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2_第1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2_第2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2_第3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2_第4页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灼人(zhuó)滑稽(jī)模糊(mó)参差(cī)B.恍惚(huǎng)突兀(wù)臭椿树(chūn)严禁(jìn)C.晕眩(xuàn)挪动(nuó)耸立(sǒng)附和(hé)D.凌乱(líng)抽噎(yē)哭泣(qì)呻吟(shēn)【答案】C【解析】和hè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毋庸,我们秦皇岛市也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②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方可无悔青春,无憾岁月的。③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这是如今的微信无法比拟的。A.质疑消逝承担B.置疑消失承担C.质疑消失承载D.置疑消逝承载【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第①句中表示“不用怀疑”,应用“置疑”。“消逝”指消失。“消失”指(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第②句中指“岁月渐渐逝去”,应用“消逝”。“承担”指担负;担当。“承载”指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第③句中指“书信中具有很多文化内涵”,有“承受文化重量”的意思,应用“承载”。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班级课本情景剧表演时,他那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然大笑。D.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的小学,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答案】B【解析】B项,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不合语境。A项,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使用正确。C项,哄然大笑:形容许多人同时大笑。使用正确。D项,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使用正确。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育局”调到“为了”之前)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D.语文课程应着重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增加”改为“培养”)【答案】B【解析】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的主题活动”。5.下列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揭示了人生哲理。B.文中自卑胆怯的“我”最终在自我激励下战胜了恐惧。C.“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因为“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D.这篇文章通过“我”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赢得最后的成功。【答案】B【解析】文中自卑胆怯的“我”最终在父亲的激励下战胜了恐惧。二、巩固与发展(一)9.某校七(7)班拟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拟标语】杨涛同学为此次活动拟写了四条宣传标语,你觉得最合适的一条是()A.送健康到家,结关爱奇葩。B.实现理想的教育,提高生命的质量。C.与文明同行,为安全点赞。D.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2.【议课文】语文老师让同学们说一说《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行为,韩绪同学说:“我认为文中的‘我’交友不慎,原因有二:一是‘我’身边的小伙伴没有同情之心,对‘我’只是嘲笑;二是当‘我’身陷险境时,他们一起走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老师说:“从交友的角度来说,韩绪同学的发言是有道理的。那么从安全角度考虑,‘我’的做法对吗?”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说?

3.【写结语】班长张旭将代表全班为本次活动发言总结,请你为他拟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结语。【答案】1.C2.(示例)我认为文中的“我”做法不对,原因有二:一是出远门没有和爸爸妈妈打招呼;二是不自量力地爬上了那么高的悬崖,这是在冒险。3.(示例)同学们,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父母和老师,他们都盼望着我们健康成长,美好的明天也在等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同学们必须把出行安全牢记心中!【解析】1.A.适用于结对帮扶。B.适用于学校文化教育。D.适用于青春励志。2.答题时,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根据题中所给的例子,分点列出,合情合理即可。3.拟写结语时,要紧扣“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主题,同时考虑结语的特点,语言应力求精练,富有感召力。(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1.文中画线句“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里对“暮色”的描写有何作用?【答案】烘托“我”孤独无助、极度恐惧的心情。【解析】要掌握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环境描写一般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选文中对“暮色”的环境描写,正是为了烘托“我”无助、恐惧的心情。2.文中父亲是怎样教孩子脱险的?【答案】父亲给孩子以指导和鼓励,让孩子明白遇到困难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解析】】文中的父亲鼓励孩子要有信心,指导孩子将困难分解成多步,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3.下面句中加点的“挪动”一词用得好,请赏析其妙在哪里。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答案】“挪动”一词用得准确传神,表明了“我”在小心翼翼地寻找那块岩石,符合“我”在暮色苍茫时爬下悬崖的恐惧心理。【解析】结合具体语境,体会这一动词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情况,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4.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我”的父亲在文中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答案】(示例)我更喜欢这位父亲在文中的做法。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这位父亲在文中指引儿子独立爬下来,正是让儿子通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解析】此题具有开放性。首先要表明态度,点出喜欢哪种做法;然后可从孩子健康成长或长远发展的角度谈理由,要能自圆其说。三、拓展与提升[鹤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独木桥荆歌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②它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他心情好的时候,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③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他跳得很轻松,居然还跳了一个“双飞”。但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自己的身子在不由自主地晃动。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掉进河里——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④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因此我感觉木桥也在移动。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⑤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他就是我的桥栏,他就是我的扶手。拉着哥哥的手,我就不那么害怕了。⑥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有一天,河对面的一个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竟也走到了桥上。惨了惨了!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一步往前挪。我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我的脑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件事将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将如何在独木桥上交会?这么窄的桥,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况且对面再过来个人,要在桥的中间错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⑦“退回去!”我听到对面的人凶狠地说。⑧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⑨“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感到绝望。但有什么办法?我们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听天由命了。⑩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儿把我撞下去。EQ\o\ac(○,11)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EQ\o\ac(○,12)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接下来,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EQ\o\ac(○,13)天哪!没有了哥哥的搀扶,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礼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EQ\o\ac(○,14)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笨重地掉下去,掉进河里,发出很响的声音。EQ\o\ac(○,15)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那两根粗笨的木头,我希望那人顶撞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拱进河里,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做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EQ\o\ac(○,16)结果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身上跳了过去。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EQ\o\ac(○,17)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EQ\o\ac(○,18)“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喊哥哥过来。EQ\o\ac(○,19)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EQ\o\ac(○,20)我颤颤地说:“我不敢。”EQ\o\ac(○,21)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松地走,没几步了嘛!”EQ\o\ac(○,22)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河水。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然后迈开腿,走了起来。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走独木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交代独木桥是“我”上学路上的必经之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文写“我”独立通过独木桥做铺垫。B.文章第③段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时轻松自如,花样翻新的动作,是为了衬托“我”过独木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C.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哥哥的依赖。D.哥哥在桥中间故意松开手吓唬“我”,还不顾“我”的求助,坐在对岸悠闲地吃鸡蛋,这让“我”对他的幸灾乐祸耿耿于怀。【答案】D【解析】根据第EQ\o\ac(○,21)段中哥哥说的话可知,哥哥让“我”走过来,包含着对“我”的锻炼、考验与鼓励;另外,第EQ\o\ac(○,22)段中“我终于壮起胆……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走独木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表达了“我”成功的喜悦,包含着对哥哥的感激,而非“让‘我’对他的幸灾乐祸耿耿于怀”。故选D。2.请阅读第⑥—EQ\o\ac(○,22)段内容,根据相关提示,在表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3分)段落情节⑥独木桥上迎面遇到蛮横人⑦—⑨EQ\o\ac(○,10)—EQ\o\ac(○,11)(2)EQ\o\ac(○,12)—EQ\o\ac(○,15)“我“独自面对与蛮横人交身而过的困境EQ\o\ac(○,16)—EQ\o\ac(○,17)(3)EQ\o\ac(○,18)—EQ\o\ac(○,22)“我“战胜恐惧,独自过桥【答案】(1)哥哥与他针锋相对,各不相让(2)相互顶撞之中两人顺利错身(3)那人从“我”背上越过,完成交会(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根据表格中的段落提示,找到对应段落中的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1)处,根据“⑦—⑨”的段落提示,抓住第⑦段“‘退回去!’我听到对面的人凶狠地说”,第⑧段“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和第⑨段“我们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听天由命了”,可概括为:哥哥与他针锋相对,各不相让;(2)处,根据“EQ\o\ac(○,10)—EQ\o\ac(○,11)”的段落提示,抓住第⑩段“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和第EQ\o\ac(○,11)段“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可概括为:相互顶撞之中两人顺利错身;(3)处,根据“EQ\o\ac(○,16)—EQ\o\ac(○,17)”的段落提示,抓住第EQ\o\ac(○,16)段“结果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身上跳了过去”和第EQ\o\ac(○,17)段“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可概括为:那人从“我”背上越过,完成交会。3.细读文中第EQ\o\ac(○,15)段,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答案】示例1:(从人物描写角度)①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蹲着”“死死地抓住”和“抠进”等动作,传神地写出了“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时紧张恐惧的心理。②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通过写“我”蹲在桥上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表现“我”的紧张恐惧和对安全过关的渴望。示例2:(从修辞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