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1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咏史怀古【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选出对《咏怀古迹(其三)》理解不当的一项()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气势不凡的自然环境,衬托人杰地灵,并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前往北方大漠异域,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颈联既写出王昭君美貌不被昏庸的君王所识,也写出昭君不忘故土,但也只有魂魄月夜而归,生容和死魂的反差震撼人心。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只是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2.从题材角度对下列诗歌进行归类,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滕王阁》②《西塞山怀古》③《与诸子登岘山》B.①《商山早行》②《旅夜书怀》③《八声甘州》(对潇潇)C.①《从军行》②《燕歌行》③《将进酒》D.①《送魏万之京》②《春夜别友人》③《雨霖铃》(寒蝉凄切)3.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5.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6.下列对《西塞山怀古》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明妃曲二首①(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娅。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②春风手③,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汉国、西夏“交侵,岁而百万”。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借汉言宋,想到明妃。②杆拨:弹琵琶的工具。③春风手:形容能演奏出动人音乐的妙手。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写昭君入胡及其在胡的情况与心情,塑造了一个可悲可敬的明妃形象。B.诗中胡人毡车百辆迎娶昭君的热闹场景,与昭君“独无处”的孤独形成了对比。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内心的愁苦孤独。D.本诗语言含蓄凝练,婉丽动人,语意深长,耐人寻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风格。8.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与本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都写了昭君琵琶留音后世。两首诗借此表达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故都(唐)韩偓①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斅鸣鸡。[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即宫中池塘周围的竹篱笆之类,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③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谖: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联写诗人所见故都荒凉、破败的景物。荒草、塞雁、宫鸦等景物,表现了故都的物是人非,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颔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C.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D.“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句写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10.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禹庙①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云气噓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③,疏凿控三巴。[注释]①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②橘柚、龙蛇:禹驱逐龙蛇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③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泥行乘橇。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禹庙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景观,衬托出禹庙古老苍劲、庄严肃穆的特点。B.颔联中的橘柚和龙蛇,既为荒庭和古屋增添了生机活力,也暗含对大禹的赞叹。C.颈联用字精准,“嘘”字写出云气之轻柔舒卷,“走”字写出江涛之轰鸣远播。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且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疏通长江,开凿三巴地区。13.元代方回评本诗说:“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请你从内容和谋篇布局上,谈谈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简要阐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曾用许多珍宝装饰帐幕,希望神仙来居住,称为甲帐;较次的自己居住,称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魂销”描写了苏武见到汉使时的情状,“茫然”写出了年代的久远。B.颔联描写苏武身居胡地月夜望乡的情景,以及苏武当年在匈奴牧羊时的艰苦生活。C.颈联写苏武回长安时,武帝时的繁华景象已成过去,而他出使匈奴时却还是壮年。D.尾联表达了苏武对武帝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生还故国的感伤,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晚唐边境不断被侵扰的背景下诗人对苏武崇高品质的敬意。B.颔联“月”照应“断”,“烟”照应“草”,诗人运用“月”“烟”等意象描写了塞外怡人的景象。C.颈联用典,并通过“回日”与“去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才得以回还的哀思。D.中间两联境界开阔,感慨深沉,对仗极为工整,"甲帐”与“丁年”之对,出人意表而无斧凿之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双声子·晚天萧索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①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②,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麇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③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注:①牢落:寥落。②夫差旧国:指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③翻:反而。16.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所选题材重大,所选意象大气,所造意境苍凉,所抒情感率直慷慨,一反柳永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给人豪放之感。B.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C.上片写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暮色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鸣叫的画面,仍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17.词中提到吴王夫差的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词人登临送目,看到一片萧瑟衰败之景,以哀景写哀情。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峭拔。C.下片“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片的优美之景,词人回忆过往六朝统治者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化用杜牧诗句,透露了词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9.从“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一句中可见王安石与其它文人相比,对历史兴衰之感有不一样的的理解,请谈谈一般文人与王安石对历史兴衰之感的不同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①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②。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篇写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B.上片中“注”“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孤云”“孤帆”衬出江天的浩渺。C.下片从历史角度,由近到远,表明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直接抒发对人间兴废的感慨。D.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写景,视野开阔高远,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耐人寻味。21.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结合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各自的手法及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焦山宋•吴潜铁瓮①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②。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③尘嚣。(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③举手:分别时的动作;谢:告辞。2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有气势雄伟壮阔之感。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C.下片概括陈述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旨在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抒情议论。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23.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比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其情感差异。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书项王庙壁王象春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注]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注]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刘邦进入秦都城咸阳以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秦川一带的百姓如久旱逢雨。B.前三句以龙、虎为喻,分别喻指刘邦、项羽,因为明显刘的政治策略要高于项。C.中三句运用对比手法,写项羽看重情意,刘邦不顾亲情,诗人称赞项而贬斥刘。D.本诗题为“书项王庙壁”,却平分笔墨写刘、项二人的种种做法,有些文不对题。25.在成败殊途的刘邦和项羽身上,诗人认为他们二人有怎样的共同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26.阅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风流子·京口怀古曹贞吉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①,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②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③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注释)①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②凌歊(xiāo):指凌歊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③碻磝(qiāoáo):古地名。2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B.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C.“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兴亡之慨。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28.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本词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经五丈原(唐)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①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②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注释: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B.“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30.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纵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曹操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C.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使人感到英气逼人,用笔锋利。D.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风物,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诗人不禁感慨万端。3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卖花声·怀古(元)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①。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①“将军”句:班超投笔从戎,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有两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33.对这首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四面楚歌、火烧赤壁、投笔从戎三个典故,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C.这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民生疾苦之感叹,给予百姓深切的同情。D.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34.“读书人一声长叹”中“叹”字耐人寻味,诗人感叹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筹笔驿①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3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36.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①汪元量只见空城不见台②,客行搔首自徘徊。风云旧日龙南渡③,宇宙新秋雁北来。三国衣冠同草莽,六朝宫殿总尘埃。交游相见休相问,把酒江头且一杯。[注]①诗人因目睹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本诗为诗人被俘北上过南京时作。②台:指凤凰台,南京名胜。③龙南渡:指宋高南渡建立南宋。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扣题点明经行地点,突出废城荒芜;下句“搔首”“徘徊”表现诗人的惆怅。B.颈联中“衣冠”与“草莽”,“宫殿”与“尘埃”,对比鲜明,饱含兴亡无常的痛感。C.尾联写实,“休相问”含有难言之悲痛,“且一杯”抒发不堪回首、以酒浇愁的抑郁。D.诗中“台”“徊”“来”“埃”“杯”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38.颔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伤春陈与义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孤臣③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④向延阁:向子湮,时任长沙太守。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汉代匈奴入侵,烽火一直照到甘泉宫,比况南宋统治集团无策抵抗,金兵长驱直入,逼近京都。B.颌联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情感的变化,又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统治者狼狈奔逃的局面。C.颈联紧扣题目“伤春”,化用诗句,极言诗人白发如霜,忧愤深广,就连春天艳丽的景物都无心欣赏。D.尾联诗人直言虽有向子湮这样敢于抵抗敌军的将领,但军队疲弱不堪,并不值得大喜,“稍”字可见其无奈。40.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①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注:①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②伏腊:伏祭和腊祭。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和驾崩之处。B.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仪仗威严、玉殿凌空的景况。C.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D.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42.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定王台①南宋·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4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指”一句,将当年盛会一笔化为过眼云烟,转折陡峭而有力。B.“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总结上文,收束了上片的怀古。C.“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五路的悲愤。D.最后点出一个“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绝望,而是英雄洒泪,慷慨生哀,与全词悲壮的格调是完全统一的。44.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夷门歌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4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意思相同。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的卑微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又浓郁的抒情风味。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困惑,侯生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46.请简要概括出本诗的写作思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①刘过[南宋]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②,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③迎神。[注]①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②开虢洛:指岳飞郾城大捷。③卤簿:本为帝王驾出时仪仗,此指迎神赛会。4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少起河朔”到“洗洞庭”几句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早年从军,武艺高强,南征北战,屡建战功。B.“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既是用典,又是比喻,写出了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C.“臣有罪”四句,对当时赵宋王朝明褒实贬,言外之意是皇帝没能明辨忠奸真伪,酿成了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D.结尾三句写每年三月春来人们举行迎神赛会,这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唏嘘。48.英雄不会寂寞,岳飞活在人们心中!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秦观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着重表现了汝南百姓遭受灾难后的悲惨情景。B.领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杜鹃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C.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悲和祸根。D.尾联借陶侃梦天门的典故,以陶侃来拟向太守,诏意含蓄委婉,增强了诗歌的意蕴。50.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夏日题老将林亭①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②,曾不交锋向塞沙?[注]①据新旧《五代史》载,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多内宠,及病危,把持朝政的宦官、重臣密谋尽去建故将”。后主王衍即位后,其旧勋故老,皆弃而不用。②凌烟阁: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表彰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揭示了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特征B.“侯门”的围墙上纤草低垂,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老将心境的恬淡愉悦。C.颈联细腻深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煎茶待客。D.本诗前六句铺写老将的“仙家”生活,层层深入,与末二句相辅相成,使诗歌的意旨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52.本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注)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骆宾王(约638一684),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53.下列对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易水送人一绝》中,最后一句寓情于景,是全诗的中心所在,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B.《送魏二》中,第二句的“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耐人涵咏。C.《送魏二》中,最后两句从视听两个方面,虚实结合,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D.《送柴侍御》中,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来创造意象,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54.同为送别诗,骆诗《于易水送人一绝》和王诗《送柴侍御》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松滋渡①望峡中(唐)刘禹锡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②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③回。十二碧峰④何处所,永安宫⑤外是荒台⑥。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②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内,秦军曾焚烧夷陵。③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⑤永安宫:三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⑥荒台:传说中神女的阳台。55.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A.写景诗 B.怀古诗 C.羁旅诗 D.游仙诗56.下列对本诗首联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使全诗笼罩在凄迷氛围中。B.“溶溶雪水”喻指轻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诗的迷离之感。C.“渡头”与“云际”表明作者移步换景,由渡口登上高峡。D.“洒”字描绘出寒梅花瓣如雨飘下的情景,增强凄美之感。57.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本诗“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说去,大气直喷”。请对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①辛弃疾秦望山头②,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谁向若耶溪③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④?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⑤,冷烟寒树啼乌。注:①此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词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②秦望山:在今浙江绍兴市。③若耶溪:会稽南二十多里,相传为春秋时期越国美人西施浣纱之处。④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⑤王亭谢馆:王、谢两家是东晋时豪门贵族,子弟众多,大多住在会稽。5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望山头”三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倒立江湖”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风狂雨急之貌,语言鲜明形象。B.词人从急遽的自然变化中,悟出一个哲理: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C.这首词上片从云雨到西风,再到明月天籁、万窍号呼,远近高低,由景到人,古今结合,大大超越了诗人所见所闻。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以自然喻人事;下片怀古抒情,以历史比现实。苍凉厚重,整体呈现自然蕴藉之美。59.词人在下片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丹①题壁(明)杨一清②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以壮年到老年的全部精力,三次出镇西北。明朝在西北边防原则是“守备为本,固守封疆”。6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作为“起”句,通过“关山逼仄”,“风雨苍茫”边塞整体景色的描绘,又含蓄地提示了诗人的复杂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B.颔联中“万里”、“百年”的句式有着唐代杜甫《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痕迹,都以无限时空反衬个人的孤独感和沧桑感。C.颈联中“落日”呼应首联的“野色昏”,“孤城”则正是诗人所在的山丹城,“蚤”通“早”,是说明朝边疆军事战略黄昏就早早关闭城门,属于景象实写。D.诗人来到人烟稀少、山路狭窄的边塞,看着眼前景,想着史前事,诗人内心也是凄风苦雨,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61.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请结合本诗尾联简要分析这个特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运移汉祚④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③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④祚:帝位。6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63.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登尉佗楼[唐]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熏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增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6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对尉佗感念,饱含历史沧桑感。D.诗人登楼怀古,纵横开阔,叙议结合,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65.诗人对尉佗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功绩。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②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注]①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②江豚,《南越志》:“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③洛中:即洛阳。6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残”和“空”两个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出陈亡之前金陵城的没落不堪。B.颔联写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面对如此景象,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C.颈联“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行风鼓浪的气势,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寄寓了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D.尾联“惟有青山似洛中”与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蕴含朝代由盛转衰是历史必然之意。67.本诗尾联与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尾联“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皆是写景,请简要分析两者景物作用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6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颔联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衔接自然。B.“明朝挂帆席”是虚写,想象自己第二天离去的情景,表现了主人公绝望颓然的形象。C.颈联作者由怀古回到现实,说自己也像袁宏那样有文学才华,可惜没有谢尚那样的知音。D.“空”字表现了作者登舟望月怀谢将军时的无奈,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69.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景关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卢挚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70.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上任要职不久就被外放到湖南当一名小小的地方官,“朝”“暮”极言变化之迅速。B.作者到访洞庭一带,向岳麓山觅诗,向湘江寻春,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以吐心中的不快。C.兰花和杜若构成一幅清新的画面,“纫兰”“搴若”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D.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71.此曲为怀古名篇,历来被称赞为“沉郁悲怆”,请结合全曲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晋公祠①吴喻时苍苍城郭绕西川,旧日中书今尚传。绿野②逍遥看度鹤,香山③寂寞听啼鹃。策平蔡地④一千里,身系唐朝三十年。欲仰高风今何在,黄河水曲太行巅。注:①本诗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吴喻时过晋公祠留时所作。晋公祠是唐朝宰相裴度祠堂。作者任御史时曾几次弹劾当朝宰相严嵩。②裴度晚年辞官退居的别墅名。③裴度曾在此与当时的著名诗人诗酒唱和。④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裴度督师攻破蔡州,生擒叛将吴元济。7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上以“一水绕城郭”交代晋公祠周围环境,下句点明题旨,与标题相呼应。B.颔联写出裴度晚年的生活,闲看鹤飞,坐听鹃啼,表达了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感情。C.颈联“一千里”和“三十年”形成对仗,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准确概括裴度一生的功业。D.尾联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晋公祠所在位置,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裴度的赞叹之情。7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裴度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专题31古诗歌阅读常见题材:咏史怀古【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选出对《咏怀古迹(其三)》理解不当的一项()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气势不凡的自然环境,衬托人杰地灵,并点出题意。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前往北方大漠异域,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颈联既写出王昭君美貌不被昏庸的君王所识,也写出昭君不忘故土,但也只有魂魄月夜而归,生容和死魂的反差震撼人心。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只是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答案】D【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只是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错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也寄寓了诗人的情感。故选D。2.从题材角度对下列诗歌进行归类,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滕王阁》②《西塞山怀古》③《与诸子登岘山》B.①《商山早行》②《旅夜书怀》③《八声甘州》(对潇潇)C.①《从军行》②《燕歌行》③《将进酒》D.①《送魏万之京》②《春夜别友人》③《雨霖铃》(寒蝉凄切)【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诗歌题材的能力。A项,题材皆为借写景而怀古伤今。B项,题材皆为羁旅思乡。C项,《从军行》《燕歌行》为边塞题材,《将进酒》的题目可理解为“劝酒歌”,是以饮酒为题材,借饮酒而抒怀。D项,题材皆为送别。故选C。3.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赏析能力。D.“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故选D。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C【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错误;这三句含义是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元嘉草草”三句写历史典故,“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这里作者引来讽喻孝宗时的符离之败,并提醒即将开始的北伐当引为教训。故选C。5.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答案】D【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是错误的。本诗中并没有表达对汉元帝的痛斥,而是表达对昭君的深切同情的同时,抒发对昭君的深切同情。而且本诗中没有议论。故选D。6.下列对《西塞山怀古》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歌诗句的能力,要联系题目、注释、上下文、主旨来理解。题中“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无限感慨”错,联系题目,这是怀古诗;联系上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颈联中“伤往事”,伤的是东吴灭亡以后,在金陵建都的王朝都先后灭亡,借山形、江水等景物,表达的是对历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不是对诗人自己经历的感慨。故选C。【点睛】联系上下文与主旨,理解句意,首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明妃曲二首①(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娅。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②春风手③,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汉国、西夏“交侵,岁而百万”。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借汉言宋,想到明妃。②杆拨:弹琵琶的工具。③春风手:形容能演奏出动人音乐的妙手。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写昭君入胡及其在胡的情况与心情,塑造了一个可悲可敬的明妃形象。B.诗中胡人毡车百辆迎娶昭君的热闹场景,与昭君“独无处”的孤独形成了对比。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内心的愁苦孤独。D.本诗语言含蓄凝练,婉丽动人,语意深长,耐人寻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风格。8.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与本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都写了昭君琵琶留音后世。两首诗借此表达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7.C8.(1)杜诗借昭君琵琶音的怨恨之情,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借昭君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2)王诗明妃在胡不乐而哀,用以突出民族大义,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理解错误,根据诗句“汉宫侍女暗垂泪”可知是指汉宫侍女因为听到明妃弹奏的琵琶音而暗自流泪,并不是昭君“暗垂泪”。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对比并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杜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主要是表达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王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是说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故都(唐)韩偓①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斅鸣鸡。[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即宫中池塘周围的竹篱笆之类,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③噬脐:自噬腹脐。比喻后悔已晚。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⑤冯谖: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联写诗人所见故都荒凉、破败的景物。荒草、塞雁、宫鸦等景物,表现了故都的物是人非,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B.前四句写景,点面结合,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首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颔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C.颈联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D.“地下强魂必噬脐”,昭宗时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困境,自己也遭杀戮,此句写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10.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9.A10.①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如“草萋萋”“塞雁侵”“宫鸦”“空垂涕”都表达了一种哀痛、无奈、感伤。②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取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③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无路”。④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A.“作者所见”错误,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塞雁”不是宫中旧景,不能用于表现了故都的“物是人非”。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由首联“故都遥想草萋萋”可知,作者想象兵乱后故都长安满目凄凉、野草丛生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沦亡、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哀痛之情。颔联“塞雁已侵”既写出故都荒凉的景象,含蓄地体现了朱温这个乱臣贼子侵入宫廷的之事;尾联“掩鼻计成”一句,用典写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由此表达了诗人对朱温阴谋夺取天下的愤慨之情。尾联“冯谖无路”一句,诗人以冯谖自况,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颔联“天涯烈士空垂涕”一句中的“烈士”是诗人自称,结合注释①作者之前甚得亲信后来却受朱温忌恨被贬出朝,尽管流寓在外,但心仍萦注国事,一个“空”字更加体现了作者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被排挤后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①,王粲春来更远游②。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③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注)①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②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回天地,即扭转乾坤。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凤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寄情于景”错,诗的开头两句是“即景生情”,不是“寄情于景”,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故选A。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禹庙①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云气噓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③,疏凿控三巴。[注释]①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②橘柚、龙蛇:禹驱逐龙蛇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③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泥行乘橇。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禹庙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景观,衬托出禹庙古老苍劲、庄严肃穆的特点。B.颔联中的橘柚和龙蛇,既为荒庭和古屋增添了生机活力,也暗含对大禹的赞叹。C.颈联用字精准,“嘘”字写出云气之轻柔舒卷,“走”字写出江涛之轰鸣远播。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且不辞辛苦,四处奔波,疏通长江,开凿三巴地区。13.元代方回评本诗说:“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请你从内容和谋篇布局上,谈谈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简要阐释。【答案】12.D13.①内容上,本诗既有对祠庙周围的描写,也有对祠庙形貌描绘,还有对大禹功德的歌颂,涵盖了祠庙诗应有的主要内容;②结构上,本诗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以禹庙周围景色起,颔联以庙内景色承,颈联转向禹庙之外的江山壮美,尾联以大禹功绩收束全诗。章法严谨,与祠庙诗常有的庄严气象相契合。【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形象的能力。D.“尾联赞美大禹能未卜先知”错误,“早知”二字,并不是指大禹,而是指作者。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早就听说大禹乘四载到处奔波,疏通长江,凿通三巴的英雄事迹,今日眼观他的成就,享受着他创造的三峡美景,越发佩服他的伟大。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的能力。首先理解评价语。“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是说杜甫的这首诗歌涵盖了唐人祠庙诗的内容;“盖绝唱也”是说这首诗歌达到的高度。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和谋篇布局来分析。从内容来看,诗人主要是写了庙外庙内的所见,然后由内及外写到大江,这一切又都涉及到大禹的历史伟绩,所以这首诗歌在内容上涵盖了祠庙诗歌应该有的内容。从结构来看,这首诗歌是律诗,律诗八句四联,讲究起承转合。这首诗歌由禹苗周围景色起,首联点明禹庙的位置与周边的景观,禹庙坐落在寂寞的山中,萧瑟的秋风、落日的余晖使禹庙在寂寞外更添荒凉;颔联写庙内之景,这是承,庙内是“荒庭”和“古屋”。颈联则是转,由庙内转向庙外长江,尾联则是合,诗人走出禹庙,伫立崖头,遥望三峡,诗人因大禹的伟大和景观的壮丽所引发的豪迈之情已到极致,于是逼出尾联的一声赞叹:早就听说大禹乘四载到处奔波,疏通长江,凿通三巴的英雄事迹,今日眼观他的成就,享受着他创造的三峡美景,越发佩服他的伟大。结构上章法严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曾用许多珍宝装饰帐幕,希望神仙来居住,称为甲帐;较次的自己居住,称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魂销”描写了苏武见到汉使时的情状,“茫然”写出了年代的久远。B.颔联描写苏武身居胡地月夜望乡的情景,以及苏武当年在匈奴牧羊时的艰苦生活。C.颈联写苏武回长安时,武帝时的繁华景象已成过去,而他出使匈奴时却还是壮年。D.尾联表达了苏武对武帝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生还故国的感伤,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晚唐边境不断被侵扰的背景下诗人对苏武崇高品质的敬意。B.颔联“月”照应“断”,“烟”照应“草”,诗人运用“月”“烟”等意象描写了塞外怡人的景象。C.颈联用典,并通过“回日”与“去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才得以回还的哀思。D.中间两联境界开阔,感慨深沉,对仗极为工整,"甲帐”与“丁年”之对,出人意表而无斧凿之痕。【答案】14.D15.B【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错误,“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两句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没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颔联……描写了塞外怡人的景象”错误,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双声子·晚天萧索柳永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①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②,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麇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③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注:①牢落:寥落。②夫差旧国:指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③翻:反而。16.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所选题材重大,所选意象大气,所造意境苍凉,所抒情感率直慷慨,一反柳永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给人豪放之感。B.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C.上片写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暮色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鸣叫的画面,仍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17.词中提到吴王夫差的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6.C17.①写吴王夫差国都苏州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不再,引发了词人的怀古之思和历史之叹;
②写夫差有运筹之志,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兴亡感和沧桑感;
③写夫差输给了泛舟五湖的范蠡,说明夫差好大喜功,不知审时度势,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反思。【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鹿群自由自在鸣叫的画面,仍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分析错误,鹿群自由自在鸣叫的画面表现的是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的荒凉景象。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交代出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被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当年的御阶宫道已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抒发了作者的怀古之思和历史之叹。“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据《史记》载:“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想当年,吴越争霸,堂堂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图王争霸无止无休,最终招致了亡国之灾。越败姑苏之后,对吴称臣。吴王刚愎自用,不听伍子胥劝谏放虎归山,将越王勾践君臣放归越国,给自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最终在越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反攻下,仓皇溃败,落得身死亡国的下场。作者通过追忆春秋吴越争霸的旧事,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慨叹。“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意谓吴王好大喜功,“图王取霸无休”,反将大好河山拱手输给了泛舟五湖的范蠡,可叹啊,前朝旧史中不知有多少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表现出词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反思。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词人登临送目,看到一片萧瑟衰败之景,以哀景写哀情。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峭拔。C.下片“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片的优美之景,词人回忆过往六朝统治者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化用杜牧诗句,透露了词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9.从“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一句中可见王安石与其它文人相比,对历史兴衰之感有不一样的的理解,请谈谈一般文人与王安石对历史兴衰之感的不同理解。【答案】18.A19.①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感叹朝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②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着提出了严正的警戒,空谈兴亡没有意义,奋起改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看到一片萧瑟衰败之景,以哀景写哀情”错误,上阕写词人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壮丽的场面,并非“哀景”。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的意思是:自古多少文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结合后文“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可知,词人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感叹朝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其中寄托着王安石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对当朝统治者提出空谈兴亡没有意义,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①古形势,相对立金焦②。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开篇写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B.上片中“注”“卷”两字用力极大,突显江水浩大的声势,“孤云”“孤帆”衬出江天的浩渺。C.下片从历史角度,由近到远,表明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直接抒发对人间兴废的感慨。D.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写景,视野开阔高远,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耐人寻味。21.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结合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各自的手法及情感。【答案】20.C21.辛词结尾用典,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不被朝廷信用、才能无法施展的忧虑;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标的解读7篇
- 基于2024年度的物流配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房屋交易法律援助合同2篇
- 校车跟车人员外包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房屋买卖合同including社区使用权规定2篇
- 水泥搅拌桩工程合同范本
- 食堂承包补充协议范本版
- 新版风管安装合同完整版
- 服务协议完整版
- 工程咨询服务合同(04版)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 2024年中国锗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法兰盘的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地形图测绘报告
-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 学院教育研习手册
- 医师定期考核(简易程序)练习及答案
-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课件
- DL∕T 5782-2018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后评价导则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