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案_第1页
人教版 二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案_第2页
人教版 二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案_第3页
人教版 二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案_第4页
人教版 二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八角楼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过程典案15八角楼上一、学习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1.读音提示。“争”(zhēng),不读zēng;“临”(lín),不读líng;“章”(zhāng),不读zāng;“视”(shì),不读sì。书写指导。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八角楼斗争年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文章握着凝视沉思滑落察觉清油灯著作胜利三、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一个寒冬腊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茅坪村的___________上忘我地工作。2.读完全文,我知道毛主席是一个()的人。①不爱睡觉②工作认真③粗心大意【教学目标】掌握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能按一定的顺序抓重点观察图画。3.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在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10个会认字,6个会写字。图文结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看图介绍背景,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插图,整体观察图片,并思考:(1)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2)他的穿着、动作、神情分别是怎样的?(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严肃,好像在思考重要问题)(3)再看看,桌子上有什么?(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4)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图片猜测,当时的生活条件怎样?2.揭示时代背景。那是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地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地工作。(出示课件)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读完后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3.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出示课件)4.去掉拼音,开小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5.出示词语,请学生领读。6.指名读词语。7.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楼:左右结构,木字旁,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年:独体字,部首是撇,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且上面不要出头。夜:上下结构,右下角里面的一点别丢了。披:注意右边“皮”字的笔顺。轻:“车"作为偏旁时横要变成提。利:左边的“禾”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三、小结。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15八角楼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过程】看图,学生口述图中的情景。(出示课件)二、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话)这两句话交代了什么?①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②认读“夜幕降临”。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③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读。③指名读。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3)学习第一句话。①指名读。②认读“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在干什么呢?③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我地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4)学习第二、三句话。①指名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引导学生看图。②在文中找出有关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理解“凝视”“沉思”“察觉”的意思。③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5)在这样的寒夜,在这盏清油灯下,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②为什么说是“光辉著作”?(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4.总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写下了光辉著作。此时此刻,学完全文,你想说点儿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三、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通过看图学文,学习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课文的第2自然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革命年代的故事距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引学生去关注图片,另外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凝视”“沉思”“察觉”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而且,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季,你会做什么?你身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环境的艰苦。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毛主席却写下了光辉著作,学生这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出“毛主席,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像毛主席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等。总之,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片时的想象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相关链接】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位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村。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勤机关曾设立于茅坪村。八角楼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该地现存革命旧址20多处,主要有八角楼毛泽东旧居、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等。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居住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随笔】16朱德的扁担一、学习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1.读音提示。“志”(zhì),不读zì;“战士”(zhànshì),不读zànsì;“担”是多音字,在“扁担”一词中读轻声。2.书写指导。志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分配均匀。上面的“士”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伍左右结构。左边的单人旁要写得窄一些。士独体字。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比第二笔横长。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毛泽东敌人抽出山高路陡整夜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红军 战士 怎样三、连一连。穿着挑着戴着粮食 斗笠 草鞋四、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1.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2.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五、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读了《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生产的粮食不多,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他,就把藏了起来,朱德同志在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2.“不料”是意想不到的意思,让战士们“不料”的是()。①朱德找到了扁担②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出示课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3.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认识“扁担”这两个字。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做记号。2.分小组学习生字。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3.集体认读生字词。4.指导学生书写8个生字。(板书:扁担志伍师军战士)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分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其他同学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又找了一根扁担,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4.指导写字。5.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16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朱德的扁担》一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读文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2.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3.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解疑。解决:同学们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1)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有关的句子。(2)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们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板书:心疼敬爱)三、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们为什么心疼朱德。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描写战士们心疼朱德的词句。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3.集体交流。学生先读找出的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指导。4.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加点。(出示课件)(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从“不远处”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气来)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的路就更难、更累了。③指导朗读: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说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6.研读课文,感悟理解。找找大家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的原因。(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2)同桌互相交流。(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4)(出示课件)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②“不料”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5)(出示课件)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板书: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四、总结。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们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五、拓展。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16朱德的扁担战士们藏扁担心疼、敬爱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教学反思】《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个重点,在教学时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一块儿”这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又找来一根扁担”?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先让他们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在全班交流。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从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依然坚持要去,体会出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相关链接】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秦朝设郡县制时,井冈山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教学随笔】

17难忘的泼水节一、学习本课17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1.读音提示。“泼”(pō),不读bō;“穿”(chuān),不读cuān;“忘”(wàng),不读wàn。2.书写指导。忘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上面是“”,最后一笔竖折的折落在横中线上,心字底稍宽,托住上面。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包”是半包围结构。令上下结构。上面的人要写得宽大,盖住下面,最后一笔的点不要忘记。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难忘一年一度敲起龙船驶过笑容满面踩着铺成盛满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泼水节 花炮 象脚鼓 凤凰花 柏树枝三、形近字组词。炮()跑()泼()波()四、照样子,用带点词语写句子。1.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2.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五、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读了《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故事。

2.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是在()的时候。①凤凰花开②牡丹花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7个会认字和8个会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17个会认字和8个会写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感受泼水节热烈的场面。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板书: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发”,水泼头发,泼泼泼。2.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组内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2.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文: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火红火红的)看图右下角。(出示课件)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五、指导学生书写8个会写字。(板书:忘泼度龙炮穿向令)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1.读下面的词语。难忘一年一度敲起龙船驶过笑容满面踩着铺成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泼水节花炮象脚鼓凤凰花柏树枝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大家回想一下:对于傣族人民来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傣族人民是怎样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呢?二、研读课文。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板书:盛情迎候)(1)画出描写傣族人民动作的词语。(敲起赶来撒满欢呼)(板书:敲鼓跳舞)(2)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3)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他们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4)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齐读。3.学习第4~6自然段。(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3)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想象说话:周总理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周总理把水泼向年迈的爷爷,祝福他。周总理把水泼向可爱的孩子,祝福他。周总理把水泼向美丽的姑娘,祝福她。(板书:泼水祝福)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4.学习第7~8自然段。(1)这两个句子的末尾都用了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啊”“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出示课件)三、总结。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吧!四、拓展延伸。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除了课文中的泼水节,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分享吧!【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盛情迎候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学反思】示例: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在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了周总理的可亲。周总理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这些都体现了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笑容满面”“一边……一边……”联系现实说一句话,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个同学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爸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我又借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相关链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7天。【教学随笔】18刘胡兰学习本课11个会认字,7个会写字。“刘”(líu),不读níu;“杀”(shā),不读sā。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并在文中找出来,圈一圈。阴沉沉国民党反动派出卖被捕收买共产党员鲜血钢铁动摇拉到民兵血淋淋挺起烈士光荣牺牲三、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四、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人物)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敌人收买,威胁、拷打她,让她说出_________________,但是她就像_____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最终光荣地________了。2.本文赞扬了刘胡兰()的革命精神。(多选)①不怕牺牲②勇敢坚强③视死如归【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刘胡兰与敌人三次对话的语气。3.理解课文,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学习她敢于与敌人斗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借助课文中的关键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胡兰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课件出示刘胡兰像,教师作简要介绍。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出生字词,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3.同桌互认圈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读错的字音。4.开火车读,齐读。5.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6.指名读,评价。7.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1.学习会认字。(1)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自由读,请学生领读。(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3)交流识字方法。口头组词并造句。2.学习会写字。(1)观察每个字的样子,说说你的发现。(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示范,学生书写。(4)先描红,再书写。(5)互相评价,看看谁写得工整美观。四、总结。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读出刘胡兰与敌人三次对话的语气。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学习她敢于与敌人斗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欣赏电影《刘胡兰》片段。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刘胡兰说点儿什么?二、研读课文。过渡:我们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刘胡兰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课文中感受到刘胡兰的英勇不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做好记号。2.小组交流。3.全班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四组句子,随机指导,体会人物不同的语气,感受人物形象。①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对她说:“说出来,就给你一份份地。”刘胡兰大声回答:“给我一个金人,我也不说!”(理解“收买”一词的意思,想一想:刘胡兰是真的不知道吗?)②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打死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打死也不说!”(理解“威胁”“愤怒”的意思,模拟情景,感受人物形象)③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理解“钢铁铸成”,体会刘胡兰钢铁般的意志)④敌人指着血淋淋的侧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体会刘胡兰的品质)师生合作朗读第2、3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刘胡兰的英勇、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过渡:刘胡兰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还感动了毛主席,所以毛主席亲笔为她写了挽词。(出示课件)5.看图片,理解: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为革命而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她为党和人民而死,她的死是光荣的)三、总结升华。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一样的先烈,为革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出示刘胡兰的粘片,请全体学生起立,故礼!最后让我们齐声期读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以表示我们对烈士的怀念。齐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战争年代的故事,距离学生来说有点儿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播放一小段影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埋下刘胡兰是小英雄的种子,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抓故事中的三次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甚至请学生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胡兰的优秀品质。课文最后还附有一张图片,是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借此机会,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一方面,告诫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相关链接】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写了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2009年9月10日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教学随笔】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看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2.仔细观察漫画上的内容,看清图意,读懂漫画,学写故事。【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看漫画,编写漫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漫画书刊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你都看过哪些漫画?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组漫画。(板书课题:父与子)二、走进《父与子》,学看漫画。1.(出示课件)出示图片,问学生知道这部作品吗?师简介。2.父与子的人物形象:看看父与子两个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父亲很胖,光头,大肚子;儿子瘦小,头发很长,乱蓬蓬的。两者对比起来差异明显,画得很夸张,让人看了很有趣。这就是漫画的特点。大家关注到了细节,从细节中读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板书:关注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父亲的形象很像一种海洋动物(出示课件),海豹,画家埃·奥·卜劳恩发挥想象力和幽默智慧创作了这样一组漫画,我们来看看,注意关注细节,还要发挥想象力。(板书:发挥想象力)提醒大家:要仔细观察,还要展开想象,这样才能看出更多的东西来。3.出示图片和题目,学生看漫画,议论。4.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内容,说说你看后的感受。(1)(出示课件)图1:这是在什么时间,图上都画了谁?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2)(出示课件)图2:师指导:观察儿子和父亲的动作、神情。这个细节要说具体、说准确。儿子用双手托着脑袋,两只脚正有节奏地一高一低地摇动着,浑然不知自己的爸爸在身后。这书看得怎么样啊?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儿子看书时的样子!词语积累:儿子正在地看书。(津津有味:一般是形容吃饭的,在这里用来形容看书,是说明看书十分专心。)

如果你是这个爸爸,你会对儿子说什么呢?(爸爸指着门口)你要是这个儿子又会怎么做呢?(儿子老老实实地低头走出门,谁让他是爸爸呢,没办法,父命难违啊,只好先放下我心爱的书了,那我走吧,去吃饭吧)(3)(出示课件)图3:这时,爸爸发现了什么?爸爸会是什么表情呢?疑惑?好奇?(4)(出示课件)图4:第四幅图与第一幅图的场景相似,只是大家等待的人换成了谁?妈妈对儿子会说什么呢?(5)(出示课件)图5:你们瞧,妈妈有些着急了,刚刚端上来的饭菜热气腾腾的,现在都凉了,所以妈妈会说什么?(妈妈让儿子去叫爸爸吃饭)(6)(出示课件)图6: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画家没有继续画,但我们可以开心地猜一猜。让人惊奇的是他的爸爸竟然……像他的儿子一样趴在地上,看看爸爸的动作:爸爸趴在地上,撑着下巴。双脚还不停打着拍子,看着那本书。爸爸看得。

三、练习说话。看了这组漫画,小朋友们能编成一个小故事吗?还要给这个小故事加上结尾哟!四、拓展延伸。推荐:《父与子》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看一看。【板书设计】父与子关注细节发挥想象力【教学反思】《父与子》是一部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本节课教学前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关注细节,发挥想象力,教学过程中我也指导学生从这两点入手,按照顺序观察图画,观察时注意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由此,学生由简单的图画写成了内容丰富的小作文。【相关链接】一本好书妈妈安妮、爸爸大胡子和儿子小淘气是一家人。妈妈和蔼可亲,爸爸慈祥幽默,儿子聪明可爱,他们三个人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和睦的欢乐家庭。一天晚上,妈妈安妮做好了饭菜,也许是太香了吧,大胡子闻着香味就过来了。他坐在餐桌旁,看见小淘气不在,便问安妮:“孩子他妈,小淘气呢?”安妮一看,儿子的位子上空空如也。她对大胡子说:“大胡子,快去把你那淘气的儿子找来!”大胡子为了早点儿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只好遵命去找小淘气了。“小淘气,小淘气,你在哪儿?”爸爸边叫边找。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挨个地找,当走到书房时,看见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书呢!他大声吼道:“哦!亲爱的儿子!我肚子的救星!快去吃饭吧,你妈妈在等着咱们呢!”小淘气乞求道:“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再让我看一小段嘛!”“不行!”大胡子斩钉截铁。哎,父命难违呀,小淘气恋恋不舍地看了书一眼,垂头丧气地走了。大胡子爸爸很好奇,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书能让自己的儿子这么着迷。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本皮皮鲁还真有趣,书迷爸爸也忍不住看了起来。小淘气坐到餐桌旁,等了20分钟也不见爸爸的踪影。“妈妈,爸爸呢?我来了,他又不见了,真奇怪。”妈妈看着已经变凉的饭菜有些生气地说:“儿子,把你那个大胡子老爸找回来!真是的,来了一个走一个,找到了一个又丢了一个,你们在玩捉迷藏吗?!”儿子知趣地找老爸去了。他走到书房一看,呀,大胡子老爸正趴在地上看书呢!瞧,他的腿一晃一晃的,双手撑着下巴,那样子,和小淘气一模一样。小淘气生气地说:“好啊,老爸,你叫我别看书去吃饭,你自己却看得津津有味,什么意思啊?!”大胡子老爸只得赔笑说:“好啦,儿子,我们一起看吧!”儿子一听,又能看书了,忙趴下一起看。他们就这样走火入魔地看着,直到——“吃饭啦!”安妮妈妈站在房间门口,大叫。原来,妈妈安妮等了好久也不见父子俩,只好亲自出马啦。父子终于回过神来了。安妮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说:“唉,一对书虫哟!饭菜都凉啦。”这时,父子俩才感到饿,终于一起去吃饭了。【教学随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