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_第1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_第2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_第3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_第4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你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课外古诗词,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读音和含义。2.在诗词赏析过程中,你掌握从意象、意境、修辞、炼字等角度分析诗词的技巧。3.你从诗词中领略古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智慧,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诗歌。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在宁静的夜晚,仰望明月,心中涌起无尽的情思,挥笔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或者在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古人心灵的写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诗词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美妙的诗词之旅吧!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诵读·音韵传情1.展板第一展区为“诵读·音韵传情”,请你大声诵读四首唐诗,读准音韵节奏,并把诗歌朗读录制成音频,制作成二维码镶嵌在“诵读·音韵传情”展区。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cén)参强(qiǎnɡ)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lián)/故园菊,应傍(bànɡ)/战场开。夜上受降(xiánɡ)城闻笛李益回乐烽(fēn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lú)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任务二:链接·文学常识2.展板第二展区为“链接·文学常识”,请你根据课下注释和下面资料助读,以及查阅资料所得,帮助工作人员补齐下列表格。资料助读:绝句: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预设:题目体裁出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李白集校注》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蜀道难》等。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是蜀中大山,常被当作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李白二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四处游历,从长江下游到中原和华北地区都有他的足迹。这一次漫游使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这个时期他的艺术创作日臻成熟。这首诗即李白初次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江南逢李龟年》七言绝句《杜诗详注》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歌唱。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杜甫漂泊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和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当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与之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此诗。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五言绝句《岑参集校注》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著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参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原诗题下有小注:“时未收长安。”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该诗可能是诗人于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七言绝句《李益诗集》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边塞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戌思归的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诗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由此而来。据资料记载,建中元年(780)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任务三:译读·诗文大意3.展板第三展区为“译读·诗文大意”,请你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四首唐诗进行译读。预设:任务四:赏析·把握情感4.展板第四展区为“赏析·把握情感”,请同学们结合创作背景和诗歌核心意象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课件出示:(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歌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次句“人”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末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故人依依惜别的情思。这首诗写于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之时。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真题链接】①(山东枣庄中考)“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预设: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②(山东枣庄中考)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1)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2)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前两句“怀昔”。写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相识相聚之事,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用一“又”字将前后两相对照,有风光不再,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以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重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慨和对彼此现状的悲叹之情。【真题链接】①“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预设:这两个词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②(山东枣庄中考)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首句“登高”一词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时间背景一一重阳节。一个“强”字流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次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写出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借怜故园之菊,表达了诗人对故园长安的思念之情。末句“应傍战场开”承接前句,是想象之辞,想象故园的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故园菊”这一核心意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五言绝句,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真题链接】①小语初读此诗,对“强”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根据诗意帮她判断,并说明理由。预设:诗中“强”读作qiǎnɡ,是勉强之意。这两句诗写了诗人随俗登高却又忧心忡忡、无心望远,只能勉强为之的处境,渲染了故都失守、诗人流落他乡的凄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和对故园的想念。②诗中“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简要赏析。预设:“遥”渲染诗人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叹息。(4)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诗人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这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边塞诗的绝唱。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真题链接】①(福建中考)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本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预设:李白的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本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②试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两句中“尽”和“望”两字的表达效果。预设:“尽”字写出了思乡的普遍性,“望”字写出了思乡的情态,都表现出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愁苦之情,点明诗歌主旨,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任务五:比读·归纳总结5.展板第五展区为“比读·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比较四首唐诗核心意象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的不同。(1)意象,是指意中之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景、物等客观物体。核心意象是指在诗文众多意象中,凸显情感、突出主旨或统领叙事的意象。再读四首诗歌,你觉得它们的核心意象分别是什么?预设:篇目核心意象峨眉山月歌月亮江南逢李龟年落花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菊夜上受降城闻笛月亮(2)《峨眉山月歌》《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核心意象都是月亮。如果给两首诗中的月亮涂上颜色,你觉得它们的颜色相同吗?你会分别涂上什么颜色?结合诗意说一说。预设:《峨眉山月歌》中的月是淡黄的暖色,《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冰冷的银白或灰白色。两首诗歌核心意象同为月亮,但色彩不同,温度不同。(3)四首诗歌的核心情感同是思念,但也不尽相同,请区别四首诗歌思念的不同。预设:篇目核心情感峨眉山月歌思友人江南逢李龟年思盛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