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猜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第1页
(考题猜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第2页
(考题猜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第3页
(考题猜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第4页
(考题猜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考点2辛亥革命考点3中华民国的创建考点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选择题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先生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并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改变中国的贫弱处境,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2.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3.《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启发了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中的哪项内容(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4.王同学来到太原市迎泽区海子边的文瀛湖畔,这里伫立着历经百年风雨的“劝业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发表演讲(部分内容见下表)。你认为孙中山先生提倡的救国之路是(

)今五族共和,天下一家……益今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赖者国民。故今日责任在国民,必要我四万万同胞一齐努力,方可造成共和自由幸福。今五族共和,天下一家……益今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赖者国民。故今日责任在国民,必要我四万万同胞一齐努力,方可造成共和自由幸福。A.学习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 B.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共和C.维新变法,变革政治制度 D.实业救国,发展近代工业5.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中山的形象由原来的“犯上作乱者”,变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革命思想不断传播C.清政府日益腐朽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6.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7.小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摘抄了如下名人名言,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A.勇于革新 B.不懈抗争 C.善于学习 D.忧国忧民8.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该说的台词是:(

)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9.孙中山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文明进步,地价日涨”,而“中国现在资本家还没有出世,所以几千年地价,从来无大增加”为此他主张(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0.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考点2辛亥革命1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B.宣告了清朝专制统治结束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12.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武汉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13.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14.“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材料说明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A.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B.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C.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震D.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5.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发动这次起义的同盟会会员是(

)A.孙中山、黄兴 B.徐锡麟、秋瑾C.孙中山、赵声 D.刘道一、蔡绍南16.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德、日领事公派代表与湖北军政府交涉,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列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认为袁世凯有能力控制局势 B.认为清政府难以控制C.赞赏革命党人的强硬态度 D.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17.民族危机加深时,只有当别的办法都尝试过,都走不通,人们的忍耐程度已超出它的极限,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拿起武器来拼命”的典型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8.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书中写道;“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又遭到了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比濒临灭亡的帝王之家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材料中的“有识之士”主张(

)A.重视教育 B.变法维新 C.发展军事工业 D.进行民主革命19.武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其旨在(

)A.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突出清朝的土崩瓦解C.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强调汉族的统治地位20.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考点3中华民国的建立21.小明的爷爷今年(2022年)86岁,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二十三年 B.二十四年 C.二十五年 D.二十六年22.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先生采取了下列哪些措施(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3.孙中山日后反思认为:“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

)A.萍浏醴起义失败 B.二次革命失败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护国战争失败24.“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②组建兴中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发起“公车上书”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25.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已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文中的“共和国”指的是(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中华帝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26.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A.封建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B.清末民初人口迅速增殖C.中华民国得到列强认同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7.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A.清朝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D.中华民国政权名存实亡28.民国元老朱峙三的一则日记写到:“今日称元旦,晴、风。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与这一现象相关的主要史实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变法维新运动的推动C.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9.“辛亥革命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B.依靠群众基础极其薄弱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D.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30.莫里森在《泰晤士报》发表专电“北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朝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忧心如焚。”莫里森报道的事件(

)A.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C.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考点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31.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A.慈禧听政 B.溥仪退位 C.黎元洪任都督 D.袁世凯称帝32.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二次革命,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缺乏统一的领导 B.列强干涉C.国民党力量弱 D.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33.孙中山在1915年12月写给友人的信中说:“祖国前途,顿增黑暗,以先烈手造之共和,转而为袁氏一家之私产,四亿同胞吞声咽泪。”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下,爱国豪杰奋起反袁,掀起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34.有学者认为,1913至192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时的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下面史实能支持这个结论的是A.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B.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爆发 D.军阀割据混战35.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指出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A.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一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B.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C.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护法运动D.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36.有数据显示,1916—1924年间,平均每年的战区面积即达六七个省,造成社会环境动荡、农田荒芜;兵祸连绵还导致水利失修,1916年江淮大水灾,灾区达三万四千平方里。造成以上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B.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袁世凯围剿护国军 D.民国初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战乱中37.《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辛亥革命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38.袁世凯凭借临时大总统的地位,私心自用,帝制自为,以为可以成功,但举国哗然,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最终在绝望中死去。材料主要强调了(

)A.帝制符合历史潮流 B.人民思想依然落后C.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袁世凯太自私自利39.1916至1918年,日本向皖系军阀段祺瑞提供大量借款和武器装备;作为交换,日本从中国获得了铁路、矿产等方面的利权。这说明(

)A.军阀为维护自身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B.中日两国关系密切,态度友好C.军阀混战结束,社会稳定 D.袁世凯死后,封建势力已被消灭40.孙中山曾对近代中国的某一时期的时局发表评论说:“失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甚烈,较前尤甚。”“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指(

)A.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辛丑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辛亥革命 D.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综合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被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三民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实际上没有实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平均地权”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民主义的作用。4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这是否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呢?30多年后,这一问题有了答案。材料二

(康有为1894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讲)“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4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材料三

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30多年后,这一问题有了答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2)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走什么道路?为此付诸了怎样的实践?(3)材料三中孙中山“成为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谈谈你对近代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认识。43.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材料二

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摘自《中国广播网》材料三

在初次举行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摘编自《孙中山自述》材料四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孙中山又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等。材料五

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天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1)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2)材料二中“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你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上述材料反映出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4)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5)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6)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44.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材料二:湖北军政府成立

清帝溥仪退位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开幕典礼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