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_第1页
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_第2页
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_第3页
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_第4页
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PAGEPAGE1经济发展研究状况与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第一部分经济发展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1.运行状况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引进外资606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比上年增加5256亿元,增长25.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东部地区投资4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中部地区投资15126亿元,增长30.2%;西部地区投资13749亿元,增长26.6%。各省市2004年度经济状况比较省市名GDP总量(亿元)GDP增速三产业比重广东16039.4614.2%7.8:55.4:36.81416.87100.1213627.65江苏15512.414.9%8.5:56.5:35980.412110481.9山东15490.715.3%11.5:56.3:32.2828.487.09437.8浙江1124314.3%80614546河北8836.912.9%15.5:53.2:31.3407.819.87951.3河南8815.0913.7%18.7:51.2:30.1428.68.747704.9上海7450.2713.6%1.3:50.8:47.91119.7265.4116683北京4283.313.2%2.4:37.6:60744.530.815637.8天津2931.8815.7%3.5:53.2:43.3502.1324.7211467重庆265012%30242.关于宏观经济调控1992—2003年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可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固定资产投资拉长速度(%)投资率%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199214.26.444.437.3199313.514.761.843.524.0199412.624.130.441.334.5199510.517.117.540.829.519969.68.314.839.325.319978.82.88.83819.619987.8-0.813.937.414.819997.1-1.45.137.114.7200080.410.336.412.320017.30.713.13817.620028-0.816.139.416.920039.11.226.742.719.6(1)本轮逐步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扩张型而非消费拉动型。房地产、轿车等消费需求过旺直接和间接拉动钢材、水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需求过旺,继而又波及能源紧缺。但就总体而言,远来波及大多数生产、生活资料供给全面紧缺。(2)少数商品需求过旺,与消费信贷政策放宽有关。经多年增长,国内已积累起早该进入商品房和轿车消费的人群,这些存量需求如同水库内的水,一经开闸必大流量宣泄。(3)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强刺激。十六大以来,体改加速、政府转型提速、审批减少、市场开放加快。所有这些都为民资外资的“井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4)银行从1998年起连续5年的惜贷在去年忽然转为“热贷”。由于四大银行欲上市,按巴塞尔协定,除资本金须充实至8%,还须把坏账比例降至15%。压力下的结果是增加贷款、扩大分母。于是,四大银行去年一下子新增贷款3.8万亿。(5)城市化加快。(二)关系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四大问题1.关于人民币汇率(1)升值对老百姓的好处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洋货进口,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中国人出国学习和培训,更多家庭能送子女到海外自费留学。“钱”更值钱,产生“暴富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元与美元的比率战后最早是350:1,后变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会花钱”。(2)升值对国家经济的利处生产设备进口增加,产业水平提高。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厂商生产成本下降。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增强。未偿还的外债“缩水”,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债务负担。(3)人民币升值的弊处工资不涨。一旦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工资就不可能上涨。。就业更难。由于进口商品的替代性,人民币升值后国内需求降低,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出口存在干扰。人民币升值后,“中国造”价格上升,出口增长率将下降。可能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创新无力。日本总裁曾表示过,公司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进行技术革新,使一辆汽车生产成本降低几千日元,但汇率一旦升值,成本上升几万日元。创新难以抵消升值新增的成本。不良资产更难处理。升值后的国有资产会被高估,其中的劣质部分将更难处理。若升值,深受不良贷款之累的银行死得更快,日本的银行就是这样死掉的。2.关于房价(1)2004年增速减慢的迹象2004年,商品房价格增速大体呈波动缓降状态。一季度为76%;二季度为9.7%,增幅比一季度高2.1个百分点;三季度为8.5%,增幅比二季度回落l.2个百分点。l-11月为12.5%,增幅虽然比l-10月高0.8个百分点,但不仅比l-7月、l-8月和l-9月分别低0.4、1.0和0.5个百分点,而且较l-5月与l-4月之间的升幅、l-11月与l-10月之间低3.l个百分点。从商品房结构看,经济适用房等低价位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恢复性增长,特别是北京等地经济适用房的较快增长,有利于抑制商品房价格的更快上涨。2004年l-11月,在住宅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比重虽然仍比上年全年低2.0个百分点,但比2004年1—2月高l.9个百分点;北京经济适用房比重接近上年全年水平,比2004年1—2月高60个百分点。从地区结构看,2004年三季度,上海、天津、杭州和宁波4个城市房价增长,虽然位列全国前9位,达到或超过两位数,但已呈从高位下降的趋势。其中上海为149%,增幅分别比一、二季度的28.3%和21.4%回落13.4和6.5个百分点;杭州为10.0%,增幅比二季度低3.0个百分点,特别是商品房价格增长10月底比上半年跌幅高达14.6%。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北京和广州房价增长,三季度也分别为3.5%和2.3%、增幅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6.4和7.6个百分点,比同期最高的沈阳分完分别低15.7和16.9个百分点,比同期上海分别低11.4和12.6个百分点。从而成为商品房价格过快增势减缓的重要因素。(2)上海房价是如何炒上去的上海房地产线路图1994年实行购房蓝印户口

上海市出台《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并于1994年2月起试行。

1998年实施购房退税政策

2002年蓝印户口停办

2003年5月31日,在上海实行了5年之久的“购房退税”政策划上句号。

2004年4月,上海通过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解释了上海市房价涨速过快的主要原因,并表示,上海仍然欢迎外国和外省市资金来沪投资楼市。并称,一些媒体关于温州炒房团炒高上海楼市的说法没有根据。

2002年至2004年,房价每年涨幅达二成

2005年3月市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

今年3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即必须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要求使商品住房价格涨幅进一步下降。

3月26日,上海透露,今年全市将新开工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普通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争取实现可预售面积2000万平方米。这将大大改善上海商品住房的供求状况。

4月6日,上海出台新规,现在有按揭的房屋如果要转让,必须先由卖出方还清贷款,办理抵押注销手续之后,才能与买入方共同申请。停止本市的银行转按揭业务。上海房价翻着个儿往上涨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01年上海只有4%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高过8000元,而现在50%已超过此数,中心市区找不到10000元以下的房子。2005年4月10日12时的数据显示,上海内环线以内今年以来的住宅均价为16809元/平方米,中环线与内环线间的住宅均价为11909元/平方米,内环线与外环线间的均价为7951元/平方米,外环线与郊环线间的均价为6398元/平方米,郊环线以外的均价为4599元/平方米。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2005年3月上海成交的70平方米以下住宅共1277套,70至100平方米住宅共4553套,100至150平方米住宅共8803套,150平方米以上住宅共3218套。

现有的炒房者有:房地产开发商、境内炒房团、境外炒房团、炒房庄家、炒房散户等。上海民众根本就无法从一手市场购买到房子,除非你有特别背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房地产炒作程序第一次购房:房价:100万首付20%,贷款80%,首付金20万元,贷款80万元卖出价:150万(涨幅50%)得150万,还贷款80万,扣20万首付,毛利润50万第二次购房:房价:150万首付款30万,贷款120万卖出价:225万(涨幅50%)得225万,还贷款120万,扣除首付30万,毛利润75万第三次购房:房价:225万首付:45万,贷款:180万卖出价:338万(涨幅50%)得338万,还贷款180,扣除首付45万,毛利润113万第四次购房:房价:338万首付:68万,贷款:270万卖出价:507万(涨幅50%)得507万,还贷款270万,扣除首付68万,毛利润169万第五次购房:房价:507万首付:101万,贷款406万卖出价:761万(涨幅50%)得761万,还贷406,扣除首付101,毛利润254万元上述五次房屋的买卖,毛利润总和==661万扣除税收、利率与中介费用,净利润在600万左右(3)稳住房价必须叫停地方政府的逆向调节

一是地方政府提高税费和土地出让金,推动了房价上涨。我国目前的土地批租政策,使地方政府一次就可以拿到50年甚至70年的租金,这已经带来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了,然而有些地方政府还不满足。为了抬高土地出让价格,地方政府请房地产公司当“托儿”,与外地投标企业竞价,由政府操盘抬高地价。通过这些手法在竞标卖地中已经大赚一把不算,还要再向房产商收取大量名目繁多的“附加费”、“城市建设基金”和“公建配套费”。土地价格的提高和各种税费的增加,使得房地产开发成本相应上升,房产商势必要把这一切都摊到房价中去,房价怎能不涨?

二是地方政府只售不租的房改取向,推动了房价上涨。按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而且在这个供应体系中不但要求对那些低收入家庭租售并举,甚至对高收入家庭也同样要求租售并举。但许多城市推行的却是只售不租的改革取向。这就不仅人为地扩大了购房需求,也给房产商创造了一个如同中国股市一样的圈钱市场。这样一个连国外发达国家都不曾有的单一的售房市场,不仅为房产商圈钱创造了条件,也为房价的持续走高提供了市场环境。

三是地方政府大兴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推动了房价上涨。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建设大广场、宽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兴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有的房屋才建成10多年或只有几年也要拆迁,当地居民“不配合”就采用行政性硬手段,甚至是带有暴力色彩的硬手段强行拆迁。这既造成了住房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广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负担,损害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也人为地造成了许多被动性的住房需求,需求的扩大又势必拉动房价的上涨。

四是地方政府追求高档化、贵族化的建设规划,推动了房价上涨。目前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一方面是那些高档住宅长期闲置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却是普通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中低价位住宅严重不足,逼迫他们不得不超前消费去购买高档住宅,从而推动了房价的整体上扬。对于房产商来讲,当然更愿意提供高档住宅,因为相对于中低价位住宅来讲,高档住宅的价位高获利空间也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不但以“规划”的名义要求住宅本身的高档化,甚至连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也追求贵族化,而这些费用最终都要摊到房屋造价中去。有时在房产商都担心价位过高难以出手的情况下,政府还强令提高建造档次。

五是地方政府操纵媒体引导市场,推动了房价上涨。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营造市场氛围,动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引导,甚至利用虚假统计数字来强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一些城市的地方报纸成了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媒介,整版的房屋销售广告不说,还不时地会看到当地领导对未来房价趋于上涨的说词。在这样一种宣传攻势和舆论引导下,即使原本平稳的房地产市场也会掀起价格上涨的波澜。六是地方政府利用手中权力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了房价上涨。有的城市在当地居民住房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政府便出台各种政策吸引外来的购房者。例如,有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外来人口只要在本地购买一套达到一定价位的住房就可以送给全家人当地城市户口的政策。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组团到外地推销房屋,或者吸引外地的“炒房团”前来炒房,把“走出去、引进来”用到了房地产的推销和炒作上。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长期呈现着一种只涨不跌的走势。3.关于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主要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状况比较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中国3(2002年)2.11.9美国5.44.85.8法国16.55.87.2日本3.56俄罗斯7.54.43.8波兰17.454.2印度4.10.9伊朗3.94.42.5巴西12.74.73.4南非1.15.53.7第一,居民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杀手”,二是弱势人群的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发病、患病、死亡的水平比一般人群高。

第二,居民的健康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保险覆盖面窄。二是健康保障尚处于“医疗保险”阶段,而不是覆盖治疗和预防的“健康保险”。

第三,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单一。一是重视医院的专科化医疗,医疗机构无论大小,都以专科化医疗为主要服务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向。二是轻视群体的预防保健,表现为服务项目少,部分人群、生命周期的部分时段游离其外;工作不落实,城市产后访视率2003年为59.1%,1998年为61.4%;缺乏保护健康的社区环境。三是个性化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尚不能较好满足,便捷性、舒适性的服务供给不足。

第四,卫生服务的激励机制扭曲。一是公立医疗机构功能缺失。公立医疗机构也如私立医疗机构一样追求自身经济收益,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的区别模糊,市场中缺乏平抑诱导需求行为的中流砥柱。二是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错位。政府对基本医疗投入不足,业务收入和药品收益成为公立机构医务人员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之价格机制不完善,如开大处方、药定高价等诱导需求的行为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执业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第五,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一是费用增长快。1998—2003年,城市居民年收入增长率8.9%,而年医疗支出增长率高达13.5%。二是群众负担重,平均一次住院费用,相当于一个城市居民一年的平均总收入。三是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降低。1993、1998、2003年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在应就诊而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城市居民中,第一位的原因均为经济困难。四是无保险、低收入人群可及性差的问题更突出,参保居民就诊率、住院率为13.4%和5.8%,非参保居民为8.6%和3%;高收入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5%,未就诊率为45.2%,而低收入居民则为10.1%和60.2%。4.关于教育第一是逐步改变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主体结构,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第二是优化政府投资教育的结构。对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投资比例呈正金字塔形,这既有利于义务制教育的实行,又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产业化管理。而我国政府的教育投资结构,却成倒金字塔形,致使义务教育缺少投入而普遍资金短缺,高等教育又因缺乏产业化思路而资金桔据。第三是纠正工业化模式对教育领域的不良影响,走教育模式多样化之路。教育仿效工业组建“企业集团”的方式,去成立“大学集团”,可谓有“百弊而无一利”,其不良后果此文不再言及。自古以来教育讲究因才施教,最忌“一刀切”。我国教育领域相沿成习而形成的“统一招生、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考试、统一分配”,其结果是培养出拘守一格的“人才”,丧失个性,缺乏创造性。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把两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若干悖论1.发展的若干悖论第一,在受到先后两次世界性外部冲击的不利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宏观稳定、低通胀、高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进,是我国经济的最好时期,但是我国社会矛盾愈来愈突出,社会公众愈来愈不满意,社会形势愈来愈不稳定;第二,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防治腐败的措施最多,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最大,但是全社会的各类腐败特别是系统性、单位性、集团性的腐败愈来愈严重,涉及的金额愈来愈大,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全党不满意,全国人民更不满意;第三,大多数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是相当规模的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许多弱势人群愈来愈被边缘化,他们的基本生活愈来愈困难;第四,无论是人民的收入、家庭资产还是国家的财富都获得了空前的增长,但是人们的不安全感(人类不安全)愈来愈明显,这包括:工作不安全,收入不安全,养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生态不安全,文化不安全,人身不安全等。2.人们对社会状况评价的心理因素第一,人们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地位直接影响他们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一般说来,经济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越不满意。第二,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一般说来,对自己生活状况十分满意的人,往往倾向认为社会形势稳定;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意的人,倾向认为社会形势不稳定。第三,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与否还会影响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一般说来,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的人,往往选择正常渠道来表达对其它事务的不满;反之,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的人.更可能倾向于选择非制度渠道并以较激烈的方式表达其不满。第四,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社会形势稳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及其表达不满方式的激烈程度都可能影响客观社会形势的稳定。如果相当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对形势作出不稳定的主观判断,并倾向选择激烈方式表达不满,势必造成社会形势难以稳定。反之则反。(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1.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对经济社会影响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估计,中国的艾滋病患者已经达到60万到130万,而且受感染人群正以20%~30%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近来有一些研究机构做了许多背景研究以分析这些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带来的影响,包括治疗成本、疾病对劳动力生产率和单位资本产出的影响等等。该因素的影响“底线”是针对~般情况而非最糟糕的情况作出的,但是结论仍然触目惊心:在21世纪20年代中国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将达到170万到270万,在2020年将会有2000万艾滋病患者。这些因素将使得中国GDP的年增年率在2002~2015年间下降1.8一2.2个百分点。建国数十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句人35岁增加到71岁,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在世界排名第81位。日本排名第一,平均健康寿命是74.5岁。我国国民体质呈下降趋势,七成中国人遭遇亚健康威胁、“白领”的比例更高。0到5岁儿童身高达不到国际标准;脑血管病已成中国人死亡的第一主因;一亿多高血压患者、5000多万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健康指标单位性质发病比例精神类疾病政府机构/事业单位9.72%国有企业7.2%外资企业17.77%民营企业15.34%职业性过劳综合症政府机构/事业单位28.57%国有企业18%外资企业21.11%民营企业18.67%电脑综合症政府机构/事业单位47.62%国有企业21.67%外资企业25.92%民营企业67.78调查表明,一些小学生已有了高血压,中学生有了动脉硬化。另据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约8—10%可以归功于健康人群。我国卫生经济专家的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劳动力人口人均年患病天数为28天,每年累计病休47亿天,人均年病休6.5天。全国居民因疾病、伤残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疾病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且均有增高趋势。2.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快速递增的安全事故并存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07余万起,死亡人数近14万,每天平均死亡380余人;平均每天发生7.2起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每周发生2.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2002年事故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以上的10个省基本都是经济大省,其中8个省的事故死亡人数增加幅度超过GDP的增长幅度。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总数的5~10倍;万车死亡率约为美国的10倍。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形象和对外贸易。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00亿元(约占GDP的2%)以上。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3.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2004年,我国消耗了2.6亿吨、超过全世界消耗量1/4强的钢铁,消耗了15亿吨、占世界总消耗量30%的煤炭,消耗了8.2亿吨、超过世界消耗量1/2的水泥,消耗了占世界消耗量13%的电,还消耗了2.5亿吨原油。全球10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中国城市河段70%受到污染;2/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中国的国土荒漠化以每年26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推进。然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才仅仅接近于全世界GDP总和的1/25。4.腐败对经济影响(1)如果中国的腐败程度有所加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个指标将下降。这一发展瓶颈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影响是0.5个百分点。(2)根据1992年一2002年全国处分党员干部数据并结合见诸报端的相关报道,可有三点判断:其一,每项处分指标,都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二,领导干部受处分的增幅,大大高于普通党员受处分的增幅。其三,高级干部受重处分(撤职以上)的比例,高于普通党员和普通领导干部受重处分的比例。(3)腐败的制度性原因一是权力失衡;二是管理失控;三是监督失效;四是教育失误;五是自律失败。1992年一2002年两次全国党代会公布的处分党员干部情况1992——19961997——2002增幅处分党员人数66930084615026.4%开除党籍人数1215013771113.3%处分县级领导干部人数2029528996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人数16732422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人数789825.6%(4)权力收回困难由于缺少权力的收回机制,权力的授予通常成为一次性行为。第一是我们选拔干部程序之复杂,内容之繁琐,条件之苛刻,考察之空泛,不仅为中国历史所罕有,下如此大的功夫选拔任用干部,授予权力的同时就很少考虑要收回权力。第二是权力一旦授予,只要不病、不死、不犯错误,权力就很难收回。第三是权力一旦长期被占有,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如果想让权力使用者交出权力,大多得用大一点或实惠多一点的权力来换取;其二,长期占有权力者,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权力所有者的感觉,甚至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权力转让、假借给他人使用。而这两种情况,最能反映出有授权,缺收权的权力失衡状况。(5)采用最复杂的方式去解决最简单的选人用人问题。结果,越选拔考察,越耗时费事,越复杂多变,越心里没底。据改革开放以来公开报道的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研究表明:1992年之前,在干部选拔考察的方式还没有大的改进时,所查处的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无一人边腐败、边提拔。1993年至2002年,干部选拔考察方式不断改进后,所查处的37件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有22人是边腐败、边提拔。(6)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监督实践中常常出现三种现象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所以不好干;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因之干不好;干得好的上不去,上得去的干不好——有的不干好。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公有经济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1.公有制改革(1)当前大型国有企业产权链中存在着严重的财产权利实际控制人问题

第一,大型国有企业财产权利实际控制人的逆向选择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一是为取得企业高管职位,千方百计包装个人业绩;二是为满足国有企业主管上级的用人上的“知识化”需求,通过不正常方式制造高学历、高职称等;三是不择手段地粉饰劣迹,为踏上国有企业高管台阶扫除障碍;四是高报任职工作目标,满足用人者的过高期望;五是不惜重金跑官要官。这样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大量的庸才和贪官进入了国有企业的核心领导层。

第二,大型国有企业财产权利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贪污受贿;二是扩大职务消费;三是偷懒,工作不尽职尽责;四是操纵会计报表;五是制造虚假信息,欺骗股东,如中航油事件;六是利用国企改制侵占更多的国有资产。

第三,大型国有企业财产权利实际控制人的单位化集成控制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追求在职高消费;二是侵蚀企业利润;三是掠夺式经营,牺牲企业长远利益,忽视企业耗费补偿;四是侵蚀企业资本;五是侵蚀企业财务。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的单位化集成控制问题已不断地被揭露出来,如红塔集团的储时健案,ST猴王集团案,康赛集团案,银广厦案,等等。

第四,大型国有企业财产权利实际控制人的威权偏好问题。其表现:一是企业主要领导人拥有绝对权威;二是企业重大决策集中于主要领导人;三是企业为主要领导人歌功颂德;四是企业家长制。2.民营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1)民营经济政策执行障碍分析

第一,政策执行人的思想障碍。政策落实与否,落实的好坏取决于落实政策的部门和落实政策的人,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包括乡镇办事处工作人员座谈,我们了解到基层干部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大多数人想把民营经济政策落实好,但由于急于求成出政绩,落实中往往陷入盲目性,各乡镇互相攀比,民营企业户数不断增加,效益不见增长。明哲保身:有些人为了铁饭碗,上级让干嘛就干嘛,发现问题(如民营项目违规操作等)不敢抵制,干一天算一天。不满现状:由于民营企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干多了挨批评,不干也挨批评。一刀切: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商业银行在贷款时,各取所需地执行《贷款通则》,中央宏观调控,银行贷款不管是否合理一律紧缩,贷不到款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被迫停产。捞取好处:有些人(尤其快退下来的)千方百计想捞好处,故意给民营企业设卡制造障碍。实干孤独:有些人却想认真落实民营经济政策,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但这样做工作阻力极大,往往受孤立,事倍功半,有苦难言。

第二,政策执行人的作风障碍。对30个乡镇、14个办事处调查表明,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与政府平等交流的机会太少,平常被动服从管理,有事“烧香拜佛”,逢年过节方方面面都要打点;一些基层执法部门上班实行“九酒制”,即早上九点上班,中午喝酒后下班;有些地方,不顾企业自身条件,要求搞技改、产品上档次;还有的地方官员要求民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生搬硬套国企改革的做法,一定要搞两权分离;有些乡镇干部分头包抓企业,被抓企业就成了他的政绩工程,大包大揽,全力以赴,但被包的和没人包的企业形成不平等竞争,干扰了市场秩序;据调查,80%的基层干部疲于迎来送往,没把精力放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上;上级主管部门听汇报多,下来检查大多事先安排好,下级又报喜不报忧,只对上负责,不对民营企业负责。

第三,政策执行中传统体制障碍。对1533名基层干部(乡、镇、办事处)问卷调查显示,基层工作仍受传统体制左右,层层指标级级下压,重硬任务轻软效益的基层干部占90%以上。他们感触最深的是难以做到说真话、办实事,只能搞形式、抓上访、求稳定。

第四,政策执行中执法环境障碍。对近200家个体户、私营企业调查显示,90%以上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执法人员不能一视同仁。2003年,有14家企业发生过收取费用不开发票的现象,有37家企业有过被变相摊派款物的事实。所谓“专项整治”,大多针对民营企业,“关停并转”不容商量。石家庄市一单身下岗女工,靠亲友凑了8万元开了家网吧供孩子上学,手续样样齐全,允许开业,但不久,北京市网吧着火,石家庄专项整治,强行令她交罚款5000元并停业整顿。而一个有背景的网吧却安然无恙。诸如此类,造成的直接后果是:①民营企业投资收益权屡受侵犯。②正常履行合同难。一些地方对待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政策缺乏稳定性,时紧时松,甚至由于领导换届等原因,说变就变。③投资所有权的安全性、完整性与独立性不能保证。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投资兼并国有企业、“红帽子”企业明晰投资股权、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资本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非法剥夺、占有、挪用、侵吞民营企业投资产权的案例。

第五,政策执行中地方保护主义障碍。有的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国有企业,既不许本地民营企业与它竞争,更不许外地企业进来参与竞争;优质的本地中小企业,在需要兼并重组时,不许外地民营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染指。一些地方与部门受利益驱使,有法不依,暗箱操作,各种严重侵犯与践踏民营企业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2)民营经济劳资关系失衡浙江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企业内部的劳资矛盾也在发展。1998年至2002年,该省劳动争议案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个别年份达40%,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1998年至2003年,镇和县以上单位立案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民营企业占89.7%。劳资关系失衡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合同。比较浙江11个市的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都是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最低。据2004年8月的资料,全省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6%,而民营企业的签订率平均在40%左右,相当于全国民营企业签订率的平均水平。一些企业还只与管理、技术人员签订合同,不与一线工人签订合同。第二,工资支付。企业拖欠、克扣、压低职工工资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地区问题还比较严重据粗略统计,2002年全省因工资问题引发的案件占全部投诉案件的70%,其中70%在建筑行业。拖欠工资的企业80%以上是民营企业和非法用工的包工头。第三,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各地普遍存在超时劳动问题,雇主往往在超时劳动中只发计件工资,不发加班费,使工人所得少于法定最低工资。第四,生产场所的安全条件。据统计,2002年全省工矿企业事故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最高。按事故、死亡、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民营企业分别占总数的89.3%、89.7%、90%和90.7%。第五,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国有企业为93.1%,集体企业为88.9%,私营企业仅为53.7%;失业保险的参保率,国有企业为72.0%,集体企业为58.7%,私营企业仅为24.1%;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国有企业为79.9%,集体企业为60.9%,私营企业仅为37.0%。社会保障差,已使工人不愿到私营企业就业。(3)民营企业和谐发展必须关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标准以一致的标准规定了下列领域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最低要求:第一,童工。公司不应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应与其他人员或利益团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儿童和应受当地义务教育的青少年的教育,不得将其置于不安全或不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第二,强迫性劳动。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强迫性劳动,也不得要求员工在受雇起始时交纳“押金”或寄存身份证件。第三,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第四,歧视。公司不得因种族、社会阶层、国籍、宗教、残疾、性别、性取向、工会会员或政治归属等而对员工在聘用、报酬、训练、升职、退休等方面有歧视行为;公司不能允许强迫性、虐待性或剥削性的性侵扰行为,包括姿势、语言和身体的接触。第五,惩戒性措施。公司不得从事或支持体罚、精神或肉体胁迫以及言语侮辱。第四,公司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经常要求员工一周工作超过48小时,并且每7天至少应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12小时,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及短期业务需要时不得要求加班;且应保证加班能获得额外津贴。第五,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如现金或支票支付;对工资的扣除不能是惩罚性的;应保证不采取纯劳务性质的合约安排或虚假的学徒工制度以规避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对员工应尽的义务。第六,健康与安全:公司应具备避免各种工业与特定危害的知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采取足够的措施,降低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尽量防止意外或健康伤害的发生;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浴室、洁净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品存储设备等。第七,管理系统:高层管理阶层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各个层面都能了解并实施的符合社会责任与劳工条件的公司政策,要对此进行定期审核;委派专职的资深管理代表具体负责,同时让非管理阶层自选一名代表与其沟通;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程序,证明所选择的供应商与分包商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结合点:

第一,产品层面: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信息技术,使其成为智能产品、数字产品等。二是将信息化综合到各种各样的产品中去,实现产品功能的整合,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三是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

第二,生产经营层面:用信息技术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与生产流程。

第三,产业层面:促进产业间业务、市场、组织等方面的融合。

2。当前中国信息能力较弱信息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算不算信息强国的重要标准。第一,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方面,美国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电话机、电视机、收音机、移动电话和网络用户数量均居第一位,故其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在28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居首位,其次为澳大利亚和日本,中国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较低,排在2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21位。第二,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方面,新加坡每个用户打国际电话时间和每百人报刊期发数较高,其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排在第一位。日本和荷兰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国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较低,排在2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最后一位。第三,在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方面,加拿大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第三产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大学入学率水平较高,其得分排在第一位,美国和日本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居最后一位。第四,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方面,日本人均电信投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水平均较高,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方面居第一位,德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居最后一位。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第一,加强信息化进程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第二,创造一个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一是要彻底打破垄断。二是要逐步健全基本的市场制度。包括信用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担保制度、中介机构的服务等各个方面。第三,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摆在信息化建设的首位。信息化的高技术本来是应满足高级需求的,却变成了低级的信息“机器化”,有机器无有用的信息,“化”得不到发展。网上除了电子邮件发展较好外,传播更多的是聊天室等“非工作”信息。第四,加速政府和企业信息化进程。4.关于工业化如果将工业化片面理解为工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是:第一,重视工业,轻视农业和服务业等非工产业。第二,重视城市,轻视农村。第三,重视工人,轻视农民和商人等。

如果将工业化仅仅理解为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还会造成如下后果:第一,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第二,重视资金转移,轻视劳动力转移。第三,重视大企业,轻视中小企业。由此造成企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不合理,垄断性企业多,竞争性企业少,市场竞争不充分,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等。第四,重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轻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要重新认识工业化

第一,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

第二,工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通过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通过发育市场使生产要素不断从较低向较高生产率的产业和区域转移。

第三,由于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基本保障。

第四,对工业化来说,法治化的重点是要为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各区域之间顺畅流动,为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产生、发展和竞争,为政府在适当的范围内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三)农村改革与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世界食品加工业50强中,排名前3位的是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年销售收入729亿美元)、瑞士的雀巢(年销售收入502亿美元)和英国荷兰的联合利华(年销售收入461亿美元);而在我国最大的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100多亿人民币。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

美国每年向市场推出的新食品种类大约在12000—15000种之间,如美国开发的大豆加工产品1万多个,我国不过几百个;美国玉米开发3000多个品种,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我国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加工品种的开发。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农村人多地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户均拥有土地0.5公顷,其中拥有耕地规模不足0.2公顷,而美国户均近200公顷。我国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4.基层政权建设与农村发展第一,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干涉(1)村党支部包办代替了本属村民自治范畴的所有事务,村委会很难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按现行的党的组织原则,村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党员选举产生但必须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察和选配,或直接由上级党组织任命产生,因此,村党组织一般都会同上级党组织和政府保持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上面的政策。但实践中,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权力往往是产生冲突的。按《村组法》规定,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自治权,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但是,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按照宪法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事务,当然应包括村民自治事务。(2)应对挑战中的乡镇行政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村民自治等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自主性更大了,对乡镇的依赖越来越弱化。一些乡镇干部反映:“现在的群众是‘没有事情不理你,出了事情才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对乡镇的依赖度越来越低”。有的乡镇干部在群众工作中“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不少乡镇组织存在“三种恐慌”:“心理恐慌”,“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大,落实责任的权力日益缩小,这一大一小的新变化对乡镇组织改革创新能力提出了挑战。乡镇政权组织开展的工作,在群众心中是全能的,什么都能做;在上级心中是全责的,什么都该做;在实践中又是全方位的,什么都要做。农村党支部“六化”党与群众的联系松散化、群众对党的感情淡漠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机械化、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以及价值观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就业形式和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党员“五化”现象年龄老化、缺少文化、宗旨淡化、思想僵化、作用退化。第三,警惕“两种灰色化状态”“两种非法生存”乡村社会治理行为灰色化,是有些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不直接依法管制,而是或明或暗地利用“社会强人”——或是经济强人或是地痞或是恶霸或是刑满释放人员等对百姓实行威逼利诱式、恐吓式、恐怖式的管制。例如: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阻止上访、排斥异已等事情中,就在正规机构外成立一个“灰色”的临时机构,雇佣一帮“强人”去处理问题。作为对“社会强人”的回报,默认他们强占公共资产、强力垄断市场强行独买独卖自然资源等。“社会强人”为了持续地获得经济利益,一方面向官员行贿(或拉官员入股分红),另一方面在继续充当政府或部门管制乡村社会的“炮灰”的同时,不断争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之类的红顶子。据专家保守估计,乡村社会来钱容易、效益可观的经济活动中,40%以上具有灰色性质,目前这个比例还在快速上升中。政府和农民的两种非法生存财政分灶吃饭以后,财富上收,负担下放,这对乡镇和村级组织的事权和财权产生极大影响。现在许多县级财政面临着保吃饭、保运转、保稳定的巨大缺口,公安、法院、检察院的执法经费也只能实现4:6的差额预算。将生存成本转嫁给底层民众,是中西部县以下政府、部门和村极的普遍无奈。基层政府的税收收入脱离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基层政府如果异化为一个“经济人”,其职能就会由最初的为人民服务演变成了基层政府的自利为主。对于面临破产的农民而言,如果没有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必然被迫非法生存于农村或涌向城市以求生存。底层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力的边缘化是底层民众从非法生存的政治原因。这些年来,基层政府内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强势,底层民众越来越弱势,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保护农民和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基层政府、部门和村级组织内部的利益集团有恃无恐。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四)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2.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加快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积极发展财产、人身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的颠倒·昨天晚上不小心把自行车忘在楼梯间,早上一看,居然还在那里。·前段日子患了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居然只给我开了五十多元的药。·刘干事的大学文凭居然是真的。·在火车站的小卖部买香烟,居然买到了一包真烟。·一夜间,街道上突然冒出许多“牛皮癣”广告,赫然写着四个字:“诚信办证”·网络上一则广告为:代写毕业论文,代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保证成绩,合格后付费,君子服务,诚信为上。·在公共汽车上钱包被窃,不日收到一封信,里面装着他的身份证、工作证。一张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要钱不要证。·一些贪官接受贿赂,决不收钱的“规矩”之一即是“办不成事不收钱”。(五)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公共财政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财政不仅是基于保障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而且是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但是数据表明,我国现在实行的仍然是投资型财政体制。财政投资的大头仍然是竞争性行业。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第一,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同于经济建设型政府。第二,不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等同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第三,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的投入回报,忽视社会事业投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政府应当把自己在经济领域的资源力量转到以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只有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改革观,才能自觉地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创造条件上市。

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严格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之间以及同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的协调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据统计,外国品牌的摄录像机和传真机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是99%和98%,移动电话为80%,大中小型计算机为75%,小汽车为70%,电子元件为70%,机床为63%,局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为50%,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1.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1)四大不够协调

速度与效益不够协调

3年来我国外贸平均以30%以上的速度高增长,但是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同步增长。以纺织品为例,2003年与2001年相比,我国取消配额类产品出口数量猛增,对美国、欧盟的出口价格都下降了60%左右。2003年我国出口鞋类占世界市场的60%,平均单价分别只有西班牙的1/5、意大利的1/12。同时,我国部分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很大,纺织品出口占日本市场的73%、美国的17%、欧盟的16%,市场份额都居第一,继续扩大的空间有限。同时,还有不少出口商品存在“三高一低”,即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我国出口数量扩张、增量不增效的特征明显。

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够协调

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世界排名第9,比商品贸易低5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比为11.5%,不及美国的一半;我国服务贸易逆差93亿美元,而美国则顺差643亿美元。在世界经济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的时候,服务业发展水平将更能体现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全球服务外包的兴盛,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的份额将不断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但不利于改变我国服务业落后的现状,也会影响整个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贸易和产业不够协调

我国出口产品档次低,既有生产企业的原因,也有贸易企业的原因。生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生产出好产品,只能便宜地卖掉;贸易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不能出几个中国自己的家乐福,让生产企业贴自己的名牌,不能带动产业素质的提高。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既没有形成合理分工,也没有很好协作,没有形成一批有跨国经营实力的贸工、贸工农一体化企业。

东部和中西部外贸不够协调

2003年我国东部地区贸易额占全国的92%,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不足

8%。这种差距是巨大的,客观上拉大了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2004年近几千亿的出口退税,绝大部分给了东部;外向型经济创造的CDP、税收也留在了东部;外贸创造的就业主要在东部,尽管东部雇佣了一部分中西部农民工,但他们创造的大部分利润都留在了东部。

(2)四个不可持续

贸易摩擦增多不可持续

虽然我国贸易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6%,但对我们的反倾销案件却高达

15%。到2003年,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1995--2003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反倾销2416起,其中针对我国的就有356起;2004年又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及金额12.6亿美元。如果继续搞数量扩张和低价竞销,将会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我国对焦炭出口进行调控,引发了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从进口看也是如此,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占全球贸易量的61%,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近2倍,国际运费也因此上涨1.9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贸易摩擦既会给我国造成损失,也不利于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是不可持续的。

低成本不可持续

目前,我国的平均工资是宅要发达国家的1/40左右,也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12年来珠三角地区民工工资只涨了68元钱。

高资源消耗不可持续

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可持续

2.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投向统计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3年,全国共利用外资项目(年底登记项目)29252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7997.97亿美元,实标利用外资5419.53亿美元。1994年以来,除2001年以外,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投资活力的国家之一。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具有如下特点:(1)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变化具有周期性我国利用外国投资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1979年到1987年,我国9年内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仅为375亿美元。1988年,我国年度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92年起,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明显扩张,而且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变化形态。1993年是我国有史以来利用外商投资增速最快的一年,利用外资389.6亿美元;1997年是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一年。此后,利用外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保持回落态势,但每年基本保持在500亿美元的水平,我国新增外商投资的规模仍然处在世界前列。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61.4亿美元,同上比增长21%。(2)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以亚洲为中心,但趋向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亚洲一直是我国利用外资的资金来源重点地区,所占比重超过6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超过70%;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所占比重接近10%。亚洲地区的资金主要来自香港,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超过40%;北美地区的资金主要来自美国,所占比重超过8%。(3)利用外资发展趋势第一,服务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新生主导力量近几年,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第三产业和社会月民务业,将成为外商新的投资热点,也将是重要的新增长点。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达到5.9%,对于改善我国吸引外资行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从实际利用外资情况看.交通运输、通信和教育文化广播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倍以上。这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外资大规模进入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较为有利。第二,制造业利用外资将随着产业链的升级而出现新的升级变化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日益增多,外资研发心已达到400余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达到约30亿美元,而3年前同样的机构仅有100余家,这实际上为外资制造业在华投资升级做好了准备。第三,外商投资组合将日趋多样化,跨国并购浪潮引人关注2003年,我国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外资并购法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出台。这将促使外资并购在中国进一步展开,进而挖掘我国吸引外资的潜力,扩大引资规模。我国过去较多注重吸引“绿地投资”,而跨国并购是国际上直接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可以拓展出更多新的投资组合方式。3.西方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态度消费者对中国的印象是零散的有时候,人们会对不同的国家有着既定的印象。他们形容意大利为时髦,美国为强大,澳大利亚为悠闲。当你想到中国时候,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形容词?还有其他的形容词吗?英国低价格/便宜的15%被压抑的/被管辖的/被控制的/专政的8%大规模生产7%改善中(没有特定方向)6%拥护的/人口过密6%勤奋的劳动者5%人口数量巨大的5%穷困的5%广阔的5%廉价的劳动力4%基数:(100)法国人口数量巨大的18%完全的增长/发展/成长16%被压抑的/被管辖的/被控制的/专政的12%低价格/便宜的9%廉价的劳动力8%共产主义8%巨大的市场经济潜力8%未来会很强大/未来强大的力量/未来8%剥削/欺骗人权7%先进科技/高科技7%基数:(103)美国低价格/便宜的21%勤奋的劳动者9%人口数量巨大的7%拥护的/人口过密6%共产主义6%被压抑的/被管辖的/被控制的/专政的5%大规模生产5%廉价的劳动力5%先进科技/高科技5%食品4%基数(100)在不同类别中对中国的考虑在下列产品类别,你会选择中国品牌的可能性英国美国法国电子产品34%41%39%食品33%32%24%啤酒14%15%10%航空公司12%16%16%电脑24%28%42%日用品14%24%10%金融服务4%5%7%服装21%38%35%清洁产品19%28%28%手机20%33%47%基数(100)(100)(103)(七)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经济增长加速与就业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1)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本代替劳动的情况,在中短期内就业增长将会继续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2)非农劳动力供给继续扩大,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农民特别是最近几年失地失业农民显著增加;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下岗职工继续有所增加;200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高校毕业生大约280万,比2003年又增加了68万。(3)最近几年城市房地产价格的猛涨,对城市服务业增长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一些城市个体、私营服务业冲击很大,从而对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形成明显的压力。就业不足不仅影响即期消费,而且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

同时,由于政府角色错位,一方面政府要求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政府对下岗工人补贴基本生活费,另一方面政府又奖励国有企业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这时又往往重新增加了冗员)。于是,有些地方和国有企业就轮番让一些工人下岗和再就业,搞数字游戏,两头骗取补贴,冗员没有实质性的减少,就业也没有真正增加,当然效益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国有企业冗员过多的弊端,而没有看到国有企业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排斥就业的另一方面的弊端。国有企业由于出资人不到位,内部人必然希望人均占有的国有资产越多越好,而不希望有额外的人来分享既得的资本收益。这时如果任由经理人员“减员增效”,一定会异化成排斥扩大就业、牟取小圈圈私利的不正之风。前南斯拉夫在推行“工人自治”的改革中,导致严重失业的沉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就业障碍。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富人群体主要有9大成因。一是企业推行承包制,一批敢于承担风险的人走上‘先富起来’的道路;二是国家落实各项政策而得到一笔补偿资金所惠及的一批人;三是国家鼓励私人经济发展,先“下海”的人;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部分生产、生活在资料和贷款价格的“双轨制”,特殊群体因而享有了价差带来的6000元财富;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期最早涉足证券市场的投资人和证券从业人群;六是房地产业投资人;七是倒卖各种指标、出口配额的人群;八是特殊职业者,如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作家等;九是科技技术成果转让获益者。3.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八)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1.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

1.人类近代历史形成的五次科技中心(1)欧洲文艺复兴,给意大利带来了科学的繁荣,培养出莎士比亚、达芬奇、枷利略、布鲁诺、开普勒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杰出人才,使其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中心。(2)到了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开明的英国资本家在思想上支持科学发展,经济上赞助科学活动,促进了英国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使世界科学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如笛卡儿、培根、牛顿、虎克、哈雷、玻意耳哈维等,在数学、物理、哲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3)18世纪末,法国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重视科学发展、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发明创造、提倡科学家有自己的见解等,加速了科学的发展,并通过国家开办军事、技术、医学方面的高等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安培、蒙日、卡诺、李比西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超过了英国,将科学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4)从1848年开始,德国从地主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对德国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德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人员迅速成长,科技成果累累,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诺贝尔奖获奖人数都超过了英、法、美之和,这时科技发展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外国科学家,同时注重发展科学教育和培养人的工作,使其科技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科技中心的形成和转移都是由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连锁反应,一个国家有了创新创造的环境,就会使这个国家的科学大发展、科学家大量成长、重大科学成就层出不穷。2.创新发展的特点(1)知识创新总量增长速度加快、更新周期缩短。(2)从科学原理到技术发明的孕育时间在缩短。从科学理论思想到技术发明创新孕育过程的比较科学理论思想时间技术发明创新时间孕育过程摄影原理1782照相机183856年电磁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年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年电磁波通信原理1895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年涡流喷气机原理1906涡轮喷气发动机193529年发现抗菌素1910制造出抗菌素194030年雷达原理1925制造出雷达193510年发现铀核裂变1938制造出原子弹19457年发现半导体1948制造出半导体收音机19546年提出集成电路的设计思想1952制造第一块集成电路19597年光纤通信原理1966制造出光纤19704年提出无线通信设想1974蜂窝移动电话系统19784年多媒体设想1987多媒体计算机19914年(3)从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在加快。3.科教兴国的误区误区之一:将科教兴国简化为科技兴国,人才和教育要素被边缘化。误区之二:将科教兴国中的“科”仅仅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要素被边缘化。误区之三:将科教兴国中的“兴国”完全依赖于成熟技术的直接引进和运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原创要素被边缘化。观念误区之四:将科教兴国的“兴国”举措全部集中在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要素被边缘化4.高科技发展中的问题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而同期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分别是中国的58%、57%、28%、19%;在年龄结构上,我国专业技术队伍趋于年轻化。根据1997年统计,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0.5%,50岁以下的占86.7%;在教育程度上,我国1998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近。而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之后,在2000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了3位,位列第28位;我国2000年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位列第31位。这第28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基本没有创造力的国家。中国每万人产出专利为10.8件,而美国为1714.4件,日本为1737件,德国为1534件,法国为1504.9件,都超过中国150倍以上;英国为984.8件,韩国为554件,是中国的50倍以上;就拿印度来比,人家为446件,也超过中国40倍。我国高科技企业有下列特点:首先是流动性。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状况与研发管理调查报告》的结果,52.6%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以下,而37.7%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至10%之间。表面上看我国高新科技人才流失率是远低于西方国家(西方大约是10%左右)。但这个现象完全不值得乐观,因为低人才流失率说明了现有人才的二级市场是几乎不存在的。而其不存在的原因为高新产品不是市场主流产品,而是属于配套或边缘产品,因此二级市场小。另外,人员流失大部分属于拔尖的科研人员的系统工程师。如此一来,反而造成各企业严重人才荒。其次,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研发效率很低,科研产品很少。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方面,以博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30%,硕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45%,以本科生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24%。由此可见,我国企业高新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学历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而70%公司的研发队伍九成以上的科研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但是每万人的专利产出却居于世界末位。同时,企业在研发方面投资大收益小。大部分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总体上是比较大的,有52.2%的被调查单位的研发投入占到了主营收入的3至10%,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有近30%的企业研发投入更高。但问题是高投入并未能带来高科研产品。最后造成的是“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新科技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总是担心他们跑掉,想方设法笼络,没有认识到决策和管理的关键作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有23.1%的企业有认识。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调研结果显示,64.9%的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而只有35.1%重视技术积累。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另外,只有15%的企业了解到管理控制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的关键。其他所谓技术人才(27.1%)和市场需求(43.2%)竟然占了绝大多数。人才和技术只能替产品创造竞争力,但竞争力不是高新科技成功的关键。只有持续竞争力才是关键。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当前我国人才问题现状一是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领域人才少。二是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三是单功能人才多,多功能人才少。四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五是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少。六是大中城市人才多,县乡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才少,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就业的占总数的80。8%,在县镇就业的占15。2%,去乡村的仅占4%。七是高等教育中的大文科比例明显偏低,发达国家大文科比例高达60%以上,而我国仅在33%左右,导致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多。八是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教育“五重五轻”很长时间以来,教育发展存在着“五重五轻”的问题: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重视公办教育,轻视民办教育;重视城市教育,轻视农村教育;重视学校教育,轻视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终身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该统筹发展教育事业,做到“十教”并举。只有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作为,教育事业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两尊雕像美国纳尔逊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原来我一直以为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