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1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3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4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经济学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述

旅游是一种人的空间移动,虽然人的空间移动早已存在,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们

移动的原因却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空间移动的本质与特点。

生存需要的空间移动形式一迁徙旅行旅游

迁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移动形式。根据考古发现,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年复一年辗转于山

林原野,共同采集、共同狩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降临,毒蛇猛兽的侵袭,原始人群必须

到处奔波流浪,过着行迹不定、留居不定的生活"。可见,为自身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迁徙是最初人的空间

移动的形式。

人们外出旅行是在人类社会实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社会上有了商品交换时出现的。尤其是商业与商

人出现后,一方面使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形成了早期的商、业旅行。

旅游是时间消费与空间位移的综合。只有当人们形成了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和空间位移的自由支配力量时,

旅游现象才会形成。旅游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申葆嘉: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19世纪后期至二次大战

研究成果:

■工意大利学者为早期旅游经济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L.Bodio)

发表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是最早的旅游经济研究文献。(利用统计结果分析社会

现象)

■2.首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现象做出系统剖析和论证的是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他于1927年

出版《旅游经济讲义》,对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作了研究,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

性质的社会现象。他还研究了旅游代理商、旅游产业组织、旅游资源及旅游中心地等相关问题,

扩大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为旅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定基础。

■3.德国柏林大学葛留克斯曼教授1935年出版了《旅游总论》,论及了旅游的经济社会作用和促进

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手段。

4.瑞士学者克拉蒲•芬扎伊卡于1942年出版了《一般旅游论概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对旅游现象

进行了研究。

(-)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士从事旅游经济研

究,扩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二次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强调发展旅游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边远地

区所带来的显著经济利益。

2.20世纪60—80年代,旅游经济研究的主体是旅游的经济影响;注重发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和代价。

研究成果:

1.关于旅游业的性质与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特点

2.关于旅游供需关系与市场营销

3.关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4.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国外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概况

在旅游现象的研究中,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环境生态学日益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主导学科。

旅游经济学方面的教材最早的是1978年南斯拉夫学者翁科维奇出版的《旅游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

美国夏威夷大学开设了旅游经济学课程。之后,更多教材出版。

二、国内旅游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我国的旅游经济学科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0年至1990年,创立旅游经济学科阶段。

*第二个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国内旅游需求和出境旅游需求的形成,

旅游经济学科研究开始从点向面扩展,旅游研究开始从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向经济学、管理学、社会

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分支学科方向发展。

*第三个阶段:近几年出现。随着中国旅游经济体系的日趋完整以及中国旅游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们

开始注意从总体的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来研究旅游现象。

(-)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研究

召开了几次全国旅游经济座谈会

全国旅游经济理论研讨会

最重要的研究:孙尚清1987年列入国家“七五”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一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成果:《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一一中国旅游业需适度超前发展

魏小安:中国旅游业高投入、高速度、中效益

冯宗苏:评论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观点

关于旅游产业地位定性及定量统计研究

邢树坤、黄泮光(1990):旅游统计

徐晓歌(1991):旅游业投入、产出分析

魏小安(1999):旅游业产业地位

闫敏(1999):旅游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李江帆、李美云(1999):旅游增加值的计算

魏小安、厉新建(2000):旅游产业地位

张吉林(1999):从需求组织的角度衡量旅游业对社会的贡献

张蕾、厉新建(1998):旅游产业政策的区域化

张凌云(2000):产业地位、产业政策

关于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

朱谓言(1991):以旅行社为例,研究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

赵西萍、王磊、刘洪涛(1996):我国饭店跨国经营道路问题

杜江(200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问题

钟海生(1994):旅行社行业结构、批零分离问题

林洪岱(1995):从产权角度研究旅行商问题

张凌云(1996):用经济学理论对旅行社行业规模及其改革研究

杜江、刘永好(1997):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一一建立垂直分工体系

李天元、王娟(2001):垂直分工在中国不可行

■进入21世纪,学术界更多地进行实证研究

例如:梁智等:旅游接待业对不同产业部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一一以天津旅游接待业为例;

于静静等:基于旅游者感知的乡村旅游餐饮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刘宏盈等:重庆主要客源市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

张朝枝:旅游与遗产保护: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

石美玉:旅游购物研究

■国内外旅游学科研究热点(旅游产品方面)

*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

*探险旅游*休闲旅游*海底旅游*体育旅游

*温泉旅游*邮轮旅游*民俗旅游*主题旅游

*都市旅游*会展旅游*遗产旅游*冰雪旅游

*森林旅游*健康旅游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

律的科学。

一、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旅游经济学是•门应用性学科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

(三)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四)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二、旅游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旅游经济学:旅游统计学旅游产品设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商品学旅游会计学

旅游管理学:旅游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和质量管理

产业发展计划管理

政策、法规管理

旅游活动引导和规模控制

旅游企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旅游交通管理

旅游学旅游开发与规划学:旅游地理学

旅游规划学

旅游开发学

旅游景观设计学

旅游资源学

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美学

旅游文学

旅游史学:旅游发展史

旅游学术史

旅游经济史

第三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

济规律。

■需求与旅游供给这•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

•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

•旅游供给商利益的最大化

•旅游目的地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含当地居民)

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南开版

旅游是•种以游客空间移动为前提,以旅游联结体为纽带,在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展开

联系的经济现象,是一种由旅游需求引发的游客空间移动消费现象。

发生在旅游客源地的旅游经济现象,发生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现象,发生在旅游目的地

之间的旅游经济关系。

■标准的哑铃模型(教材第11页)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三个根本动力:旅游者

旅游供给商

目的地政府

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2、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I:,寻觅和获取旅游'亚发展的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指导一定时期

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协调和调节旅游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

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

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

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

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

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第四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任何学科都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也是研

究旅游经济学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在研究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

具体的研究方法:1、理论+实践

2、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4、规范分析+实证分析

5、微观分析+宏观分析

第二章旅游经济活动

第一节旅游经济的运行与性质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活动:

■狭义:人们以游览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

■现代旅游是从旅行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现象。只有当人们的旅行目的不再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性,而

是具有个人消费的属性时,旅游现象才会产生。

■旅游是在工业化环境卜,,非定居者出于消遣、休闲的目的,前往相应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停留。

■广义:凡包含有游览内容的•切活动。

(二)旅游经济活动

南大版:旅游经济活动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

前提的。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

■旅游经济活动是•种商品化了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需要

的各种旅游项目都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都以服务商品的形式出现。)

■旅游经济活动是•种社会化了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社会化使游客与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有关

行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在全社会的基础上,使旅游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诸

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旅游经济活动,就是在旅游活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

;、旅游经济的运行

(')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

旅游产品的销售

(二)旅游经济运行的次环节

■(二)加必蛆济工次环,

■岫系的发生

■施涛产品的mK

■奥购方1

■1什社彩介入

■木通飨・

■北,广晶的・■

■■供・♦

第二节旅游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

1、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一旅游活动

2、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基础一一产业革命的成功(旅游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3、旅游经济活动进一步社会化一一旅行社(旅游中介机构)的出现

>旅游经济活动产生的基础一一产业革命的成功

1.需求方面:(1)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

(2)产生了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其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外出度假旅游成为其消费选择。

(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产品更加丰富,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催生商务旅游需求。

(4)新的生产方式,高强度的生产使劳动力产生放松身心的需求。

一旅游需求形成规模

2.供给方面:(1)新型交通工具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使大规模的人的同时快速流动成为可

能。

(2)在住宿业方面,旅馆取代了旅店,不仅规模大,而且设施齐全,更加舒适。

(3)在餐饮方面,餐饮设施和服务以及就餐环境大为改善。

(4)在娱乐业方面,一些旅馆增设娱乐设施;有些地方开始了海滨休养地的建设。

产业革命促进了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舒适程度的提高。

一旅游供给形成规模

■综上所述,产业革命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大变革,促进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

给对应局面的形成。

■从19世纪中叶起,旅游经济活动产生了。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

(-)第一个时期,初步发展时期(19世纪中叶一一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个时期,蓬勃发展时期

■L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多边合作、双边合作活跃,为旅游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

■3.交通工具更加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便利:

■4.人们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旅游需求更加强烈。

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赞直:旅游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旅游需求队伍不断壮大;

旅游消费行为日益复杂。

三、世界旅游发展的基本格局

四、旅游经济的发展接点: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

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

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

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五、旅游经济产业化标志:旅游消费需求的广泛化

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

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化

第三节旅游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一、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从旅游业的性质看,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二)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

重要地位。

(三)从旅游业的运行状况看,旅游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ik相适应,而且

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增加外汇收入

2、加快货币回笼

3、扩大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产业

5、积累建设资金

6、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二)旅游业的影响

■在中等发达程度以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约10%。

■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则超过20%。

■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旅游经济的其他作用和影响

(-)旅游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1.大规模的旅游经济活动,使社会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从而传播了现代文明,促进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协

调与进步

2.对接待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产生影响

3.引起接待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4.引起社会环境的改善

(-)旅游经济活动对文化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方面:1.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振兴和光大;

2.各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

3.促进人类精神的进步•:

4.提高国民素质。

■消极方面:受外来文化冲击,有些民族文化可能发生蜕变甚至消退;有些民族文化在展示中参杂

了商业化的内容。

•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

>正面影响:

■资产的恰当展示有助于旅游者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理解对重要文化遗产资产进行保护和保存的必要

性。

■可能带来发展当地经济的机会,使其变得更加企业化并能够自主创新。

■来自旅游的收入可以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

■传统文化可能获得振兴。

■与旅游者的文化交流可能在多元文化社会内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更大宽容。

■来自旅游的收入可以再投资于遗产资产的文献记录以及规划与管理。要使那些吸引了高访问量的

资产实现其可持续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负面影响

■被旅游者过度使用:这会迫使当地居民让位,造成过度拥挤、停车困难、乱丢垃圾、噪音等问题,

通常给公用资源,如水和燃料造成过重负担。

■旅游依赖:当地社会的多个地区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而产生对旅游的依赖,导致自主创新能力

和传统风格活动的丧失。

■旅游者行为:在旅游景区,如果旅游者对访问礼仪不了解或有意忽视、对当地风俗缺乏尊敬和感

悟(如穿着或装饰不合时宜)、玷污神圣场所(如穿鞋进入某些特殊类型的寺庙),以及在公共场

合饮酒、吸毒等等,那么他们的行为对当地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

■未经规划的旅游基础设施:这包括改变当地某些环境的舒适性,以及改变旅游者所感受到的视觉

魅力与游览体验。

■有限受益者:旅游收益只流向当地社会的有限几个部门,收入流失程度高,在社区内引起分裂和

不满。

■对文化财产失去控制:对没有著作权或特殊的保护性法规保护的文化财产,社区和传统继承者可

能失去对他们的控制权(如他们在工艺品和艺术品中所使用的图案、音乐)。

■资产的实质性恶化:这一情况有以下情形:

■一未经商品化处理(如遗址加固),或缺乏资源来从事这种处理;

■…没有办法监测旅游冲击以了解资产是否有遭受永久性毁坏或损失的风险(如旅游者改变当地的

节庆活动,从而使其承受对当地人失去意义和重要性的风险);

■…没有办法阻止如资产周围水土流失之类的自然退化过程的加速势头;

■一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加控制;

■…没有办法抵御西方消费文化对当地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抛弃传统风俗习

惯而接受西方的消费文化(这一点不只来自于旅游,因为普遍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也要对此负责,

如卫星电视、计算机和电子游戏)。

(三)旅游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开发、保护与破坏并存

■案例1:丽江古城

实现丽江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丽江古城民俗文化的保护要结合纳西族聚居的乡村的民俗文化保护

丽江古城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和物质载体,但是纳西民俗文化的保护仅仅局限在丽江古城的文化保

护是不完整的。如东巴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就在乡村,只有保持乡村鲜活的民俗文化土壤,才能保持东巴文化的生命力。

如果乡村里已经没有依托纳西民俗鲜活地留存的东巴文化礼俗,那在古城范围内繁荣•时的东巴文化产业就不可能持

久地发展,将日益成为一种仅仅是表演性的民俗展示。

为保持东巴文化的“活水长流〃,需要选择一些乡村作为纳西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人,打造具

有独特纳西民俗文化的乡村,这样才能保持纳西民俗文化真实的活力。

(-)加强对本土青少年的教育,培养纳西民俗文化传人

在丽江3•城的小学里,已经不能讲或只能讲部分纳西语的纳西学生在增多,很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和故事只有一

些纳西老人会讲,青少年既不喜欢听也不想去记,而宁愿去看电视.因此要想保持纳西文化的传承,必须先培养文化

传人。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争取民间基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拨款。

(三)留住原居民与加强现居民的文化参与性

古城居民的外迁已经是一个不能更改的事实,但是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留住还未外迁的原居民。同时文化的发展不

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地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因此,要想保持古城的文化氛围,需要通过宣传教

育,设法加强占城现有居民对纳西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自幼加入到占城文化的保护中来。

(R)控制古城的过度旅游商业化

目前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氛围过浓的现象反映较多,因此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将丽江古城的商业店铺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街,同时控制其他街巷的商业活动:对丽江古城

的商品进行控制,挪弃那些亳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不要让喧闹的流行乐和歌曲充斥着丽江古

城的夜晚,保持高原水乡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恢复一些"老字号”店铺:开发具有纳西族风土人情的饮食、艺术、

土特产品;修复一些文化遗存。

(三)旅游经济对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令积极:世界上许多国家竞和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促使各国重视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

持续旅游发展。

令消极: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情况。

第三章旅游产品及开发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涵义

•、旅游产品的概念

(-)产品

*狭义:被生产出的物品

*经济学: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和利益而提供的包含人类一般劳动的物质或服务。

*广义:向市场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利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二)旅游产品

1.定义:是指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和

服务的总和。

2.旅游产品的形态

*单项旅游产品

*组合旅游产品(旅行社的线路产品)

*整体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产品)

3.旅游产品的特殊性:①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性产品

②旅游产品是一种动态性产品

③旅游产品是•种服务性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两重性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

1.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是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既包括人们参观、游览、

娱乐交流和参与活动等的心理需要,又包括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的基本生理需要。

3.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性质:满足人们在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某种需求

⑴旅游产品使用价值包括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非基本部分)

(2)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多效用性

⑶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暂时性(游客不拥有旅游产品的所有权;对旅游产品中的某些部分,游客不

能独占和享受)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2.旅游产品的价值:是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和服务本身创造价值的总合。

3.旅游产品价值的构成

⑴提供旅游产品时所耗费的原材料价值、旅游设施和设备的折旧;

(2)旅游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它们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

⑶提供旅游产品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之外的创造部分。

4.旅游产品价值的特性

(1)旅游服务价值量的确定

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大小

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

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性格修养和职业道德

(2)旅游资源价值量的确定

人文景观:前人的劳动投入+历代维修与保养+历史价值(垄断性)

自然景观:开发投入+不可替代的作用(垄断性)

社会景观:社会制度,传统风俗+不可模仿性

(3)旅游设施的价值量确定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别

制造型企业服务型企业

生产有形产品生产无形产品

货物可以储存备用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质量可以宜接衡量质量是一种感觉难以衡量

标准化的产出个性化的输出

生产过程独立于消费者顾客参与生产过程

■设施布局对经营成功影响比较大设施布局对经营成功影响重大

旅游产品的特征:

(一)旅游产品的综合性:1.决定因素:(1)旅游活动的社会性(2)旅游需求的复杂性

2.表现:(1)产品的构成

(2)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部门:①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

②间接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3.要求:(1)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控制与管理下,要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合理地

使用和分配旅游资金,分期分批地开发旅游资源,调节旅游设施建设,向市场提

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⑵从经营者角度讲,各旅游经营者和企业必须树立"全局观念",要密切配合与协

作,保质保量,及时准确地完成旅游产品各个组成要素的生产和供应工作。

⑶要正确评价我国的旅游产品的综合接待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旅游接

待工作,处理好国家、地方与部门之间,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

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最终促使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1.决定因素:服务占大量

2.表现:旅游产品的主:体内容是旅游服务

3.要求: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应努力加强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与预

测,选用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提供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增添

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服务项目,提高旅游设施设备的使用率。

■饭店、交通部门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淡季抓促销,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

■餐厅利用营业高峰时间的价格差分散客人的用餐时间。

(三)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固定性):1.决定因素⑴非实物的现场消费(2)旅游产品的构成特点决定了旅

游产品不可转移

2.表现⑴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位于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

⑵发生转移的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的购买者)以及旅游信息。

目的地通过传递旅游信息,组织旅游者到目的地消费(把旅游

者从客源地吸引到目的地)

⑶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4)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不能垄断和独占暂时使用权,而是共同使用

3.要求⑴研究旅游需求(2)现代化的宣传和促销手段,采用科学的

传播方法,健全电脑预订系统

(3)尽早的安排旅游消费

(四)旅游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同一性)

1.表现:旅游服务的提供(1)空间上同时并存(2)时间上同时进行

2.要求:旅游经营者应努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产品各要素的成龙配套,保证旅游者在

旅游活动中获得最佳感受,以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应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的管理,做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提供尽量多、尽量好的旅游产品。

(五)旅游产品的依赖性:1.表现:对社会公共物品的依赖⑴旅游吸引物(2)基础设施

2.要求

(六)旅游产品的敏感性(脆弱性、易折性)

1.易折性: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易于折损的现象。

2.影响因素(1)旅游产品组成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

(2)旅游产品尤其是消遣性观光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3)旅游产品生产和销售受旅游目的地国家自身的影响

3.要求: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引导需求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市场营销)

(一)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是指旅游资源及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相结合的旅游服务,能满足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最

基本的需要,是整个旅游产品的基本部分。

(二)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

外形部分是指旅游产品的质量、特色、风格、声誉及组合方式等,是旅游产品特质向生理或心理效应

转化的部分,属于旅游产品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劳务的外观和款式。

(三)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

延伸部分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优惠条件、付款条件及旅游产品的推销方式等,是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

时所得到的附加利益的总和。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一)按旅游者的需求程度分析:1.基本旅游产品

2.非基本旅游产品

(二)按旅游者的消费内容分析:食、住、行、游、购、娱和其他服务

三、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

(一)旅游资源

1.定义: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

2.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名山、洞穴、地质构造

水域风光:泉、湖、瀑布、河流、峡谷

气候气象:雾淞、佛光、滑雪、冰灯

生物景观:动植物保护区

汶川山崖出现地震壁画图案千奇百怪

(2)文化旅游资源——历史遗迹:半坡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

文物古迹:古建园林、古长城、古城、古村落

博物馆:

艺术厅:卢浮宫悉尼歌剧院

建筑吸引物:宫殿寺庙教堂民居祠堂亭台楼阁榭廊桥

(3)社会吸引物一民俗风情民族素质庙会

(4)事件吸引物一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体育赛事商贸及会展休闲事件教育科学事件

政治/政府事件私人事件

(二)旅游服务

1.定义: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向旅客提供的各项劳务。

服务的基本目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这就要求正确诊断客人需求,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被动地等

待客人提出要求。当客人提出要求被拒绝时,就不再是服务;当客人提出要求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满足

时,这是二虎,例T务;当客人的要求刚出现却还没有提出时,服务人员已经做好准备,并及时满足客人时,

这是一流的服务;当客人肯定会出现某种需求,但因种种原因一时遗忘或无暇顾及时,如果服务人员已经

预测到并为客人做好时,'区适超一流的服务。如客人在房间工作,顾不上到餐厅吃饭。客房服务员将信息

传递到餐厅,由餐厅征询客人是否需要送餐到客房,这就是超一流的服务。

2.分类

⑴根据经营阶段

售前服务:是旅游活动前的准备性服务,包括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编排、出入境手续、货币兑

换等;

售中服务: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向旅游者直接提供的食、宿、行、游、娱、购及其他服务:

售后服务:是当旅游者结束旅游后离开旅游目的地的服务,包括送到机场车站、办理有关手续、托

运行李、委托代办服务等。

(2)服务内容:导游服务酒店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商品服务

(三)旅游设施

1.定义:是直接或间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所凭借的物质条件。

2.分类:⑴旅游接待设施⑵旅游基础设施

3.作用:(1)非决定性⑵物质保证

(四)旅游购物品

1.定义:是旅游在异地购买并在旅途中使用、消费或携回使用、送礼、收藏的物品,对旅游者具有实用

性、纪念性、礼品性和收藏性价值。

2.分类:(1)实用品⑵工艺晶⑶艺术品

(五)旅游通达性(可进入性)

1.定义:旅游者进出旅游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和时效标准。

2.影响因素⑴交通运输状况,包括交通工具的种类、质量与数量,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交通管理状况。

⑵政府的旅游政策,包括限制与鼓励条件、签证手续的繁简程度、出入境验关程序等。

(3)经营管理状况,包括旅游信息的传递系统、旅游点的格局、旅游线路的编排、组织等。

⑷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承受能力

四、旅游产品的构成关系

(一)旅游产品构成的互补关系

1.定义:旅游产品功能不同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互补关系由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

2.表现:⑴旅游产品各构成行业、部门之间;

⑵组成旅游产品各部分的任一企业、单位内部各部分之间

⑶旅游产品各构成部分与其他单位的产品和服务之间

3.意义:⑴充分认识互补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需求的变化,制定符合经济规律的战略策略;

⑵各行业树立全局观念,同其他部门密切联系、协作,这是整体旅游产品生产所必须的;

(3)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旅游组织,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从全局(宏观)进行规划,从而协调这种比

例关系。

(二)互代关系

1.定义:是指旅游产品各部分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成分间存在的互相替代关系。

■互代关系反映了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性。

2.表现:(1)旅游产品内部各成分之间

(2)不同国家或地区旅游产品之间或旅游产品与社会的某些耐用品或高档消费品之间

(三)旅游产品内外部的互代与互补的转化

1.互补f互代

2.互代一互补

⑴当供给小于需求时,提供相同单项产品的旅游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2)提供相同服务功能的单项旅游产品一般都有高、中、低等多档次,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⑶提供相同服务的旅游企业相互联合,优势互补,共同促销,共创旅游产品的形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⑷处在一条旅游线上的各个目的地的单项旅游产品之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

第三节旅游产品的开发

■21世纪最受欢迎的8类旅游:上山下川飞天入海观文化走沙漠游森林进工厂

一、旅游产品的类型划分

(-)从旅游者的参与程度划分:观光型旅游产品

主题型旅游产品

参与型旅游产品

体验型旅游产品

■主题型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寻根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

■参与型旅游产品

(二)从旅游产品的功能划分:享受旅游产品

康体旅游产品

探险旅游产品

1.享受型旅游产品:度假村休闲度假游、豪华游轮巡游

■2.康体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保健旅游:温泉疗养、森林浴、沙疗

・3.探险旅游产品:原始森林探秘、海底游、火山游

■4.特种旅游产品:修学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考古旅游、生态旅游、外语夏

令营、钢琴夏令营、舞蹈夏令营,"我是一个兵"

(三)从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划分:改进型旅游产品

换代型旅游产品

创新型旅游产品

仿制型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

()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全新旅游地的开发

发展中旅游地的开发

发达旅游地的开发

(-)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

A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析目标市场的旅游成本确定旅游线路的性质和类型

第二阶段: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组织相关的旅游资源确定旅游资源的基木空间格局

第三阶段:分析相关的旅游设施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

第四阶段: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

>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策略:主导产品策略

保护性开发的策略

有序开发的策略

高低结合的策略

>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策略:市场型组合策略

产品型组合策略

全面组合型策略

1.全面全线型组合策略

■优点: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

■缺点:经营成本大,需要较强实力。

2.市场型组合策略(专业型)

■向某一特定的旅游市场提供其特需的旅游产品。

■优点:集中精力做好该市场;

■不足:目标市场单一,规模有限

3.产品型组合策略

■优点:经营的产品不断完善

■缺点:产品类型单一,经营风险增大

第四节旅游产品的周期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二、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旅游产品改进策略

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策略

第四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旅游需求分析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旅游需求的概念

需求:经济学中的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是人类产生•切行为的原动力。

旅游需求: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的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

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二)如何理解旅游需求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是一种主观愿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现实需求,即既有购买愿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

(三)旅游需求的特点:1.高层次性(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方面的需求)

2.多样性

3.主导性

4.复杂性

5.指向性(时间上的指向性;地域上的指向性)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主观条件:旅游动机

(-)客观条件

1.经济方面: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一一旅游需求产生的首要条件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一一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一一旅游需求产生的保障

2.政治方面一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关系正常化,签证、验关手续简便化。

3.社会方面

三、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对旅游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因素:旅游产品的价格

人们的收入状况

闲暇时间

影响旅游需求的其他因素

(一)客源国方面

1.人口因素:(1)总人口

(2)人口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人口分布状况

2.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其高低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

3.政治因素: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变化。

旅游消费限制出境游保证金(欧洲国家、地区5万元以上;美国10万元以上)

(-)目的地方面

1.旅游供给因素

2.通货膨胀程度

3.政治法律因素和特殊因素

4.对旅游者的税收(旅游消费税)

5.居民的态度

(三)双方相关因素

1.经济距离:来往于目的地和客源地之间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

2.货币汇率

3.社会文化因素

四、旅游需求规律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将随着该产品价格变动而呈反方向变化,

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五、旅游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

■弹性:在经济学中主要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

■旅游需求弹性:旅游需求量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发生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化反应关系称为旅

游需求弹性,测量其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1.概念

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反应程度。测量其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叫旅游需求价格

弹性系数,即价格变化百分比与旅游产品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的比值。

2.计算公式:Ep=

3.分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p>l,富于弹性经营策略:薄利多销

Ep<l,缺乏弹性经营策略:高质高价

Ep=l,单元弹性

Ep=O完全缺乏弹性,

Ep08

■形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原因

第一,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重要程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重要程度越小,

其需求弹性越大。

第二,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替代程度越高的旅游产品,需求弹性越大(桂林的芦笛岩与

七星岩互为替代关系,其中一处门票价格•定程度的降低,就会引起需求更大程度的增加);替代

程度越低的旅游产品,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第三,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中所占比重不同。所占比重越大,其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4.认识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意义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对旅游收入有重要影响,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预示着进行价格调整时,

能预测到旅游收入将会增加、减少或维持不变。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与总收入的关系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需求变动总收入变动

|Ep|>l上升下降更多下降

下降上升更多上升

|Ep|<l上升下降较少上升

下降上升较少下降

|Ep|=l上升同比例下降不变

下降同比例上升不变

例题:某旅行社2010年某种包价旅游产品为4000元,销售量为1200人,20"年由于燃油价格上调,该

包价产品价格提升至4500元,销售量降为1000人,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Ep=(1000-1200)/1200(4500—4000)/4000

=1.3

思考题:某饭店有客房200间,去年客房出租平均价格为65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今年为吸引更

多的游客下榻,将客房平均价格降为580元,客房平均出租率上升至65%。试根据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评述该饭店这一降价举措是否成功。

答案:不成功。

Ep<1

(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1.概念

旅游需求量随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应关系,或者旅游需求量对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反

应程度.测量这种反应程度大小的尺度就是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2.公式

3.对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分析

■Edi>l,富于弹性

■Edi<l,缺乏弹性

«Edi=l,同比变化

4.研究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的意义

■提醒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者要密切关注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

变化情况,以预测这种变化对其旅游产品需求的影响,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大市场需求或降

低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时对旅游产品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

六、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旅游者人数指标(总量指标)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数量状况。

■1.旅游者人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数。

■2.旅游者人次数:一定时期内到某,旅游口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人数与平均旅游次数的乘积。

(-)旅游者停留天数指标(时间指标)

1.旅游者停留总天数

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人均过夜天数的乘积。它反映了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大小。

2.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指•定时期内旅游者停留天数与旅游者人次的商数。从平均数的角度反映了旅游需求的状况。

(三)旅游者消费指标(价值指标)

1.旅游者消费总额

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支出。(相当于旅游目的地的收入)

2.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消费总额与旅游者人次之比。

(四)其他旅游需求指标

1.旅游出游率

(1)旅游总出游率:指•定时期内•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次与其总人口的比率。

(2)旅游净出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率。

2.旅游重游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次与该国或该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数之比。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居民出国旅游的频率。

3.旅游消费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值。它反

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对出国旅游的需求强度。

七、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需求预测的概念

■旅游需求预测是旅游市场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过去和现在的旅

游需求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趋势和影响因素

的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估计和推测的过程,为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M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为

旅游企业制定旅游发展计划、制定旅游价格、进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旅游需求预测的定性分析方法

1.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

■营销人员意见综合法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旅游部门或企业又难于一直接接触消费者时,选择几名促

销人员对产品在未来一定时期销售量的几种可能情况所表示的意见进行综合的方法。

营销人员预测项目销售量出现概销售量X概率

最高销售量30000.3900

A

最可能的销22000.51100

售量

最低销售量14000.2280

期望值760

最高销售量35000.2700

B

最可能的销24000.51200

售量

最低销售量12000.3260

期望值720

最高销售量28000.2560

C

最可能的销16000.6960

售量

最低销售量8000.2160

期望值560

由于这三位营销人员关于该产品未来销售量的看法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即占权重不同,

假定A、B、C的权重分别为2、3、3,将表中他们的期望值与个人的权重之积相加,再计算平

均值。该平均值即为预测结果,即

x=760x2+720x3+560x3/(2+3+3)=600(单位)

2.游客意向调查法

■是在缺乏历史数据情况卜.通过选择部分消费者了解其购买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或旅游企业产品

的意向而进行需求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在市场调查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

■首先,向消费者说明调杳目的,并请他填写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