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教案_第1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教案_第2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教案_第3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教案_第4页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这份母爱的特别之处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厘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你们知道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2.文人墨客历来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设计意图:由孟郊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兴趣,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出示课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厘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三、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第1—4自然段)。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对你们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这本书容易吗?(不容易)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买这么一本书对于作者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3.理解“失魂落魄”。(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2)你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这本书,但苦于家境贫寒)4.出示课件:介绍梁晓声的家境。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二十几元,学生的学费是三元,梁晓声家有兄妹五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家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三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二十七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并及时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小时候家庭的贫困。家庭贫困,母亲还给“我”买书,更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四、课堂小结。虽然家境贫寒,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但母亲毅然为“我”买书,为“我”能够看书兴奋不已,多么深沉的母爱啊!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感悟母爱的无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2.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回忆导入,使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二、入景融情,感悟情深。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可是文中的“我”拿到钱,是什么反应?(“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2.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请用笔画下来。(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3.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A.出示课件: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1)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很差)(2)“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聋了)(3)假如你面对这样的噪声,是什么感觉?(难以忍受、受不了、想逃离)(4)可是母亲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从“我”去到“我”离开,这噪声停止过吗?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的?后天的?作为儿子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滋味?(很心疼、很难过)看到自己的母亲在这样一个令人烦躁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在这“鼻子一酸”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坚强、辛苦)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B.出示课件: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1)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极其瘦弱、弯曲、烤”)(母亲的工作环境很差,母亲很辛苦)(2)看到极其瘦弱的母亲辛苦地工作着,“我”的心里是什么感受?(心像被万根钢针扎了一样)(3)这样,“我”又怎能不“鼻子一酸”呢。C.出示课件: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此刻,“我”看到母亲是什么感觉?(吃惊、心酸)(2)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呢!仔细观察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使用三个“我的母亲”,强调“我”的吃惊,母亲的疲惫、劳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从心底呼唤“我的母亲”)请你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这些句子。(3)听老师范读,指名读。(4)如果“我”今天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的,读出母亲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离观察母亲,“我”又怎会懂得母亲的疲惫,读出母亲的疲惫。这般辛苦的母亲不禁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们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疲惫,瘦弱)如果说这些是慢镜头的话,那你能找到一组快镜头吗?D.出示课件: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读完这句话,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忙碌)(2)哪个词语给了你这样的感觉?(立刻)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马上、立即等)(3)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近义词,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让整个句子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你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去,读读,和我们课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个“立刻”表示母亲工作的节奏很强,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顿)(4)母亲是如此憔悴,就不能停一停吗?母亲是如此瘦弱,就不能歇一歇吗?母亲是如此疲惫不堪,就不能喘口气吗?(不能,她还得养家糊口,还要供孩子们上学,还要……)如此劳累、拼命,能不“鼻子一酸”吗?这“鼻子一酸”中,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艰辛、劳累)然而,当儿子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E.出示课件: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1)母亲竟然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2)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个词语呢?把“塞”字圈出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母亲是怎样塞的?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塞”。(毫不犹豫、使劲、坚定……)这个词语说明母亲在塞钱的那一刻,她犹豫过吗?(没有)是啊,这是迅速的一“塞”,这是使劲的一“塞”,这是毫不犹豫的一“塞”,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钱啊?是什么?(母爱)师:是的,是爱,是普通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纯真的爱,这一切都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设计意图:抓住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它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课文中,当“我”拿到母亲递过来的钱时,“鼻子一酸”。这个细节就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回想一下,可以写一写。1.情景激趣,引发联想。预设: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有关母爱的感人瞬间。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画面。教师总结:这一个个感人的图画展示了世界上最纯真、最高尚的爱,这一个个瞬间必将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每当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幕幕画面时,我们都将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荡漾起对伟大母爱的崇敬之情。2.联系实际,抒发真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鼻子一酸”的经历,仔细品味当时的心理活动,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3.练习“小练笔”。预设:描写心理活动要真实,要细腻感人,可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小练笔: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钱,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那无私而又伟大的爱,跑了出去……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是多么悔恨、自责。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2.有一种情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总是感人至深,让我们在《懂你》的音乐中结束今天这节课。设计意图:通过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令人回味无穷。【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父爱之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茧、栈”等16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2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3.理解课文题目和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过程与方法:一边默读,一边作批注,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深的爱。【教学重点】抓住父亲爱儿子的细节描写,感悟父亲伟大的爱。【教学难点】对课文题目的深入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2.认读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几个场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个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它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今天,我们要欣赏一篇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板书课题)2.看着题目,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呢?预设:父亲是怎样爱“我”的?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父爱之舟”?设计意图:由父爱的话题引入课文,并针对题目质疑,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父爱作铺垫。二、初读感知,整体感悟。出示课件: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读懂读通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三、再读课文。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一):(1)默读课文,说说“我”在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2)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2.难忘的场景:(1)父亲同“我”住小客栈。(2)父亲同姑爹摇船送“我”上学。(3)去赶庙会,父亲给“我”做万花筒。(4)父亲送“我”上初小、高小、无锡师范。3.学生自由阐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归纳令人难忘的场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悟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感悟这份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父亲爱儿子的细节描写,深深感悟父亲伟大的爱。2.深入感悟题目蕴含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印象深刻?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为进一步理解下文作铺垫。二、细节描写,感悟父爱。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二):找出表现父亲爱儿子,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先自学,再小组交流汇报)2.教师点拨。(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即可)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出示课件:(1)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从“心疼”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2)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去上学,为雨雪中的“我”撑起一把大伞。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读来令人感动。(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心酸是因为“我”上学的钱来之不易,即使家里生活不富裕,父亲还要供“我”上学。“新滋味”指的是父亲为了“我”的前途,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所以拿着这来之不易的钱,“我”有一种新滋味。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4.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感悟到了父亲对儿子那份无私的爱、伟大的爱。设计意图:抓住令人感动的句子来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也是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感悟从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三、深入课题,深悟父爱。1.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学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舟是什么意思?找出写小船的句子:第3自然段: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第8自然段: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第9自然段: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第9自然段: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3.出示课件:题目含义:此题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其含义,二是对主题表达的作用。通读全文可以领悟到,是父亲摇着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它一步步紧扣主题,一步步深化主题。4.出示课件:探讨: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1)能画出这只小船,这只小船上的父亲一定是期待的眼神,盼望着儿子能有所成就。(2)不能画出这只小船,父亲的爱是伟大的爱,这只小船难以完全表达父亲伟大的爱。设计意图:回顾题目,由题目感悟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和父亲的伟大。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作者笔下的父亲是这样的,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父亲疼爱子女的图片。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有关父爱的小故事。3.出示“小练笔”,学生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人的父爱小故事写下来。提示:讲父爱故事,要真实感人,绘声绘色,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小练笔”要注重细节,要有对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所选事件尽量要小。4.交流展示,集体评议。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爸爸对我们的爱常常体现在一举一动中,他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你们感悟到他们的爱了吗?(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无声的关爱)2.课堂小结:其实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到。在每个父亲的心中,他们都有一个期望就是望子成龙,让我们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给我们力量的父亲。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的爱拓展到生活,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父亲点点滴滴的默默的爱,为后面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作铺垫。【板书设计】19父爱之舟舟——希望——望子成龙(伟大、无私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腼、腆”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过程与方法: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谁最爱你?他们是怎样爱你的?(生回答)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爱,有老师的爱,妈妈的爱,爸爸的爱,爷爷的爱……可是他们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2.揭题: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3.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4.你们从课题读懂了什么?(1)“精彩”和“糟糕”是反义词。“极”和“透”是近义词,是达到顶点的意思。(2)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是引用父母评价说的话。“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对巴迪的诗的评价。设计意图:谈话式的导入亲切自然,抓住“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加引号的反义词,让同学们理解引号的作用和反义词的运用,齐读课题,引入课文。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2.师:同学们生字都学得很好,我们看看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汇报,相机出示课件:(1)课文主要讲了巴迪在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出自对他的爱。(2)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找出文中出现的“八九岁、几年后、这些年来”这些词语。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三、精读童年的故事(八九岁时)。八九岁时,父母亲是怎样爱“我”的?“我”当时理解了吗?现在默读课文(第1—14自然段)。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我”的表现是怎样的?(2)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我”有怎样的反应?2.生汇报,出示课件。(1)a.母亲的评价是:“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读出兴奋、赞扬的语气)板书:(一直鼓励)b.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理解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从“得意扬扬”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感到很满足,有点儿骄傲。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c.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巴迪有一种什么情绪?(骄傲自满、沾沾自喜)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a.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读出糟糕、批评的语气)b.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c.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找出动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巴迪理解父亲了吗?)3.同样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巴迪已经得到母亲的表扬了,如果父亲再表扬他,他会很骄傲,父亲是不想让他太骄傲,所以批评了他。(板书:批评、警告)4.文章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感悟面对两种评价方式时巴迪的不同反应。四、几年后,抓住重点词语理解。1.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有什么感受?“我”理解了吗?2.“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是在情感上还是难以接受。设计意图:抓住“不得不承认”进一步体会巴迪很难接受父亲的这种爱。五、成人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过渡:巴迪渐渐长大了,他能理解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吗?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出自己的体会,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2.出示课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理解:“越来越”表现出“我”理解父亲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幸运”表现了“我”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师:一个作家,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母亲的力量指什么?父亲的力量指什么?(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点拨:假如巴迪得到的都是母亲的赞美会怎样?假如巴迪做什么都只受到父亲的批评又会怎样?和学生一起读这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板书:爱)3.出示课件: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单有,我就会;

单有,我就会。

既,

又。

才能健康成长。(板书:健康成长)4.总结:“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赞赏和鼓励,“糟糕透了”是父亲的批评和警告。母亲的一直鼓励,让巴迪有了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父亲的批评警告,时时提醒巴迪,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板书:修改)最后获得成功之后的巴迪终于体会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爱的力量让他在获得成功,周围一片赞美声时不会得意扬扬,骄傲自大;在他遇到挫折,受到批评时不会灰心丧气。设计意图:抓住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六、拓展延伸“爱”。1.同学们,你们能理解这种爱吗?出示课件:当你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妈妈在耳边不停唠叨,让你收拾干净时,你是怎样理解妈妈的唠叨的?当你不小心摔倒,哇哇大哭,爸爸只是看看,叫你自己爬起来,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冷酷无情的?当你没有交作业,老师在课堂上严厉地批评你时,你又是怎样理解老师的批评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当你时,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讲事例)

2.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爱:慈祥是爱、鼓励是爱、宽容是爱、深沉是爱、期待是爱、严厉是爱、“恨铁不成钢”是爱。3.所以我们应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听歌曲《感恩的心》。设计意图:结合几个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不同形式的爱。七、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写作,(可以写学习课文后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景或事例)字数不限。【板书设计】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父亲一直鼓励 批评、警告创作 修改爱健康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目标】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教学重难点】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怎样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具体事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切入话题。1.展示本单元课文,包括课题和每课的主要内容,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导语: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读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课文后的收获吧。2.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预设:学生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先是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明确: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片段、某一个细节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示例: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深有感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父母对他的爱。所以,巴迪是幸运的。但是,如果这些爱是片面的,母亲的话会让巴迪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以至目中无人;而父亲的话则会使巴迪对写作失去信心。我的父母,则和文中的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恰好相反。我的爸爸十分宠爱我,给我买好吃的东西,为我买漂亮的衣服。当我考试考砸时,他总是细心地给我讲解,鼓励我;在我闷闷不乐时,爸爸会悄悄地走到我的身边,给我讲幽默故事来安慰我。而妈妈,则对我的学习要求严格,只要我犯了错误,总是逃不出妈妈的火眼金睛。妈妈严厉地批评教育我,像鸡蛋里挑骨头,不放过一点小小的错误。但妈妈不顾白天的劳累,每天晚上督促我写作业。我像一棵成长的小树苗,父亲鼓励的爱恰似阳光雨露,助我成长;母亲的爱如同雷电利斧,催我奋进。二、了解要点,发表见解。过渡: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1.教师可让学生先跟同桌自由交流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2.教师出示片段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刚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示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李刚的爸爸做得对吗?生:李刚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对,考得不好就批评他,会使李刚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很不错!其他同学能否发表看法?生:我认为李刚爸爸的爱是严厉的爱,他希望这样能让孩子记住考不好的后果,让他寻找考好的方法。但是我觉得李刚的爸爸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像我爸爸一样,在我没考好的时候总是批评我,我就会灰心丧气。师:很好,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看法。3.教师出示片段二,学生各抒己见。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示例:师: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待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爱?生:王小雅的妈妈的关爱有点儿过度,她帮王小雅做了许多事,反而使王小雅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她应该有意识地锻炼王小雅独立生活的能力。师:不错。你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出了解决方法。生:我觉得王小雅妈妈的爱是溺爱,她什么都不让王小雅做,只会害了王小雅,等王小雅长大后就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师:父母的溺爱的确会害了孩子,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被父母溺爱的呢?我们应该好好反思。4.教师出示片段三,引导同桌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评。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过渡:刚才许多同学针对前两个片段发表了看法,说得都很好。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就要这样自信、大胆。同学们再来看片段三,看完后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请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预设: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互相补充,发表见解。明确:陈敏的爸爸和孩子相处得很好,他引导陈敏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在有益的活动中使陈敏得到锻炼。所以应该提倡这种父子关系。5.教师小结。小结:读了三个片段,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各抒己见,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很好。我们就是要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既能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能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三、联系实际,深入感悟。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你们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给同学讲讲你们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谈谈你们是怎么做的。1.小组合作,讲述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说说自己是怎样看待父母的爱的。明确要求:条理清楚,叙述完整。2.全班交流,相互补充、质疑。明确要求:观点明确;尊重他人的观点;听完他人的发言后要积极回应。示例: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吧!生:我有一个很通情达理的妈妈,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妈妈而感到庆幸。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当我将试卷拿给妈妈看时,我的心里非常害怕,可是妈妈看了试卷不但没有骂我,还鼓励我:“不要灰心,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好!”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浑身充满了斗志,之后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好。生:我多么希望也有这样一位好妈妈啊!每次我考试不理想时,妈妈总是埋怨我。师:我相信只要你和妈妈好好沟通,对妈妈说出你的真实想法,你的妈妈也会理解你的。生:我的妈妈对我太好了,她和爸爸从来不让我在家里帮忙做家务,我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唯独要求我好好学习。他们经常说只要我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家里的事什么也不用管。我觉得这样不好。生:我也觉得这样很不好,父母用这种方式爱我们的话,我们以后长大了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师:是啊,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别。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常与父母沟通、交流,互相理解,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3.教师总结交流过程。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能够完整、流畅地说出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还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能结合他人的发言正确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过渡:这节课,我们分享了许多故事,也收获了很多。特别是懂得了要把话说得清楚、完整,而倾听时要认真,必要时还要询问对方。更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么父母这么爱我们,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引导学生诉说心声。(教师出示课后任务)(1)向父母讲述文中的故事,并与他们交流看法。(2)将这节课的收获写到日记中,给父母看一看。(3)学会感恩,为父母做几件事。(4)记住父母的生日、最喜欢的食物,做令他们高兴的事。(5)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6)通过不同的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2.学生自由交流,充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五、课堂回顾,总结方法。1.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表现。(1)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积累方法。(2)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有哪些不足。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预设:教师主要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发言是否有条理、态度是否自然、对他人是否尊重、发表意见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目标】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把握书信的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2.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谈话导入。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见解颇有独到之处,那些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写我们想对父母说的话。2.引导学生了解书信,激起学生运用书信表达思想感情的兴趣。思考:在电脑和手机发明使用之前,人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呢?明确:书信。在我国,人们用书信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历史很悠久。即使在电脑和手机频繁使用的当下,书信仍是人们用来表达见解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书信,我们能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和理解,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当父母收到书信,捧读我们的一颗赤子之心时,他们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出笑容,他们的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温暖的热流。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具体的习作要求。(1)阅读第1自然段,明白这次习作是要求我们和父母“谈心”,即和父母说一说心里话。(2)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然后教师点拨。(教师出示习作提示)

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等。预设:学生可从和父母讲难忘的事、发表对某件事或某种做法的看法、向父母提建议三个方面来和同学进行交流。(3)阅读第3、4自然段,明确是以写信的方式和父母谈心。(4)师生共同探究习作要求。预设:①和父母讲难忘的事,要写出具体的事例。事例要叙述得清楚、具体、完整。②发表对某件事或者某种做法的看法,也要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不能“空口无凭”。语言要生动、语气要委婉,要以理服人。③给父母提建议,要交代清楚某种习惯的利与弊,条理清楚。2.学生结合口语交际中的训练和习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三、了解书信,运用书信。1.了解书信的格式。导语: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书信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话、电报、手机短信、微信等交流信息的手段相继出现,书信也变了形式,变成了电子邮件。现在电子邮件这一新的书信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1)了解书信的格式。明确: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即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它们有着不同的格式要求。①称呼。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有话要说。②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③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④祝福语。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应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注意在写与“此致”或“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等一类表示祝福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⑤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你的同学”“你的好友”“您的学生”等。⑥日期。日期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居于右下角。(2)书信结构简图。×××(称呼):(问候语)(正文)

(祝福语)×××(署名)×月×日(日期)2.运用书信表达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明确:书信是最适合用来表达情感的,我们可以在书信的正文中表达对爸爸妈妈最想说的话。四、指导思路,下笔成文。1.教师展示《慈母情深》中的句子,体会写法。(1)出示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2)学生读一读,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词语打动了你?预设:“直、转过、望”与“眼神疲惫的眼睛”刻画出一个疲惫不堪、过度劳累的母亲形象,作者做到了言之有物。“吃惊”直接表现出了母亲的心情,而“我”每看到一个场景,都要在心里大声地呼唤“我的母亲”,此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辛酸的、难过的……作者间接表现出了自己的心情,做到了言之有情。教师小结:要想把父母的爱写得具体、感人,我们就要对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1.教师投影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议、修改。评议重点:(1)书信格式是否正确;(2)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明白,情感是否突出;(3)可以借鉴哪些优点。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点评重点:(1)书信格式规范;(2)正文选材精当,叙事具体,(3)情感真实感人。范文一:妈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好!今年我已经11岁了,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有许多话想对您说。妈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①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是您耐心地把我抚养长大。无论工作多忙,您总是能挤出时间陪我做游戏,和我一起学习,帮我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②妈妈,我想对您说——在学习上,我会再接再厉,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在我四五岁时,您就给我讲中国的四大名著故事、各国名人的励志故事……您还经常告诉我学习的重要性。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您总是耐心地帮我分析原因,鼓励我努力学习,争取进步。③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以后不会再过分依赖您了。您每天要工作,下班后已经很疲惫,应该好好休息,可我却要让您陪我学习,一点儿也不考虑您的感受。星期天,忙碌了一个星期,您本该好好地休息,可还得帮我洗头、洗澡,带我出去玩儿,帮我收拾房间。我应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妈妈,我想对您说——我以后一定“言必信,行必果”。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一个假期虽然我都会做一个非常容易实施的作息时间表,但总不能按照计划执行,直到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补作业。我看电视或者玩儿时,您让我去写作业,我会利索地回答“马上写”。可每次都要拖拖拉拉半天,才会动笔。这样学习可不行!⑤妈妈,我想对您说——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我爱乱扔东西,记性也不好。如把眼镜放到了床上,一分钟后就忘了,不得不动员全家找眼镜。不仅如此,剪刀、直尺、笔、书、橡皮等也经常“失踪”。时间长了,屋子就乱成了“猪窝”,您就和我一起收拾房间,而每次收拾房间的时候,我总要偷懒,这样,您干的活儿就更多了,也更累了。⑥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永远爱您!⑦祝您身体健康!您的女儿:魏云彤10月10日句段赏析:①“辛苦”一词蕴含着“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②总述妈妈对“我”的关怀。③具体讲述妈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④述说妈妈为“我”付出很多,表达“我”要学会自立的决心。⑤“我”下决心改正拖拉的毛病。⑥说出自己的一个坏习惯和给妈妈带来的劳累。⑦结尾抒发对妈妈的爱,升华了情感。总评:习作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妈妈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妈妈真挚的感激之情。在信中,小作者以片段的形式写出了妈妈对“我”思想上的指引、生活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帮助,对妈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显得条理清晰。范文二:妈妈,请松开您的手亲爱的妈妈:您好!妈妈,您还记得您给我讲的“小鹰学飞”的故事吗?故事中的老鹰很爱自己的孩子,却在小鹰学飞的时候冷酷地把小鹰从高空抛下,接住后再扔,直到小鹰完全学会飞翔。同样,世界上没有哪一位妈妈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妈妈,您却不肯给我一次试飞的机会。①我知道您爱我,您把我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把我锁在保险柜里才放心。可是,妈妈,您知道这样会给我带来多少困扰吗?②妈妈,您还记得四年级的暑假我去文化馆学书法的事吗?您每次都要亲自送我。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向您提出明天自己去文化馆。您听了立刻皱起了眉头,说什么也不让我自己去,这让我大失所望。但我并没有放弃,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梳洗后拿上书包溜出门。走在清晨的大街上,我突然觉得天比以往还要蓝,鸟儿的歌声比以往还要动听——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好景不长,您开车追上了我,并以强硬的口吻要我上车。我只得硬着头皮坐进车里。一路上,您喋喋不休,先是说了一大堆坏人拐卖儿童的案例,说我还小,是非黑白还分不清,不要自己走那么远的路。最终,还是由您亲自把我送到文化馆门口。临了,您还不忘叮嘱我放学后在门口等您来接。您知道吗?在学校,我们经常会受到安全教育,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我还是具备的。可您一直不放手,让我觉得我就像那温室中的花朵,笼中的鸟!可我不愿做温室中的花朵,因为只有在自然界的怀抱中我才能姹紫嫣红;我也不愿做笼中的鸟,因为外面的世界才多姿多彩。③“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我不需要溺爱,因为拥有它我就会失去自我;我不需要宠爱,因为得到它我就离不开依赖。④我长大了,请您放开紧握的手,让我去飞翔,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⑤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您的女儿:小天5月4日句段赏析:①将老鹰爱小鹰的方式和妈妈爱自己的方式进行对比,表现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②一个问句含蓄地表达出妈妈过分“小心”的照顾让“我”十分渴望独立。③两个比喻句将“我”的不满发泄了出来,表明“我”渴望自由独立的想法。④总结说明“我”拒绝溺爱和宠爱的原因。⑤“我”发出呼喊,渴望自由飞翔。总评:小作者借助这篇文章向父母传达自己渴望自由的心愿,表现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同观点:父母担心“我”年幼会遭遇危险,而“我”渴望自由,不愿做“温室中的花朵”和“笼中的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一题材有力地揭示了当前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很有感染力。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引导学生讨论用书信和父母进行交流的好处。过渡:同学们,生活中,父母的爱我们一刻也不会忘。但有时我们心中除了感激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想法,而有些想法当面又不好表达。今天我们学习运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交流,是不是就能很轻松地说出心中想说的话?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写书信有哪些好处。好处预设:(1)直抒感情。书信用的大多是第一、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对方和读者。(2)书信体作文的结构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把握。(3)内容丰富多彩,记人叙事、表达感情、提出建议等均可。(4)信中可使用各种写作技巧。(5)方便交流。信写完后,投寄、传递、发电子邮件皆可。寄出信件,也是寄出一份情感。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中运用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2.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方法,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3.积累有关节俭的名言,养成勤俭的好品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本单元课文,交流感悟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2.体会好的结尾都有什么特点,掌握写好结尾的方法。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导语: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也能感受到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这些情感具体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是通过怎样的句子感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吧。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预设:教师在选择展示的片段时要联系交流活动的主题——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父爱之舟》(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慈母情深》3.学生仔细阅读片段,体会情感,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交流平台”中的句子,意识到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均为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2)教师指名汇报交流。交流示例:生:《父爱之舟》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了作者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可见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生:《慈母情深》中的这个句子描写了母亲的动作,是一个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还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到作者的羞愧和自责。可见作者的情感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在读中细细品味的。4.师生合作交流,明确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概念及特点。预设: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以及刚刚的讨论交流,对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两者做进一步的探究学习。(1)结合片段一来探究场景描写的概念和特点。示例:师:刚才有的同学讲到第一个片段描写了作者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同学们再默读这个片段,看看自己的脑海中是否会联想到相关画面。生:读了这个片段我仿佛也来到了庙会,这里真是热闹极了!师:这就是场景描写的魅力。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场景描写的概念和特点呢?生:我通过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到场景是一些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发生的某件事中的一个生动的画面。师:你用到了查资料的方法。庙会的场景是热闹的,除了热闹的场景,还有哪些场景呢?生:欢乐的、严肃的、悲伤的等。师:其实还有很多,每个场景中作者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只有真正融入了作者某种情感的场景描写才是具有感染力的。(2)鼓励学生采用同样的方法,结合片段二来探究细节描写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交流后明确: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思想、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5.交流总结。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中的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来体会。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了解到。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留心文章中精彩片段和有特点的句子。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作者产生共鸣,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也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二、词句段运用(一)。1.体会好的结尾的特点,学会写好文章的结尾。(1)教师谈话导入好的结尾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写好结尾的兴趣。导语:文章的开头被称作“凤头”,主体被称作“猪肚”,结尾则被称作“豹尾”。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好文章的结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是一篇好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仔细阅读几篇课文的结尾,体会其特点和好处。①学生自读,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结尾的特点和好处,在小组内交流。预设:学生在揣摩各个结尾时不能脱离课文内容,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要踊跃发言,能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取灵感。②教师检测学生的交流成果,总结写好结尾的方法。(教师出示结尾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示例:师:这是课文《慈母情深》的结尾。哪位同学来回顾下课文,说一说这个结尾的特点。生:课文讲述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结尾处很自然地交代了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结束全文,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师:这种结尾方法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件叙述完了,文章也随之结束。这种结尾方法朴实自然,于朴素中见真情,是一种很实用的结尾方法。(教师出示结尾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示例:师:这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桂花雨》的结尾,它的特点也很鲜明,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作者在结尾处提到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且标题中也有同样的词语,这是运用了篇末点题的方法。师:这种结尾方法就是在篇末再次强调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也照应文章的题目。运用这种方法来结尾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教师出示结尾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预设:这是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交流这样结尾的好处。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在结尾处总结得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其实都是父母的爱,这也是课文的主旨。这种结尾的方法叫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是用简练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归纳,它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结尾方式。这种结尾给人以简洁明了的感觉。(3)教师适当拓展,介绍更多的好的结尾方法。①引用佳句结尾,丰富文章内容。预设:顾名思义,这种结尾方法是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这种结尾的方法或洋溢着诗意,或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示例: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②以疑问结尾,引人深思。预设:这种结尾方法是在结尾处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这种结尾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虽尽而意无穷。示例:写《我的语文老师》可以这样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教师提问:示例中《我的语文老师》的结尾好不好?假如你用以疑问结尾的方法来写结尾,你会怎么写?)③结尾处展开联想,深化主题。预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在结尾处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示例:《花》的结尾可以写:“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教师提供一些习作题目,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法写结尾)题目:《金黄的秋天》结尾:

题目:《童年趣事》结尾:

题目:《当我长大以后》结尾:

教师小结:筐篓编得再细密,再结实,如果口收得不好,就会影响筐篓的质量。写文章亦然,好的结尾能使文章增色。好的结尾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具体的写作中要依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不可教条地搬用。同学们要想写出好的结尾,就要平时多看、多读、多练。只有这样,才能够灵活运用。2.创设情境,体会场景描写的好处。(1)回顾“交流平台”中学习的有关场景描写的知识,品读课本中提供的场景描写片段。过渡:同学们,我们看电影、看电视时看的是什么?那些景色优美的、激动人心的画面,会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画面其实就是场景。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画面,被称为场景描写。精彩的场景描写会对作者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表达情感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段场景描写,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预设:学生在读中想象出两段话所展现出的画面,然后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场景描写所起到的作用。(2)教师出示场景描写的片段一,学生朗读交流,汇报交流结果。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学生交流后明确:这是课文《慈母情深》中的片段。朗读了这些语句,我们的脑海中会显现出作者的母亲在这种环境下忙碌的情景。这里的场景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母亲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而这种环境、劳动场面和母亲的劳动报酬形成对比,和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我”买书形成对比,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了母亲对作者的爱。(3)教师出示场景描写的片段二,学生朗读交流,汇报交流结果。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学生交流后明确:这是课文《父爱之舟》中的片段。朗读了这段话,我们仿佛也走进了那富有江南特色的庙会,那样美,那样热闹,那样吸引人,所以这个场景描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系全文内容也容易让读者体会到在那贫苦的岁月里,父子之间流淌着的浓浓亲情。教师小结:在叙事性文章中,场景描写是围绕人物和事件展开的。其作用有多种,如营造氛围意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显示时代特征、揭示文章主题、表达情感等。当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