到二P标记的DXA,但却不

能检刎到”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精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裹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

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苗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A邃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馀

s<*FWe

*ta■潺/,fuica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试讲时间:十分钟。

3.基本要求:试讲时间十分钟内,要有师生间的互动,要有实验演示

过程,要有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

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

竟是如何做的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前提条件

提问学生: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侵染过程分别是什么?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侵染过程:吸附一注入一合成一

组装一释放。)

2.介绍实验的过程

利用挂图呈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辅助学生理

解。

(1)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

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

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和35s标记

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

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学生进

行独立思考。(噬菌体的繁殖依靠大肠杆菌,后代中的原料都来自于

寄主大肠杆菌所以要想标记噬菌体我们必须要标记大肠杆菌,不能直

接标记噬菌体。)

(2)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

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

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提问学生:想

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

候,将遗传物质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

在离心后DNA随着细菌沉在下方,蛋白质外壳因为质量轻而在上清液

中。)

(3)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

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提问学生:想一想,

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

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一一细

菌或病毒,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2.作业:结合两个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板书设计】

2[简答题]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题目:高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片段教学

2.内容:

第1节通过种经系统的调节

曰VWN

Mei・■・■・•$・华・.

・••・■r户

:・•

0・・«・•••・・■AMI•・

7cBz产■—・・

3.基本要求:

⑴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掌握反射活动的产生条件;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教师呈现视频:学生打球等体育运动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打球、游

泳、骑自行车不论从事什么运动,全身各个器官都能够保持高度的协

调一致。这是为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知

环节一、反射与反射弧

教师提出:人体复杂的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基本

结构单位是什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又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自由

阅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后举手回答,教师给予及时评价,最后师生

共同得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反射的概念,并对神经元、神经纤维和

神经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讲解。接着提问: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是什么?教师课件出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弓I导学生结合教材内

容辨识并描述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由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评价,引

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并对常见反射弧模型的图例进行适

当讲健

环节二&反射的过程

教师在继续提问:什么是兴奋?反射是如何实现的?反射弧中某一结构

被:切断或丧失功能后,反射活动还能顺利进行吗?学生结合教材上的

“思考与讨论”进行小组学来过程中教师点拨:手指被针扎了以后,

是先缩手再感觉到疼,还是先感觉到疼再缩手?学生讨论完毕后举手

回答,教师评价并进行适当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反射活动的过

程及实现条件,并对不同构成部分损伤引对反射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师分别播放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合拢的视频

片段,学生观看同时思考:这属于反射吗?举手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

适当的讲解。

四、课堂小结照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反射活动,并思考不同的反射活动有何区别与

联系?

板书设计:略

3[简答题]

异源多倍体

1.题目:高中《异源多倍体》片段教学

2.内容:

P普通小麦(AABBDD)黑麦(RR)

(2N=6x=42)(2N=jx=l4)

rABDR

Gm(N=3x=2!)(N=x=7)

■不育窃种ABDR

F,新品料秋水仙素J

小黑麦(AABBDDRR)

(2N=8x=56)

|品系间杂交

Fn优良的小黑麦品种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⑶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口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两组不同品种的小麦植株的图片,提问学生从外

在形状上而言,同学们觉得哪一个品种的小麦产量更高呢?、引起学

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异源多倍体育种。

二、讲授新知

教师大屏幕呈现通过杂交获得八倍体小麦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一个小组交流思考,培育成八倍体小麦的过

程是什么?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

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普通小麦是

异源六倍体(AABBDD),其配子中有三个染色体组(ABD),共21个染色

体;二倍体黑麦(RR),配子中有一个染色体组(R),7个染色体。普通

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子代含四个染色体组(ABDR),由于是异源的,联

会紊乱,是高度不育的。若子代染色体加倍为异源八倍体(AABBDDRR),

就能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具有可育性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八倍

体小麦的培育过程为实例,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尝试总结异源多倍体

的概念。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

请同学们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评价。随后师生共

同总结出异源多倍体的概念为:由2个或2个以上不同染色体组所形

成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三、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培育异源六倍体小麦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其育种过程。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其他用异源多倍体育种的实例。

板书设计:略

4[简答题]

细胞膜的功能

1.题目高中《细胞膜的功能》片段教学

2.内容:

*,4•的4

化旃•••),♦.nv»«rraa-«»•♦.

U*l*tt*jai<t*«Xt**lRf9.&・,0・WQ“*

»«*«*.Mr«MM«n.

&.a・&w,rma内“

««**■«««・・・m,K.w冷♦»,u

AaMKrraaUhFW••**.■**.«««*

4A«*ra>MM,r♦mw.KA4IUWMMI

aainrtaAjnaiAfiKMnRiM体.

M作呐.«MU*

•■M•■■wiu^aasMa•».E・.、

K.MMMKMnraeMitM.算・中©好“口*的

MHErcfitMAi,■立(侵人■.KtWI*

M.

sio付/M.它TMeiMmxmw.EK

5*3TCIg的全微,・费用晓♦女IU9方式,

”WNH).

Mta>.***■«>>*«.♦・II,“S・・・・・.«*M

,ea)ga・,・c”・*.»«*«>**««1-aMMA^taa.«■.

・?**«»,XKF0tNa*.

工•体不邺■伶方T♦体tu,鱼总•.nw

・♦・的0・2由它总收分“精构发((筋明

«fl.VH4A«IM«ttFftBeuil«€MA«ll.Afi

“《auR化学或劣,,络府第AWK为rutuiHir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井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

⑷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教师.用课件呈现照片,一个国家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人体

有将内部与外部分隔开的皮肤和黏膜作为边界,而细胞作为一个基本

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

用呢?由学生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知

教师提出;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那

细胞膜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引导学生自主浏览课本,快速找出细

胞膜的三大主要功能,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接着重点分析三大

功能。

环节一:教师播放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引导学生结合生命的起源,

理解膜的产生是生命起源中的重要阶段,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分隔开,

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

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节二:教师课件展示台盼蓝染色后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电镜照片,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

了细胞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学

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

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环节三:教师继续提问: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独立存在与

生活的,它们如何进行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细胞:生命活动的

有序进行?能举例说明吗?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围绕思考题继续开

展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并结合

激素调节、精卵结合以及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等实例进行适当地讲解,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巩固练习

胞膜,那细胞膜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引导学生自主浏览课本,快

速找出细胞膜的三大主要功能,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接着重点

分析三大功能。

环节一:教师播放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引导学生结合生命的起源,

理解膜的产生是生命起源中的重要阶段,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分隔开,

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

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节二:教师课件展示台盼蓝染色后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电镜照片,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这说明

了细胞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丧失了这种功能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学

生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

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环节三:教师继续提问: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不是独立存在与

生活的,它们如何进行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细教师分别举出不

同的实例,由学生快速抢答该实例属于细胞膜哪一种功能的体现,教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适当地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查阅资料项细胞膜的功能在临床医学.上有哪些应用实例?下一

节课师生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略

5[简答题]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题目:高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片段教学

2.内容:

y

0"•将

坊・■律

・・停分电■9id力・・博禽wo.0■

r-nie曹■&懈心由,

)、,海•・

Tj曜商停慢■文•打角的文Ik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⑵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⑷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的图片,提问学生染色体

构成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请学生思考讨论,自己认

为的遗传物质可能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某一种物质

是遗传物质?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讲授新知

教师大屏幕呈现T2噬菌体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及模拟繁殖的视频,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同桌之间交流思考,噬菌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他的繁殖方式又是什么呢?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

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后师生共同得

出噬菌体噬菌体有蛋白质外壳和包裹在其中的DNA组成。同时明确噬

菌体的繁殖方式。随后教师在大屏幕上以动画模拟视频的方式播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学生们认真观察后,教师引导

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尝试讨论总结出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

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评价。

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质;实验原理是分析被特殊标记了的噬菌体的繁殖结果;实验步骤

为:1、培养用P32和S35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

菌体。P32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用于标记噬菌体DNA。2、用

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培养物离

心,分离。4、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

有S35,而沉淀中几乎没有;沉淀中有P32而上清液中几乎没有。实

验结论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用P35标记时,上清液并不

是完全检测不到放射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举手回答,教师进

行评价和适当的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并整理其他与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实验。

板书设计:略

6[简答题]

恩格尔曼的实验

1.题目:高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片段教学

2.内容:

资料分析)

叶绿体的功能

资料I1880年,德国科学家格尔殳(T.Engelmann.

18431909)把栽有水猊和好找细雨的卷时装片放在没有

空气的黑晴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

的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焦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除时装片鼻

■在光下,加餐则分布在叶母体所有受光的部位.

资料2在类•体上和法版中,含有多料进行光合作

用所必需的牌.

♦Wife:恩格尔曼的实总不意图

1.星格尔史实0的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使的实会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3.从贷料2彳以得出什2推论?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膑表面

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

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1)试讲约10分钟;

(2)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⑶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水绵的图片,提问学生:通过我们上节课学习,

我们知道了叶绿体可以吸收光能,那叶绿体还有其他功能么?引起学

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一恩格尔曼的实验。

二、讲授新知

教师继续展示水绵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尝试

总结水绵的生理特点。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随机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

给予鼓励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每条

水绵有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成的。永绵很明显的特点

是: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教师大屏幕:呈现恩格尔曼的

实验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交

流思考,尝试简述恩格尔曼的实验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又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

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把

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

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

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

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从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

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恩格尔曼的这个实验好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其他验证叶绿体作用的相关实验。

板书设计:略

7[简答题]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题目:高中《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片段教学

2.内容:

・♦在■聆彩原中的作用

不同*碑间的个体.在白区条件下MR不H自由女K

的现象叫做•离(holMuo).上面所设的*1**和小鹏

MA.黑足常也的《育集蟹・TB*MI«^1W*t.M

以帚财体坦像《U患学.

A-TibO

•K"f■”

必。.•・"・

RZMWttOltl

QUlbROa

T.曲・中・・

N.unwtft

体.TCM«

H.一0在3

m.fta^sf

儿”.

・■电・X•第就・・♦,・久■・•••■・一

“A・・■:只,大•化♦・■■・,MM

4KCMk««e・阿♦»••・

福■■■•*力♦■*“■★Mhk

・♦・W«OI.Hit.

waeuBwaatBtiwftnt*ivmutaa<tM«Mnm«iL«aaYMMi.

♦・・l»?ct・2l"・曾■

CW,"-ey.amern

e«eae£cr喙包优,

m-

<A・4,・<A・一++a・・♦♦*

imtttviiatMaMftwiadamKBA**

的・布,■♦■©后・不日的艮金■・■■•・IVT0

师的突变和ii因,皿对为一个神。的H因期率段有学啊.

Hit.不同用餐的MIMIR率就会发生不M的曹化.由于各

个向上的食物“忸&条件“不和闷.自然选用时不同”即

幕网修率的改度所封的作用就布期刷,在一个,”中.茎

金M因被保片下来.在另一个聆解中.♦保团卜床的回雌

MH-ftMM.久・久2.坛线静。的丛因国就会后应愣

K的寿好.并逐步出现生殖*鹿.生)RRKM-H舱或.原

东■干--个物,的地雀.就贰「不同的物的.itlftofR..

・4厘■片弟成的必♦条件.

物聆卷成本身衰小生物火型的堪加.H时.它也意味着

4,能第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从而为生■的送一:

发展开*新的前景.

-.BM留M*个旗史的\“还曼一个♦”.日前还发«

«te."择融深明康n个#男发生♦■分立的

I.K・卜列改煌X«hF・LM

芹依■它,〕冷透化心秀.

(I)我4:0,材停内的“以突度.有呵・仗”N.

<)二.«>«■

(2)—个“WMIVt*■由11阳收.这彳个

加断311食8*1111的叫?

*WAMTPVt*#.()它的的父母分别生什么4m?towetiiftH

(3),绅大修展初IKBIKy育.*Gtt

・年.tut・塔打文配并产4.4,第DE?

艮生・疆肉•心*M.4)/白修修.■“虎■不可餐用森韵.ft«WB

2.人的I万-*NA«1M<1XNM

也,道一用劲将分开・•.6军东才由电

VCKX«90)AtenftAMtWM.区中

,它们的幼fUta-EMGglt次.11的展改修育

工州在•tFJtHKAI*企体色“心色,方R・值殳

我寅怜伍的象女后代.你财通杂(就今什2•法?

了明■我化.人f)N它Kf松K.9.1K«M>

3.基本要求:

⑴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关联性;

(3)要有适当的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教师幻灯片展示曼彻斯特地区黑色和浅色两种不同体色的桦尺蟾。引

导学生思考讨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蟾基因频率虽发生改变,但并

没形成新物种,这是为什么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新的物

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顺势导入新课题一隔离

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环节一、生殖隔离

教师提问:日通过上一节所学的物种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同种生物都

能进行交配,那不同种类的生物都不能交配吗?由此引出螺作为马和

驴的不育后代,从而引出生殖隔离的概念。有学生自主总结生殖隔离

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出生殖隔离的例子以及生殖隔离的不同情况:

花期不同、”两性生殖细胞的不融合、求偶方式的不同而生殖器官不

相配等,教师评价并适当地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殖隔离即不

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存在生

殖隔离的两种生物,就属于不同物种。

环节二、地理隔离

教师,屏幕展示隔离的池塘的图片,提问:生活在不同池塘的鱼能自

由交配吗?为什么?请学生回答,由此引出地理隔离的概念。教师组织

学生结合图例阅读教材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当这群鼠:被大河分

开后它们是-一个种群还是两个种群呢?几千年后,大河干涸,两群各

自都发生了变化的鼠会合在一起时,还能发生交配吗?学生回答完之

后,让学生猜想一个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具体过程,要求写出流程图。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流程图:一个鼠种群一分开产生地理隔离-成为两

个鼠种群长期分开-基因交流能力逐渐丧失即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

个鼠物种。

环节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教师屏幕展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的形成

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物种形成最常见的形式是怎样的?学生结合

教材内容分析讨论并回答,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得出物种形成最常见

的形式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形成,但地

理隔离并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同时结合多倍体育种的实例,引导学

生理解生殖隔离也可以在短期形成。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

要条件。

三、巩固练习。

教师口述判断题,由学生快速抢答:

1.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2.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V)

3.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X)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

行适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本课时的内容。

2.查阅资料:狮虎兽是如何诞生的,并思考:你对这种培育目的是:

获得观赏价值杂交后代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下一节课师生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略

8[简答题]

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

1.题目:高中《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片段教学

2.内容:

61八.*,褂上xift的

°H1V的f"

111V疵#您啖济由二M胞或

6,

HIVDNA

央受体:CCR#A.4TCXCR42

,一忍4承”一

DlHVK片小亮,将暹代

的4>嚏入细胞

HTVDNAJuv网体的占姑金

上细应案&体

宿主细胞XXX:公上山胆堂也仅

人立的跖4RNA

细胞植

%的4410A叱H

隶#泰达lllVg"

于代HIV或ffA

泰达的mv晏<)

忸装版子代抗毒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⑵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

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⑷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直观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出示几篇关于HIY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章,提问学生:

艾滋病的死因往往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免疫系统的崩溃,这是为

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

程。

二、讲授新知恿

教师展示HIV病毒的图片以及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尝试

总结出HIV病毒的结构特点。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随机提问并对学生

的回答给予鼓励评价,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HIV病毒是由蛋白质外

壳和遗传物质RNA组成。继续提问同学:当遗传物质是RNA的时候,

病毒的繁殖涉及哪个特殊的过程的?用到的酶又是什么呢?随机请学

生回答后共同的出:涉及到的是逆转录的过程,用到的酶是逆转录酶。

教师大屏幕呈现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的模拟视频,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后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思考,尝试结合以前学过的

病毒的繁殖方式,阐述HIV在T淋巴细胞中增殖过程。学生在交流的

同时老师进行巡视指导,结束后随机请同学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

回答给予鼓励后师生共同得出:HIV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利用逆转

录酶合成DNA,并整合到T淋巴细胞DNA上,然后在细胞核中转录出

病毒RNA,同时以该RNA为模板在细胞质中合成病毒蛋白质,并装配

成完整的病毒颗粒,通过胞吐出细胞。

三、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T细胞释放出来的HIV病毒会继续侵染T细

胞吗?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和心得。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结合HIV病毒侵染T细胞的特点,思考治疗HIV疾病的切

入点。

板书设计:略

9[简答题]

体温调节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9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

1.题目:体温调节

2.内容:

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

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

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

和排便等。

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试讲题目

体温调节图解

(注:图片摘自人教版必修三)

3.基本要求:

(1)要求有情景创设。

(2)要有一个有效提问。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学生出示上节课布置的人体早午晚的体温变化调查表,寻找规

律。引导学生发现人体体温是一个基本恒定的值,提问:人体为什么

要保持体温恒定?如何保持体温恒定?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

教师提问:体温保持恒定时产热量与散热量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发现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温度低于正常温度时人体的调节过程。

教师讲授寒冷信号传递到下丘脑的过程,并让学生自主思考产热量与

散热量的变化。

(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结合生活经验。提问:当人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人体如何调节?学

生得出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方式。

(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颤栗、激素来促进肌肉和肝脏的氧化放能来增

加产热;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减少来减少散热。)

教师总结调节方式,得出寒冷情况下体温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3.温度高于正常体温时人体的调节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寒冷情况下的体温调节,大胆提出猜测:温度高于正常

体温时人体如何调节?教师进一步引导提示。

(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扩张等。同时,肌肉和肝

脏产热减少。)

在此基础上提问:机体运用了哪种方法进行调节?引出神经一体液调

-++-

To

(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问学生:炎热的夏天人中暑和寒冷的冬天人被冻僵的原因,启

发学生结合本节课知识独立思考。得出应注意身体健康,健康生活的

结论。

(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人体的神经调节

及体液调节等方式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思考当人发烧时,人体散热和产热的关系。

【板书设计】略

10[简答题]

细胞的衰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9日上午江西省宜昌市面试考题

1.题目।细胞的衰老

2.内容:

细胞的衰老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同时又有新增

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例如,高等动物和人的肠道上皮细胞,每2I8h

就更新一次;入血红细胞的寿命为100〜120d。人体中每立方毫米血液中

有数百万个红细胞,所以每分钟就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个红细胞死亡,同

时又有同样多的新红细胞生成。至于生物体表面每天死亡和脱落的细胞

更是不可胜数。

细胞之所以有一定的寿命,是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衰老(aging),

试讲题目

这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种生理

和生化的变化,如许多酶的活性降低,呼吸变慢等。最后,细胞在形态

和结构上发生许多变化,如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则随

年龄增大而增大,细胞核体积不断地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等。

3.基本要求:

(1)要体现课堂活动的多样性。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试讲过程中要有过程性评价。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衰老是一个自然而又常见的生命现象。

人和动、植物体都会发生衰老,细胞会衰老吗?衰老的细胞又有怎样

的特征呢?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的寿命

教师播放关于细胞的寿命科学视频。讲解高等动物和人的肠道上皮细

胞,每24〜48h就更新一次;人血红细胞的寿命为100~120d。人体中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数百万个红细胞,所以每分钟就有数百万至数千

万个红细胞死亡,同时又有同样多的新红细胞生成。至于生物体表面

每天死亡和脱落的细胞更是不可胜数。

师生共同总结,生物体内的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

的细胞来代替它们。

过渡:细胞之所以有一定的寿命,是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衰老,这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细胞的衰老又有怎样的特征?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形态和结构

多媒体播放细胞的衰老过程的动态视频,提问:细胞衰老的过程中,

形态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组织同桌交流。

学生回答:1.整个细胞萎缩,体积变小。2.细胞核体积变大,线粒体

数量减少。3.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物质在进出衰老细胞时,速率

降低。

过渡:细胞衰老过程中,化学反应又有怎样的变化?

⑵化学反应

多媒体展示正常细胞、衰老细胞生理生化检测指标文字资料。提问:

细胞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有怎样的变化?追问:造成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水分减少、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呼吸速率降低;

色素积累。

教扁卜充讲解因此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师生总结,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发生

了复杂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三)巩固提升

利用本节课所学解释老年人长皱纹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思考细胞的衰老与生物个体的衰老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略

11[简答题]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9日上午陕西省宝鸡市面试考题

1.题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内容:

原核生物中除了分布广泛的各种细函外,还有蓝藻(也称蓝细画)。

你见过它们吗?蓝藻的细胞比细画大,细窗的直径为0.5〜5.0则,蓝藻

细胞的直径约为10pm,有的甚至可以达到70网,如颤藻。一般来说,

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但是当它们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时,你可能见过。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影响

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其申有多种蓝藻(图1一3)。发菜也属于蓝藻,

细胞群体呈黑蓝色,状如发丝,在我国多产于西北草地和荒漠,因和“发

财”谐音,有人争相食之,过度的采挖破坏了生态。我国已将发菜宣布

为保护生物,予以保护。

试讲题目

&&•'

rei-j池期中的水华(左)m儿柠*照(行)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画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在蓝藻和细菌

的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这样,我们对细胞的多样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

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那么真核细

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哪里呢?请观察图和图l-5o

(注:图片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3.基本要求:

(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2)有用生物学术语试讲。

(3)试讲时间十分钟。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关于水华现象的资料,课上分享。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会使得蓝藻生长过度,导致水华的产生,影响水质

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教师提出问题:那蓝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引入本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分别出示蓝藻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让学生识图、

辨认、归纳和总结。提问:

⑴相较于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蓝藻细胞有什么不同?(蓝藻细

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植物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

构?(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

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2.教师分别出示蓝藻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提问:二者在细胞

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呢?

(两者均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是拟核。细胞器方面,只有核糖

体一种细胞器。)

3.教师总结:科学家根据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将细胞分

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那蓝藻细胞、细菌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哪个

是真核细胞?哪个又是原核细胞呢?(蓝藻细胞和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

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完成下面

的表格。

直核细胞原核细胞

代表生物植物、动物等细菌、蓝藻等

本段区别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具拟核

细胞质具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三)巩固提并

观察蓝藻结构示意图,提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能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呢?(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依旧可以进

行光合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校园池塘水华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略

12[简答题]

基因突变的实例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9口下午安徽省六安市面试考题

1.题目:基因突变的实例

2.内容:

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一

种遗传病。正常人的红细胞

是中央微凹的圆循状,而镰

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

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图

5-1)o这样的红细胞容易

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病

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患者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的困”正常M组庭'左।和熏刀5!”阴强(右,

分析研究发现,隹组成血红

试讲题目

蛋白分子的多肽链匕发生

了氨基酸的替换(图5-2).

■««一m梯《一亮氨・一_mutTI■-谷nt-=--

-IflKIR-««IR-»«UR—-……异常

图5-2血红蛋白分广的部分笈基酸序列

思考与讨论:

1.图中哪一个氨基酸

发生「改变?蛋白质正常舁常

2.研究发现,这个氨基气基酸谷氨酸缰氨酸

酸的变化是由于控制合成

mRNAG1AGJA

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4

C占T

基序列发生「改变,右图是CTT

DN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GAAGDA

图解,清杳密码了表,完成

右栏的图解。

3.按图解说明镰刀型

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想一想

它能否遗传?怎样遗传?

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

学科交叉

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镰镰刀刀里型细细胞胞贫贫血血病病因因的的发发现现,,是拈现现

的蛋白质的改变。那么,若代代医医学学史史上上质真要要的的事事件件。它。它从从分分子子

编码蛋白质的DNA的碱基水水¥平I上二阐明明J了'病病因因,,人人们们在在此此基基础础

序列发生碱基的增添或缺上建"分广医学‘\

上建立了分子医学.

失,是否也会导致蛋白质结

构的改变,从而引起性状的

改变呢?答案是肯定1(

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

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

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

做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

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

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

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

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I

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

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

胞。

(注:图片摘门人教版必修二)

3.基本要求:

(1)要有过程性加价。

(2)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究活动。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人及正常血细胞和镰刀

型血细胞的图片,并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的症状,提问:红细胞的功能

是什么?

(携带并运输氧气。)

追而:这个病人患有的病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顺势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基因突变的实例

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正常血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对比图片,提问:

镰刀型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有怎样的特点?

(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

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

教师讲解:镰刀型红细胞因为其弯曲的镰刀状,所以红细胞更容易破

裂,使人容易患溶血性贫血。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展示科学家对于血红蛋白分

子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去理

解基因突变。

(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在对应位置的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缀氨酸)

教师继续呈现由DNA转录形成RNA及翻译形成氨基酸的示意图,引导

学生结合生成的谷氨酸去填写信使RNA中对应的密码子以及DNA对应

的碱基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是

什么发生了变化,使得氨基酸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改变,从而引起编码的蛋白质改变。)

2.基因突变

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呈现一个英文句子,组织学生进行抄写,并展

示学生由于马虎抄写错误的句子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去类比理

解碱基的缺失和替换,并补充介绍增添的类型,组织学生结合这三种

类型去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即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

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追问:依照图解说明,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想一想它能否

遗传,怎样遗传?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

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有些植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

性生殖遗传繁殖传递。)

教师补充介绍人体的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也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三)巩固提升

教师在多媒体呈现基因突变的一些实例,组织学生去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基因突变在对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下节课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略

13[简答题]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9日下午吉林省长春市面试考题

1题.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内容: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图1-4)。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弓1起稳态失调。例如,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

会弓1起死亡。

消化系统

食物.*

未被吸收

和无机性

的物质

有机废物.

II呼吸系统水和无机盐

泌尿系统

内环境

试讲题目外环境

图14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Bemard,1813-1878)曾推测,内环

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W.B.Cannon,1871-1945)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

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

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免疫系统曾一直被认为是机体的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

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

调节机制。

(>i:图片摘自人教版必修三)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2)试讲中恰当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要有和学生的互动环节。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为什么有的人会患尿毒症,与身体哪个器官的

功能失调有关?

(肾脏)

讲授尿毒症与内环境调节有关,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人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展示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各系统的功能联系图。

提问:(1)人体与外界环境有哪些物质交换?

(人体从外界摄入食物、水和无机盐以及氧气,未被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