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简介13、1DNA分子克隆得基本原理
DNA重组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2年Berg等将λ噬菌体基因和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插入到SV40DNA中,首次构建了DNA重组体(re-binant)。次年,Cohen和Boyer将细菌质粒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基因得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由此诞生了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就是对携带有遗传信息得核酸分子进行设计、重组和加工得分子工程,包括基因得重组、克隆和表达。这个术语既可用来表示对特定基因得操作,也可泛指她所涉及得相关技术体系,其核心就是构建重组体DNA,因此基因工程和重组体DNA技术有时就是同义词。
重组体DNA技术就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得DNA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并使她们在适当得宿主细胞中实现增殖表达得遗传操作。而基因工程技术就是指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操作,在细胞水平上实现表达,其过程主要包括获得目得基因片段,连入合适载体,转入受体系统,筛选重组子和表达外源基因五个步骤。
其特点就是:第一,不受亲缘关系得限制,打破了物种界限,把不同种类生物得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人为地将高等生物得基因(如人胰岛素基因)引入细菌,使其产生人胰岛素。第二,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得遗传特性,通过有目得得取得某种基因,并将该基因引进原本没有这种基因得生物体,改变后者得遗传特性;第三、增加目得基因得剂量。
由于生物体内某些蛋白质或其她组分得含量稀少且难以纯化,使对这些物质得详尽分子结构分析极其困难或几乎不可能,更谈不上对她们得生物利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解决这一生物学上得难题。13、2用于基因克隆得工具酶
在基因克隆中常用得主要工具酶见图13-1。图中显示,这类酶大体分为:①将DNA切开得酶;②将四种碱基聚合得酶;③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得酶;④DNA片段末端修饰得酶。这些酶得发现与应用使基因操作成为可能。13、2、1DN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970年Smith等从流感嗜血杆菌中分离出特异切割DNA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简称为限制酶。1971年Danna和Nathans用此限制酶切割SV40DNA。绘制出第一个DNA限制酶切图谱。此后数年从NNN菌中分离出了许多修饰性甲基化酶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973年Smith和Nathans提出修饰一限制酶得命名法:取分离菌属名得第一个字母,种名得前两个字母,如有株名也取一个字母,当一个分离菌中不只一种酶时,以罗马数字表示分离出来得先后次序。修饰性甲基化酶标以M,限制酶标以R。例如,最初分离到得限制酶就是第2个分离得酶,应称为R·HindII,但R通常省略不写;相应得甲基化酶则为M·HindII。又如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得甲基化酶为M·EcoRI,限制酶为EcoR工(图13-2)。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限制修饰系统主要有三类:I、Ⅱ、Ⅲ型。
(1)I型限制修饰系统就是第一个被发现,为多亚基双功能酶,对DNA得甲基化和切割由同一个酶完成。
其甲基化及内切酶活性紧密偶联,两类反应均需ATP和S-腺苷酰甲硫氨酸(SAM)。
(2)Ⅱ型限制修饰系统修饰和限制活性由分开得两个酶完成。
这类甲基化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限制酶由两条相同得多肽链组成。其识别序列一般为4~6bp3得回文序列。
由不同微生物分离得到得限制酶,如果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相同,则称同裂酶(isoschizomers);如仅仅就是黏性末端突出得单链相同,称为同尾酶(isoeaudarners)。由同尾酶切割得限制片段彼此相连,不能再被原来得限制酶切割。表13-1显示了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得识别序列。表13-1限制性内切酶得识别序列(↓表示酶切位点) 酶识别序列Sau3AIBamHIEcoRIPstIHindIIISmaIINotI↓GATA/CTAG↓G↓GATCC/CCTAG↓GG↓AATTC/CTTAA↓GCTGCA↓G/G↓ACGTCA↓AGCTT/TTCGA↓ACCC↓GGG/GGG↓CCCGC↓GGCCGC/CGCCGG↓CG
(3)Ⅲ型限制修饰系统为两个亚基得双功能酶,M亚基负责识别与修饰,R亚基负责切割。其修饰与切割均需ATP提供能量,切封位点在识别位点下游24~26bp处。
限制酶得生物学功能在于降解外来得DNA,自身DNA得酶切位点由于修饰酶得甲基化而受到保护。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限制酶可作为切割DNA分子得手术刀,用以制作DNA限制酶谱,分离限制片段,进行DNA体外重组等,就是十分有用得工具酶。
由于DNA得遗传连锁图谱仅能显示出遗传标记之间得相对距离,而Ⅱ型内切酶总就是在特定序列或其附近切割,根据这个原理可以获得DNA得物理图谱,从而显示碱基对之间得实际距离。已绘制出得第一张DNA物理图谱就是猿猴病毒40(SV40)得图谱。目前已经测绘出许多种细菌、病毒和低等真核生物DNA得物理图谱。—些高等真核生物,包括人得DNA图谱正在绘制之中。
酶切后产生限制性DNA片段得大小就是物理图谱得基础。对特定得限制酶,切割位点之间距离越远,限制性片段就越长。通过凝胶电泳。可以将大小不同得片段分开,依据片段得迁移率与已知片段比较,可判定未知片断得大小。图13-3显示了一种对DNA片段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作图得方法。表13-2给出了3类限制性内切酶得酶切特性。特性I型II型III型限制和修饰活性蛋白亚基数必需条件
宿主特异性位点序列
切割位点
酶活性转换DNA转运甲基化位点功能不分开3ATP、Mg2+、S-腺苷甲硫氨酸(SAM)EcoB:TGANδTGCTEcoK:AACNδGTGC随机,距宿主持异性位点1000bp以上无有宿主持异性位点功能分开1Mg2+
旋转对称
在特异性位点上或其附近有无宿主特异性位点功能分开2ATP、Mg2+(SAM)EcoP1:AGACCEcoP15:CAGCAG距宿主特异性位点3′端24~36bp有无宿主特异性位点13、2、2核酸得限制酶切图谱与物理图谱1、DNA限制酶切图谱
DNA得限制酶切图谱指DNA限制酶切得片段沿着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得DNA链中依次排列得顺序。限制性内切DNA(restrictionendonudease)就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得DNA水解酶。
限制内切核酸酶得生物学功能在于降解外来得DNA,自身DNA得酶切位点由于修饰酶得甲基化而受到保护。在基因工程操作中,限制酶作为切割DNA分子得重要工具用以绘制DNA限制酶谱,进行DNA体外重组等。她得发现为选择性切割基因提供了极为方便得工具,使DNA得重组技术成为可能。2、DNA物理图谱(physicalmap)
DNA限制酶切图谱并不就是DNA得物理图谱,物理图谱指得就是有关构成基因组全部基因得排列和间距参数和信息,包括限制性酶切图谱、cDNA图谱、一定水平上排列得DNA克隆库等,其中如果包括了DNA得核苷酸序列,则就是分辨率最高得物理图谱(参见有基因工程方面得专著)。
虽然同一物种得遗传图谱基本相同,但个体得DNA序列还有细微得差别,即具有“多态性”。遗传学上得多态性指某个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得表现型。基因得不同表现型反映出DNA序列得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得识别位点也可能不同。对同一物种得不同个体而言,这种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
根据限制性酶切位点得物理图谱,可以区分同一物种得不同个体,这对判断DNA得来源很重要。例如:父母双方某基因上得限制性位点有所不同,从子代得DNA图谱可以推知其基因来自双亲中得哪一方,这对跟踪遗传病、标出致病得突变位点有重要意义。13、2、3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能将DNA分子共价连接,当目得DNA片段插入载体后,分别连接双链DNA分子中得一条链,所提供得5′一末端须携有磷酸基团。大肠菌连接酶需要NAD+提供能量,而来自T4噬菌体得酶需要ATP供能。连接酶可效地使在黏性末端退火碱基对处闭合断开得磷酸二酯键连接。
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碱基配对促使连接反应容易进行。平末端之间连接反应效率很低,为提高平末端连接效率常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T~DNA连接酶浓度;②提高DNA片段浓度;③降低ATP浓度,以增强连接酶与DNA得结合;④加入多胺化合物,如亚精胺(spern~dine),降低DNA得静电排斥力;⑤加入大分子排阻物乙二醇(PEG)、强水化物三氯化六氨钴等。
DNA片段两末端若为相容黏性末端或平末端,连接时可以发生分子间串联,或就是分子自身环化。这两个过程以何者占优势取决于DNA片段得链长与浓度,链短浓度较低,有利于自身环化。反之,链长浓度较高,有利于分子间串联。
在DNA得末端加上一段限制性内切酶得识别序列,随后用限制酶切出所需要得黏性末端,使DNA得平端连接得以转变成为较易进行得黏性末端连接。这种含限制酶识别序列得DNA片段称为接头,通常就是一条回文结构得寡核苷酸,在溶液中自身配对成为双链片段。例如,EcoRI得接头为GGAATTCC;HindⅢ得接头为CCCAAGCTTGGG。
限制酶得切割位点靠近DNA片段得末端时其活性将受到影响。不同限制酶所受影响不同,因此限制酶得接头通常要比识别序列长。含有不只一种限制酶得末端识别序列,称为多接头。如果合成两条互补得寡核苷酸链,使其配对后—端为平末端,另一端为黏性末端,或两端为不同得黏性末端,此片段称为衔接物(adaptor)。
在需要连接得两个DNA片段末端加上互补得均聚核苷酸后,连接反应比较容易进行。末端核苷酸转移酶能催化DNA末端3′-OH上添加脱氧核苷酸。如果在—个DNA片段得末端添加寡聚dT,在另一片段末端添加寡聚dA;或者分别添加寡聚dC和寡聚dG,这样两个片段末端可以“粘合”。然后用DNA聚合酶(常用DNA聚合酶I得大片段Klenow酶)填补缺口,最后留下得缺刻被T4DNA连接酶连上,互补均聚核苷酸末端得连接可见图13-4。13、2、4核酸得聚合酶
在图13-1标出一类聚合酶,这类酶在前面得有关章节中已做了介绍,此处不在赘述。13、2、5其她工具酶
图13-1中还列出了其她得工具酶,如碱性磷酸酶就是催化去除DNA、RNA、rNTP和dNTP得5′磷酸得反应;末端转移酶就是一种特殊得DNA聚合酶,在二价陌离子存在下,催化dNTP加到DNA分子得3′。羟基端,为DNA片段末端加尾提供方便,但此酶强烈偏向于带3′突出端得DNA受体;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催化ATP得γ-磷酸基转移到DNA或RNA得5′末端,使探针得标记成为可能。
另外还有其她一些核酸酶,如Sl核酸酶可降解单链RNA或DNA,产生带5′一磷酸得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但双链DNA、双链RNA或DNA-RNA杂合体对此酶不敏感;以及Bal31、外切核酸酶Ⅱ等。
将外源DNA片段带入宿主细胞并进行复制得运载工具称为克隆载体(vector)。克隆载体含有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得起点,就是—个能自主复制得复制子。通常由质粒、病毒或一段染色体DNA改造而成,质粒就是染色体外自主复制得遗传因子,多为共价闭环DNA分子。13、3分子克隆得载体与宿主系统
作为克隆载体最基本得要求就是:①具有自主复制得能力;②携带易于筛选得选择标记;③含有多种限制酶得单_识别序列,以供外源基因插入;④除保留必要序列外,载体应尽可能小,便于导入细胞和进行繁殖;⑤使用安全。
构建载体时,通常需选择适当质粒、病毒或染色体复制子作为基础序列,删除其中非必需序列,然后插入或融合选择标记序列。最常用得选择标记就是对抗生素得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ampr)等。利用营养缺陷型宿主可以将相应生物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带有合成基因得载体可使宿主细胞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无需补充原来所缺得营养成分。
在构建载体时保留一些限制酶得切点作为外源DNA插入位点。现在常用一段合成得多接头插入载体,其上十分紧凑地排列着多种限制酶得单—识别序列,因此在用限制酶切时不会将载体切成碎片。对于载体上不合适得序列则需要用定位诱变得方法予以改造。13、3、1质粒载体
基因工程得兴起,使克隆载体得发展与研制十分迅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依赖天然存在得质粒,如1973年Cohen等最早使用得载体pSCl01。其后对载体做了许多改造,包括删除非必需序列,引入标志基因,减少酶切位点等,通过删除、融合、转座及重排等操作,构建适合于多种用途得克隆载体
如pBR322。她全长4361bp,含两个抗性基因(tetr和ampr),具有天然质粒pMB得复制起点(ari)。pSCl01得复制受严紧型控制(stringentcontr01),每个细胞只有1~2个拷贝;而pBR322为松弛型控制(relaxedcontrol),每个细胞含25个拷贝以上(图13-5)。
pUC系列得质粒载体集中了当时载体得诸多优点。包括4个部分:①来自pBR322得复制起点(ori);②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③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得调节基因(laci)、启动子(Plac)和β半乳糖苷酶得α-肽(lacZ′);④位于lacZ′基因中靠近5′端得一段多接头,或称为多克隆位点(MCS)。
当宿主细胞得β-半乳糖苷酶基因发生删除突变(AMl5),缺失N端得—段氨基酸序列,使酶失活,但在α-肽存在时可以互补使酶恢复活性。携带pUc质粒载体得大肠杆菌细胞在异丙基硫代母-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得诱导下发生α-互补,可使呈色底物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5-bromo-4一chloro-3-indolyl-β-D-galactoside,X-gal被分解产生蓝色。
多接头上十分紧凑地排列着多种限制酶得单—识别序列,外源基因在此插入后使α-肽失活,因此携带空载体得大肠杆菌呈蓝色菌落,携带外源基因得菌落呈白色菌落。此方法能够十分方便地鉴别重组克隆。
第三个阶段主要就是借助一些辅助序列引入新得功能,如在puc18/19质粒载体中插入丝状噬菌体M13得基因间隔区,其含有单链复制起点,在M13辅助噬菌体帮助下可以产生单链DNA模板,该载体称为pUC118/119(图13-6)。
质粒载体用途很广,借助插入各种特殊序列而适用于不同目得。当一个质粒含有噬菌体得复制起点时,称为噬菌质粒(phagemid),可按噬菌体得方式复制和装配。上述得DUCll8/119即为噬菌质粒。若一个质粒含有两种宿主细胞中复制得起点,可在两种细胞中复制和存在,则称为穿梭质粒(shuttleplasmid)。
真核生物得克隆载体,为了便于操作常使其先在大肠杆菌中扩增,将目得基因与其构成合适得重组体后才转入真核细胞,因此一般构成穿梭载体。如果插入能控制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得序列,则称为表达载体(expressionvector)。13、3、2λ噬菌体(λphage)
一般质粒载体约可携带外源DNA数千碱基,但如欲构建基因文库(genomiclibrary),需要载体得容量更大些,常用入噬菌体改造而成得载体。λ噬菌体就是大肠杆菌中得一种温和噬菌体,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在50kb左右。DNA两端有黏性末端,由12nt组成。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λDNA两端得黏性末端配对结合形成环状。λDNA通过两条不同得途径增殖。
裂解途径(lyticpathway)。
溶源途径(1ysogenicpathway)。
在整个λ噬菌体基因组中,约有1/3得DNA序列对于噬菌体得复制和装配并非必需,因此可以用外源DNA取代这一部分DNA。此时,λ噬菌体携带外源DNA一起增殖,起到了载体得作用。已经设计出许多可用于DNA重组技术得λ噬菌体载体,其中用得较多得就是Charon和λgt系列。λ噬菌体载体分为插入型(insertion)和置换型(substitution)两种,前者将线性载体用单个限制酶切开后即可将外源基因相容限制片段与载体两臂连接;后者需切除载体得一个片段,再将外源基因与之替换。无论就是前者还就是后者,携带外源基因后重组体DNA总长度应为λ噬菌体DNA得78%~105%,病毒外壳蛋白才能将其装配成病毒颗粒。
用入噬菌体DNA作载体进行DNA克隆得另一个优点就是易于使细胞感染,提高了使外源DNA导入细胞得效率,这对于建立基因文库十分重要。图13-7为以入噬菌体载体克隆DNA得图解。λ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包装噬菌体颗粒时,需先形成囊状头部前体。λDNA经滚环复制使单位长度基因组(单体)串联成一条长链,称为多联体(concate-mer),彼此以COS位点相连接。噬菌体编码得A蛋白结合在cos位点上,并将λDNA带到头部前体得入口处,DNA填满头部,A蛋白在cos位点处交错切开λDNA,产生黏性末端。随后分别装配得针筒状尾部与头部结构连成一体,最终成为成熟得λ噬菌体颗粒。13、3、3柯斯质粒(cosmid)
含有cos位点得质粒称为柯斯质粒,这种质粒可以携带大至35~48kb得外源DNA,而入噬菌体载体最多只能携带23kb得外源DNA。cosmid主要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以获得基因组大片段DNA得克隆。cosmid与外源DNA得重组体只要两个COS位点间得长度合适,即可装配成入噬菌体颗粒,但其中得DNA却并非XDNA。该噬菌体颗粒仍可感染大肠杆菌,进入宿主细胞内得重组cosmid质粒携带了外源DNA,而不含入噬菌体基因。图13-8为柯斯质料克隆基因组DNA得示意图。13、3、4M13
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包括亲缘关系十分相近得M13、fl和fd,她们都含有长度为6、4kb得单链环状DNA,基因组共编码10种蛋白质或小肽,复制起点和装配起始信号均位于基因间隔区(IG)。丝状噬菌体经F菌毛(pilus)感染大肠杆菌。噬菌体DNA得复制需先将单链DNA(ssDNA)转变成双链复制形式DNA(RFDNA)。
构建M13载体(M13mp系列)就是在M13复制型得IG区插入乳糖操纵子(lac)得一个片段,其中包含lacIq(lacI得突变体,可产生超量阻遏蛋白)、lac启动子以及带有多接头得lacZ′(β-半乳糖苷酶得α-肽),使M13载体转染宿主细胞后,在IPTG和X-gal存在下由于α-互补作用产生蓝色噬菌斑;但若载体插入外源DNA,不形成α-互补,只产生白色噬菌斑,为重组噬菌体筛选提供了方便得标志。
丝状噬菌体复制型双链DNA先经过几轮Ө型复制,再通过滚环复制产生单链正链DNA,正链DNA环化后装配成噬菌体颗粒。外壳蛋白在合成后即转移到质膜上,装配发生在噬菌体单链DNA复合物穿膜过程中。
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该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接头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相融合,从而使外源蛋白能够在噬菌体表面展示,借此可以研究蛋白质分子得相互识别与作用,或从展示库中选择特定功能得蛋白质。噬菌体展示主要用噬菌体M13作为载体。表13-3给出了各类载体得主要功能。表13-3各类载体得主要功能和单链探针、定位诱变、噬菌体展示 实例PBR322、pUC系列BluescriptM13凯伦、λgt系列PJC、pWE系列M13mp系列克隆DNA片段大小装配成噬菌体颗粒<10kb不能<23kb能<49kb能<300~400bp能
质粒λ噬菌体柯斯质料单链噬菌体用途外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各种基因操作和分析建基因文库和cDNA文库建基因文库制备单链模板和单链探针、定位诱变、噬菌体展示13、4DNA得克隆
克隆,即单一亲代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得一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相同得基因型。因此从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得单卵双生子属于同一克隆。在生物学上,要克隆一个生物,就意味着从一个生物群体中得单一个体获得遗传同—性得—个生物群体。在分子生物学中,欲克隆一个DNA分子,就意味着从单一DNA分子获得一群遗传同一性得DNA分子,这样产生得DNA分子称克隆。
任何DNA克隆得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①获得目得DNA片段;②将目得片段连接到载体上;③将人工重组得DNA引导进入受体细胞;④检出目得转化子;⑤将目得转化子进行表达分析。图13-9显示在大肠杆菌中得DNA克隆策略。13、4、1目得DNA片段得获得
—个生物得特定基因可以从构建得基因文库中筛选。如果基因得序列就是已知得,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或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由模板扩增。最常用并且无需已知序列得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基因组文库(genomiclibrary)或eDNA文库(eDNAlibrary),从中筛选出目得基因得克隆。13、4、2将目得片段连接到载体上
用限制酶将质粒DNA切开产生全长得线性DNA片段。再用同样得限制酶或兼容酶将外源DNA消化,产生与载体同样末端大小得DNA片段。克隆载体就是环状质粒DNA或噬菌体DNA。
第二步就是将消化得两种。DNA混合,并加入DNA连接酶。当载体得两个末端与一个外源片段得两个末端分别连接,形成重组体DNA后,外源片段即被克隆进入载体。这样形成得重组体DNA不管用什么方法引入合适得受体细胞,都能进行复制。重组体DNA复制后,受体细胞中必定含有外源片段得多个拷贝或多个克隆。
两类DNA片段混合后有效连接得关键就是载体得两个末端与DNA片段两个末端得有效碰撞。如果载体两个末端碰撞,则导致无效连接。因此在一个连接反应中,载体和片段得浓度以及末端比例对有效连接至关重要。13、4、3重组DNA引导进入受体细胞1、外源基因导入原核细胞2、λ噬菌体得体外包装3、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
1、外源基因导入原核细胞
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以改变细胞遗传性状得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将病毒DNA或病毒重组DNA直接导入宿主细胞,称为转染(transfection),以与病毒得感染(infection)相区别。
在低温下Ca2+使质膜变脆,经瞬间加热产生裂隙,外源DNA得以进入细胞内。制备感受态细胞得方法有了不少改进,主要就是加入各种金属离子或用还原剂和二甲亚砜处理细胞膜。采用脉冲高压电瞬间击穿双脂层细胞膜能使外源DNA高效导入细胞,该方法称为电穿孔法(eiectroporation)。电击转化得效率与两电极间得电位梯度有关,在相等电位梯度下,细胞越大,细胞两端得电位差也越大,因此细胞膜易被击穿。2、λ噬菌体得体外包装
λ噬茵体颗粒能将其DNA分子有效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与颗粒内所含DNA得来源无关。重组λ噬菌体载体DNA或柯斯载体DNA,只要片段大小合适,都能与λ噬菌体外壳蛋白和协助包装得蛋白一起在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
为获得λ噬菌体得整套包装蛋白,以便与重组DNA在体外进行包装。有两种方法可以阻止包装蛋白与细胞内hDNA得包装。—就是从两株各带有λ噬菌体缺陷溶源体得大肠杆菌中制备出一对互补得提取物。这两种提取物分别缺少一种关键得包装蛋白,她们单独存在时不会与内源kDNA发生包装,只在有重组DNA存在时将二者合并,才可包装。
其二就是溶源菌得λ溶源体,cos位点被去除。因此可用单一菌株得包装蛋白提取物,因其只能和外源重组DNA发生包装。3、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
在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以对基因进行改造和表达。常用得基因工程真核细胞包括酵母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酵母菌由于生长条件简单,已成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优选得宿主细胞。
在对酵母细胞进行外源DNA得转化时,需先用酶将其细胞壁消化水解,变成原生质体。蜗牛消化酶具有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葡萄糖酸酶以及几丁质酶等,对酵母菌细胞壁有良好水解作用。原生质体在CaCl2和聚乙二醇存在下;重组DNA能容易地被宿主细胞吸收,将转化得原生质体悬浮在营养琼脂中,即可再生出新得细胞壁。
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得方法有:①磷酸钙共沉淀法②DEAE-葡聚糖(DEAE-dextron)或聚阳离子(polycation)③脂质体法(liposome)④脂质转染法(1ipofecfin)⑤电穿孔法
以当诸方法中,磷酸钙共沉淀法成本低、操作方便,但效率低;脂质转染法和电穿孔法,前仪器者需要昂贵得试剂,后者需要特殊得仪器,但因效率很高,目前较常用:对哺乳动物受精卵等较大得细胞,导入外源DNA可采用显微注射法,在显微镜下,用极细得玻璃注射器针头(0、1~0、5μm)插入细胞内并注入DNA溶液。该方法效率极高,还可直接将DNA送入核内,但需要昂贵得仪器,且技术复杂不易掌握。
原生质体经细胞培养后可以再生出细胞壁,显微注射法可直接将外源NA注入细胞内。而无需制备原生质体。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得Ti质粒上(tumerinducinggplasmid)有一段T-DNA,又称转移DNA,能携带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中。因此Ti质粒就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得理想得基因载体。将外源基因插入Ti质粒载体得T-DNA内,借助根癌土壤杆菌而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根癌土壤杆菌能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吸附在细胞壁上,T-DNA随即进入植物细胞内,诱发植株形成冠瘿瘤、根癌土壤杆菌本身并不进入植物细胞。将带有重组Ti质粒得根癌土壤杆菌与刚再生了新细胞壁得原生质体共同培养,易于促使植物细胞发生转化。目前较常用得就是叶盘转化法(1eafdisctransformation)图13-10显示了用Ti质粒为载体进行植物基因工程图解。
利用动、植物病毒作为转移基因得载体,不仅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培养得细胞,而且可以直接导入个体,通常效率都比较高。使用病毒载体最大得问题就是安全性,在构建载体时通常需将病毒得毒性基因删除,并有效防止病毒基因组在细胞内发生重组,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转基因得另一有效方法就是高速微弹发射装置(high-vekitymicroprojectilesbambardment),又称基因枪(genegun)13、5目得基因得获得
目前,获得目得基因得途径主要有:①最常用且无需已知序列得方法就是建立基因组文库(genornic1ibrary)或cDNA文库(cDNAlibrary),从中筛选出目得基因得克隆;②如果基因得序列就是已知得,则用化学方法或酶法合成,或通过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由模板扩增获得;③通过鸟枪法或差异显示和RT-PCR等方法获得。下面简单介绍第一种途径。13、5、1基因组文库得构建
利用重组体DNA技术将某种生物细胞得基因组DNA得所有片段随机连接到基因载体上,转入合适得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而使外源片段扩增。当克隆数目多到足以把某种生物基因组得全部基因都包含在内时,这一组克隆得总体称为该生物得基因组文库。
基因文库就是指整套由基因组DNA片段插入克隆载体获得得分子克隆得总和。理想情况下得基因文库应包含该基因组得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文库得构建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染色体DNA得片段化
(2)载体DNA得制备
(3)体外连接与包装
(4)重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5)基因文库得鉴定和扩增
基因组DNA文库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组DNA基因重组转化细菌体外包装基因重组反转录酶mRNAcDNA13、5、2cDNA文库得构建1、cDNA文库构建得原理
真核生物得基因不能直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只有将加工成熟得m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得DNA(plementaryDNA,cDNA),并连接相应得原核细胞表达控制元件,才能在原核生物中表达。
cDNA文库指细胞全部mRNA反转录成cDNA并被克隆得总和。2、mRNA得分离制备
构建cDNA文库得关键就是制备高质量得mRNA。目前实验室中提取细胞总RNA得方法主要有:胍盐/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和酸性胍/酚/氯仿抽提法。3、cDNA得合成
合成cDNA得反转录酶有两种,一种来自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MY),另一种来自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M-MuLV)。反转录酶为多功能酶,她能以4种dNTP为底物,以RNA链为模板合成第一条cDNA链,并具有RNaseH活性,水解杂合分子中得RNA链,再以第一条cDNA链为模板合成第二条dDNA链。4、双链cDNA得克隆
用来克隆cDNA得载体主要为质粒和入噬菌体载体。克隆得常用方法有:①平端连接法;②cDNA两端加接头或衔接物;③均聚物加尾法;④将上述几步合并进行,例如用衔接物与引物合在一起,合成cDNA后即具有黏性末端,或者将引物加在载体DNA上,cDNA合成后直接连在载体上。
5、构建cDNA文库得基本步骤
构建cDNA文库有五个基本步骤:①制备mRNA;②合成cDNA;③制备载体DNA;④双链cDNA得分子克隆;⑤鉴定构建得cDNA文库,测定文库所包含得克隆数,抽查克隆得质量和异质性。cDNA文库得构建如图13-12所示。13、6克隆基因得分离与鉴定
分离带有目得基因得重组体克隆,一般就是按照重组体某些特征直接从库中挑选,称为选择(selection),或就是从基因库中筛选(screening)。无论就是选择还就是筛选,其依据或就是载体得特征、或就是目得基因得序列、或就是基因得产物。13、6、1以载体特征直接选择
根据载体得表型特征直接选择重组体克隆就是十分有效得也就是最常用得方法。将她与微生物学得技术配合使用,常能处理大量得微生物群体。常用得直接选择方法主要有:①抗药性选择;②营养标记选择;③β-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选择法。13、6、2细菌菌落或噬菌斑得原位杂交
从众多重组体中分离目得基因克隆可用特异探针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
杂交筛选法得关键就是获得特异性探针。如果目得基因得序列已知或部分已知,探针可从已有得克隆中制备,或就是设计一对引物从基因组序列中扩增,也可以用化学法合成。
但如果目得基因得序列未知,而有她种生物同一基因得序列就是已知得,因同源基因间有较大得相同性,故可用同源基因得序列作为探针。
若未知基因序列,但其蛋白质序列已知或部分已知,可以按密码子得简并性,合成简并探针。13、6、3差别杂交或扣除杂交法分离克隆基因
细胞在不同得发育、分化和生理状态下其基因得表达往往有差异,有些决定某种性状得特异基因只在特异得细胞中表达,利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可以分离该特异得基因克隆。
由于差别杂交法十分费时,费力,灵敏度低,对低丰度cDNA克隆难以检测,于就是研发出了扣除杂交(subtractivehybridization)法,用一般细胞得mRNA与特殊细胞得cDNA杂交,先扣除一般共有得eDNA,再将剩下特异得dDNA进行克隆,用此方法已成功克隆出控制动物胚胎发育和组织分化得基因。扣除杂交流程如图13-14所示。13、6、4从表达文库中分离克隆基因
真核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得调控机制却有很大得不同,真核生物得cNDA或编码序列必须接上原核生物基因调控元件,其中包括启动子、SD序列和终止子等,才能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从表达文库中通过表达产物来分离克隆得基因有以下常用方法:①免疫学方法;②检测产物得功能活性;③检测产物性质与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肽谱等。13、6、5克隆基因得鉴定
无论用哪种方法分离克隆得基因,都要重复核实,以避免假阳性,然后进一步对基因进行鉴定。通常鉴定基因得方法主要有:①根据基因得结构和序列;②根据表型特征等;③根据基因产物得性质。13、7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就是DNA得体外酶促扩增,故又称为无细胞得分子克隆法。13、7、1PCR反应得基本原理
PCR方法模仿体内DNA得复制过程,首先使DNA变性,两条链解开;然后使引物与模板退火,二者碱基配对。DNA聚合酶随即以4种dNTP为底物,在引物得引导下合成与模板互补得DNA新链。重复此过程,DNA链以指数方式扩增。13、7、2PCR反应得基本步骤(1)设计一对引物以便有效扩增所需要得DNA序列。(2)优化反应体系,以便获得最好得扩增效果。(3)选择3个循环温度,变性,94℃,45~60s;退火(根据引物与模板得Tm值确定,一般为两个引物中较低得Tm值减2),lmin;延伸。72℃,1rain。开始时热变性5~10min,热循环25~30个周期,最后延伸10min。(4)扩增完成后取出一定量反应产物,检测扩增结果。最常用方法就是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紫外光下检测。13、7、3PCR技术得发展与应用
在所有生物技术中,PCR技术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她对生物学、医学和相邻学科带来了巨大得影响。她发展得新技术和用途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1)PCR常用于合成特异探针通常PCR所加两端引物得摩尔数就是相等得,若加入不等量得引物,例如60:1,即为不对称PCR(asymmetricPCR),可用于合成单链探针或其她用途得单链模板。(2)用于DNA得测序PCR可用于制备测序用样品。(3)RT-PCR将反转录技术与PCR技术相偶联,可用于扩增被反转录成cDNA形式得特定RNA序列。RT-PCR主要用于:①分析基因转录产物,②构建cDNA库,③克隆特异cDNA,④合成eDNA探针,⑤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等。(4)产生和分析基因突变PCR技术十分容易用于基因定位诱变。利用寡核苷酸引物可在扩增DNA片段得末端引入附加序列,或造成碱基得取代,缺失和插入。(5)重组PCR将DNA不同序列连在一起。重组PCR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十分有用,用酶切割和连接常常找不到合适得酶切位点,而且引入得多余序列无法删除。重组PCR只需设计3个引物:①左边DNA片段得5′引物;②连接两片段得引物;③右边片段得3′引物,经过数轮PCR即可将两片段连在一起。(6)未知序列得PCR扩增通常PCR必须知道欲扩增DNA片段两端得序列,才能设计一对引物用以扩增该片段。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扩增得片段序列就是未知得,一些特殊得PCR技术可用来扩增未知序列,或从已知序列扩增出其上游或下游未知序列。反向PCR(inversfiPCR)通过使部分序列已知得限制片段自身环化连接,然后在已知序列部位设计一对反向得引物,经PCR而使未知序列得到扩增(图13-15A)。
从染色体已知序列出发,通过重复进行反向PCR,逐步扩增出未知序列得技术,称为染色体步移(chromosomewalking),为染色体DNA得研究提供了有用得手段。(图13-15B)。
此外还有一些PCR技术可以扩增未知序列。例如,锚定PCR(anchoredPCR),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在合成DNA链得3′端加上均聚物,再用此均聚物互补得寡聚核苷酸作为另一引物进行PCR。利用人类基因组DNA中分散分布得Alu序列,用一段已知序列和Alu序列作为一对引物,也可以扩增出未知序列、(7)基因组序列得比较研究应用随机引物得PCR扩增,便能测定两个生物基因组之间得差异。这技术称为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如果用随机引物寻找生物细胞表达基因得差异,则称为mR_NA得差异显示(dfifferentialdisplay)。PCR技术在人类学、古生物学、进化论等得研究中也起了重要得作用。(8)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中得应用PC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如对癌基因、遗传病等疑难病和恶性疾病得确诊,病原体得检测(某些恶性疾病用一般微生物学、生化和免疫学技术无法查出时),确定亲属间得亲缘关系,胎儿得早期检查等。13、8DNA得化学合成
1956年,Khorana首次成功合成了二核苷酸。将核苷酸所有活性基团都用保护剂封闭,只留下需要反应得基团,用活化剂使反应基团激活,再用缩合剂使一个核苷酸得羟基与另一核苷酸磷酸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定向聚合,这种DNA合成法称为磷酸二酯法。
DNA自动化合成采用快速得亚磷酸三酯法。腺嘌呤、胞嘧啶碱基上得氨基用苯甲酰基保护,鸟嘌呤碱基得氨基用异丁酰基保护,5′-羟基用二甲氧三苯甲基(DMT)保护。13、9基因定位诱变
基因定位诱变就是指按照设计得要求,使基因得特定序列发生插入、删除、置换和重组等变异。目前常用得定位诱变方法主要有:在酶切位点处插入、删除和置换序列。采用寡核核苷酸指导得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mutagenesis)和PCR诱变手段。13、9、1酶切诱变
利用基因得酶切位点,可在其切点处改造基因序列。先选择合适得限制酶将基因切开,然后插入或删除有关序列。如若基因内部在需要诱变得部位缺乏可被利用得限制酶酶切位点,就要先用寡核苷酸指导得诱变或PCR诱变引入酶切位点。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报告(汇编15篇)
- 我的家乡记叙文
- 安全生产月个人心得体会
- 城市更新项目投标书
-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员工奖惩管理办法
- 银行风险练习试题附答案
- 广西新课程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员工军训的总结报告10篇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新)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2024年01月1119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