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_第1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_第2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_第3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_第4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人教版)选拔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12345678910ABDDCCABCD11121314151617181920BBCCCBDDCC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Mg24Cl35.5Fe56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A.2:1 B.1:2 C.3:4 D.3:8【答案】A【解析】碳充分燃烧时,C+O2CO2,一个碳原子跟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碳不充分燃烧时,2C+O22CO,一个碳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一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一个氧原子;由于两份碳的质量相等,碳原子的质量一定。设每份碳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氧原子的质量×2x):(氧原子的质量×x)=2:1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2:1。故选A。2.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I、关闭K1和K2,加热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观察现象;II、一段时间后,打开K2,继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Ⅲ、打开K1,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步骤I中b、d处纸花均不变色②步骤Ⅱ中b、d处纸花均变色;③步骤Ⅲ中烧杯内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④只通过步骤Ⅱ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⑤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⑥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1 B.2 C.3 D.4【答案】B【解析】①步骤I中b只是接触二氧化碳,则小花不变红;d处只是接触水,纸花不变色,正确。②步骤Ⅱ中b先只是接触二氧化碳,则小花不变红;打开K2,b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纸花变色;d处只接触水,纸花不变色;错误。③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步骤Ⅲ中烧杯内高的蜡烛后熄灭,后接触二氧化碳;低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先接触二氧化碳;错误。④步骤Ⅱ中打开K2,b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纸花变色;d处只接触水,纸花不变色;但是没有证明二氧化碳单独接触小花;所以要结合步骤I,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⑤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为下层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的,所以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接触二氧化碳;错误。⑥只通过步骤Ⅲ中的现象可以说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正确。故①⑥正确。选B。3.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C还原(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得到金属混合物21.60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20.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

)A.24 B.20 C.16 D.28【答案】D【解析】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x=8.8g;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金属氧化元素的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21.60g+6.4g=28g,即a=28。故选:D。4.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对除杂的认识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①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②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①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②生活污水排放对水质影响不大C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D对化学史的认识①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炼铁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②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点不着,故A错;B、生活污水排放严重污染水体,故B错;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不是可燃性,故C错;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贡献巨大,故D正确。故选D。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能够生成氧气,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还原能够生成铁单质,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不符合题意;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一步反应就不能实现生成三氧化硫,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一步反应就能实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6.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解析】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M点时还未完全反应,此时对应的固体物质有氧化铜、碳、铜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B、N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固体为铜,为紫红色,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0~t2min内,固体的质量减少,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7.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②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8.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乙;②乙+O2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C.C、CO2、CO、CaCO3 D.C、CO2、CO、H2CO3【答案】B【解析】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我们知道C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CO或CO2,C与CO2在高温的条件下可生成CO,结合题意①甲+丙乙;②乙+O2丙,可知甲为C,乙为CO,丙为CO2,因为丁为常温下含碳易分解的物质且能生成丙二氧化碳,则丁为碳酸,综上可得甲为C,乙为CO,丙为CO2,丁为H2CO3。故选B。9.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1、3变为红色,2、4仍是紫色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答案】C【解析】A、稀硫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水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没有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因此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选项A正确;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不变色,1、3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选项B正确;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酸性物质,4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选项C错误;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选项D正确。故选C。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0g B.100g C.150g D.200g【答案】D【解析】碳元素的质量120克×20%=24克,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4克÷12/44×100%=88克;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得到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所以88克二氧化碳就会得到200克质量的碳酸钙。故选D。11.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答案】B【解析】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符合题意;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挤压滴管反应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2处澄清石灰水无现象C.使用该微型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节约实验药品 D.稀氢氧化钠溶液可能被吸进微型集气瓶中【答案】B【解析】A、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错误。C、该装置使用药品较少,可以节约药品。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较快,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倒吸进入微型集气瓶中。正确。故选B。13.如图是同学们设计的储气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B.取用气体时,通过控制止水夹a、b,可将气体顺利排出C.气体被储存在下面的集气瓶里,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D.该装置也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答案】C【解析】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这是利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气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气体时,由于c是与外界通着,打开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即可方便地将气体排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于此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重力作用,所以c必须是与外界通着,故不需要安装止水夹;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下边瓶中放入石灰石,上边的瓶中放入稀盐酸即能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用下图装置进行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下表(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及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O2的体积分数/%36.339.243.144.3木炭的燃烧情况正常燃烧火焰变小火焰变小熄灭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B.若木条正常燃烧,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N2C.当O2的体积分数为0时,瓶口的木条才熄灭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O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答案】C【解析】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不符合题意;B、若木条正常燃烧,则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36.3%,则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36.3%=63.7%,则氮气的体积分数为:63.7%×78%≈49.7%,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C、当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44.3%,木条熄灭,此时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44.3%=55.7%,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5.7%×21%≈11.7%,不是0,符合题意;D、木条熄灭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44.3%,故要收集较纯净CO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①一定含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 ④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⑤一定含O元素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其中正确的是()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①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根据有CO2和H2O生成,说明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氧元素要计算CO2和H2O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质量和小于2.3g,则有氧元素,相等则不含氧元素;然后可进一步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原子个数比。由题意,反应后CO2和H2O生成,有机物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则①正确;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00%=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2.7g××100%=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⑤正确;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C、H的原子个数比为::=1:3,则④不正确;故选:C。16.C、CO和CO2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C、CO和CO2有以下说法: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一氧化碳在工业上用来冶炼金属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性③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单质不全由原子构成④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变化过程为物理变化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⑥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实现如下转化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在工业上用来冶炼金属,故说法错误;②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说法错误;③金刚石、石墨是由原子构成的,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④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说法错误;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三者可实现如图转化,故说法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个数有2个,故选B。1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碳单质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是碳单质D.化学变化过程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的不一定是碳单质,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过程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18.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气体,应该将混合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过灼热的铜粉C.通入氧气后点燃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答案】D【解析】A、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反而除去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通过灼热的铜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与铜粉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C、通入氧气后点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故选D。19.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答案】C【解析】A、实验A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B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误;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故选:C。20.现有32g某种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将其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沉淀50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 B.Fe3O4C.FeO与Fe3O4的混合物 D.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答案】C【解析】设:生成50g碳酸钙,需二氧化碳质量为x。

x=22g;2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COFe+CO2,3CO+Fe2O32Fe+3CO2,Fe3O4+4CO3Fe+4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一氧化碳,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因此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16g÷2=8g,32g某种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是:,由以上计算可知,这种铁的氧化物不可能是FeO、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Fe3O4,可能是FeO与Fe3O4的混合物。故选C。二、填空题21.走进“碳村庄”。“碳村庄”的格局如图Ⅰ。(1)“碳村庄”的居民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碳村庄”中的部分居民可以相互转化。写出相应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碳村庄”又来了一位新成员——蔗糖(C12H22O11),它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图Ⅱ所示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B中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答案】

CO、CO2(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60+60O260CO2

;CaCO3Ca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符合此条件只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填:CO、CO2(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2)转化①为碳六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0+60O260CO2;通过分解反应实现的转化⑤可以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故填:C60+60O260CO2;CaCO3CaO+CO2↑;(3)发酵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蔗糖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2.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2)性质角度: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3)应用角度: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答案】(1);(2)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3);(4)BD【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则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X分子是水分子,微观示意图为。(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从中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综上所述,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3)由题意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做法合理;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CO2仍然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不能限制其排放,B选项做法不合理;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C选项做法合理;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树木减少了,不利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D选项做法不合理。故选BD。23.“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回答问题:(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______的运动引起的。(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多选)。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4)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SO2,发生反应2CaCO3+2SO2+O22CaSO4+2x,x化学式为______。【答案】(1)水分子;(2)AC;(3)①⑥##⑥①;(4)CO2【解析】(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则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它主要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2)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该观点正确;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且化合价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光合作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观点错误;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该观点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该观点错误。故选AC。(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⑥。(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2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2x外,有2个钙原子、2个硫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为CO2。三、推断题24.有四种纯净物A、B、C、D其中A、B、C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中部分条件和其他物质未全写出).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______.(2)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若A和C是同一种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则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CO2;(2);(3)

C

;;(4)

CO

;【解析】(1)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B能与D反应生成C,A、B、C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且A能燃烧生成B,可推出A为碳,化学式为:C;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A和C是同一种物质,A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B,A能燃烧生成B,B能与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可推出C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B与D反应为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四、流程题25.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1)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合成气(CO和H2),再将CO和H2合成甲醇(CH3OH)。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______。(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1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②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______。(3)二氧化碳形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如图2,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答案】(1)1:2;(2)

+4

;44:17##17:44;(3)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解析】(1)CO和H2合成甲醇(CH3OH),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配平,该反应方程式是,因此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1:2(2)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x+(2)×2=0x=+4,故填写:+4;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中二氧化碳与氨气分子数目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