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比茎高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成熟的细胞高2.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种群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4.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当体温超过37℃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37℃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37℃。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B.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C.体温维持在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当其高烧至39℃时仍会觉得冷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6.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变化依次为()。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7.下列四个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碳循环主要过程的是()A. B. C. D.8.(10分)在胰岛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器有()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D.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二、非选择题9.(10分)运用所学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A.乙酸B.乙醇C.吲哚乙酸D.乙烯(2)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端,即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3)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由于芽能产生____。(4)如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①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_____。②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生长素浓度较低时_____生长;浓度过高则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③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解除_____优势。10.(14分)向水性是指植物根尖感受生长环境中水分相对含量并向着水分相对含量高的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特性对植物有效获取土壤水分至关重要。(1)为了探究根尖向水性的机理,科研人员观察了不同条件下拟南芥根尖分生区两侧细胞数目,结果见图1。①实验组处理应为_____(根尖左侧水分多于右侧/根尖左侧水分少于右侧/根尖左侧水分等于右侧)。据结果推测,实验组根尖两侧细胞数目不同可能是_____导致的。②为了验证该假设,科研人员利用特殊的染剂使正在进行DNA复制的根尖活细胞着色,这些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观察发现,对照组根尖两侧着色的细胞数目相似,实验组右侧着色的细胞数目较多。(2)已有研究表明,根尖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根据上述结果,植物根尖向水性可能由_____(某植物激素)在根尖两侧不均等分布引起。为验证这一假设,科研人员检测该激素在根尖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2。综合上述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根尖两侧水分相对含量不同,引起该激素的_____,导致根尖两侧细胞分裂速度不同,进而产生向水性弯曲生长。(3)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该激素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根尖生长,而在高浓度时则抑制根尖的生长,由此揭示出该激素对根尖生长具有_____的生理特点。11.(14分)某新型肺炎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通常可在人体内潜伏14-21天。(1)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MHC是细胞内的一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MHC分子可与侵入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物并呈递给T细胞,可推测MHC基因在__________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3)人体内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次阴性选择,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原肽可与MHC结合形成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若T细胞与该复合物呈现高亲和力结合,则可诱导该T细胞的凋亡,低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则可被释放至外周血中。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12.图甲表示G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物质。图乙是人的体液的不同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代谢旺盛,需频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以满足其代谢需求。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肝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①氧气、②葡萄糖、③尿素、④肝糖原,c可代表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人体饥饿时,图甲中与α端相比,β端的血糖浓度更______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图甲中的G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影响其分泌激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神经递质②葡萄糖③胰高血糖素(3)图乙中,D是___________,血红蛋白存在于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从题中曲线可以看出植物不同的器官,生长素的作用曲线不同,根最敏感,A正确;B、图中A、B、C分别是根、芽、茎的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B正确;C、D点对于芽和茎来说都是促进生长的作用,C正确;D、从图中无法看出对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生长素敏感性的比较,D错误。故选D。2、C【解析】1.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且对一者或二者均有利。如大豆和根瘤菌。

寄生:一种生物寄住在另一种生物的身体,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寄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如各种寄生虫。

竞争:两种生物对生存资源的需求基本一致,为了生存而抢夺生存资源。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如植物间争夺光和水分。

捕食:在食物链上处于上下级关系的生物,称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如老虎与羚羊等。【详解】AC、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A错误;C正确;B、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D、O〜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先高于乙种群的出生,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最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详解】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时间过短或过长引起,A错误;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不论复制多少次,子代噬菌体都有32P标记,B错误;噬菌体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要获得带标记的噬菌体,可先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C错误,D正确。4、C【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体温调定点升高,会引起发热症状,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人体体温调节涉及下丘脑等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另据题干信息“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可知,体温的维持除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外,也与免疫调节有关,故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B正确;C、体温维持在39℃时,即此时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当其高烧至39℃时,由于未达到体温调定点故仍会觉得冷,D正确。故选C。5、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A错误;B、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大于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更易恢复,B错误;C、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输入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及实例,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B【解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

(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气温降低,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7、A【解析】碳循环主要过程:绿色植物既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可以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动植物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详解】由分析可知,大气中CO2库和生产者之间是双向箭头,即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与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单向箭头,即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分解者;同理,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单向箭头,即消费者→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大气中CO2库之间是单向箭头,即消费者→大气中CO2库,分解者→大气中CO2库,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8、C【解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详解】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经过线粒体提供能量,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1).C(2).上(3).下(4).生长素(5).不相同(6).促进(7).抑制(8).顶端【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2)取两段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长的玉米胚芽鞘甲、乙,分别切去等长尖端,甲形态学上端在上,乙形态学下端在上,分别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上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下端,一段时间后,测甲乙两胚芽鞘的下端的琼脂中有无生长素,可以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3)由于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相同,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为10﹣4mol/L。②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③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10、(1).根尖左侧水分多于右侧(2).根尖水分含量高的一侧细胞分裂速度较慢(根尖两侧细胞分裂速度不同)(3).间(4).细胞分裂素(5).分布不均匀(6).两重性【解析】1、向水性是指植物根尖感受生长环境中水分相对含量并向着水分相对含量高的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可参照向光性的特点及意义分析作答。2、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一般而言纵坐标为实验的因变量。3、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再通过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生根情况的数据,可据此结合问题分析作答。【详解】(1)①分析图1可知,实验的因变量为右侧与左侧细胞数目差,实验组的右侧与左侧数目相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向水性是指植物根尖感受生长环境中水分相对含量并向着水分相对含量高的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故推测实验组为根尖左侧水分相对含量高,右侧低;据结果推测,实验组根尖两侧细胞数目不同可能是根尖水分含量高的一侧细胞分裂速度较慢(根尖两侧细胞分裂速度不同),含水量低的一侧分裂快,故细胞向着水分多的一侧生长。②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2)与细胞生长和分裂有关的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故若根尖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则由细胞分裂素在根尖两侧不均等分布引起;据题干信息可知灰色区域代表激素分布情况,结合题图可知对照组根尖两侧细胞分裂素呈均等分布,实验组根尖两侧细胞分裂素分布不均匀,水分相对含量低的一侧(右侧)细胞分裂素分布较多。(3)该激素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根尖生长,而在高浓度时则抑制根尖的生长,由此揭示出该激素对根尖生长具有两重性的生理特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图信息,并能结合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及植物的向性运动等知识点进行迁移运用。11、(1).活细胞(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3).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4).吞噬(5).监控、清除(6).胸腺(7).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病毒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以及释放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B细胞和T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时,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2)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